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分辨性高潮和扎乳环时的表情吗?
2012年11月30日出版的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系Hillel Aviezer等人的研究。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人们对于他人处在高峰情绪*时的情绪效价**的判断,是通过他人的身体线索而非面部表情来做出的;不过人们在主观上却认为自己主要是根据面部表情来做出的判断。这一现象被作者称为illusory facial affect。
*高峰情绪(peak emotion)被作者定义为:比如在飞来横祸、喜从天降等生活情境下,当事人即时的高强度的情绪体验。
**情绪效价(affective valence)指人对某一事件/物体/情境表现出的情绪的积极/消极倾向。也可用于对一些情绪的分类,比如高兴是正效价的情绪,愤怒是负效价的情绪。
我想,这项研究能够登上Science,首先当然是因为这一发现本身的重大意义,它不仅推倒了大众基于直觉的“常识”,更是对已有的主流情绪模型提出了一些挑战。此外,这项研究的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材料)非常有意思,可谓匠心独具。这正是我决定把它介绍给大家的原因。我一向认为,甭管时代怎么发展、技术怎么进步,心理学的独门必杀技就在于它的实验设计。
【实验1】
作者通过google image检索关键词,一共选取了176张新闻照片,内容是网球选手在参加重要赛事时,得分或者失分后(各88张)的即时状态,包括面部表情和全身表现。然后截出这些照片的面部,分成只有面部的图片(图B)、面部被覆盖的全身照片(图A)和原图三组。
参与者也被分成三组,每一组参与者对其中一组图进行评分,既评价其情绪效价也评价其情绪强度。结果表明,在情绪效价方面,对于面部+身体组和身体组,参与者能够正确分辨出哪些是得分后的照片哪些是失分后的照片;而对于面部组,得分/失分照片的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也即面部表情对于情绪效价的判断不起作用(图C)。不过面部表情可以很好地区分出得分和失分后的情绪强度,而身体线索则不行(图D)。
有趣的是,尽管面部表情对于情绪效价的判断不起作用,但是面部+身体组的参与者中有一半报告自己是凭面部线索来做出的判断。作者还额外找一拨人(比如你)描述了上述实验中用到的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图,有80%的人认为面部是最有效的判断指标,20%的人则认为是面部和身体,而没有一个人认为是身体。
【实验2】
作者设计了四种图片材料(4×5=20张)。分别是真实的失分后的状态照(A1,失分脸+失分身)、真实的得分后的状态照(A2,得分脸+得分身)、ps的得分后的状态照(A3,失分脸+得分身)、ps的失分后的状态照(A4,得分脸+失分身)。
然后由一组参与者来对这四种照片进行情绪效价的评分。结果表明,大家是根据身体线索来做出的正确判断。即甭管是得分脸还是失分脸,得分身得分平均会高一些,而失分身得分平均会低一些。需要说明的是,实验结束后对参与者的通告显示,没有人在实验中注意到了有些照片“身体不同表情却一样”。
从实验1由不同参与者评价不同组的照片到实验2由同一参与者评价不同组的照片,这一实验设计上的改进,不仅增强了结论的可信度,更增强了结论的可推广性。
【实验3】
首先,参与者评价六种面部表情图片(6×12=72张),其中三种来自高强度的正性情境:高兴(获赠豪宅)、愉快(体验性高潮,A2)、胜利(网球比赛中得分,A3);三种来自负性情境:悲伤(参加一个葬礼,A1)、痛苦(进行乳头或肚脐穿孔,A5)、失败(网球比赛中失分,A4)。与之前的结果一致,参与者不能分辨出这两类图片,甚至对正性情境中的图片的情绪效价评分更低。
然后,类似实验2,作者把这六种面部表情嫁接到两种身体表现上(痛苦身B1;胜利身B2),结果表明,在不同面部表情时,参与者都是根据身体线索对情绪效价做出了正确判断。由于穿孔情境很不常见,作者又拿失败身vs胜利身重复了一次实验。
较之于实验2,实验3将结论推广到了范围更大的情绪性情境中。
【实验4】
首先,作者沿用了实验2的四种图片材料。但这一次,是让五个参与者分别模仿其所看到的图片里的面部表情,然后有一个摄像头会录下参与者模仿的表情。即每个参与者通过四种图片材料(其中两种如A1和A2)衍生出四种模仿的面部表情(其中两种如B1和B2)。一共5×4×10=200张图。
然后,由另外一拨参与者来对这些模仿脸进行情绪效价的评分。评分方式与前述不同:每次呈现左右两张图,这两张图都是来自同一个模仿者模仿的同一个网球选手的同一种表情(要么都是得分脸要么都是失分脸),但一张是来自得分身,一张是来自失分身,要求参与者选出其中正性效价更高的那一张。结果表明,不论对于得分脸还是失分脸,都是在得分身上时(较之于失分身)被认为效价更高。
对实验4的解读是,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身体线索正确地对照片做出情绪评价,而且在我们模仿照片的面部表情时,面部肌肉的运动也受到了我们知觉到的照片身体线索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本身所造成的情绪效价的变化,又可以被第三方知觉到。这就是整个研究的高潮!
总的说来,作者对于高峰情绪这一特殊情绪体验的研究所发现的新现象,是值得进一步深挖的。如果将来的研究能够整合现有主流情绪模型和这一特殊情绪现象之间的罅隙,这必将增进我们对于人类情绪的理解和认识。至于作者本人呢,他的下一步打算(或许已经正在做了)是研究高峰情绪时的嗓音线索,看它是不是和面部表情一样对判断起不到作用(不妨想想性高潮时的尖叫和被刀切到手指时的尖叫,吼吼)。
【兴趣阅读】
a.作者同主题下的两篇前作: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8 & JPSP, 2012
b.一项关于欣赏音乐时的高峰情绪体验与大脑活动的研究:Nature Neuroscience, 2011
c.本研究中所用性高潮表情的来源:一个神奇的网站
*高峰情绪(peak emotion)被作者定义为:比如在飞来横祸、喜从天降等生活情境下,当事人即时的高强度的情绪体验。
**情绪效价(affective valence)指人对某一事件/物体/情境表现出的情绪的积极/消极倾向。也可用于对一些情绪的分类,比如高兴是正效价的情绪,愤怒是负效价的情绪。
我想,这项研究能够登上Science,首先当然是因为这一发现本身的重大意义,它不仅推倒了大众基于直觉的“常识”,更是对已有的主流情绪模型提出了一些挑战。此外,这项研究的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材料)非常有意思,可谓匠心独具。这正是我决定把它介绍给大家的原因。我一向认为,甭管时代怎么发展、技术怎么进步,心理学的独门必杀技就在于它的实验设计。
【实验1】
作者通过google image检索关键词,一共选取了176张新闻照片,内容是网球选手在参加重要赛事时,得分或者失分后(各88张)的即时状态,包括面部表情和全身表现。然后截出这些照片的面部,分成只有面部的图片(图B)、面部被覆盖的全身照片(图A)和原图三组。
![]() |
【样例】1, 4, 6 = 失分; 2, 3, 5 = 得分 |
参与者也被分成三组,每一组参与者对其中一组图进行评分,既评价其情绪效价也评价其情绪强度。结果表明,在情绪效价方面,对于面部+身体组和身体组,参与者能够正确分辨出哪些是得分后的照片哪些是失分后的照片;而对于面部组,得分/失分照片的评分没有显著性差异,也即面部表情对于情绪效价的判断不起作用(图C)。不过面部表情可以很好地区分出得分和失分后的情绪强度,而身体线索则不行(图D)。
![]() |
有趣的是,尽管面部表情对于情绪效价的判断不起作用,但是面部+身体组的参与者中有一半报告自己是凭面部线索来做出的判断。作者还额外找一拨人(比如你)描述了上述实验中用到的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图,有80%的人认为面部是最有效的判断指标,20%的人则认为是面部和身体,而没有一个人认为是身体。
【实验2】
作者设计了四种图片材料(4×5=20张)。分别是真实的失分后的状态照(A1,失分脸+失分身)、真实的得分后的状态照(A2,得分脸+得分身)、ps的得分后的状态照(A3,失分脸+得分身)、ps的失分后的状态照(A4,得分脸+失分身)。
![]() |
【样例】 |
然后由一组参与者来对这四种照片进行情绪效价的评分。结果表明,大家是根据身体线索来做出的正确判断。即甭管是得分脸还是失分脸,得分身得分平均会高一些,而失分身得分平均会低一些。需要说明的是,实验结束后对参与者的通告显示,没有人在实验中注意到了有些照片“身体不同表情却一样”。
![]() |
从实验1由不同参与者评价不同组的照片到实验2由同一参与者评价不同组的照片,这一实验设计上的改进,不仅增强了结论的可信度,更增强了结论的可推广性。
【实验3】
首先,参与者评价六种面部表情图片(6×12=72张),其中三种来自高强度的正性情境:高兴(获赠豪宅)、愉快(体验性高潮,A2)、胜利(网球比赛中得分,A3);三种来自负性情境:悲伤(参加一个葬礼,A1)、痛苦(进行乳头或肚脐穿孔,A5)、失败(网球比赛中失分,A4)。与之前的结果一致,参与者不能分辨出这两类图片,甚至对正性情境中的图片的情绪效价评分更低。
![]() |
【样例】高兴表情的样例由于版权原因欠奉 |
然后,类似实验2,作者把这六种面部表情嫁接到两种身体表现上(痛苦身B1;胜利身B2),结果表明,在不同面部表情时,参与者都是根据身体线索对情绪效价做出了正确判断。由于穿孔情境很不常见,作者又拿失败身vs胜利身重复了一次实验。
![]() |
较之于实验2,实验3将结论推广到了范围更大的情绪性情境中。
【实验4】
首先,作者沿用了实验2的四种图片材料。但这一次,是让五个参与者分别模仿其所看到的图片里的面部表情,然后有一个摄像头会录下参与者模仿的表情。即每个参与者通过四种图片材料(其中两种如A1和A2)衍生出四种模仿的面部表情(其中两种如B1和B2)。一共5×4×10=200张图。
![]() |
【样例】 |
然后,由另外一拨参与者来对这些模仿脸进行情绪效价的评分。评分方式与前述不同:每次呈现左右两张图,这两张图都是来自同一个模仿者模仿的同一个网球选手的同一种表情(要么都是得分脸要么都是失分脸),但一张是来自得分身,一张是来自失分身,要求参与者选出其中正性效价更高的那一张。结果表明,不论对于得分脸还是失分脸,都是在得分身上时(较之于失分身)被认为效价更高。
![]() |
对实验4的解读是,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身体线索正确地对照片做出情绪评价,而且在我们模仿照片的面部表情时,面部肌肉的运动也受到了我们知觉到的照片身体线索的影响。而这种影响本身所造成的情绪效价的变化,又可以被第三方知觉到。这就是整个研究的高潮!
总的说来,作者对于高峰情绪这一特殊情绪体验的研究所发现的新现象,是值得进一步深挖的。如果将来的研究能够整合现有主流情绪模型和这一特殊情绪现象之间的罅隙,这必将增进我们对于人类情绪的理解和认识。至于作者本人呢,他的下一步打算(或许已经正在做了)是研究高峰情绪时的嗓音线索,看它是不是和面部表情一样对判断起不到作用(不妨想想性高潮时的尖叫和被刀切到手指时的尖叫,吼吼)。
【兴趣阅读】
a.作者同主题下的两篇前作: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8 & JPSP, 2012
b.一项关于欣赏音乐时的高峰情绪体验与大脑活动的研究:Nature Neuroscience, 2011
c.本研究中所用性高潮表情的来源:一个神奇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