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遁忍术》:一场“元”电影之旅
![]() |
《五遁忍术》无疑是1982年最神奇的一部电影,包括《电影手册》在内的许多专业电影杂志年末都会搞个top10之类的榜单,此片始终默默无闻。不过,影片那特立独行的风格也让很多观众看完后摸不着头脑,甚至怀疑:这是一部电影么?其实它不仅是一部电影,而且是一部真正的“元电影”。
元电影
要了解元电影,必须要先了解“元”。在希腊文中,“元”(meta)是作为前缀使用的,意为“在……后”,表示一种次序,如开会之后,庆典之后等等,因此带有结束、归纳、总结的意思。延伸而来,“元”通常表示本原、规律、体系,这跟汉字中对“元”的解释相差不远。要通俗来理解“元”,可以按照这样的公式:“元”就是关于X的X:比如“元美学”就是关于美学的美学,“元小说”就是关于小说的小说,由于“元”的最初含义是“在…..之后”,所以,“元小说”也称为“后设小说”。那么“元电影”显然就是关于电影的电影,专业点讲,就是一种在电影中呈现电影制作过程的电影类型。作为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由于它是用电影来表现电影自身,一直以来,“元电影”被很多秉持“作者论”的导演所热爱,他们常借“元电影”对自己所热爱的电影予以致敬或反思,鲁俊谷的《锦衣卫》,桂治洪的《少奶奶的丝袜》,楚原的《魔殿屠龙》均是如此。
致敬
张彻不向任何人致敬。
![]() |
反思
影片在反思什么?有人说它反映了明代中叶日本忍术推陈出新一举西进的大前提下,我国武术家固步自封,不思进取的危局。进而有人又将主题升华,联想到了随后多年的屈辱史,于是感慨一番:国家当遭此劫,今人须得振奋之类。。当然,不能怀疑这种解释有一定的道理,但我认为这不是影片反思的重点,任何一部电影的主题上升到一定高度,都会得出这种“泛国家化”的结论。我觉得这部影片的重点还要从“元电影”说起,通常一部电影的制作,都需要编剧的参与,《五遁忍术》则不然。仅仅通过大篇幅的忍术展示以及我朝武术家坦胸露乳的闲适状态便勾勒出了一幅社稷危亡的血红画作。或许这正是《五遁忍术》所反思的重点,以前电影拍摄时,总要有剧本作为依据。而在商业社会大环境下,类型片的趋同以及流水线生产才是追求利益的最佳途径。这就给电影带上了千篇一律的面具。而如何破局?张彻显然走在了时代前面很远很远。使用倪匡这样约等于没有的编剧,既做了打破传统的勇敢尝试,又照顾了普罗大众的庸俗审美。实为影史不多见的个人智慧大闪光。所以,与其他“元电影”不同之处在于,《五遁忍术》这部“元电影”探讨的是编剧“死”了之后,电影的存在状况。
编剧死了
自从尼采的“上帝死了”,巴特的“作者死了”之后,“……死了”这种句式历来被认为是一种“标题党式”的危言耸听。所谓的“死”,只不过是“新”取代了“旧”。张彻后期大量的实验电影对于传统电影最大的冲击在于叙事习惯。《五遁忍术》开头部分有一段中原两大门派争夺武林总盟主的大比武。稍有逻辑思维或者说对故事有所期待的观众,无疑会被片中场面所惊愕,进而产生困惑。而张彻的意图便在这里体现出来:电影有叙事不过是观众的一厢情愿,而不是电影的天然义务。
![]() |
历史上的服部正成(即半藏) |
![]() |
片中的剑渊先生 |
视觉至上
目前对电影的定义最常用的四个字便是:“视觉大片”,视觉大片以震撼性和惊奇性作为主宰观众的法宝。片中陈慧敏所饰演的忍者之王剑渊先生这一形象显然源自德川氏麾下服部氏第二代领袖服部半藏(即服部正成)。康将召募自伊贺地方的武士编成伊贺同心军团后交予服部指挥。一般若没有特别说明,服部半藏指的就是第二代的服部正成,乃德川十六神将之一,又号称“鬼半藏”。半藏麾下的伊贺同心兵士中有不少是伊贺忍者、因此流传至后世的印象中,服部半藏之名代表着德川氏有名的忍者军团。 相较历史上谜一般的忍者领袖,张彻对片中的剑渊先生做了同中原武师同样的令人诧异的脸谱化处理,显然是想通过正邪双方的一根筋做派剔除广泛存在于电影界的用脑误区,返归电影视觉至上的本质。然而视觉至上的电影终究还是电影,张彻迈出的真正一大步,乃是电影的“游戏化”。
![]() |
游戏化 |
游戏化
在看《五遁忍术》的时候,我想起了前一阵看过的一部香港老电影《少林三十六房》,在这部电影中,刘家辉扮演的反清义士落难到少林寺,要学武并自立门派,但是他必须过关斩将打败少林现有的三十五房,于是整部影片就是刘家辉打呀打呀,从第一房一直打到第三十五房,如同玩通关游戏,叙事被压缩到了最低限度。某种意义上说,《五遁忍术》的结构也是如此。片中罗莽等人组成的中原武师集团,不断地破阵,修炼再破阵,最终直面剑渊先生的结构,十足像极了现今主流的act tvgame。众所周知,视频游戏面对传统电影的一大优势在于 Interactive(互动性)。其受众与作品呈现出的复杂双向性影响,是传统电影所无法企及的。张彻在否定了叙事(这恰恰是视频游戏的劣势)之后,在互动性上做了令人惊喜的尝试。虽不成熟,但无疑为整个电影界打开了一扇面向广阔新世界的大门。或许,进一步讲,《五遁忍术》的整个故事就是在演绎未来的电影。
未来的电影
其实,我一直觉得《五遁忍术》是张彻拍摄的《电影史》,他为观众回顾了电影的历史和现状后,更为观众展现了未来的电影是什么样子。那就是观众不在银幕前幻想自己是影片的主人公,他已经参与到了电影里,电影公司的任务不是拍摄电影,而是安排演员,根据观众的需要扮演各种角色,和观众一起演戏,达成真正的互动。看似脑损伤整体气质其实是张彻对未来的电影最大的反讽。因为这样的话,未来的电影损伤最大的不是演员,不是编剧,而是导演,还需要导演做什么?观众自己就是导演。所以,这是一部张彻割肉饲鹰,杀身成仁的自戮杰作。那么可以说,仅仅出于道德考量《五遁忍术》无疑也是今生我看过的电影中的TOP 1。
Ps.关于影片中的忍术,我数了一下,可以明确识别的只有五个:
1:金忍术
2:水忍术
3:火忍术
4:土忍术
5:木忍术
我看的版本没有字幕,就不感谢谁了。
再PS.究其精神内核,张彻的电影还是资产阶级的落后的电影,虽然他对丰富艺术形式做了令人激赏的尝试,其本质无疑还是反人民的。这一点,望广大观众自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