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泽的一些摘记
深泽的很多想法我很喜欢,也有一些不怎么喜欢。 那个without thought的理念很令人信服。 但是关于设计与环境的问题我有其他的一些想法,这就像是绘画一样,MUJI提议在设计的过程中先找到场景,这和影视游戏概念设计的绘画很一样。但绘画有流派之分,通常是传统的、古典流派执着于对象之间的和谐,而当代的很多流派尤其像表现主义更加张扬于环境氛围之外。造型所表达的情感相对于视觉处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 前两天看了一个叫《食品工业》的纪录片,其中一段对比很有意思。例如当代食品工业的鲜牛肉的加工体系,从牛的基因改良,送到饲养场高密度饲养需要各种化工产品维持卫生,改用国家补贴的玉米做饲料,这并不适合牛的消化系统,然后是牛因为吃玉米导致的肠道细菌问题之后又需要生产另外的化学合成物做饲料添加,之后需要运送牛群集中屠宰,还要反复用氯化物除菌等等流程。但这样生产的牛肉很不卫生并且肉质也不好,并且有大量的化学残留。但另外的少数的传统农民的生产方式只是把牛放养在牧场,没有之前那种现代生产所需要的大量的运输用的石油、各种类的化工部门的协作,反倒拥有更低的成本,并且几乎不需要管理,同时在肉的品质和卫生方面都比前者好的多。工业化的生产食品,最初是流水线式的高密度的生产,引发了很多有关疾病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调动化工产业进入。但是用了消毒剂和添加剂之后又产生了新的问题,之后再有新的化学和基因技术被开发和使用,但总是新的问题取代了旧的问题。最终的结果却是使用了昂贵的成本却生产了劣质的食品。 这样的趋势是食品的生产会越来越复杂,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对化工等行业的依赖也越来越多。但食品的卫生和质量却并不好。 制造商从大众消费群谋利,常规的保守的生产方式已经可以使这些商人很富有,但是现代的管理手段可以获得更短的生产周期,对市场的反应也会更加灵活,这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并同时降低风险,但这些额外的东西都以大众的健康和卫生为代价。有意思的是,这些富有的制造商却在靠自己家里养的农民来获取食物。 工业产品制造也存在着同样的类似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个产品功能是否是我们的生活需要的,购买之后是会添加麻烦、问题还是会实在的帮助我们的生活。 生活中充满了各种言过其实的广告,媒体也会掏空心思去占有你一部分的注意力。 一个设计师可以被冠以大师的头衔,也可以被称作天才或艺术家。同时也是商人的牟利工具。 设计师对于制造商而言是生产产品附加价值的员工,在老百姓眼里丫们是玩儿艺术的,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设计也是一个联系传统并延伸出未来的纽带。 客户通常希望设计师的作品能够让消费者“就想买这个”或“再买一个”,环境保护团体和公立机构希望设计师能够更加重视能源和环境问题;评论家和评奖机构就爱欣赏所谓的思想深度;老百姓希望设计品又好又便宜又能装品味;有钱人希望设计品看起来很昂贵很高雅。 貌似是一个该优先伺候谁的问题,但从这样软弱的角度去思考是不会有结果的。这些问题设计师无法忽略不考虑,但必须以一个强势的态度去解决,最怕的就是一个“俗”字儿。 去发掘一个真正被需要的,能够给生活和社会带来进步的设计理念是很多设计师的研究目标,深泽选择了回到源本重头开始,安腾用不断的抗争将自己的精神至上的设计带给社会。 深泽有一个习惯,在周末或假日,他要回到自己郊区的小房子,远离都市和现代化,关掉手机,自己拾柴生火做饭,尝试回归旧时代的生活方式。我想我开始有些明白他这样做的原因了。 做设计师需要执着的去探寻和追求自己的理念,但太理想化也是干不了活的。 注定是一条坚持与忍耐的道路。 --------------------------------------------------------------------------------------------------------------深泽直人(Naoto Fukasawa)1956年 生于日本山梨县。1980年 多摩美术大学毕业。1989年 到美国IDEO公司从事设计工作8年,之后返国成立IDEO东京分公司。2003年 独立成立工作室至今。著作有《设计的原形》、《设计的生态学》等他喜欢放弃一切矫饰,只保留事物最基本的元素。----------------------------------------------------------------------------------------------------------在这个信息爆发的时代,人们开始崇尚浅阅读,因为太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处理,很多时候我们在做一个事情的时候其实脑子里却是在处理另一件事情,这个时候我们不敢保证哪个决定来自我们的下意识行为,而这些我们做出的或者是接受的下意识行为往往都是一些简单的动作或是元素。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少就是多”的理论。 “简单”。从数学到画画,你都听到这样的观点。在数学里,公理的阐述——少即是多。这在编程里意味着同样的事情。对架构师和设计师而言,这意味着美更多的依赖一些被精心选择的结构性元素(或者说是被人们容易下意识接受的元素)而不是一些表面的装饰。而对于那些全身长满触角的设计师来说,一旦遇到让自己产生舒服或是喜欢感觉的事情(产品/环境),这个感觉一定要记住,这种感觉总有一天会跳出来运用到合适的设计中。这次演讲的主题是“自然的设计”,这里说的自然不是指生态上的自然,而是人在生活中一种无意识的行动,也就是无企图性。 举个最好的例子就是《产品中的G点》中的那个灯,“这个灯,想象一下,当你正在扫地的时候突然有人找你谈话,你停下来和他愉快的交谈,这个时候你的大拇指可能正在开心地磨着扫把柄的端部呢。这个下意识的动作让你在一看到这个台灯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想去按那个开关呢?”什么创造和谐,和什么和谐,如何才算和谐? “那么我们下意识的行为来自哪里?”--深泽直人说:“环境引发了行为(Environments provoke behaviors)”当人们与环境有和谐的互动时,我们称之为美。所以深泽直人强调了一点:MUJI所追求的是背景设计,背景想好了就是设计的工作。---------------------------------------------------------------------------------------------------------------消除人与物的隔阂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也慢慢地对我说,让我们来静静地谈谈设计吧。只有你了解了他平凡的外表、平凡的语气,你才能了解他设计的真正内核-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发见新的设计元素,而这种设计原素本身也那么平淡无奇。 这种平淡无奇如果一直延续下去,或者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设计师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是深泽直人奇特的推断。他的理由是,我们所有想要获得和呈现的东西都已经存在于我们身处的世界和环境当中了,只是你还没有意识到而已。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经历,你走在大街上被某种东西的样子所倾倒,惊叹道:“这就是我想要的东西!”而在你遇见他之前,你的期待和愿望是模糊的,你自己也没有方向。这个矛盾冲突的过程,这个希望替代失望和茫然的过程正说明了,任何事情或每一个事件都可能包含某种我们都认识或分享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期待遇到的核心元素,这种核心与深层的设计有着极大的关系。生活的发现者2003年9月,深泽直人创立了自己的设计公司-PLUS MINUS ZERO CO.,LTD.这家公司的LOGO是±0。他解释说,这个标志说明我们期待的作品既不是正,也不是负。我们需要的是存在的必要。我们发现的美感和魅力就充溢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即使我们很少和他们相遇。PLUS MINUS ZERO的使命就是挖掘出生活中的这些细节呈现给人们。深泽直人用一个更简单的道理向我阐释他设计的思想根源:“在发短信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沿着给盲人专用的道路走,他可以不用眼睛看而不走错。也就是说,这条黄色的,平时提供给盲人使用的路,又体现了它的新的价值。所以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比如走路、吃东西,这些行为都是一种去搜索价值的连续的行为。比如说走路,人走路并不是小时候学会的一种行为,而是你在走路的时候要看你的脚往哪儿踩,就是在寻找你的脚踩的一种价值。也是一种寻找价值的连续的行为。人与物、环境达到完美的和谐的时候,就是找到了一种意识的核心。在深泽看来,与其说设计是产生新的东西,倒不如说是找一个实际上已经存在,从爱普生到“±0” 高中时代的深泽直人第一次听到了“设计”这个词汇,虽然不知道设计到底代表着什么,他还是被眼前的作品深深吸引,最终选择了这个特殊的领域。1980年从多摩艺术大学的产品设计系艺术与3D设计专业毕业后,他加入了日本制表业的爱普生精工株式会社担任设计师。那是电子表高度发展、爱普生投入新的微观技术产品的时代,深泽直人感到很幸运,当其他人还按着传统方式设计的时候,他是唯一开始感兴趣尝试一些新东西的人。 在爱普生工作了8年之后,像很多年轻人一样,深泽直人也期待着更广阔的领域,更新鲜的设计思想。终于机会来了,他加入了设计顾问公司IDEO在美国的办公司。在美国,生活更加随性,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设计的方向。而对于深泽来说更重要的是,一家专业的设计公司视野更加多元,他们要和工程师、建筑师甚至医生一起合作,了解客户的需求,同时更加认清自己的位置。 在美国的工作经历,也让深泽直人能跳出来重新评估日本的设计。他说:“在日本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比物体本身更重要,物体是一种和谐的一部分,我开始停止仅是有趣的外形构想而开始考虑物体之间的关系。” 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今天看到的深泽直人的设计内涵已经成熟。“在没有放雨伞的地方,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把雨伞往墙上一靠,而雨伞的另一头就放在瓷砖与瓷砖之间的缝隙中。这种情况下,比如你造一座新房子的时候,你要设计放雨伞的东西,你不需要把这个地方设计成平常的专门放雨伞的一个空间。你只要在地上开一条缝,当你家来客人的时候,他就会把雨伞往那儿一放。这个无意识的动作,实际上你设计者的目的就达到了,达到放雨伞的功能。设计者在设计放雨伞的地方的时候,可能会想到我要设计一个东西要放雨伞,但是他首先想到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美国的8年,深泽直人一直努力实践这种设计纬度,8年后,他回到日本将这种思想也带到了日本设计界。2003 年1月他在东京建立了“深泽直人设计公司”,加入了日本“无印良品”公司的顾问委员会。2003 年12月他与“宝 宝”有限公司和钻石出版有限公司合作,创立了一个新产品品牌“±0”。在家电和日杂产品领域,从电话到加湿器,逐步施展他的设计构想。-------------------------------------------------------------------------------------------------------------------Naoto Fukasawa毕业后在Seiko干了8年,然后去IDEO,当时IDEO只有15人(那时候还是叫作ID TWO),认识了Sam Hecht(Industrial Facility的创始人之一),因为俩人都是烟鬼,经常溜到屋顶边猫烟边谈论美国社会和日本社会的复杂性和对立面。Sam Hecht回憶那時的Naoto Fukasawa非常學院派的,本質上是一個形式主義者,而且在這方面(型式能力)是最優秀的一個,不像當時的那些瑕疵產品,到現下他的形式還有有它的本質。當時Naoto Fukasawa去IDEO面試時還帶了一個翻譯,雖然他知道如果可以的話他需要透過英語和他們一起工作,但帶翻譯的原因是他非常想把自己介紹給對方,而且認為如果不帶的話也許會后悔。Tim Brown(IDEO CEO)回憶當時說︰“很明顯這是一個很有經驗的家伙,而且他創造物體的手藝讓人印象深刻。”在當時的IDEO(即ID TWO),Naoto Fukasawa除了見客戶和做觀察工作,還有了他的第一個機會去發表關於設計哲學方面的想法,每個星期五IDEO的一群設計師會在一起喝幾杯和相互吹牛,那時候突然想到一個點子,就是每星期請一個人來作報告,讓會議變得更有意思,Naoto Fukasawa建議一個有意思的想法,就是每個團隊成員都來講講他們自己的哲學以及他們的文化怎樣影響了他,所有人都答應了除了一個條件 Naoto Fukasawa先。所以結果就是Naoto Fukasawa向大家呈現了hari這個東方哲學(Tim Brown認為這對Naoto Fukasawa來說是一個突破性的進展,因為給了他一個發展自己想法的平台。),hari翻譯成英文就是“tension”,但是不太正確也很難解釋,在日本,如果一個年輕人的皮膚很光滑,就可以說是hari的皮膚,用來描述一個精力充沛的人也可以稱作hari的人。在metropolis的採訪中,Naoto Fukasawa用圖來解釋hari,畫了一個人,然後畫了箭頭代表外力,“如果我要成為一個優秀設計師,我就要去改變我身邊的力量,我把這種力量推回去,就達到了一種平衡,如果這種力量比我們的內力還有強,那么它們是不是侵入到我們裡面?如果我的願望或目標很強大,那么就把這些箭頭給推出去了,這很容易理解。hari的意思就是那裡有一種平衡,在這兩種力量之間有著很好的一條平衡線。在產品設計中,hari的意思就是找到一個最佳的形狀來表達這個物體,甚至是物體表達了它自己。由它的外在環境來決定這一個形狀,比如人,時間,使用模式等。”Naoto Fukasawa在美國工作讓他能再度審視日本設計,在日本,物體和環境之間的關係被認為是更重要的,他停止創造有意思的外形而更多專注于物體之間的關係。1996年Naoto Fukasawa回到日本成立IDEO東京分公司,透過舉辦”Without Thought”的設計workshop來鼓勵設計師創造更直覺的產品。2003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Tim Brown說他的離開是無法逃避的,在IDEO工作多久只是時間問題。),创建Plus Minus Zero(±0),和Issey Miyake,Taku Satoh一起负责21_21 Design Sight这个日本设计博物馆,重新定义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并和Jasper Morrison一起促成Super Normal展。Sam Hecht說Naoto Fukasawa頭20年是在理解形式,而現下是投身于ideas,Naoto Fukasawa之所以特別,是因為在這兩方面他都到達了很深的深度。在回到日本后,Naoto Fukasawa有了一些根本的改變,在美國的時候,設計師開始疑問他創造的形狀,在他新理念的幫助下形成的形狀(即上面的hari),“每個人都會說‘哇,Naoto,這個設計非常棒’,我也認為很棒,但是我有疑問,為什麼它需要那樣一個形狀。”形式並不足夠,Naoto Fukasawa開始從專注于純粹的視覺上向前跨出一步,他的概念開始涉及到抽象和富有表現力的東西。“在工業設計中,這是很根本的一步,也許是他做過最勇敢的事。”Sam Hecht說,他和Naoto Fukasawa一道成立了IDEO東京分公司。Tim Brown認為他回到日本對他非常重要,他用自己的語言來設計。從一個為別人創造產品的人轉變為一個創造產品關係的人。Jasper Morrison在Naoto Fukasawa的新專著《Naoto Fukasawa》中寫道︰“Naoto經常在意他的創意從何而來,如同講述他怎樣來設計某件東西的故事成為理解它的一部分。”(在下面的舉例中可以體會這一點)Naoto Fukasawa在《Naoto Fukasawa》講述了他的演化。Naoto Fukasawa正在做一个研究型项目intelligent walls-智能墙,其中一些物理物体比如电视机和空调系统等将会消失,它们将集成到环境中,而他目前为Muji 和 Plus Minus Zero设计的这些产品是这种理念的先前探索。“Naoto Fukasawa有著能將複雜變成簡單,醜陋變成漂亮,陳舊變成嶄新的魔力,他可以親吻一只青蛙而讓她變成公主。”Konstantin Grcic這樣評價Naoto Fukasawa。Without thought和Thoughtless Acts,Naoto Fukasawa和IDEO是相互交織聯繫的,但是也有著區別,也部分顯現者東西方的(設計)思惟的差異,Without thought仍然是一種thought,是一種zen的思想(這是最吸引西方人的東方思想);而Thoughtless Acts則強調后者Act,更偏向于數理性的行為。----------------------------------------------------------------------------------------------------------------------======================>>演讲:深泽直人:我今天来的目的就是想慢慢的、静静的和大家谈一下关于设计这个话题。接下来会有图象和文字的说明,请大家慢慢的一起欣赏。今天演讲的主题是《意识的核心》,比如说,你找人家帮你设计这个东西,然后他会问你,你想设计成什么东西?这个时候你往往回答不出来。但是当有一天你走着的时候,突然看到, “我就是想要这样的东西。”这个是矛盾的东西,问你的时候回答不出来,但是当看到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啊,原来我是想要这样的东西。”实际上这种情况,是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是你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也许有一天世界上不需要设计师了,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会不时的发现一些你想要找的这些东西。(影片)比如你看这个照片,大家都知道这个是电车的玻璃窗,但是电车上的这个乘客把这个玻璃窗当成镜子来用了。那么在设计之前,是不是已经存在了一些什么东西。比如在没有放雨伞的地方,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把雨伞往墙上一靠,而雨伞的另一头就放在瓷砖与瓷砖之间的缝隙中。这种情况下,比如你造一座新房子的时候,你要设计放雨伞的东西,你不需要把这个地方设计成平常的专门放雨伞的一个空间。你只要在地上开一条缝,当你家来客人的时候,他就会把雨伞往那儿一放。这个无意识的动作,实际上你设计者的目的就达到了,达到放雨伞的功能。设计者在设计放雨伞的地方的时候,可能会想到我要设计一个东西要放雨伞,但是他首先想到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影片)美国有一个有名的学者吉姆斯基(音译),他提出了环境提供给人的价值的概念。可以用这副照片解释他的话,下面横的是一颗倒着的树,这个女孩想都没有想就坐在了上面。也就是说树提供了这个女孩往上坐的价值。刚才都是无意识的行为,类似这种无意识的行为有很多,比如工厂提供给大家的一些可以坐的地方。大家也可以想象到,这个类似于一颗被锯断的一颗树。通过这些可以说明,人不是说自己想然后行动。而很多时候都是无意识的。(影片)比如说这张照片上是一个铁栏杆,人们为什么会把这个牛奶往上放呢?因为这个栏杆的方形和这个牛奶盒的形状一样。还有一个例子,在电车站旁边有给盲人用的有盲文的地方,有一些人很容易把烟头就灭在这里。当然这个行为不好。但是这个盲文刚好是一粒一粒的。把烟头往上面一掐,这个功能刚好起到这个作用。当然大家不要这样做。比如说这个人在发短信的时候,他会沿着这条给盲人专用的道路走,他可以不用眼睛看而不走错。也就是说,这条黄色的,平时提供给盲人使用的路,当人在发短信的时候,又体现了它的新的价值。所以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行为,比如走路、吃东西,这些行为都是一种去搜索价值的连续的行为。比如说走路,人走路并不是小时候学会的一种行为,而是你在走路的时候要看你的脚往哪儿踩,就是在寻找你的脚踩的一种价值。也是一种寻找价值的连续的行为。人与物、环境达到完美的和谐的时候,就是找到了一种意识的核心。(影片)比如说类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这个是一个巴士站,总会在大家日常的生活中寻找新的价值,这个巴士站的栏杆,大家在等车的时候都会往上坐,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栏杆现在都变成弯的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把这个牌子移动50厘米的话,可能人们就不会往这个铁栏杆上面坐了。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栏杆的这个地方就是意识的中心。设计其实就是去寻找意识的核心。这个是原研哉老师设计的一个红茶的茶包。中间有一个透明的红色的环,红茶作为意识中心的时候可能会体现红色的颜色,比如我现在想喝红茶,我就会想到这个颜色,所以这个茶包的环用的就是红色的。影片)以前大家设计都会绞尽脑汁去想怎么样把形状设计好。但是我在做这个作品的时候我就不去设计没有意思的外形,这是一个打印机。一般在使用打印机的周围可能有废纸篓。这个设计不去考虑打印机的形,而是注意打印机和周围的环境的关系,比如和废纸篓的关系。所以说我们很多人、包括我们搞设计的人,往往不止打印一张。而是打几张出来,会挑选其中一张,然后把其他的扔掉。(影片)这个是我很崇拜的一个艺术家,他的一句话就是用现有的东西怎么样都能够生存下去。比如这个是用雨鞋垫这个门的例子。我认为这个是很完美的情况,比如用瓶盖做烟灰缸。这个是用门把门抵住,可能你每天早上开店营业之间的情形。类似的情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的。里面隐藏了我们大家所共鸣的一种美。(影片)这是纽约时报上所刊登的一副作品,题目是《椅子》。这种椅子也会往下坐的行为已经有了。这个设计是用椅子的外形和它使用的环境和使用的材料结合起来所创作的作品。(影片)这是一种用立体纱做出的一种沙发。大家会在雕塑的地方坐着等人,所以就做了一个类似雕刻的一样的坐的地方。例如在机场也会设计一些类似箱子似的坐的地方。这些都是一些偏艺术一些的项目,是试图改变人们一种思维的尝试。这个椅子类似于一个金鱼缸,后来由于加工的原因没有坐成。以上都是体现了一些与素材之间的关系。(影片)这个是计划今年12月份在日本开始销售的手机。它设计的形状的潜台词是想体现一个像溶入你口中的感觉。这个是为了体现人和物体的关系。当然大家不要看到糖果就马上搞一个手机的设计。看过这位大师作品的人,很多人都会说这么一句话,“你的作品好象在哪里看见过。”当然这些作品以前是没有的。为什么人家会这么说呢?很多是因为人们也许在那里见到一个大家所熟悉的、共有的一个信息。我自己觉得与其说是设计新的东西,倒不如说是找一个实际上已经存在,但是你还没有真正发现的东西。这个是刚才原研哉老师已经介绍过的包装盒。这个果汁盒做得像香蕉皮一样。创作这个作品的作者我一次都没有见过。他有意的做出来的这些包装,为什么他会这么做呢?就是因为香蕉、豆浆、人生果等都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一个信息。(影片)这个是无印良品的一个空气清新机。这个设计就像一般的车间的排气窗的外形一样。为什么会做成这个形状呢?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这个是排气口。做成一个形状的话,你一看就知道,你在这里抽烟的话,烟就会被吸进去,然后有新鲜的空气出来。这个是一部碎纸机,无印良品本来就有做垃圾筒,这个时候做碎纸机的时候,就在原来的垃圾桶的功能上再加上一个碎纸的功能。这是最大限度的利用原有的资源,减少成本。(影片)这个是把床的靠背部分做得很像椅子。当你往床头边一放的时候呢,可能就会把它当成一个床头柜一样,你会在上面放一些杂物。影片)这个是拿着一根表带和车站的时钟一起拍的照片,虽然两个之间是有距离的。但是你这么一拍的话,好象真的是一个手表似。因为车站的时钟是大家共有的资源,这个创作是根据这个想法创作的。(影片)这个是CD播放器。这个也是无印良品的藏品,它的外形好象是一个排气扇,排气扇一拉就会排气,这个CD器你一拉的话就会播放音乐。(影片)这个是削了皮的土豆,有各种各样的棱角。这个是一个手机的设计,这个设计的灵感就来自于小时候的记忆,小时候削土豆皮之后,会有一些赃,然后把土豆往水里一放就会有很干净的感觉。那么把手机设计成这样,大家可以都有这种记忆,所以大家觉得很有感觉。都会去买。(影片)这个是意大利的一家公司的作品。它的名字叫“带佳布”。它的形状是非常传统的形状。它是用了一种新的材料。看到这个之后,是不是感觉到曾经在哪儿有过这样的体验?这一点很重要,人们往往在无意识的使用一些东西一般功能以外的功能。比如说你坐下来之后,把衣服往椅子上一搭,人们在使用这个功能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个东西具有这个功能。当人在使用东西的时候,如果过分地去想他的功能的话,反而很容易出错,比如你在弹钢琴的时候,如果非常紧张哪个键是哪个音的时候,这个时候反而会很容易弹错。所以说东西是在无意识当中被使用的。在无意识的行为当中,引入我们的设计,把我们的设计体现在人们的无意识的行为当中。(影片)人们往往在生活中有一种领域的意识,比如照片中有三个男人在打电话,如果有一个人在这里打电话,如果第二个人靠近的话,第一个人就会觉得很奇怪。那么,第三个人和第二个人之间的距离,已经是根据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之间的距离决定的。类似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的关系,就像橡皮筋一样是可以伸缩的。人与人之间最短的距离就是这种在挤车的时候的距离,也就是零距离。大家在这个时候会有与电车保持同样的节拍。如果其中有一个人摆动的角度大于电车的摇晃的角度的话,可能就有问题了。这个就是一种秩序。人这个时候的行动和这个环境如果协调的话,秩序就好,如果你的身体的动作大于这个环境的本身的摆动的话,那么秩序就很乱了。有一个词语“必然”。也就是说设计要设计已经存在的一种感觉,要体现出恰到好处。有一些设计者会设计一些体现自己个性的作品。但是另外的设计者就会根据周围的环境设计出和这个环境匹配的东西出来。(图片)比如这个情况下,只要有一把剪刀就可以剪出一个和这个形状一模一样的东西。所以说,即使你多想体现你的个性,想设计出一个非常酷的东西,但是如果这个东西和周围的环境不匹配的话,那么这个作品就不能说是一个好的作品。我认为,设计应该从自己的生活环境的各种要素中,抽出一些和环境所匹配的元素。这个是可伸缩的人的形状,我们把它叫做“哈利”,好象是大家工作中都有的压力,但是把工作做好的话,就会达到和内外环境和谐的情况。我们作为设计者,我们的工作就是“画一条线”,比如说物体和环境之间、空气和物体之间的界限,人与物体中间的一条线,还有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线,画的这条线体现了人的生活态度,比如刚才所说的“哈利”,人可以做到和自然、和周围环境的和谐。这个是画的一部车,最终就是物体的关系之间画一条能够让他们达到完美的线,这个就叫做“设计的轮廓”。前面讲的都是一些设计的基本理念和想法,希望我介绍一些我自己的作品。(影片)这个是意大利的一个厂家做的沙发,虽然很简单,但是很美。设计者要尽可能的简单的思考。首先有一个椅子,如果要坐的话,需要一个垫子,然后再有一个靠背,然后坐在上面想喝咖啡,所以又设计了一个放咖啡杯的地方。这些IDEA都是很清楚和简单的。简单的都是我们就要用简单的设计来体现他。这个是“正负0”的设计,就是指工差是“0”,和你想象的东西一模一样。这个是当时展览会上的情形。这个是一个空气加湿器,是在中国做的。如果大家仔细看的话,是用塑料做得。模具一般都会有合模线,这个大家却看不到合模线。通过加工已经把这条合模线加工掉了。所以这个加湿器就像一个工艺品。这是一个液晶电视,但是他的形状就像以前我们最早的电视的形状。液晶就是越作越小,为什么我们会把这个液晶做成CRD的外形呢?因为CRD的电视大家用了很多年,都很有感情了。所以我把这个液晶设计成CRD的外形。这个是21英寸的电视,电视屏幕旁边的框架就做得很细。这个遥控器做得很像刷牙的药膏的管的形状。为什么做成这个形状呢?因为大家往往坐在沙发上的时候就到处找遥控器,不知道放在哪里了。那么做成这个形状的话,大家不容易乱搁。这个遥控器外形有点像积木的木块。这是一个CD播放器。这个是在台灯的下面有一个盘,大家一回家的话,就会把手表、钥匙取下来,有一个放东西的地方。这里面有一个开关,大家把东西往里面放的时候,就把开关打开了。这个就把你专门开关灯和你一回家、或者出门就自然的把灯开/关了。是两种状态的切换。这个雨伞下面有一个往下凹的凹槽;这个地垫有一点像足球场的草地的感觉。这个是装备调味料的容器,有点像乐器中的沙捶。这个是一个垃圾筒,有一侧面正好做得很墙角的形状一样,放在墙角很和谐。这个包的形状有点像鞋底的形状。为什么要做成这样呢?因为这个包的设计对象是针对日本的学生,他们可以在里面放鞋。在建筑工地大家都可以看到这种围的布,这个就是用这个材料做的袋子。这个材料在建筑工地随处可见,用这个材料做成这个袋的话,可以体现出一种大家看不见的一种联系。有几种颜色,有银色、绿色、白色。这个是一个加热器。表面有点很细的绒毛的感觉,当你触摸它的时候,会感觉很柔软。虽然外形很可爱,但是有一点担心,就是担心小孩子去抱它。(影片)这个是“正负0”的一个商店,很漂亮。这个环境就像一些精品的时装店,让你在这个环境下买家电。我们一般的家电商店都是仓储式的。那么在仓储式的销售方式之外是不是有另外一种销售的环境呢?所以他们就创造了这种销售家电的环境。里面有很多很漂亮、实用的家电,比如这新款的咖啡炉,也可以用来泡红茶,上面有过滤器。这个是烤面包机,只能烤一张面包。如果有两个人吃的话,你就会先烤给对方,所以使对方感觉很好。设计一个可以烤两张的烤箱,我想很容易。如果设计成这样的话,可以体现出很亲切的感觉。这个是一个计算器,一般计算器都会放在收银台,一个好的计算器也可以美化你的商店。这个是一个名牌的手表,手表的玻璃盖是12边形,为什么要做成12边形呢?因为这样就不用在手表上印上1—12了。一看就知道是几点了。上面有三个小圆圈。为什么设计成这样?比如指着10号,是星期四,那么这个几个指针看上去就像一个悲伤的脸形,很有意思。这个吹风筒也没有塑料的合模线,这个是用高新技术成型出来的。会给客人一个很好的外观印象。这是波副公司生产的一款浴缸,这个是水龙头。这些形状都是很简单的。这个是最新设计的坐便器,全部都是塑料做的、清洁是自动的。所以说设计要在无意识中发现灵感,作为设计者,比不是设计的人知道更多你所不知道的IDEA。(逐一播放图片……)大家看了这么多我设计的东西,大家可以看出来,好象觉得很眼熟,但是实际上真的又没有在哪里看到过。好的设计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表现生活。好的设计是以第三方的立场看这个东西。创作只都会有想表现自己的创作意愿,都是从已经有的现实来寻找空间进行创作。我的一个很好的朋友,在他的作品集上写了一句话,“虽然知道,但是自己总是没有注意到。”没有设计大家也是可以生活下去,但是有了设计可以使大家生活得更好。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