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女子李香君
大家林语堂曾为香君题诗:“香君一个娘子,血染桃花扇子。气义照耀千古,羞杀须眉汉子。香君一个娘子,性格是个蛮子。悬在斋中壁上,教我知所管制。如今天下男子,谁复是个蛮子。大家朝秦暮楚, 成个什么样子。当今这个天下,都是骗子贩子。我思古代美人,不至出甚乱子。”由此可见,林先生对香君赞赏有加。那香君有何德何能惹得林先生为她题诗,说她“气义照耀千古,羞杀须眉汉子”呢?
李香君为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其实也说不清,是因为李香君捧出了桃花扇,还是桃花扇捧出了李香君。诗人余怀《板桥杂记》中有一首赠诗,描写李香君之外貌:“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何缘十二巫峰女,梦里偏来见楚王。”由此想见李香君的娇小婀娜,冰肌玉质,是何等的国色天姿。然而香君并不仅仅是一个好看的花瓶,她还自幼习得青楼诸艺,音律诗词、丝竹琵琶无一不精通,尤其擅长南曲,歌声甜润,深得四方游士追慕。除此之外,还学习了不少古典诗词以及历史知识,对古往今来的著名英雄,如岳飞、文天祥、于谦等爱国的民族英雄,尤为敬重。性情中也透着一股豪爽侠气。1630年,抗清名将袁崇焕蒙冤惨死,李香君悲愤不已,并为之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悲愤填怀读指南,精忠无计表沉冤。伤心数百年前事,忍教辽东血天斑。由此可见,香君不仅生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还蕙质兰馨风操不凡。然而我们为之感叹唏嘘的并不是她秀丽可人却生在青楼,卷入风尘之中,而是她与侯方域的传奇爱情,以及她的爱国情怀。
候方域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辟疆合称明复社四公子,又与魏禧、汪琬合称清初文章三大家,确实才华横溢。可是侯公子处世放荡不羁,何况又身处金陵烟花风月之地。经友人杨龙友的介绍,他慕名来到媚香楼,一睹“香扇坠”李香君的风采。谁知一见引得天雷地火,两人一见钟情。香君觉得她遇见真爱了,因为这个男人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而爱上她,他还懂她,懂得她的失落,欣赏她的才情。生的美丽的女子,总是希望遇见一个不是只看上她外貌的男人,就像有钱的男人总不希望女人只是盯着他的钱。看到这里,大家又以为就只是一个才子佳人式的佳话。也许在和平安稳的年代这个可能会出现,可是当时世事动荡不安,清兵入关,南明危在旦夕,香君本以为他的侯郎会忠于明朝,可是他为了免祸,参加了清朝政权组织的河南乡试,并且中了副榜,做了一名清廷官员。香君愤恨,她拒绝田仰的纳妾行为,不惜以头撞柱自杀,血染侯方域赠与她的绢扇上,“溅血点作桃花扇,比作枝头分外鲜”。她无奈被召入宫中做歌姬,宫门一入深似海,她日思夜想她的侯郎,怀里紧抱着那把鲜血写成的桃花扇。在清兵南下攻陷南京时,慌乱出逃,一路颠簸劳苦,精神上又极度悲伤,她已身染肺痨。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心上人的归来。可是她不知道她用生命苦苦等待的侯方域,最后却背叛了他的初衷。香君深为失望,江山已换,家国何在?李香君痛斥其变节降敌,并当着侯方域的面,拿出带血的桃花扇,一撕、再撕,空中一抛,犹如翩跹蝴蝶舞晨空,桃花香销玉殒。曾经让李香君以为是一生一世的情缘,如今在历史的洪流中变得不堪一击。
俗语有言:戏子无情,婊子无义。可是《桃花扇》让我们看到的是:青楼皆为义气妓,英雄尽是屠狗辈。妓女用性命来维持自己的贞节和道德大义,士大夫倒是放弃原则,随时准备改换门庭。难怪林语堂先生要说香君“气义照耀千古,羞杀须眉汉子”。
一出《桃花扇》,一个李香君,令多少人感慨,令多少人唏嘘。香君爱的热烈忠贞,可是侯方域却生性软弱。风尘女子的铮铮傲骨,真真令人敬佩。难怪林语堂先生又说:“吾人又可观李香君之史迹,她是一个以秉节小挠受人赞美的奇女子,她的政治气节与英毅精神愧煞多少须眉男子,她所具有的政治节操,比之今日的许多男子革命家远为坚贞。”
悲剧总是要比喜剧更有色彩。孔尚任先生的《桃花扇》是凄凉的传奇,也是悲壮的史诗。“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爱情的忠贞和民族的大义就像扇上的桃花,是血,亦是画,纠缠出幻灭的悲剧命运。我隐隐觉得,香君就是扇上的桃花,开的热烈奔放,只开在春天明媚的阳光中,在污浊中,宁愿玉碎,不为瓦全。她不愿同流合污,既然不可避免那就让自己灭亡。
李香君为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其实也说不清,是因为李香君捧出了桃花扇,还是桃花扇捧出了李香君。诗人余怀《板桥杂记》中有一首赠诗,描写李香君之外貌:“生小倾城是李香,怀中婀娜袖中藏。何缘十二巫峰女,梦里偏来见楚王。”由此想见李香君的娇小婀娜,冰肌玉质,是何等的国色天姿。然而香君并不仅仅是一个好看的花瓶,她还自幼习得青楼诸艺,音律诗词、丝竹琵琶无一不精通,尤其擅长南曲,歌声甜润,深得四方游士追慕。除此之外,还学习了不少古典诗词以及历史知识,对古往今来的著名英雄,如岳飞、文天祥、于谦等爱国的民族英雄,尤为敬重。性情中也透着一股豪爽侠气。1630年,抗清名将袁崇焕蒙冤惨死,李香君悲愤不已,并为之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悲愤填怀读指南,精忠无计表沉冤。伤心数百年前事,忍教辽东血天斑。由此可见,香君不仅生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还蕙质兰馨风操不凡。然而我们为之感叹唏嘘的并不是她秀丽可人却生在青楼,卷入风尘之中,而是她与侯方域的传奇爱情,以及她的爱国情怀。
候方域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辟疆合称明复社四公子,又与魏禧、汪琬合称清初文章三大家,确实才华横溢。可是侯公子处世放荡不羁,何况又身处金陵烟花风月之地。经友人杨龙友的介绍,他慕名来到媚香楼,一睹“香扇坠”李香君的风采。谁知一见引得天雷地火,两人一见钟情。香君觉得她遇见真爱了,因为这个男人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貌而爱上她,他还懂她,懂得她的失落,欣赏她的才情。生的美丽的女子,总是希望遇见一个不是只看上她外貌的男人,就像有钱的男人总不希望女人只是盯着他的钱。看到这里,大家又以为就只是一个才子佳人式的佳话。也许在和平安稳的年代这个可能会出现,可是当时世事动荡不安,清兵入关,南明危在旦夕,香君本以为他的侯郎会忠于明朝,可是他为了免祸,参加了清朝政权组织的河南乡试,并且中了副榜,做了一名清廷官员。香君愤恨,她拒绝田仰的纳妾行为,不惜以头撞柱自杀,血染侯方域赠与她的绢扇上,“溅血点作桃花扇,比作枝头分外鲜”。她无奈被召入宫中做歌姬,宫门一入深似海,她日思夜想她的侯郎,怀里紧抱着那把鲜血写成的桃花扇。在清兵南下攻陷南京时,慌乱出逃,一路颠簸劳苦,精神上又极度悲伤,她已身染肺痨。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心上人的归来。可是她不知道她用生命苦苦等待的侯方域,最后却背叛了他的初衷。香君深为失望,江山已换,家国何在?李香君痛斥其变节降敌,并当着侯方域的面,拿出带血的桃花扇,一撕、再撕,空中一抛,犹如翩跹蝴蝶舞晨空,桃花香销玉殒。曾经让李香君以为是一生一世的情缘,如今在历史的洪流中变得不堪一击。
俗语有言:戏子无情,婊子无义。可是《桃花扇》让我们看到的是:青楼皆为义气妓,英雄尽是屠狗辈。妓女用性命来维持自己的贞节和道德大义,士大夫倒是放弃原则,随时准备改换门庭。难怪林语堂先生要说香君“气义照耀千古,羞杀须眉汉子”。
一出《桃花扇》,一个李香君,令多少人感慨,令多少人唏嘘。香君爱的热烈忠贞,可是侯方域却生性软弱。风尘女子的铮铮傲骨,真真令人敬佩。难怪林语堂先生又说:“吾人又可观李香君之史迹,她是一个以秉节小挠受人赞美的奇女子,她的政治气节与英毅精神愧煞多少须眉男子,她所具有的政治节操,比之今日的许多男子革命家远为坚贞。”
悲剧总是要比喜剧更有色彩。孔尚任先生的《桃花扇》是凄凉的传奇,也是悲壮的史诗。“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爱情的忠贞和民族的大义就像扇上的桃花,是血,亦是画,纠缠出幻灭的悲剧命运。我隐隐觉得,香君就是扇上的桃花,开的热烈奔放,只开在春天明媚的阳光中,在污浊中,宁愿玉碎,不为瓦全。她不愿同流合污,既然不可避免那就让自己灭亡。
-
如雨是桔子的m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14 15: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