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游记@云南——昆明
不知道怎么就提起了云南。我现在已经是个小清新近义词是重口味的姐姐了,云南这种地方,小清新和重口味貌似都很寡淡,浓重的是游客们用各种形容词都无法描述急的抓耳挠腮的自然景观,和曾经名噪一时的阿诗玛和五朵金花。前者总是让我词穷,觉得我一个曾经学中文的都解救不了广大群众顿觉羞愧;后者对此我总是一皱眉头——什么年代的光辉女性?远我知褒姒吕后,近我知凤姐干露露,提起阿诗玛,我想到的只是云烟上的那张侧脸。
但是就这么成行了,我跟边两个人在Q上一拍脑袋,就这儿了,再一拍,后天就走。赶紧订了12月3日一早的机票,到达彩云之南第一站——昆明。
12月3日@昆明
出长水机场坐机场大巴2号线到火车站,谁让我们在网上订的那家宾馆离火车站那么近,大巴的终点就正好停在酒店大门口。我拉着行李进房间已是饥肠辘辘,我一早4点半就被来接我的师傅叫起,不曾想到南航早班竟然如此吝啬,航空餐是一个两指粗的小蛋糕和一包榨菜,我随身带的一个萨琪玛在出租车上就垫了肚子,边的航班中午12点才落地,我只能洗漱之后瞅着对面老滇米线发呆。快1点她终于到了,俩人直奔老滇米线。
米线分秀才、进士、举人、状元不同级别,级别不同菜码不同,我想来有当状元的压力,点了个举人餐,两人在二楼天台坐定。一会儿服务员就把盘盘碟碟摆上了,小小的一碟里面放的有生肉片、鸡肉块、豆芽、蒜苗、生鸡蛋等,又端上以大海碗不冒烟的热汤和一碗凉米线。把这盘盘碟碟一股脑地全下到汤碗里,不消一会儿便熟。菜码虽多,米线虽粗,这汤却是最有名堂的。热度能把生肉迅速变熟,但不烫口,刚端上来的时候就着海碗边喝一口只觉得温热暖心;汤应该是肉汤,醇香却不腻,汤色偏白却不漂大油星子。这么一大碗的汤,我们两个女生也都喝了大半,一抹嘴一拍肚这举人当的可畅快。这餐米线成了我们吃到的最正宗也最好吃的米线,之后吃的小锅米线、蒙自过桥米线都吃不回这样的味道了。
酒足饭饱在报亭买了张地图一算计反正也是瞎逛就去世博园看看吧,便一脚踏上了开往市区东北方世博园区的公交车。一路抬头看窗外的景色,高楼大厦没见,低矮破屋倒分列两旁,市内正在修地铁,本来道路也不宽,中规中矩四车道,走走停停,路途还没有武汉畅快。心想昆明作为省会,虽然和武汉一个级别,但这地域方位不一样,发展程度是够多元的。公交车也是跨越了一个世纪,一些跑在路上的公交还是前挡是两块玻璃,我刚瞅见登时就想起了当年课本上十里长街送总理插图上的公交车。
世博园在郊区,人少车多,总觉得不下车再往前走就可以上高速出昆明了。到园区门口已是下午4点,进入园子更是人烟稀少。昆明世博是在1999年,上海世博都已是2年前的事了,上个世纪的事又还有谁会记得。各国展馆几乎都大门紧锁,中国馆现在看来像个县级招待所;当年的猴子吉祥物的塑像也掉了一层色;园区的电动车扎在一起司机们在闲聊;日本泰国的展区里已经在卖手工围巾和扎染。虽然人造景观褪色萧条,但是瓜果园的萝卜青菜却长势喜人,绿油油的叶子大的像把小伞,还散发着新鲜的粪肥味道。我站在湿润的菜地边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真想招呼旁边饭馆三三两两晒太阳的服务员一起把菜拔了,我主厨。
乘着微风和夕阳,我俩在春城的蓝天下走了一圈,感叹时光飞逝,物是人非。然而园区正门口的一大片花海却令我们震惊,13年后的入冬天,这个地方还有如此明艳热烈的鲜花,让我欣喜又默然。绳命是如此的回晃,谁知道13年后这片园区还是否还在,虽然岁岁年年花相似,明年的花又是另一番风景了吧。
从世博园出来我们坐公交到市中心逛逛,顺便用吃货的雷达探探当地特色小吃。云南的几所高校都在翠湖附近。我们寻到的一家小吃老店端仕小锅在云大旁边,特色是卤饵丝饵块和小锅米线。这饵丝饵块听着挺神奇,便各要一份。谁知端上来竟是一个味道,饵丝是条状的,饵块是块状的,都是卤味中带着齁甜,口感黏糊,夹杂着几根不明身份的青菜,上面却盖了一层炸得脆脆的肉丁疑似物,实在吃不惯我们夹了几口就撂筷子了,之后的云南之行我们走到哪里都对“饵”族食品敬而远之。昆明的一条老街是正义街,俩人吃过晚饭打算腿儿着过去, 反正昆明不大,地图上显示的不远。谁知这一走就2个多小时,到了正义街见到的也是条不宽的路,两边琳琅的服装店,跟北京前门差不多,但显得挺小家子气。继续往前走,从东风西路折一个直角拐到北京路走到最南头,最后走到酒店已经是小腿转筋腰酸背疼了。一路上尽管是主干道的路灯也不太明亮,又是修地铁到处挖坑,路边也是垃圾满地脏乱无序,跟成都比还差着好几年的发展。
我们从下午4点到晚上9点,连续走了近5个小时没怎么坐下来休息过,回到房间累的不想说话。我俩都对昆明有点失望,我打算今晚好好休息一晚明天再从长计议,边却想今晚就坐火车去大理。纠结了半天已经是11点,11点39分就是最后一趟到大理的火车。一咬牙一跺脚两个人分开行动,收拾好行李边去火车站问余票,我在宾馆随时准备退房。幸亏是仰仗着离火车站太近,否则就算有票也不好立即赶过去。我接到边电话就立马退房拉箱子狂奔,5分钟就到了火车站。昆明火车站不大,比开封站还要空空荡荡,简直跟白天的世博园相得益彰,候车室的人也多是同车一起去大理的游客。暂时在候车室喘匀了气,便告别昆明,踏上去大理的夜车。
但是就这么成行了,我跟边两个人在Q上一拍脑袋,就这儿了,再一拍,后天就走。赶紧订了12月3日一早的机票,到达彩云之南第一站——昆明。
12月3日@昆明
出长水机场坐机场大巴2号线到火车站,谁让我们在网上订的那家宾馆离火车站那么近,大巴的终点就正好停在酒店大门口。我拉着行李进房间已是饥肠辘辘,我一早4点半就被来接我的师傅叫起,不曾想到南航早班竟然如此吝啬,航空餐是一个两指粗的小蛋糕和一包榨菜,我随身带的一个萨琪玛在出租车上就垫了肚子,边的航班中午12点才落地,我只能洗漱之后瞅着对面老滇米线发呆。快1点她终于到了,俩人直奔老滇米线。
米线分秀才、进士、举人、状元不同级别,级别不同菜码不同,我想来有当状元的压力,点了个举人餐,两人在二楼天台坐定。一会儿服务员就把盘盘碟碟摆上了,小小的一碟里面放的有生肉片、鸡肉块、豆芽、蒜苗、生鸡蛋等,又端上以大海碗不冒烟的热汤和一碗凉米线。把这盘盘碟碟一股脑地全下到汤碗里,不消一会儿便熟。菜码虽多,米线虽粗,这汤却是最有名堂的。热度能把生肉迅速变熟,但不烫口,刚端上来的时候就着海碗边喝一口只觉得温热暖心;汤应该是肉汤,醇香却不腻,汤色偏白却不漂大油星子。这么一大碗的汤,我们两个女生也都喝了大半,一抹嘴一拍肚这举人当的可畅快。这餐米线成了我们吃到的最正宗也最好吃的米线,之后吃的小锅米线、蒙自过桥米线都吃不回这样的味道了。
酒足饭饱在报亭买了张地图一算计反正也是瞎逛就去世博园看看吧,便一脚踏上了开往市区东北方世博园区的公交车。一路抬头看窗外的景色,高楼大厦没见,低矮破屋倒分列两旁,市内正在修地铁,本来道路也不宽,中规中矩四车道,走走停停,路途还没有武汉畅快。心想昆明作为省会,虽然和武汉一个级别,但这地域方位不一样,发展程度是够多元的。公交车也是跨越了一个世纪,一些跑在路上的公交还是前挡是两块玻璃,我刚瞅见登时就想起了当年课本上十里长街送总理插图上的公交车。
世博园在郊区,人少车多,总觉得不下车再往前走就可以上高速出昆明了。到园区门口已是下午4点,进入园子更是人烟稀少。昆明世博是在1999年,上海世博都已是2年前的事了,上个世纪的事又还有谁会记得。各国展馆几乎都大门紧锁,中国馆现在看来像个县级招待所;当年的猴子吉祥物的塑像也掉了一层色;园区的电动车扎在一起司机们在闲聊;日本泰国的展区里已经在卖手工围巾和扎染。虽然人造景观褪色萧条,但是瓜果园的萝卜青菜却长势喜人,绿油油的叶子大的像把小伞,还散发着新鲜的粪肥味道。我站在湿润的菜地边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真想招呼旁边饭馆三三两两晒太阳的服务员一起把菜拔了,我主厨。
乘着微风和夕阳,我俩在春城的蓝天下走了一圈,感叹时光飞逝,物是人非。然而园区正门口的一大片花海却令我们震惊,13年后的入冬天,这个地方还有如此明艳热烈的鲜花,让我欣喜又默然。绳命是如此的回晃,谁知道13年后这片园区还是否还在,虽然岁岁年年花相似,明年的花又是另一番风景了吧。
![]() |
从世博园出来我们坐公交到市中心逛逛,顺便用吃货的雷达探探当地特色小吃。云南的几所高校都在翠湖附近。我们寻到的一家小吃老店端仕小锅在云大旁边,特色是卤饵丝饵块和小锅米线。这饵丝饵块听着挺神奇,便各要一份。谁知端上来竟是一个味道,饵丝是条状的,饵块是块状的,都是卤味中带着齁甜,口感黏糊,夹杂着几根不明身份的青菜,上面却盖了一层炸得脆脆的肉丁疑似物,实在吃不惯我们夹了几口就撂筷子了,之后的云南之行我们走到哪里都对“饵”族食品敬而远之。昆明的一条老街是正义街,俩人吃过晚饭打算腿儿着过去, 反正昆明不大,地图上显示的不远。谁知这一走就2个多小时,到了正义街见到的也是条不宽的路,两边琳琅的服装店,跟北京前门差不多,但显得挺小家子气。继续往前走,从东风西路折一个直角拐到北京路走到最南头,最后走到酒店已经是小腿转筋腰酸背疼了。一路上尽管是主干道的路灯也不太明亮,又是修地铁到处挖坑,路边也是垃圾满地脏乱无序,跟成都比还差着好几年的发展。
我们从下午4点到晚上9点,连续走了近5个小时没怎么坐下来休息过,回到房间累的不想说话。我俩都对昆明有点失望,我打算今晚好好休息一晚明天再从长计议,边却想今晚就坐火车去大理。纠结了半天已经是11点,11点39分就是最后一趟到大理的火车。一咬牙一跺脚两个人分开行动,收拾好行李边去火车站问余票,我在宾馆随时准备退房。幸亏是仰仗着离火车站太近,否则就算有票也不好立即赶过去。我接到边电话就立马退房拉箱子狂奔,5分钟就到了火车站。昆明火车站不大,比开封站还要空空荡荡,简直跟白天的世博园相得益彰,候车室的人也多是同车一起去大理的游客。暂时在候车室喘匀了气,便告别昆明,踏上去大理的夜车。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