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读书笔记
弗洛姆《爱的艺术》读书笔记:
爱情的存在只有一个证明:那就是双方联系的深度和每个所爱之人身上的活力和生命力。这也是我们所能看到的爱情的唯一成果。
在这种情况下神的概念还会意味着什么呢?这一概念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宗教意义而变得能适应以成功为中心的异化了的文化的要求。当代正在进行的宗教“更新”是要把神的信仰变成一种心理学的手段,用以武装人们更好地投入竞争。
为了帮助人们的商业活动,信仰已经同自我启发和精神分析治疗联在一起。
爱是一门艺术,她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
如果我们说,爱情是一项“积极的活动”,我们就会遇到“积极的活动”这个词有双重意义的问题。这个词的现代用法一般就是指人们通过付出劳动改变现存状态的行为。所以经商的人,学医的人,流水作业线上的工人,做椅子的木匠或者运动员都是积极活动的人。他们活动的共同点都是为了达到一个外部的目的。但这里我们都没有考虑产生积极性的根源。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有的人由于内心的极度的不安或者孤独而狂热地工作,有的人则是为了升官发财。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就是一种狂热、一种热情的奴隶,而他的“积极性”实际上是一种“消极性”,因为他是受外力的驱使。他是一个受苦的人,而不是一个“行动”的人。另一方面人们往往把一个坐在椅子上沉思默想,观察和体验自己以及自己同世界关系的人看作是“消极的”,因为他什么也不“干”。实际上这种精神高度集中的禅坐是最高的积极性,是灵魂的积极性,只有那些内心自由和独立的人才能做到这点。“积极的活动”这一概念的一个意义,也就是现代应用的意义是指为了达到外部的目的而付出努力。这个词的另一个意义是运用人的蕴藏在内部的力量,不管是否达到外部的变化。斯宾诺莎精辟地解释了这个词的第二种意义。他把情绪分成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分成“行动”和“狂热”。如果一个人是在积极的情绪支配下行动,他就是自由的,是情绪的主人。如果他是被一种消极的情绪所支配,那他就是受外力驱使者,是他自己都不了解的动机的对象。这样,斯宾诺莎最终得出结论认为,美德和控制是一回事。妒忌、野心和每种形式的贪婪是热情和狂热;相反爱情是一种行动,是运用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发挥,而且永远不会是强制的产物。
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是人内心成长的东西,而不是被俘虏的情绪。一般来说,可以用另一个说法来表达,即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如果我确实爱一个人,那么我也爱其他的人,我就会爱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
人的价值原是由经济价值所决定。对机器是好的东西必然对人也是好的——这听起来似乎合乎逻辑。现代人认为如果他不很快地处理事情,就会失去时间,可他并不知道他如何利用他由此赢得的时间——除了只会无聊地打发时间。
爱的实践的条件(前提):
【掌握所有艺术都需要的条件】有纪律(可以通过训练获得)、集中(保持清醒的平衡状态)、耐心、有极大的兴趣。
克服自恋、客观性(对人和事物抱有开放的态度、能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理智(能进行客观思考的能力就是理智,以理智为基础的感情就是谦恭)、信仰(爱情是以信仰为基础的,坚持自己对某个人的看法、坚持自己的信念)、积极的活动(人内在的积极性,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力量)
合理的信仰是扎跟于自己思想或感情体验的一种坚定的信念。合理的信仰首先不是信仰什么东西,而是一种确认,这种确认是符合建筑在自己真实经历上的坚定的信念。信念是全部人格的一个性格特点,而不是被看作为对的思想内容有关的东西。
非合理的信仰其根子在于服从一种被看作是全知、全权的巨大势力,以及贬低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而合理的信仰是以相反的体验为基础的。我们相信一种思想,因为这种思想是我们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的产物。我们相信自己、他人和人类不断发展的可能性,我们对自己的觉悟和成熟体验得越深,我们的信仰程度就越高。合理信仰的基础是我们自己的生产力。在信仰中生活,就是创造性地生活。从中可以得出结论:相信权力——在统治意义上的权力——和使用权力都是信仰的反面。对任何一种存在的权利的“信仰”(仅仅因为它是存在的)同不相信人类有向前发展但尚未实现的可能性是一致的。这种“信仰”是对未来的预言,这个未来的基础就是目前状态原封不动的延续。但是,事实不断地证明这一预言是错误的,因为这一结论完全无视人类发展可能性的增长。没有对权力的信仰,只有对权力的服从或者——从拥有权力的人的角度来看——保持权力的愿望。虽然有很多人把权力看作是所有事物中最现实的东西,可是历史证明权力是人类获得的一切成果中最不牢靠和最短暂的成果。基于信仰和权力的相互排斥这一事实,一切未来是建筑在合理信仰上的宗教和政治体系一旦它们依靠权力或者与权力联盟,就会堕落和失去内在的生命力。
每个社会和社会集团企图把有助于保全自己的东西宣扬为爱。例如,一个以权威为主的社会把对权威的爱和感激认作是爱的概念,因为只有这样,一个建立在统治和顺从的基础上的社会制度才能很好地起作用。一个以竞争和成功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对爱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爱的能力取决于一个人是否能拿出最好的东西,是否能在竞争中站住脚,是否有能力与人合作,是否宽容和公正。每个人都应该是健全的,而且能很好地表现自己。
对那些热爱权威的人来说,关键是要保持统治地位和自我控制。那些以市场为导向的人希望能受人欢迎,给人好的印象并能成功,并以这种方式爱。但事实上,他内心没有爱的需求,而是其他的需求,这一需求妨碍他感受爱的需求并表达这一需求。要认识到这样的障碍就需要对社会所期待和要求的一切保持批判性的距离。而且为了避免这种社会批判自己会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话,就必须朝内心走,并要认真地寻求热爱生命的道路。
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中,商品交换或者是直接地强迫进行的,是由传统决定的,或者是由朋友关系或爱人关系决定的。在资本主义市场上,交换构成了决定一切的要素。无论是在商品市场,在劳动力市场,还是在服务行业市场,每个人都把他占有的东西根据市场的条件交换他所需要之物,而且这种交换没有欺骗,也不使用武力。
即使我们承认资本主义就其本身来说具有一个充满如此矛盾和不断变化的结构,从而使得人有一定的可能保持个性不被同化,及个人活动的余地。把社会状态看作是决定命运的唯一因素,因此就回避“此时此地”自己的生存问题,这是“激进”的思想和普通人使用的危险借口。
爱情的存在只有一个证明:那就是双方联系的深度和每个所爱之人身上的活力和生命力。这也是我们所能看到的爱情的唯一成果。
在这种情况下神的概念还会意味着什么呢?这一概念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宗教意义而变得能适应以成功为中心的异化了的文化的要求。当代正在进行的宗教“更新”是要把神的信仰变成一种心理学的手段,用以武装人们更好地投入竞争。
为了帮助人们的商业活动,信仰已经同自我启发和精神分析治疗联在一起。
爱是一门艺术,她要求想要掌握这门艺术的人有这方面的知识并付出努力。
如果我们说,爱情是一项“积极的活动”,我们就会遇到“积极的活动”这个词有双重意义的问题。这个词的现代用法一般就是指人们通过付出劳动改变现存状态的行为。所以经商的人,学医的人,流水作业线上的工人,做椅子的木匠或者运动员都是积极活动的人。他们活动的共同点都是为了达到一个外部的目的。但这里我们都没有考虑产生积极性的根源。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加以说明。有的人由于内心的极度的不安或者孤独而狂热地工作,有的人则是为了升官发财。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就是一种狂热、一种热情的奴隶,而他的“积极性”实际上是一种“消极性”,因为他是受外力的驱使。他是一个受苦的人,而不是一个“行动”的人。另一方面人们往往把一个坐在椅子上沉思默想,观察和体验自己以及自己同世界关系的人看作是“消极的”,因为他什么也不“干”。实际上这种精神高度集中的禅坐是最高的积极性,是灵魂的积极性,只有那些内心自由和独立的人才能做到这点。“积极的活动”这一概念的一个意义,也就是现代应用的意义是指为了达到外部的目的而付出努力。这个词的另一个意义是运用人的蕴藏在内部的力量,不管是否达到外部的变化。斯宾诺莎精辟地解释了这个词的第二种意义。他把情绪分成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分成“行动”和“狂热”。如果一个人是在积极的情绪支配下行动,他就是自由的,是情绪的主人。如果他是被一种消极的情绪所支配,那他就是受外力驱使者,是他自己都不了解的动机的对象。这样,斯宾诺莎最终得出结论认为,美德和控制是一回事。妒忌、野心和每种形式的贪婪是热情和狂热;相反爱情是一种行动,是运用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发挥,而且永远不会是强制的产物。
爱情是一种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情绪,是人内心成长的东西,而不是被俘虏的情绪。一般来说,可以用另一个说法来表达,即爱情首先是给,而不是得。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如果我确实爱一个人,那么我也爱其他的人,我就会爱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
人的价值原是由经济价值所决定。对机器是好的东西必然对人也是好的——这听起来似乎合乎逻辑。现代人认为如果他不很快地处理事情,就会失去时间,可他并不知道他如何利用他由此赢得的时间——除了只会无聊地打发时间。
爱的实践的条件(前提):
【掌握所有艺术都需要的条件】有纪律(可以通过训练获得)、集中(保持清醒的平衡状态)、耐心、有极大的兴趣。
克服自恋、客观性(对人和事物抱有开放的态度、能实事求是地看待事物)、理智(能进行客观思考的能力就是理智,以理智为基础的感情就是谦恭)、信仰(爱情是以信仰为基础的,坚持自己对某个人的看法、坚持自己的信念)、积极的活动(人内在的积极性,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力量)
合理的信仰是扎跟于自己思想或感情体验的一种坚定的信念。合理的信仰首先不是信仰什么东西,而是一种确认,这种确认是符合建筑在自己真实经历上的坚定的信念。信念是全部人格的一个性格特点,而不是被看作为对的思想内容有关的东西。
非合理的信仰其根子在于服从一种被看作是全知、全权的巨大势力,以及贬低自己的力量和能力,而合理的信仰是以相反的体验为基础的。我们相信一种思想,因为这种思想是我们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的产物。我们相信自己、他人和人类不断发展的可能性,我们对自己的觉悟和成熟体验得越深,我们的信仰程度就越高。合理信仰的基础是我们自己的生产力。在信仰中生活,就是创造性地生活。从中可以得出结论:相信权力——在统治意义上的权力——和使用权力都是信仰的反面。对任何一种存在的权利的“信仰”(仅仅因为它是存在的)同不相信人类有向前发展但尚未实现的可能性是一致的。这种“信仰”是对未来的预言,这个未来的基础就是目前状态原封不动的延续。但是,事实不断地证明这一预言是错误的,因为这一结论完全无视人类发展可能性的增长。没有对权力的信仰,只有对权力的服从或者——从拥有权力的人的角度来看——保持权力的愿望。虽然有很多人把权力看作是所有事物中最现实的东西,可是历史证明权力是人类获得的一切成果中最不牢靠和最短暂的成果。基于信仰和权力的相互排斥这一事实,一切未来是建筑在合理信仰上的宗教和政治体系一旦它们依靠权力或者与权力联盟,就会堕落和失去内在的生命力。
每个社会和社会集团企图把有助于保全自己的东西宣扬为爱。例如,一个以权威为主的社会把对权威的爱和感激认作是爱的概念,因为只有这样,一个建立在统治和顺从的基础上的社会制度才能很好地起作用。一个以竞争和成功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对爱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爱的能力取决于一个人是否能拿出最好的东西,是否能在竞争中站住脚,是否有能力与人合作,是否宽容和公正。每个人都应该是健全的,而且能很好地表现自己。
对那些热爱权威的人来说,关键是要保持统治地位和自我控制。那些以市场为导向的人希望能受人欢迎,给人好的印象并能成功,并以这种方式爱。但事实上,他内心没有爱的需求,而是其他的需求,这一需求妨碍他感受爱的需求并表达这一需求。要认识到这样的障碍就需要对社会所期待和要求的一切保持批判性的距离。而且为了避免这种社会批判自己会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话,就必须朝内心走,并要认真地寻求热爱生命的道路。
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中,商品交换或者是直接地强迫进行的,是由传统决定的,或者是由朋友关系或爱人关系决定的。在资本主义市场上,交换构成了决定一切的要素。无论是在商品市场,在劳动力市场,还是在服务行业市场,每个人都把他占有的东西根据市场的条件交换他所需要之物,而且这种交换没有欺骗,也不使用武力。
即使我们承认资本主义就其本身来说具有一个充满如此矛盾和不断变化的结构,从而使得人有一定的可能保持个性不被同化,及个人活动的余地。把社会状态看作是决定命运的唯一因素,因此就回避“此时此地”自己的生存问题,这是“激进”的思想和普通人使用的危险借口。
-
dreamdream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22 14:51:50
-
伊莲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07 09:36:50
-
rksoulsmile03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2-16 20:3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