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之期
“衬着细瘦的塔尖,那么秀气的指着远天”
翻完选段这最后一句,再整好提交时临时出的岔子,就终于可以宣布这个学期的结束了。
一个学期这么坑钱的三个月,结果到最后我居然用了“终于”这个词,大概一来是自讨苦吃选了一篇远高于自身程度的原文做翻译作业,以致度日如年,二来是连续几周断断续续的昼夜不分已经让我意识模糊,一天的时间在我腾云驾雾的困乏之中有种被无限拉长的感觉。图书馆,吃饭,回宿舍,凌晨,睡觉,图书馆,我在单调的轨道驶了很远很远。
然而不应该是这样。
这个学期确实很长,我修了很多门课。本着花钱求实惠的精神我不知好歹的在课业标准规定的4门外多申请加了一门,这个决定当然已让我后悔过千千万万遍,一个星期上四天课,别人上街玩找实习四出巡游的时候,我躲在西晒的房间对着屏幕耀眼的反光挣扎着做一两个小时后就要上交的作业,本来就是快不起来的人,这样一来人生几乎被金融法律还有闵福德大神的阅读材料占满了。不过谁让你是这个效率呢,我绝非是无时无刻忙个不停,否则也不会总是与作业纠缠不休了。怎么说都好,终究还是挺过来了,我想下个学期,我还是会做这样让自己不停咒骂自己的决定。
数来我已经不知道连续在多少个凌晨四五点的时分挣扎,支撑着我摇摇欲坠的意识和毫无起色的作业。期末之初第一次撑到四点多颇是惶恐,随后每天保持三四小时的睡眠,连续大概一个星期,待一堆任务终于短暂了结了,我坐在在学校餐厅要了一份西多士庆祝解放,并对着这份垃圾食物不断告诫自己第一次必须是最后一次,切不可再做这样疯狂的事。然而事实是过火的事有了第一次,它似乎就不像原来那么不可想象了,在赶最后的翻译那几天里,我再次陷入图书馆和凌晨作战的日夜纠缠,每天周而复始,连续不断,做同一件事,想同一件事,在一个措辞的苦思中睡去,在对作业最后期限的惊恐中醒来,时间的节奏变成了直线,生活的规律也变成一种敷衍。
每晚回到住处,拉开窗帘就是对面楼各家的灯火,若是八九点钟,我会想,他们都在看什么电视呢,会不会恰巧在放我喜欢的那一部?若是十一二点,我便羡慕,对门那盏盏逐渐熄去的灯光,必定都是生活正常规律的人家。到了两三点钟,总会有那么三两盏是依旧坚挺了,我便想,这是一同赶夜路的同道人吧,还只是别人家里的长明灯,想到前者是一丝欣慰,想起后者便是无奈,这么夜这么冷,也只有灯火愿意与世界同在了。
孤独可耻,孤独也让人清醒。白天的漫长,深夜的孤寂,我就这样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埋头翻译,守着时间,时常是一个字一句话要思索上半天甚至好几天的,我就这样坐着,看24小时被掰成分分秒秒流过去,见证着早晨到午后,暮色到天黑,一个一个小时,其实就这样过去了,无需特地留神,它就这样,每一点滴的流逝都刻在我心里。
“整个台北都睡了,我也要归去了,你还要独自支撑这倾斜的世界么”, 读到余老先生这句话,确实悲从中来。当然,我以后再不敢招惹,妄译您的大作。
这种守候是绝望的,尤其是又以猝死的风险为伴,它总提醒着我某些莫名的执着和磨蹭其实是多么徒然,在现实的分分秒秒飞快的转动中我稚拙的思虑是多么苍白无力。好几次阴天的时候,我都被这种无尽头的寂静压得不能喘气,压抑到哭出来。去图书馆情况会好了一点,因为周遭坐满了同病相怜的人,看着四周围一片片医学金融媒体等等的各色笔记和屏幕上未完成的论文,总有一种莫名的安慰。
为什么会这样呢,也不是天才也不是牛人,只是懒散又爱吹毛求疵,并乐于不断以此折磨自己。我不愿提什么拖延症的说法,仿佛自己真正是个病理学意义上的患者,我心向明月,奈何受精神疾病拖累,方至人无堆积如山的凄凉境况。借口自然是瞒不过自己的,事实上只有一个懒字足以盖之。当然,虽是认识到这一点,我的情况也没有好到哪去。不过我说孤独是让人清醒的,在经历过不人道的通宵之后,自控的情况似乎有所改善,对某些无谓的执着也能够看淡,终究是个好的开始。
这个学期还修了家政课的,在自己的住处,厨房是一个很能让人乱发感悟的地方,可都是一瞬即逝,并且也是一个家政新手的说梦而已,不值笔墨。总之,做饭也是一个让人自省的方式,锅碗瓢盆能让你接地气,让你意识到人要现实,生活实在,风花雪月,再美的句子,也比不上两三小菜稻香米饭来得满足。
于是就是这样了,没有结束,也方向,下一个三月之期就在不远处等待。我希望那是一段不太疯狂的日子。
翻完选段这最后一句,再整好提交时临时出的岔子,就终于可以宣布这个学期的结束了。
一个学期这么坑钱的三个月,结果到最后我居然用了“终于”这个词,大概一来是自讨苦吃选了一篇远高于自身程度的原文做翻译作业,以致度日如年,二来是连续几周断断续续的昼夜不分已经让我意识模糊,一天的时间在我腾云驾雾的困乏之中有种被无限拉长的感觉。图书馆,吃饭,回宿舍,凌晨,睡觉,图书馆,我在单调的轨道驶了很远很远。
然而不应该是这样。
这个学期确实很长,我修了很多门课。本着花钱求实惠的精神我不知好歹的在课业标准规定的4门外多申请加了一门,这个决定当然已让我后悔过千千万万遍,一个星期上四天课,别人上街玩找实习四出巡游的时候,我躲在西晒的房间对着屏幕耀眼的反光挣扎着做一两个小时后就要上交的作业,本来就是快不起来的人,这样一来人生几乎被金融法律还有闵福德大神的阅读材料占满了。不过谁让你是这个效率呢,我绝非是无时无刻忙个不停,否则也不会总是与作业纠缠不休了。怎么说都好,终究还是挺过来了,我想下个学期,我还是会做这样让自己不停咒骂自己的决定。
数来我已经不知道连续在多少个凌晨四五点的时分挣扎,支撑着我摇摇欲坠的意识和毫无起色的作业。期末之初第一次撑到四点多颇是惶恐,随后每天保持三四小时的睡眠,连续大概一个星期,待一堆任务终于短暂了结了,我坐在在学校餐厅要了一份西多士庆祝解放,并对着这份垃圾食物不断告诫自己第一次必须是最后一次,切不可再做这样疯狂的事。然而事实是过火的事有了第一次,它似乎就不像原来那么不可想象了,在赶最后的翻译那几天里,我再次陷入图书馆和凌晨作战的日夜纠缠,每天周而复始,连续不断,做同一件事,想同一件事,在一个措辞的苦思中睡去,在对作业最后期限的惊恐中醒来,时间的节奏变成了直线,生活的规律也变成一种敷衍。
每晚回到住处,拉开窗帘就是对面楼各家的灯火,若是八九点钟,我会想,他们都在看什么电视呢,会不会恰巧在放我喜欢的那一部?若是十一二点,我便羡慕,对门那盏盏逐渐熄去的灯光,必定都是生活正常规律的人家。到了两三点钟,总会有那么三两盏是依旧坚挺了,我便想,这是一同赶夜路的同道人吧,还只是别人家里的长明灯,想到前者是一丝欣慰,想起后者便是无奈,这么夜这么冷,也只有灯火愿意与世界同在了。
孤独可耻,孤独也让人清醒。白天的漫长,深夜的孤寂,我就这样一个小时一个小时的埋头翻译,守着时间,时常是一个字一句话要思索上半天甚至好几天的,我就这样坐着,看24小时被掰成分分秒秒流过去,见证着早晨到午后,暮色到天黑,一个一个小时,其实就这样过去了,无需特地留神,它就这样,每一点滴的流逝都刻在我心里。
“整个台北都睡了,我也要归去了,你还要独自支撑这倾斜的世界么”, 读到余老先生这句话,确实悲从中来。当然,我以后再不敢招惹,妄译您的大作。
这种守候是绝望的,尤其是又以猝死的风险为伴,它总提醒着我某些莫名的执着和磨蹭其实是多么徒然,在现实的分分秒秒飞快的转动中我稚拙的思虑是多么苍白无力。好几次阴天的时候,我都被这种无尽头的寂静压得不能喘气,压抑到哭出来。去图书馆情况会好了一点,因为周遭坐满了同病相怜的人,看着四周围一片片医学金融媒体等等的各色笔记和屏幕上未完成的论文,总有一种莫名的安慰。
为什么会这样呢,也不是天才也不是牛人,只是懒散又爱吹毛求疵,并乐于不断以此折磨自己。我不愿提什么拖延症的说法,仿佛自己真正是个病理学意义上的患者,我心向明月,奈何受精神疾病拖累,方至人无堆积如山的凄凉境况。借口自然是瞒不过自己的,事实上只有一个懒字足以盖之。当然,虽是认识到这一点,我的情况也没有好到哪去。不过我说孤独是让人清醒的,在经历过不人道的通宵之后,自控的情况似乎有所改善,对某些无谓的执着也能够看淡,终究是个好的开始。
这个学期还修了家政课的,在自己的住处,厨房是一个很能让人乱发感悟的地方,可都是一瞬即逝,并且也是一个家政新手的说梦而已,不值笔墨。总之,做饭也是一个让人自省的方式,锅碗瓢盆能让你接地气,让你意识到人要现实,生活实在,风花雪月,再美的句子,也比不上两三小菜稻香米饭来得满足。
于是就是这样了,没有结束,也方向,下一个三月之期就在不远处等待。我希望那是一段不太疯狂的日子。
-
电波骑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0-15 1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