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叔叔的《总结》
![]() |
毛姆叔叔果真是人性最好的医师,他说“教养的唯一用途就是让人堂而皇之地说废话”。并且他自己承认“曾经为一些无价值的东西作出牺牲,因为我没有承受痛苦的勇气。”所以他尤为痛恶的不是人的软弱,而是人的怯懦。
读毛姆的小说,不会感到无聊、困倦、疲乏,而是淡淡地紧张、释怀和喜悦。不过这种淡淡非乏力,而是蕴藉着人性的瑰玮和丰赡。毛姆从不将人性做空泛的夸张与提升,只是他用故事的形式给人性划出一块块切片,然后说,你看,人性就是这个样子。
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1938年,64岁的毛姆,伤感来日不多,一辈子都在观察人性书写人性的的他终于感到厌倦,于是丢出一份毛氏人性报告《总结》。毛姆显然是感觉到了可以从心所欲的年龄了,而对他来说,所谓从心所欲,无非就是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虽为《总结》,其实是无标题的碎语闲谈,颇有英式随笔的从容与闲散。从文学创作、读书心得、生活琐事再到旅游见解、生命体悟皆有涉及,更像是一本随口而来的“毛语录”。对于一个文学家来说,说一句话并非难事,但要把话说得漂亮才是任务,就算是说错也要错的让人过目不忘。毛姆之所以如此敢说,完全是因为他对人这个东西多年的精练观察。毛姆在游记《客厅里的绅士》中有这么一句话:“人类,他们的心地处在正确的位置,但他们的脑袋完全是个不称职的器官。”毒舌毛姆对于普遍人性的虚伪性从来都是不遗余力地讽刺。
对于文学史的大师们,毛姆更是一点也不留情面。他说斯威科夫是完美的,然而完美得容易让人乏味。高尔基论才华很平庸,尤其是他的形而上学,益显浅薄,如果说他有才华的话,那才华只是来自他的出身......那些我们奉之为神明的文学家们,在他看来,不过是从事文学创作的人,透过层层叠叠的作品可以直捣每位作家的心灵底片。
即使是那些过去年代的伟人,毛姆也觉得最高的敬意就是:不以敬畏之心去面对他们,这样才是真正地做到“他们对我们而言还是活生生的”。毛姆说:“我们不是从自己的苦难,而是从他人的苦难中才学会了顺从。”他认为苦难不一定会使人变得高贵,相反还会使人变得自私、猥琐和狭隘。然而到了老年,毛姆的心态让我感动,他说:“老年人从人类自我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最终自由了。
关于生活,关于生活之美;关于人性,关于人性之原始,毛姆最后说:“每个人的行为都该符合其天性和职分”。
-
crab can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10 11:4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