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断背山,只是说说而已
通宵又把断背山看了一遍,06年获的奥斯卡,09年看过一遍,懵懵懂懂的,母上买回来的碟说看哭了。其实我也许真的是个怪咖吧---我用了好多表示程度的词,因为我怕我的评价冒犯这部片子。
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看完这部片子以后觉得它没有在aim某一类群体的某一种感情。我会觉得是很多种感情在个体身上的聚合的表现,人会有很多的身份和很多交织的情感,平心而论,我喜欢导演,喜欢编剧,但不喜欢剧情。因为不是原创剧本所以编剧还不错,至少某些地方感觉到和导演有沟通过。
这本身就是个挺矛盾的说法,我看过不少的同人fanfic,看到idol在台前刻意的表现门把爱或者什么爱也好我也会kya的叫,甚至还有过一段以及不知道是不是现在还有的一段所谓真爱的时光。潜意识里我觉得我对这种程度接受度算是蛮高的了,但是看完这部片子我却退缩了,怎么讲,感觉感情来的太突然,有点莫名,我始终无法理解这种fall in love的感觉,知道电影的最后才有点懵懵懂懂的理解,比方说那句很有名的“I wish i know how to quite u”以及最后女儿和爸爸说要结婚了,Ennis在Jack据说死后,只和女儿说了一句“Does he love u?”有被那一个moment touch到,也许是对西部牛仔的设定认知太过浅薄了吧,所以可能无法理解那种二十年背后的意义吧。
前两天看了另一部导演半自传性质的同类电影,偶然间在电影院看到的keep the lights on,怎么讲,也没有很能对这种东西建立一些认知,反而带来了更多的疑惑,可能因为导演过于想把那些细节以及全部完完整整的展现出来所以在侧重点上有点失衡以至于节奏太快反而像流水一样情节就过去了。这可不是小说,可以用什么“最伟大的感情经得起最平淡的流年”来解释,电影必须要懂得放弃一些吧。Eric在Studio剪片的时候让我觉得在studio工作真好啊。
也许这种感情想表现认真的一面的时候人就会过于敏感,心理压力过大而容易感情太快爆发,所以总是会到某一点呈现歇斯底里的状态。
Anyway,前两天室友问我对les的接受程度如何,我突然想起来今年在维也纳的时候刚好遇见LGBT的marching,看着满街的彩虹旗就觉得心情也会不自觉的飞扬起来,这种东西需要一个完全freedom的状态才会变得很自然。就像那一个星期,在维也纳,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家的天堂完全自由的地方,所以无论什么都是可以被接受的。映像很深的有两个瞬间,在地铁上,有一对提前回去的les,两个都很漂亮,回程的地铁上一直十指紧扣的抱在一起,中间一个女生有打一个电话给爸爸妈妈,用我唯一能听懂的一句德语说了一句我爱你。那时候觉得能得到亲人的理解真的太好了。还有一个是在离开维也纳的那天清晨很早的时候去museum square看艺术展,进门的时候迎面走来一对男生,搂着肩边走边接吻,从艺术馆刚出来,日出的时候,软软的阳光就从背后打过来,那两个瞬间会让人被感动。
可能比起生活中的很多艰辛而言,对这种感情我还是建立在ideally的层面上吧。
我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看完这部片子以后觉得它没有在aim某一类群体的某一种感情。我会觉得是很多种感情在个体身上的聚合的表现,人会有很多的身份和很多交织的情感,平心而论,我喜欢导演,喜欢编剧,但不喜欢剧情。因为不是原创剧本所以编剧还不错,至少某些地方感觉到和导演有沟通过。
这本身就是个挺矛盾的说法,我看过不少的同人fanfic,看到idol在台前刻意的表现门把爱或者什么爱也好我也会kya的叫,甚至还有过一段以及不知道是不是现在还有的一段所谓真爱的时光。潜意识里我觉得我对这种程度接受度算是蛮高的了,但是看完这部片子我却退缩了,怎么讲,感觉感情来的太突然,有点莫名,我始终无法理解这种fall in love的感觉,知道电影的最后才有点懵懵懂懂的理解,比方说那句很有名的“I wish i know how to quite u”以及最后女儿和爸爸说要结婚了,Ennis在Jack据说死后,只和女儿说了一句“Does he love u?”有被那一个moment touch到,也许是对西部牛仔的设定认知太过浅薄了吧,所以可能无法理解那种二十年背后的意义吧。
前两天看了另一部导演半自传性质的同类电影,偶然间在电影院看到的keep the lights on,怎么讲,也没有很能对这种东西建立一些认知,反而带来了更多的疑惑,可能因为导演过于想把那些细节以及全部完完整整的展现出来所以在侧重点上有点失衡以至于节奏太快反而像流水一样情节就过去了。这可不是小说,可以用什么“最伟大的感情经得起最平淡的流年”来解释,电影必须要懂得放弃一些吧。Eric在Studio剪片的时候让我觉得在studio工作真好啊。
也许这种感情想表现认真的一面的时候人就会过于敏感,心理压力过大而容易感情太快爆发,所以总是会到某一点呈现歇斯底里的状态。
Anyway,前两天室友问我对les的接受程度如何,我突然想起来今年在维也纳的时候刚好遇见LGBT的marching,看着满街的彩虹旗就觉得心情也会不自觉的飞扬起来,这种东西需要一个完全freedom的状态才会变得很自然。就像那一个星期,在维也纳,本身就是一个艺术家的天堂完全自由的地方,所以无论什么都是可以被接受的。映像很深的有两个瞬间,在地铁上,有一对提前回去的les,两个都很漂亮,回程的地铁上一直十指紧扣的抱在一起,中间一个女生有打一个电话给爸爸妈妈,用我唯一能听懂的一句德语说了一句我爱你。那时候觉得能得到亲人的理解真的太好了。还有一个是在离开维也纳的那天清晨很早的时候去museum square看艺术展,进门的时候迎面走来一对男生,搂着肩边走边接吻,从艺术馆刚出来,日出的时候,软软的阳光就从背后打过来,那两个瞬间会让人被感动。
可能比起生活中的很多艰辛而言,对这种感情我还是建立在ideally的层面上吧。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