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摄影家访谈录(写真大国日本)——下菌咏子/山内宏泰 著
1. 下菌咏子
1979年出生,九州视觉艺术专门学校毕业。在学期间就开始给杂志社工作。出版摄影集《羁绊》(2010年),2011年,获得日本第36回木村伊兵卫摄影大奖。
是否能拍出自己想要的那一种真实
看她的作品,会给人一种难以平静的感觉。作品中那些男男女女的人像作品,不论是表情还是服装,处处散发着异样的气息。作品中这些人物的视线仿佛直视着观者,直接而锐利。13年来,下菌咏子一边给一些音乐杂志拍照,一边持续着自己的个人创作,最后她毫不犹豫地将这13年来的作品全都集中在这一本摄影集中。
2010年她的第一本摄影集《羁绊》出版发行,第二年就获得了木村伊兵卫摄影奖。现在她终于盼来了自己的出头之日,然而这样的机会似乎并没有让她的创作风格有什么改变,不管周遭的环境变化还是时代的变迁,她依然故我,继续拍摄那些给人强烈冲击力的人物肖像。
摄影是超越一切的、最重要的事情
山内宏泰:你这本大部头的摄影作品集《羁绊》,是以人物肖像为中心的,这些少男少女站在那里,他们投射过来的视线中饱含痛感,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将此作为你的第一本摄影集,就是要把自己的摄影风格鲜明地凸现出来吗?
下菌咏子:我好像并不是一个喜欢随大流的人(笑)。不久前,我非常客观地梳理了一下这十年来日本摄影界的一些较大的流变,觉得近些年,那种注重空气感的小清新照片以及注重观念及创意的概念摄影比较多,而相比之下,写实风格的作品比较少。所以就想,下一波可能就会流行这种比较写实的作品了吧,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这就是一次机会了。因为我从一开始,就一直在拍摄这种正面的如实的人物肖像,而这一类型的作品现在还比较少,所以就觉得自己拍摄的这种风格应该会比较引人注目吧。于是就投稿参加Visual Arts Photo Award摄影比赛。
这个摄影比赛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给获奖者出版摄影集的机会。相对于获奖我更喜欢摄影集这个“形”,所以我其实就是冲着这一点来的。现在我终于得偿所愿,获奖了,也得到了出版摄影集的机会。结果竟然还获得了木村伊兵卫摄影奖,看来当初自己凭着感觉对这个时代的“解读”还是没有错的。
山内宏泰:这本摄影集中有一张照片,是一个男子割腕流了很多血,像这类照片每一张都很惊心动魄,这是要传达拍摄者的某种觉悟吗?
下菌咏子:那张割腕的照片是我十年前拍的。那时候,我有割腕行为,当时的男朋友看到了以后,就对我说:“我要让你知道看的人心里面有多痛苦”,于是就当着我的面,割自己的手腕。我意识到要把这个拍下来,就拿起相机专心致志地拍了下来。那个时期,我在精神上非常痛苦,支撑我活下去的天平倾塌了。我就把摄影作为超越一切的、最重要的事情来做,只要能拍到好的照片死了都甘心。
也许不同的人对这样的照片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看法,我想应该都能让他们感觉到点什么吧。观者的视角及感受也是各有不同的,而他们当时的情绪也会让作品的视觉呈现发生变化。最好能给看我作品的人带来灵魂上的某种触动。
在我的心中,最重要的指针就是“魂”。我非常希望自己能够触及拍摄对象的灵魂深处,也总是希望能够遇到能在灵魂上与我产生共鸣的人。所以,我非常感谢他,是他勇敢地教会了我这么重要的道理。
山内宏泰:你觉得只能复制具体真实物体的照片能把握得了肉眼不可见的“魂”吗?
下菌咏子:我想是可以的。比如我们的眼睛看不到风,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草木的拂动来感知它的存在。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电波,但是通过手机或电视这类“有形”的物体我们可以感知电波的存在。而爱恋的感觉也一样,是眼睛无法看到的,但是它确确实实是存在着的。由此可见,我们通过某些事物也是可以将那些眼睛无法看见的东西表达出来的。因此,我觉得“魂”是可以表现的。
经管如此,最初我还是不知道如何将这个“肉眼不可见”的东西具体地表现出来。但是我相信,我在拍摄那个拥有肉身的人的时候,也会与这个人的“魂”有一定的联系。将这种肉眼不可见的东西视觉化,从而使“在”这种意识显现出来。因此我认为“魂”是客观存在而且可以通过摄影加以表现的。
山内宏泰:你作品中的这些人,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下菌咏子:最初的时候,我就是在街上找人拍,后来其中的许多人愿意让我反复地给他们拍照,另外就是一些同学和近亲。开始工作以后,遇到一些让我很震撼的艺术家,我就会提出个人的拍摄请求,慢慢的,这种事情也就多起来了。我一直都在寻找能触动自己内心的拍摄对象。
而作为作品,他们与我个人的缘分深浅并不重要,我更看重照片本身的“质量”,只有那些能叩响我内心的照片才是我要的。选择拍摄对象的时候,是不会去考虑对方和自己的关系是否亲密,我会把自己的个人喜好以及好坏标准全都放在一边,只会拍摄那些能让我内心产生共感的人,因为他们身上的某些要素在我自己身上也有吧。
不好好上学却拼命拍照
1979年出生的下菌咏子是在18岁的时候开始接触摄影的,那一年她进入了福冈Visual Arts专门学校,在这之前她对摄影是完全没有兴趣的。
山内宏泰:那你为什么想学摄影呢?
下菌咏子:一直以来我都觉得集体式的表面化的人际关系是很烦人的,高中生活很压抑,所以我都不好好上学,一个人往图书馆跑,就喜欢看美术方面的书籍。所以很容易想象,如果我上了大学或者短期大学的话,那样的生活不过是高中生活的延续,一样很烦人,所以就选择了艺术,因为可以让人快乐地沉浸在个人世界里。
高中时期,我很喜欢安迪•沃霍尔运用色彩的方式,也曾想过在绢印版画方面做一些尝试,就想找这方面的专门学校,可是找不到。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拍摄安迪•沃霍尔的工厂的黑白摄影集《Andy Warhal’s factory photos》,觉得那些照片非常酷,就觉得摄影也很不错呀。就这样我才开始学摄影的。
山内宏泰:那么你是一入学就迷上摄影的是吗?
下菌咏子:是的。那时遇到了一个能让我产生思想碰撞的老师,能和他这样一个不像老师的人交流我非常开心非常快乐。总之,我就是想让这个老师看我的照片,就想知道他的感想看法。后来因为我太沉迷于摄影,天天不好好上学,就是在街上拍照,所以就被划入不认真学习的那一类学生,但是那个时期我的照片比谁拍的都多。
上学期间我就拿着自己的照片去了音乐杂志的编辑部,他们非常喜欢我拍的人物肖像,立刻就给我安排工作了,那时候我是一边在福冈上学,一边在东京拍照工作。
山内宏泰:你决定从事摄影工作的想法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吗?
下菌咏子:不是,做学生的时候只是当成临时工来干,有活的时候就觉得可以出去旅游挺幸运的。后来随着经验的不断增加,才慢慢开始感觉到,摄影的工作原来是这么有趣的。而我拍摄的人物,很多是音乐家或者奥运会选手,这些人都是能一辈子专注于某件事情的专业人士,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目光是那样的了不起,这些都是我在学生时代没认识到的。到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这样的工作机会是多么的珍贵,长大了以后才开始慢慢开始学会反思和感恩。虽然无知的时候也能享受到埋头猛干所带来的单纯的快乐(笑)。从那以后,我才决定要认真地好好工作。
人物身上的原生态是最好的
山内宏泰:看来给人拍照才是你的兴趣所在吧?
下菌咏子:嗯,我很喜欢。正因为人身上充满了谜团,所以才特别有吸引力。解谜是其乐无穷的。人类本能的感情是既可怕又可爱的,当遇到那种瞬间的、原生态的、真实的感情及表情的时候,就特别让人心潮澎湃,能清晰地感觉到这种原生态所滋生出来的那种“味道”。我要做的就是要准确地捕捉到这个瞬间,并从正面拍摄他们。
但是,因为与人面对面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所以要拥有随时都可以对应各种情况的能力。我也曾经有过缺乏信任感的阶段,正因为自己在这方面不擅长,所以更不能逃避,更需要和他们正面交流。慢慢坚持下来,渐渐地这种不信任感就慢慢消除了,那种恐惧的心理也就慢慢地削弱了。因此通过请求别人让我拍照这个行为,也让我自己获得了成长。
其实真正难的是,很少能遇到能让自己打心眼儿里想拍的人。自己做学生的时候,以为只要自己到街上去都能找到自己想拍的拍摄对象,但是很快就习惯了那种新鲜感所带来的刺激。后来即便每天到街上去,基本上两个星期能拍到一个就算好的了。给杂志社工作以后,在工作中遇到一些能和自己产生共鸣的艺术家,并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于是就会提出我自己的摄影要求,慢慢地去挖掘他们内心,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
山内宏泰:今后你也不会去改变自己的摄影手法及风格吗?
下菌咏子:我想最根本的那一部分是绝对不会改变的,至于手法呢,目前还没有考虑。我相信只要自己心里真的到了那种想要拍的状态的时候,就一定会自然而然地去做的。我就是希望能多遇到一些让我心动的了不起的人,将他们全都收入到我的照片之中。
其次,就是想给像冲绳的通灵师及土著居民这种与大地的能量及神灵有着紧密联系的人拍照。非常希望能多去一些广阔的地方拍照。将来也希望自己的作品在海外展出,看看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为了这个,我也要走出日本到世界各地去看看。
![]() |
1979年出生,九州视觉艺术专门学校毕业。在学期间就开始给杂志社工作。出版摄影集《羁绊》(2010年),2011年,获得日本第36回木村伊兵卫摄影大奖。
是否能拍出自己想要的那一种真实
看她的作品,会给人一种难以平静的感觉。作品中那些男男女女的人像作品,不论是表情还是服装,处处散发着异样的气息。作品中这些人物的视线仿佛直视着观者,直接而锐利。13年来,下菌咏子一边给一些音乐杂志拍照,一边持续着自己的个人创作,最后她毫不犹豫地将这13年来的作品全都集中在这一本摄影集中。
2010年她的第一本摄影集《羁绊》出版发行,第二年就获得了木村伊兵卫摄影奖。现在她终于盼来了自己的出头之日,然而这样的机会似乎并没有让她的创作风格有什么改变,不管周遭的环境变化还是时代的变迁,她依然故我,继续拍摄那些给人强烈冲击力的人物肖像。
摄影是超越一切的、最重要的事情
山内宏泰:你这本大部头的摄影作品集《羁绊》,是以人物肖像为中心的,这些少男少女站在那里,他们投射过来的视线中饱含痛感,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感觉。将此作为你的第一本摄影集,就是要把自己的摄影风格鲜明地凸现出来吗?
下菌咏子:我好像并不是一个喜欢随大流的人(笑)。不久前,我非常客观地梳理了一下这十年来日本摄影界的一些较大的流变,觉得近些年,那种注重空气感的小清新照片以及注重观念及创意的概念摄影比较多,而相比之下,写实风格的作品比较少。所以就想,下一波可能就会流行这种比较写实的作品了吧,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这就是一次机会了。因为我从一开始,就一直在拍摄这种正面的如实的人物肖像,而这一类型的作品现在还比较少,所以就觉得自己拍摄的这种风格应该会比较引人注目吧。于是就投稿参加Visual Arts Photo Award摄影比赛。
这个摄影比赛最了不起的地方在于给获奖者出版摄影集的机会。相对于获奖我更喜欢摄影集这个“形”,所以我其实就是冲着这一点来的。现在我终于得偿所愿,获奖了,也得到了出版摄影集的机会。结果竟然还获得了木村伊兵卫摄影奖,看来当初自己凭着感觉对这个时代的“解读”还是没有错的。
山内宏泰:这本摄影集中有一张照片,是一个男子割腕流了很多血,像这类照片每一张都很惊心动魄,这是要传达拍摄者的某种觉悟吗?
下菌咏子:那张割腕的照片是我十年前拍的。那时候,我有割腕行为,当时的男朋友看到了以后,就对我说:“我要让你知道看的人心里面有多痛苦”,于是就当着我的面,割自己的手腕。我意识到要把这个拍下来,就拿起相机专心致志地拍了下来。那个时期,我在精神上非常痛苦,支撑我活下去的天平倾塌了。我就把摄影作为超越一切的、最重要的事情来做,只要能拍到好的照片死了都甘心。
也许不同的人对这样的照片都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看法,我想应该都能让他们感觉到点什么吧。观者的视角及感受也是各有不同的,而他们当时的情绪也会让作品的视觉呈现发生变化。最好能给看我作品的人带来灵魂上的某种触动。
在我的心中,最重要的指针就是“魂”。我非常希望自己能够触及拍摄对象的灵魂深处,也总是希望能够遇到能在灵魂上与我产生共鸣的人。所以,我非常感谢他,是他勇敢地教会了我这么重要的道理。
山内宏泰:你觉得只能复制具体真实物体的照片能把握得了肉眼不可见的“魂”吗?
下菌咏子:我想是可以的。比如我们的眼睛看不到风,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草木的拂动来感知它的存在。我们的眼睛看不到电波,但是通过手机或电视这类“有形”的物体我们可以感知电波的存在。而爱恋的感觉也一样,是眼睛无法看到的,但是它确确实实是存在着的。由此可见,我们通过某些事物也是可以将那些眼睛无法看见的东西表达出来的。因此,我觉得“魂”是可以表现的。
经管如此,最初我还是不知道如何将这个“肉眼不可见”的东西具体地表现出来。但是我相信,我在拍摄那个拥有肉身的人的时候,也会与这个人的“魂”有一定的联系。将这种肉眼不可见的东西视觉化,从而使“在”这种意识显现出来。因此我认为“魂”是客观存在而且可以通过摄影加以表现的。
山内宏泰:你作品中的这些人,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下菌咏子:最初的时候,我就是在街上找人拍,后来其中的许多人愿意让我反复地给他们拍照,另外就是一些同学和近亲。开始工作以后,遇到一些让我很震撼的艺术家,我就会提出个人的拍摄请求,慢慢的,这种事情也就多起来了。我一直都在寻找能触动自己内心的拍摄对象。
而作为作品,他们与我个人的缘分深浅并不重要,我更看重照片本身的“质量”,只有那些能叩响我内心的照片才是我要的。选择拍摄对象的时候,是不会去考虑对方和自己的关系是否亲密,我会把自己的个人喜好以及好坏标准全都放在一边,只会拍摄那些能让我内心产生共感的人,因为他们身上的某些要素在我自己身上也有吧。
不好好上学却拼命拍照
1979年出生的下菌咏子是在18岁的时候开始接触摄影的,那一年她进入了福冈Visual Arts专门学校,在这之前她对摄影是完全没有兴趣的。
山内宏泰:那你为什么想学摄影呢?
下菌咏子:一直以来我都觉得集体式的表面化的人际关系是很烦人的,高中生活很压抑,所以我都不好好上学,一个人往图书馆跑,就喜欢看美术方面的书籍。所以很容易想象,如果我上了大学或者短期大学的话,那样的生活不过是高中生活的延续,一样很烦人,所以就选择了艺术,因为可以让人快乐地沉浸在个人世界里。
高中时期,我很喜欢安迪•沃霍尔运用色彩的方式,也曾想过在绢印版画方面做一些尝试,就想找这方面的专门学校,可是找不到。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拍摄安迪•沃霍尔的工厂的黑白摄影集《Andy Warhal’s factory photos》,觉得那些照片非常酷,就觉得摄影也很不错呀。就这样我才开始学摄影的。
山内宏泰:那么你是一入学就迷上摄影的是吗?
下菌咏子:是的。那时遇到了一个能让我产生思想碰撞的老师,能和他这样一个不像老师的人交流我非常开心非常快乐。总之,我就是想让这个老师看我的照片,就想知道他的感想看法。后来因为我太沉迷于摄影,天天不好好上学,就是在街上拍照,所以就被划入不认真学习的那一类学生,但是那个时期我的照片比谁拍的都多。
上学期间我就拿着自己的照片去了音乐杂志的编辑部,他们非常喜欢我拍的人物肖像,立刻就给我安排工作了,那时候我是一边在福冈上学,一边在东京拍照工作。
山内宏泰:你决定从事摄影工作的想法是从那时候开始的吗?
下菌咏子:不是,做学生的时候只是当成临时工来干,有活的时候就觉得可以出去旅游挺幸运的。后来随着经验的不断增加,才慢慢开始感觉到,摄影的工作原来是这么有趣的。而我拍摄的人物,很多是音乐家或者奥运会选手,这些人都是能一辈子专注于某件事情的专业人士,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目光是那样的了不起,这些都是我在学生时代没认识到的。到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这样的工作机会是多么的珍贵,长大了以后才开始慢慢开始学会反思和感恩。虽然无知的时候也能享受到埋头猛干所带来的单纯的快乐(笑)。从那以后,我才决定要认真地好好工作。
人物身上的原生态是最好的
山内宏泰:看来给人拍照才是你的兴趣所在吧?
下菌咏子:嗯,我很喜欢。正因为人身上充满了谜团,所以才特别有吸引力。解谜是其乐无穷的。人类本能的感情是既可怕又可爱的,当遇到那种瞬间的、原生态的、真实的感情及表情的时候,就特别让人心潮澎湃,能清晰地感觉到这种原生态所滋生出来的那种“味道”。我要做的就是要准确地捕捉到这个瞬间,并从正面拍摄他们。
但是,因为与人面对面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所以要拥有随时都可以对应各种情况的能力。我也曾经有过缺乏信任感的阶段,正因为自己在这方面不擅长,所以更不能逃避,更需要和他们正面交流。慢慢坚持下来,渐渐地这种不信任感就慢慢消除了,那种恐惧的心理也就慢慢地削弱了。因此通过请求别人让我拍照这个行为,也让我自己获得了成长。
其实真正难的是,很少能遇到能让自己打心眼儿里想拍的人。自己做学生的时候,以为只要自己到街上去都能找到自己想拍的拍摄对象,但是很快就习惯了那种新鲜感所带来的刺激。后来即便每天到街上去,基本上两个星期能拍到一个就算好的了。给杂志社工作以后,在工作中遇到一些能和自己产生共鸣的艺术家,并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于是就会提出我自己的摄影要求,慢慢地去挖掘他们内心,拍出自己满意的照片。
山内宏泰:今后你也不会去改变自己的摄影手法及风格吗?
下菌咏子:我想最根本的那一部分是绝对不会改变的,至于手法呢,目前还没有考虑。我相信只要自己心里真的到了那种想要拍的状态的时候,就一定会自然而然地去做的。我就是希望能多遇到一些让我心动的了不起的人,将他们全都收入到我的照片之中。
其次,就是想给像冲绳的通灵师及土著居民这种与大地的能量及神灵有着紧密联系的人拍照。非常希望能多去一些广阔的地方拍照。将来也希望自己的作品在海外展出,看看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为了这个,我也要走出日本到世界各地去看看。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