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一周年的爱思塾,也写给这一年的自己
作者新浪微博:@女青年R
其实还犹豫要不要洋洋洒洒写下这些,但依我对自己的了解,如果现在不写,过两天也就不会想写了,感谢这一年来爱思塾的老师朋友们带给我的正能量!
如果说加入CEN是打开我对社会创新的视野,那么因为爱思塾,我发现生命更多的可能。
认识爱思塾的第一个人不是周玉亮老师,也不是亘Sir,而是当时还大四的梓舟,我视他带我进这个圈子的“导师”,也许他自己不承认,但这所谓的导师与年龄、学历无关,而是“三人行,必有我师”。
1月,通过梓舟的微博知道立人乡村图书馆在重庆忠县的精忠第九馆,去做了4天寒假冬令营志愿者。积极的同学,很棒的专职义工,精益求精的课程设计,每天结束后认真的总结讨论,与我大一时跟学校志愿团队参加的支教完全不一样。之后,每次通过馆长张旭,把我最爱的哈利波特、明信片、漂书活动的想法传递给同学们,也收到写满他们话语的明信片,这种联系的持续是立人的特色。前段时间,第九馆的搬迁风波让我反思:在某些方面依赖官方的民间教育力量是否会成为学校扩招或升学压力下的牺牲品?理事徐浪在自己的家乡帮助建立的第九馆,而我的老家已经在城市化进程中被夷为平地,那里已经没有了学校。
2月,第一次参加思想聚会,遇到曾经暑假在都江堰有过接触的夏莉莉老师,后来“上善杯”儿童诗歌朗诵比赛还去当了志愿者,为小朋友服务是件很快乐的事。也知道了南夏春和陈涛哥,还没少通过微博和提问拿到新鲜的生态土鸡蛋。更向“感动中国”的胡忠老师询问怎么平衡对父母的孝与自己追求的事业——“孝”并不只是物质的满足或时刻的陪伴,而是给父母安全感和发自内心的关心。
3月,依旧在玉林那个菜市场楼上,认识了亚洲动物基金拯救黑熊项目的邬小红老师,由于自己是学生物的,再加上本家姓,感觉格外亲切,还讨论了植物药代替熊胆的研究。再向Babrara提问中也明白了为什么有时我们难于表达对亲人的爱,而更容易去关心不太亲近的人。
因为考试错过5月的Web2.0,不过受推荐去的朋友得到了宁远老师的新书,还喜欢上远远的阳光房,是不是每个女生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小店?
6月CEN年会,学生论坛嘉宾请谁呢?再次想到爱思塾,于是,在梓舟的帮助下:亘Sir、陈涛哥、刘总、英子姐、梓舟、惠泽、徐笙骏、家伦、Wendy闫文静老师,一一分享,如此大阵容堪比思想聚会吧?掩面笑之。明年年会依旧期待大家的参与。
之后几个月没有思想聚会总空落落的,愿亘Sir保重身体。不过与青年壮游的几位组织者在交大小聊,各种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各种不同的旅行方式。
9月,在易社论坛上与家伦、英子、CEN港科大分部的朋友聊着各自的项目和对社企的看法,“不纠结与定义,从责任感出发行动”是我们认同的。之后在英国大使馆“绿色生活行动”中又见英子姐,所谓“公益圈又大又小”,感谢她还记得空调水回收处理和废油生物转换的想法,我会持续关注这些方面。之后,陆陆续续,MaD分享会、Connie&Emma的公益旅行讲座,与更多朋友参与到爱思塾的活动中。
周玉亮老师在10月思想聚会前到西南交大演讲了一次,我也很大胆地在提问环节打了个CEN的广告,并给在场的同学们力推思想聚会。而事实也印证了周老师的个人魅力,10月的“中国孩子”中结识了7位交大的孩子(后来得知远不止),史无前例呀!其中几位还被我拉进了CEN,又掩面笑之。在相对封闭的工科学校,大家不是没有“走出去”的想法和行动,而是少了接触外界的机会和主动发现的欲望。在几位“孩子”中,很佩服媛子的坚持,当有人问道她是怎样让梦想不屈服与现实,她的回答是:当我感觉自己的想法正在偏离初衷时,就赶紧把自己拉回来,不允许自己有丝毫妥协的念头。
曾一度把自己的视野锁定在一个很窄的范围,认为只有这一条路才能走下去,可当我真实地面对自己时,我才知道,原来我自认为是自己选择而坚定不移的路只不过实在追随别人,那是一种迷茫的虚荣心。我承认自己现在不确定到底往什么领域发展,我喜欢生物,喜欢神秘的RNA世界,也想用生物的方法或技术解决一些环境、疾病的问题,或像英国的德斯蒙德 莫里斯那样用生物学的视角思索人类社会的困境。我也会文艺小清新,回去寻觅独立书店,喜欢画点东西,喜欢设计旅行路线。我也想学学经济,创业的念头从我18岁生日那天就在我心理埋下了,那些成功的比赛或失败的实践都抹灭不了这个念头,用商业的手段解决社会问题,或思维、商业、技术、政策的创新而带来社会创新,多么令人振奋。
11月去密大参加2nd China Business Challenge,再次通过梓舟认识了SUM的Witch,大一的学妹让我对主动性和行动力有了新认识,人的能力和方向也不应设限。
12月的思想聚会,我不想再做听者,那就做一次志愿者吧!小邱也投入爱思塾的筹备大队中,辛苦并快乐着。英子在志愿者自我介绍时告诉大家要颠覆游戏规则,所以我就自制了一张名牌别在衣服上,果真效果不错。虽然没有完整的听嘉宾演讲,但能够微笑地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还打趣地发微博说思聚粉的标准进程是:观众、提问、拿奖品、做志愿者、筹备、做演讲嘉宾!各位粉丝加油,我也加油!
很幸运能参加晚上的年会,逗马山的可爱宝宝,与文山聊他的十年计划,还吃了有机茶叶煮出来的绿色鸡蛋,看爱思塾的元老们的“脱掉”表演,还得到年度大奖“苹果笔记本”。当亘Sir在台上回顾时,看到周老师几度抹泪,这一年的不易也只有每次都在参与的他们最清楚。我们之所以这么努力,因为我们相信这个世界的真善美,我们也相信自己能带来的改变。
我不太善即兴的表达,更欣赏文字的力量。想在这实实在在一年的末尾,在这内容满满的年刊尾页,对爱思塾说:谢谢你们,生日快乐!^_^
邬怡然
2012/12/1
其实还犹豫要不要洋洋洒洒写下这些,但依我对自己的了解,如果现在不写,过两天也就不会想写了,感谢这一年来爱思塾的老师朋友们带给我的正能量!
如果说加入CEN是打开我对社会创新的视野,那么因为爱思塾,我发现生命更多的可能。
认识爱思塾的第一个人不是周玉亮老师,也不是亘Sir,而是当时还大四的梓舟,我视他带我进这个圈子的“导师”,也许他自己不承认,但这所谓的导师与年龄、学历无关,而是“三人行,必有我师”。
1月,通过梓舟的微博知道立人乡村图书馆在重庆忠县的精忠第九馆,去做了4天寒假冬令营志愿者。积极的同学,很棒的专职义工,精益求精的课程设计,每天结束后认真的总结讨论,与我大一时跟学校志愿团队参加的支教完全不一样。之后,每次通过馆长张旭,把我最爱的哈利波特、明信片、漂书活动的想法传递给同学们,也收到写满他们话语的明信片,这种联系的持续是立人的特色。前段时间,第九馆的搬迁风波让我反思:在某些方面依赖官方的民间教育力量是否会成为学校扩招或升学压力下的牺牲品?理事徐浪在自己的家乡帮助建立的第九馆,而我的老家已经在城市化进程中被夷为平地,那里已经没有了学校。
2月,第一次参加思想聚会,遇到曾经暑假在都江堰有过接触的夏莉莉老师,后来“上善杯”儿童诗歌朗诵比赛还去当了志愿者,为小朋友服务是件很快乐的事。也知道了南夏春和陈涛哥,还没少通过微博和提问拿到新鲜的生态土鸡蛋。更向“感动中国”的胡忠老师询问怎么平衡对父母的孝与自己追求的事业——“孝”并不只是物质的满足或时刻的陪伴,而是给父母安全感和发自内心的关心。
3月,依旧在玉林那个菜市场楼上,认识了亚洲动物基金拯救黑熊项目的邬小红老师,由于自己是学生物的,再加上本家姓,感觉格外亲切,还讨论了植物药代替熊胆的研究。再向Babrara提问中也明白了为什么有时我们难于表达对亲人的爱,而更容易去关心不太亲近的人。
因为考试错过5月的Web2.0,不过受推荐去的朋友得到了宁远老师的新书,还喜欢上远远的阳光房,是不是每个女生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小店?
6月CEN年会,学生论坛嘉宾请谁呢?再次想到爱思塾,于是,在梓舟的帮助下:亘Sir、陈涛哥、刘总、英子姐、梓舟、惠泽、徐笙骏、家伦、Wendy闫文静老师,一一分享,如此大阵容堪比思想聚会吧?掩面笑之。明年年会依旧期待大家的参与。
之后几个月没有思想聚会总空落落的,愿亘Sir保重身体。不过与青年壮游的几位组织者在交大小聊,各种对外面世界的渴望,各种不同的旅行方式。
9月,在易社论坛上与家伦、英子、CEN港科大分部的朋友聊着各自的项目和对社企的看法,“不纠结与定义,从责任感出发行动”是我们认同的。之后在英国大使馆“绿色生活行动”中又见英子姐,所谓“公益圈又大又小”,感谢她还记得空调水回收处理和废油生物转换的想法,我会持续关注这些方面。之后,陆陆续续,MaD分享会、Connie&Emma的公益旅行讲座,与更多朋友参与到爱思塾的活动中。
周玉亮老师在10月思想聚会前到西南交大演讲了一次,我也很大胆地在提问环节打了个CEN的广告,并给在场的同学们力推思想聚会。而事实也印证了周老师的个人魅力,10月的“中国孩子”中结识了7位交大的孩子(后来得知远不止),史无前例呀!其中几位还被我拉进了CEN,又掩面笑之。在相对封闭的工科学校,大家不是没有“走出去”的想法和行动,而是少了接触外界的机会和主动发现的欲望。在几位“孩子”中,很佩服媛子的坚持,当有人问道她是怎样让梦想不屈服与现实,她的回答是:当我感觉自己的想法正在偏离初衷时,就赶紧把自己拉回来,不允许自己有丝毫妥协的念头。
曾一度把自己的视野锁定在一个很窄的范围,认为只有这一条路才能走下去,可当我真实地面对自己时,我才知道,原来我自认为是自己选择而坚定不移的路只不过实在追随别人,那是一种迷茫的虚荣心。我承认自己现在不确定到底往什么领域发展,我喜欢生物,喜欢神秘的RNA世界,也想用生物的方法或技术解决一些环境、疾病的问题,或像英国的德斯蒙德 莫里斯那样用生物学的视角思索人类社会的困境。我也会文艺小清新,回去寻觅独立书店,喜欢画点东西,喜欢设计旅行路线。我也想学学经济,创业的念头从我18岁生日那天就在我心理埋下了,那些成功的比赛或失败的实践都抹灭不了这个念头,用商业的手段解决社会问题,或思维、商业、技术、政策的创新而带来社会创新,多么令人振奋。
11月去密大参加2nd China Business Challenge,再次通过梓舟认识了SUM的Witch,大一的学妹让我对主动性和行动力有了新认识,人的能力和方向也不应设限。
12月的思想聚会,我不想再做听者,那就做一次志愿者吧!小邱也投入爱思塾的筹备大队中,辛苦并快乐着。英子在志愿者自我介绍时告诉大家要颠覆游戏规则,所以我就自制了一张名牌别在衣服上,果真效果不错。虽然没有完整的听嘉宾演讲,但能够微笑地帮助别人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还打趣地发微博说思聚粉的标准进程是:观众、提问、拿奖品、做志愿者、筹备、做演讲嘉宾!各位粉丝加油,我也加油!
很幸运能参加晚上的年会,逗马山的可爱宝宝,与文山聊他的十年计划,还吃了有机茶叶煮出来的绿色鸡蛋,看爱思塾的元老们的“脱掉”表演,还得到年度大奖“苹果笔记本”。当亘Sir在台上回顾时,看到周老师几度抹泪,这一年的不易也只有每次都在参与的他们最清楚。我们之所以这么努力,因为我们相信这个世界的真善美,我们也相信自己能带来的改变。
我不太善即兴的表达,更欣赏文字的力量。想在这实实在在一年的末尾,在这内容满满的年刊尾页,对爱思塾说:谢谢你们,生日快乐!^_^
邬怡然
2012/12/1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