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输了?
![]() |
西西弗书店:背包太沉,存吧;站着太累,坐吧;买了太贵,抄吧;您有意见,提吧 |
光合作用门店关闭了;被称为三大民营书店之一的风入松书店在经营了十多年之后,难逃关门厄运;曾风光一时的第三极书局,因三年亏损7800万而被迫关闭了;广州的三联书店和上海季风书园等知名的书店与读者告别了;进驻上海田子坊12年的“尔冬强艺术中心”因高租金被迫撤离了;在江西景德镇,经营了8年的最后一家独立书店也在网络和市朝的冲击下走到了尽头。2012年12月9日北京万圣书园经历了四次搬迁才勉强活了下来。我不知道南京的先锋书店是否还安好?但是我知道一个死死的数字,中国最近两年已经倒闭了2万家书店。在成都,每周都会倒闭两家书店,我今天上网才知道大一时去过的成都印象大书房也归入了历史的洪流。每听到一个这样的消息,我都会略有心痛。不敢自诩为什么“读书人”,只是痛心于那些理想主义者一直坚持的梦被现实的商业社会无情的摧毁了。
万圣书园创始人刘苏里说:“我最终想明白了两件事,渡过了难关,这两件事就是:愿意一辈子从事这件事,并接受微利。”我感受的到他心中无尽的无奈。记得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去开一家人文书店,里面有软和的沙发椅,飘着轻柔的音乐,熙熙攘攘的读者在拥挤的过道里翻着书抑或是呆呆的望着书架。对,这只是个梦,我相信如果我赚够了足够的钱,就算亏损我也养着他直到我破产为止。就像前段时间老师告诉我:“等挣了钱就把那些流散的艺人召集起来让他们接着唱川剧,我发工资给他们,哪怕不挣钱。”我同样可以感受的到他对文化流逝的一种眷恋之情。可是那些倒闭了的书店哪个不都是在亏损中坚守着的?亏一年,亏5年,亏13年一直到亏到心力憔悴无力回天,最后剩下的只有无尽的唏嘘。记得在一本书中看到过,在台湾好像是宏基的董事长施振荣一直在默默的用自己的挣的钱支撑着亏损中的台湾一家连锁书店,只为保留文化的一息火种。呵呵,也许这个世界真的就像罗永浩说的“这是一个不需要诗歌的年代”。
我无意于分析这些很有情调的书店倒闭的原因,那是商业精英学术教授们干的事情。网络的冲击也罢,出版流通系统的庸腐也罢,生活方式的变迁也罢,于我又有何干?只想在这里表达一下对那些暂存的书店的一种祝福,希望你们好好的,希望你们一直存在下去或者只是希望倒闭的慢点慢点再慢点。
这个元旦节我没有其他特别的安排,我把两个下午全部交给了成都西西弗书店,在那里我找到了难得的清净。我惊喜于它的存在使我枯燥的生活有了一丝滋润,让我的一颗不安分的心有了一处安放的领地。看到成都还可以新开一家如此之大如此有氛围的书店,真的是发自内心的高兴。其实我是害怕的,我怕它会消失尽管它的有无于我的生活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第一天我就仔细的观察她的风格,看了看书店的布局,一做下来我没有急着翻书而是在网上搜了一下她的盈利模式。看到她的盈利模式足以维持正常的运营并可以产生单薄的利润后,我终于安下心来开始读书。
西西弗书店的座右铭是“背包太沉,存吧;站着太累,坐吧;买了太贵,抄吧;您有意见,提吧。”这是我看过的书店里特别有趣的一句座右铭,创办人说“西西弗叫做草根书店,也可叫做对话书店,和身边流过文明史上的著作和在这里工作的每个人和到这里的每个人和你所处的区域,也包括自己对话“。我很认同他们的这样一种理念,特别的温馨与平和。希望把这个书店推荐给成都的朋友们,没事的话大家可以去那喝杯咖啡看本书,很惬意的。书店,输了?我想没有吧。
西西弗书店简介:
西西弗书店最重要的一个创始人,当数薛野。薛野是贵州省88年的高考文科状元。高中就读于贵州省遵义县一中,他后来卷入89年的那个事情,西西弗的名字由来多半与之有关。再后来他开始创办西西弗,可以说西西弗的经营风格带入了他个人的性格和作风。他现在担任中国非公有制图书发行协会的会长,前段时间一直在做公益环保事业。(自然之友民间环保组织)
最开始的西西弗全然不是大家今天眼中的这个样子,一个小店,拥挤而狭长,有多小?门面幅宽不超过4米,几排简陋的书架,那个年代好象连挂“累了,请坐吧!”这样标语的牌子的地方都没有。据说创业的时候他们自己搬书,自己扫地,还要去银行跑贷款,日子不可谓不艰辛!日子就是这样一天天挺过来,逐渐西西弗慢慢成为一个文化地标。它是一个爱书人的书店,而不仅仅是要书人、买书人的书店。 书店还可以是什么?媒介!书店拥有着独特的媒介气质!不仅仅是一个双拼,我认为是一种媒介的整合。一本好书,一杯好茶,带给人的是一种超越1+1=2的享受和迷恋。”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选择地下?黑暗中的光线总是让人怀念久远“希望西西弗一直草根下去。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