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旗帜
我们的父辈可以分为以下两类:第一,完全不理解我们想要什么,而且意志坚定的想要操纵我们,第二,完全不理解我们想要什么,不过缺乏坚定的意志来操纵我们。
我爸是前者,我妈是后者,我聪明的在前者面前隐藏了很多年,并且在成年之后,做出了一生最英明的选择——每当回家,就尽量跟后者呆在一起。
在我还需要依靠别人的指导来过自己的生活的年纪,面对别人对我的评价,往往有一种近乎于变态的依赖。
可想而知,这种情感在我爹面前遭遇了巨大挫折。
那对于我的价值观确实是一个相当大的冲击,原因大概有两点:第一,他至今还是一个高大的汉子,而我除了智商,这辈子在别的方面的估计很难高过他了。第二,我还处在相信这个世界可以以理服人的年纪时,他就用实际行动,比如拳头,充分向我证明了浪漫主义遭遇现实主义的苍白无力。
在我印象中我做出的奋力反抗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小学四年级,我饱尝了一顿老拳之后,眼泪汪汪的对他说道,我认为我已经足够懂事了,他应该像一个朋友一样与我对话,而不是采取暴力。第二次是在初中三年级,我与他在公交车上大吵一架后,毅然决然的跳下车,离家出走了5个钟头。
第一次的结果,是他采纳了我的建议,在往后的岁月中,似乎真的没有再动手打我。第二次的结果,则是我身无分文,又累又饿,走了10来公里回到家门口时,我正好看到他慢吞吞的在门口穿鞋,刚准备出门找我。
从结果上讲,显然是我第一次的反抗更为成功,我以极小的成本(动动嘴皮子),换来了巨大的收益(不用再挨揍)。而第二次的反抗则是一出经济学悲剧,不但投入极大,劳民伤财,甚至连威慑效果都没有达到。
但是上帝和我自己都知道,我从第二次反抗中得到的快乐要大得多,
我想,原因是我确实是一个不热爱逻辑的人。相对于环环相扣,珠联璧合的逻辑链条,我喜欢把链条通通拆散,随意拼凑成为碎片。某时某刻的冲动代表我还未完全丧失反抗单调和愚昧生活的热情。
当然,我依然可以从逻辑角度论证我对于那种反抗方式的热爱——以逻辑服人,有理有据,有礼有节,越是如此,越是一副底气不足的嘴脸。世间真正强大的信念,比如宗教,从不需要任何论证过程。
在我妈的世界观里,韩剧,湖南卫视综艺节目以及央视的晚会是世界上最好的休闲形式;任何来自大众传播媒体的报道都应该得到充分信任,不管是新闻联播还是中国移动的短信广告;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应该无视兴趣爱好;以及她儿子获得幸福感情的可能与其收入状况成绝对的正相关。
父辈们有高扬的旗帜,那并不是一件坏事,我甚至愿意相信,这些东西在他们成长的年代给他们带来了无上的幸福,于是,过去的幸福都变为了今天的真理。
赫黎胥在《美丽新世界》里提出的观点是,幸福与真理不相容。我想补充的是,他们的真理,只是和我们的幸福不相容。
当然,这是我们永远不可能用逻辑说服父辈的一个命题。
这就如同圣斗士之间拖沓的决斗,胜负仅仅取决于谁的小宇宙更加强大。
因此,她的幸福和我的真理尽管不同,但她早在几年前就放弃了操纵我的努力,并且在自己的世界中自给自足,开心惬意。
我认为仅凭这两点,她也堪称当代青年教育的楷模。
谈我们的父辈,与父辈谈我们是一个道理,这就如同在和一个姑娘谈情说爱——每一个人都宣称自己要的是如此之少,每一个人事实上都恨自己得到的还不够多。
我从来不敢自我膨胀到以为能够拯救世界,我只是满意于自己有得选择。
如果我们真的在害怕什么,那不过是怕失去。
如果我们真的在寻找什么,那不过是找自己。
我爸是前者,我妈是后者,我聪明的在前者面前隐藏了很多年,并且在成年之后,做出了一生最英明的选择——每当回家,就尽量跟后者呆在一起。
在我还需要依靠别人的指导来过自己的生活的年纪,面对别人对我的评价,往往有一种近乎于变态的依赖。
可想而知,这种情感在我爹面前遭遇了巨大挫折。
那对于我的价值观确实是一个相当大的冲击,原因大概有两点:第一,他至今还是一个高大的汉子,而我除了智商,这辈子在别的方面的估计很难高过他了。第二,我还处在相信这个世界可以以理服人的年纪时,他就用实际行动,比如拳头,充分向我证明了浪漫主义遭遇现实主义的苍白无力。
在我印象中我做出的奋力反抗有两次:第一次是在小学四年级,我饱尝了一顿老拳之后,眼泪汪汪的对他说道,我认为我已经足够懂事了,他应该像一个朋友一样与我对话,而不是采取暴力。第二次是在初中三年级,我与他在公交车上大吵一架后,毅然决然的跳下车,离家出走了5个钟头。
第一次的结果,是他采纳了我的建议,在往后的岁月中,似乎真的没有再动手打我。第二次的结果,则是我身无分文,又累又饿,走了10来公里回到家门口时,我正好看到他慢吞吞的在门口穿鞋,刚准备出门找我。
从结果上讲,显然是我第一次的反抗更为成功,我以极小的成本(动动嘴皮子),换来了巨大的收益(不用再挨揍)。而第二次的反抗则是一出经济学悲剧,不但投入极大,劳民伤财,甚至连威慑效果都没有达到。
但是上帝和我自己都知道,我从第二次反抗中得到的快乐要大得多,
我想,原因是我确实是一个不热爱逻辑的人。相对于环环相扣,珠联璧合的逻辑链条,我喜欢把链条通通拆散,随意拼凑成为碎片。某时某刻的冲动代表我还未完全丧失反抗单调和愚昧生活的热情。
当然,我依然可以从逻辑角度论证我对于那种反抗方式的热爱——以逻辑服人,有理有据,有礼有节,越是如此,越是一副底气不足的嘴脸。世间真正强大的信念,比如宗教,从不需要任何论证过程。
在我妈的世界观里,韩剧,湖南卫视综艺节目以及央视的晚会是世界上最好的休闲形式;任何来自大众传播媒体的报道都应该得到充分信任,不管是新闻联播还是中国移动的短信广告;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应该无视兴趣爱好;以及她儿子获得幸福感情的可能与其收入状况成绝对的正相关。
父辈们有高扬的旗帜,那并不是一件坏事,我甚至愿意相信,这些东西在他们成长的年代给他们带来了无上的幸福,于是,过去的幸福都变为了今天的真理。
赫黎胥在《美丽新世界》里提出的观点是,幸福与真理不相容。我想补充的是,他们的真理,只是和我们的幸福不相容。
当然,这是我们永远不可能用逻辑说服父辈的一个命题。
这就如同圣斗士之间拖沓的决斗,胜负仅仅取决于谁的小宇宙更加强大。
因此,她的幸福和我的真理尽管不同,但她早在几年前就放弃了操纵我的努力,并且在自己的世界中自给自足,开心惬意。
我认为仅凭这两点,她也堪称当代青年教育的楷模。
谈我们的父辈,与父辈谈我们是一个道理,这就如同在和一个姑娘谈情说爱——每一个人都宣称自己要的是如此之少,每一个人事实上都恨自己得到的还不够多。
我从来不敢自我膨胀到以为能够拯救世界,我只是满意于自己有得选择。
如果我们真的在害怕什么,那不过是怕失去。
如果我们真的在寻找什么,那不过是找自己。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