行走在欧洲:意大利威尼斯的艺术风情攻略
足球是意大利的国球,男女老少都比较喜欢这种运动,除此之外,意大利还是一个奢华的城市。
米兰是一个沉迷于财富、外观和魅力的纸醉金迷的大都市,它并不是那些精打细算的旅游者们的理想之地,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可以亲眼见识一下高收入阶层的奢华生活。米兰拥有意大利最好的歌剧院、最绚丽的服饰和最奢靡浮华的夜生活,汇集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著名模特和大牌球星。
最初,米兰处于凯尔特人的统治之下,后在公元前222年被罗马人所征服,并且很快便成为主要的贸易和交通中心。今天,米兰在意大利的制造业、传媒业和设计业等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每年的8月,米兰因绝大多数市民外出度假,而几乎成为一座空城。
主要景点:
米兰:大教堂(The Duomo)
米兰大教堂(Churchof Duomo),意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又称“杜莫主教堂”,位于意大利米兰市,规模居世界第二。米兰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奥隆那河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名城,是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它 于公元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不仅是米兰的象征,也是米兰的中心。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
虽然它的名字Duomo是“圆顶”的意思,米兰大教堂实际上却是一座哥特式建筑。雄踞在市中心的米兰大教堂始建于1386年,历经500年才完工,被誉为意大利最壮丽的哥特式建筑。数以百计的尖塔耸入云霄,数以百计的尖塔耸入云霄,白色大理石外墙上雕刻着数千座雕像。内部空间宽广,阳光透过窗上美丽的彩色玻璃镶嵌画射入,光线朦胧,充满庄严的宗教气氛。教堂地下室中还保留着原址上的圣•特库拉教堂的遗迹。
大教堂不仅是米兰的象征,也是米兰的中心。登上大教堂屋顶平台,可以看到3条环形大道和其间密如蛛网的街道。马克吐温称之为“一首用大理石写成的诗歌”。
交通:
地址:P.zadelduomo14
交通:地铁MM1或MM3线Duomo站。
门票:
开放时间:
大教堂:7:00-19:00
屋顶平台:9:00-17:30
大教堂博物馆:10:00-13:15,15:00-18:00
博物馆门票:6欧元
建筑特点:
米兰大教堂整个外观极尽华美,主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是欧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筑之一,有“大理石山”之称,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之为“大理石的诗”。 整个建筑呈拉丁十字形,长度大于宽度。
米兰大教堂也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整座教堂共有大理石雕像6000多座,3159座位于建筑外部,其中2245尊是外侧雕刻,雕像的主题多为圣经故事等宗教题材,各种雕像千姿百态。教堂外部还有96个怪兽形排水口,每个转角处的怪兽都各不相同。整个建筑外部分布着雕刻精美的窗花格,全长约半英里(1公里)。
教堂正面被6个巨大方柱分隔出五扇铜门,完成于1896年至1965年,每座铜门上分有许多方格,每个方格内雕刻着教堂历史、神话与圣经故事。左边第一个铜门于1948年完成,表现的是君士坦丁皇帝的法令;第二个铜门是1950年所作,讲述的是圣•安布罗吉奥的生平。
第三个最大的铜门位于正中,是1906年完成,重37吨,描绘的是圣母玛丽亚的一生。第四个铜门是在1950年完成的,讲的是从德国皇帝菲德烈二世灭亡到莱尼亚诺战役期间米兰的历史。第五个铜门1965年完成,表现的是从圣•卡罗•波罗梅奥时代以来大教堂的历史。 正面的方石柱上刻有几十幅大型浮雕和上百个人物像。
独具风格的屋顶:
对于旅游者,最不能错过的地方是教堂的顶层,教堂有6座石梯和两个电梯通往屋顶,顶上纵横交错着33座石桥,连接堂顶各个部分,登上堂顶可鸟瞰全市风光,在晴朗的日子里,还可以看到远处绵延到马特峰的阿尔卑斯山脉风光。
2. 斯卡拉歌剧院:(一译史卡拉歌剧院,英文名为 Teatro alla Scala 或 La Scala)
位于意大利米兰,是世界最著名的其中一所歌剧院。歌剧院于1778年8月3日正式启用,当时名为Nuovo Regio Ducal Teatro alla Scala,首日上演安东尼奥•萨列里的歌剧《重建欧洲》(L'Europa riconosciuta)。
在世界艺术史上,很少有一座剧院像意大利米兰的拉•斯卡拉歌剧院那样,被看成是完美的化身、建筑的典范。它不仅是一座华美的大歌剧院,同时也是歌剧、尤其是意大利歌剧的象征,甚至还是意大利音乐的象征。1943年,欧洲大地炮火连天,斯卡拉在空袭中严重受损。
战争结束后一年,即1946年,完全按原样修复的大歌剧院重新矗立在世人面前。作为米兰战后最早得以重建的建筑之一,斯卡拉歌剧院寄托了意大利民族复兴的希望。
意大利亦是艺术之都,最具特色的《大卫》:http://www.dongdui.com/docs/0/59/5915.htm行走在欧洲:意大利威尼斯的艺术风情攻略
3.圣玛丽亚感恩教堂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达•芬奇创作的巨画《最后的晚餐》就画在这座教堂旁的修道院餐厅的墙壁上。达•芬奇于1496年开始动笔,1498年才完成。
这幅巨画宽8. 5米,高4. 97米,画中的人物比真人大一半,画面描绘的是耶酥12个门徒共进晚餐时的情景,耶酥说:“你们中的一人出卖了我。”这时,门徒们的反应各不相同,画面准确地反映了12个门徒的不同表情,十分形象地表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他听到这句话后神情紧张,身向后仰,却仍然紧紧抓着钱袋,显得贪婪而惶恐。
正中的耶酥微摊双手,表情淡漠,显出无可奈何之壮。其余人物依各自年龄、身份不同而有贴切的表现。人物间彼此联系,互相呼应。画面富有节奏感,同时显示了画家善于描绘人物心理的才能。画面中13个人物均在一个水平线上,3人一组,构成视点中心,构图非凡,使画面有了纵深感。
二战时,市民们用沙袋将教堂的墙保护起来,使这一杰作得以保存。这幅画是画在泥灰墙上,由于达•芬奇每预备一片泥灰后未等彻底干燥既做画,而且用的是他自己调制的颜料,1568年画面已开始出现霉斑。几百年来进行了多次修复。
最后一次是1982年开始的,用最现代化的技术分析,将后人修复的东西去掉,露出了原作。修复工作一直持续到1996年才最后完工。
5、米兰黄金四街 (Corso Vitt. Emanuele & Via Monte Napoleone):世界级设计师的作品尽集于此。 旅客服务中心:在教堂旁的Palazzo di Turismo。
6、米兰布雷拉画廊 意大利绘画展览馆。位于米兰,1809年由拿破仑一世创办。最初展出的为米兰美术学院收藏的名画,以后展品陆续增加,以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作品为主,另有荷兰和佛兰德斯画家的一些作品。
著名的如G.贝利尼的《圣母子像》、A.曼泰尼亚的《哀悼基督》、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的《布雷拉祭坊画》、拉斐尔的《圣母的婚礼》、丁托列托的《圣马可的奇迹》等。馆址为17世纪所建宫殿,由F.M.里基诺设计,共38个展室。
布雷拉画廊是米兰市的一座著名画廊。原为基督教会学校,1651年由建筑师里基尼于设计扩建,1870年曾为米兰国家图书馆,后成为美术馆、天文馆,现为画廊。整个大厦共分40室,收有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
米兰是一个沉迷于财富、外观和魅力的纸醉金迷的大都市,它并不是那些精打细算的旅游者们的理想之地,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可以亲眼见识一下高收入阶层的奢华生活。米兰拥有意大利最好的歌剧院、最绚丽的服饰和最奢靡浮华的夜生活,汇集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著名模特和大牌球星。
最初,米兰处于凯尔特人的统治之下,后在公元前222年被罗马人所征服,并且很快便成为主要的贸易和交通中心。今天,米兰在意大利的制造业、传媒业和设计业等方面仍处于领先地位。每年的8月,米兰因绝大多数市民外出度假,而几乎成为一座空城。
主要景点:
米兰:大教堂(The Duomo)
米兰大教堂(Churchof Duomo),意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又称“杜莫主教堂”,位于意大利米兰市,规模居世界第二。米兰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奥隆那河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名城,是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它 于公元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不仅是米兰的象征,也是米兰的中心。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
虽然它的名字Duomo是“圆顶”的意思,米兰大教堂实际上却是一座哥特式建筑。雄踞在市中心的米兰大教堂始建于1386年,历经500年才完工,被誉为意大利最壮丽的哥特式建筑。数以百计的尖塔耸入云霄,数以百计的尖塔耸入云霄,白色大理石外墙上雕刻着数千座雕像。内部空间宽广,阳光透过窗上美丽的彩色玻璃镶嵌画射入,光线朦胧,充满庄严的宗教气氛。教堂地下室中还保留着原址上的圣•特库拉教堂的遗迹。
大教堂不仅是米兰的象征,也是米兰的中心。登上大教堂屋顶平台,可以看到3条环形大道和其间密如蛛网的街道。马克吐温称之为“一首用大理石写成的诗歌”。
交通:
地址:P.zadelduomo14
交通:地铁MM1或MM3线Duomo站。
门票:
开放时间:
大教堂:7:00-19:00
屋顶平台:9:00-17:30
大教堂博物馆:10:00-13:15,15:00-18:00
博物馆门票:6欧元
建筑特点:
米兰大教堂整个外观极尽华美,主教堂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是欧洲最大的大理石建筑之一,有“大理石山”之称,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称之为“大理石的诗”。 整个建筑呈拉丁十字形,长度大于宽度。
米兰大教堂也是世界上雕像最多的哥特式教堂。整座教堂共有大理石雕像6000多座,3159座位于建筑外部,其中2245尊是外侧雕刻,雕像的主题多为圣经故事等宗教题材,各种雕像千姿百态。教堂外部还有96个怪兽形排水口,每个转角处的怪兽都各不相同。整个建筑外部分布着雕刻精美的窗花格,全长约半英里(1公里)。
教堂正面被6个巨大方柱分隔出五扇铜门,完成于1896年至1965年,每座铜门上分有许多方格,每个方格内雕刻着教堂历史、神话与圣经故事。左边第一个铜门于1948年完成,表现的是君士坦丁皇帝的法令;第二个铜门是1950年所作,讲述的是圣•安布罗吉奥的生平。
第三个最大的铜门位于正中,是1906年完成,重37吨,描绘的是圣母玛丽亚的一生。第四个铜门是在1950年完成的,讲的是从德国皇帝菲德烈二世灭亡到莱尼亚诺战役期间米兰的历史。第五个铜门1965年完成,表现的是从圣•卡罗•波罗梅奥时代以来大教堂的历史。 正面的方石柱上刻有几十幅大型浮雕和上百个人物像。
独具风格的屋顶:
对于旅游者,最不能错过的地方是教堂的顶层,教堂有6座石梯和两个电梯通往屋顶,顶上纵横交错着33座石桥,连接堂顶各个部分,登上堂顶可鸟瞰全市风光,在晴朗的日子里,还可以看到远处绵延到马特峰的阿尔卑斯山脉风光。
2. 斯卡拉歌剧院:(一译史卡拉歌剧院,英文名为 Teatro alla Scala 或 La Scala)
位于意大利米兰,是世界最著名的其中一所歌剧院。歌剧院于1778年8月3日正式启用,当时名为Nuovo Regio Ducal Teatro alla Scala,首日上演安东尼奥•萨列里的歌剧《重建欧洲》(L'Europa riconosciuta)。
在世界艺术史上,很少有一座剧院像意大利米兰的拉•斯卡拉歌剧院那样,被看成是完美的化身、建筑的典范。它不仅是一座华美的大歌剧院,同时也是歌剧、尤其是意大利歌剧的象征,甚至还是意大利音乐的象征。1943年,欧洲大地炮火连天,斯卡拉在空袭中严重受损。
战争结束后一年,即1946年,完全按原样修复的大歌剧院重新矗立在世人面前。作为米兰战后最早得以重建的建筑之一,斯卡拉歌剧院寄托了意大利民族复兴的希望。
意大利亦是艺术之都,最具特色的《大卫》:http://www.dongdui.com/docs/0/59/5915.htm行走在欧洲:意大利威尼斯的艺术风情攻略
3.圣玛丽亚感恩教堂 (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达•芬奇创作的巨画《最后的晚餐》就画在这座教堂旁的修道院餐厅的墙壁上。达•芬奇于1496年开始动笔,1498年才完成。
这幅巨画宽8. 5米,高4. 97米,画中的人物比真人大一半,画面描绘的是耶酥12个门徒共进晚餐时的情景,耶酥说:“你们中的一人出卖了我。”这时,门徒们的反应各不相同,画面准确地反映了12个门徒的不同表情,十分形象地表现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他听到这句话后神情紧张,身向后仰,却仍然紧紧抓着钱袋,显得贪婪而惶恐。
正中的耶酥微摊双手,表情淡漠,显出无可奈何之壮。其余人物依各自年龄、身份不同而有贴切的表现。人物间彼此联系,互相呼应。画面富有节奏感,同时显示了画家善于描绘人物心理的才能。画面中13个人物均在一个水平线上,3人一组,构成视点中心,构图非凡,使画面有了纵深感。
二战时,市民们用沙袋将教堂的墙保护起来,使这一杰作得以保存。这幅画是画在泥灰墙上,由于达•芬奇每预备一片泥灰后未等彻底干燥既做画,而且用的是他自己调制的颜料,1568年画面已开始出现霉斑。几百年来进行了多次修复。
最后一次是1982年开始的,用最现代化的技术分析,将后人修复的东西去掉,露出了原作。修复工作一直持续到1996年才最后完工。
5、米兰黄金四街 (Corso Vitt. Emanuele & Via Monte Napoleone):世界级设计师的作品尽集于此。 旅客服务中心:在教堂旁的Palazzo di Turismo。
6、米兰布雷拉画廊 意大利绘画展览馆。位于米兰,1809年由拿破仑一世创办。最初展出的为米兰美术学院收藏的名画,以后展品陆续增加,以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作品为主,另有荷兰和佛兰德斯画家的一些作品。
著名的如G.贝利尼的《圣母子像》、A.曼泰尼亚的《哀悼基督》、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的《布雷拉祭坊画》、拉斐尔的《圣母的婚礼》、丁托列托的《圣马可的奇迹》等。馆址为17世纪所建宫殿,由F.M.里基诺设计,共38个展室。
布雷拉画廊是米兰市的一座著名画廊。原为基督教会学校,1651年由建筑师里基尼于设计扩建,1870年曾为米兰国家图书馆,后成为美术馆、天文馆,现为画廊。整个大厦共分40室,收有许多著名画家的作品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