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江湖·姑苏城(仗剑残卷)
话说,一个多礼拜前就看完了这部网上仅能找到的残卷(据说是前三分之一,也说是前二分之一)。
就看了的这一部分来说,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如意料一般的走了下坡路。
特别是失忆这招,用好了就是妙笔,用残了就是老鼠屎。
这回,第一卷中的龙套们终于有了大量的篇幅来进行自我展示,尤其是第一卷里被主角光环毁了个底朝天的周云松,在姑苏城里总算是赚回了自己第一优等生的面子。但作为第一优等生,对于两个掌旗级的对手需要用出庐山亢龙霸,而周远单挑一个还游刃有余,实在让人唏嘘主角光环真不是盖的。
这就牵扯到了两个很基本的问题:
一,量子武学到底多逆天?
二,无限制升级怪圈是否还能打破?
在进入正题前,先来想一下,武侠为什么叫武侠?
武侠说白了,就是以武讲侠。
作者费尽心思构造了一个武术的世界,其本质是要讲述那些被称为“侠客”的人为什么是侠。
我们看《天龙八部》,并不完全是冲着里面奇形怪状的武功而去的,更重要的是看其中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究竟是如何行为处事的,比如游坦之和阿紫,南海鳄神与段延庆,这些虽然都是反面人物,却又充满了人性,更反衬出几乎在人品上无瑕疵的萧峰的侠气来。
再比如《龙枪编年史》(高中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完了全系列,后来补了《龙枪传奇》,就差《龙枪传承》和《夏焰之巨龙》了),里面的“龙枪英雄”几乎没有一个是完美的,但每个人都有血有肉,这种有缺陷的英雄让人更有代入感,从而最终领略到了西方人眼中的英雄究竟是什么样的。
说到底,无论是东方的武侠,还是西方的魔幻,其根本都是用武术与魔法作为包装,来渲染出其根本的那些与人性中的光辉面(抑或者直接就是渲染黑暗面来反衬原本平凡的人性),比如哈利的勇敢,赫敏的聪敏,罗恩的忠诚。
因此,在这些小说中,即便是反面人物,也是充满了各种光辉的,虽然有些是单纯的黑色光芒。
即便是让人们注重推理与谜题构建的本格推理小说,其说到底也是要通过凶杀或者别的阴谋来刻画社会,从而寻找人性——所以我一直认为推理小说最难写,因为写好的精髓就是在写社会,而写社会能写好,又需要很深的观察与思考,这是极度困难的(当然,本格派毕竟不是社会派,也不是刑侦派,所以本科推理的社会映射还不如社会派那么直接。但纯以推理而推理,很难出佳作。柯南、阿婆等早年欧陆推理大神的小说算得上是很注重推理了,但也可以通过小说本身来看出当年的英伦社会风貌,这和某些变格派的纯扭曲推理又有不同。东野大神的小说就很注重用推理来反映社会,尤其是杰作《白夜行》及其姊妹篇《幻夜》,以及已经不是推理的佳作《信》)——所以国产推理里少有经典巨作,基本可以说霍桑之后无侦探(当然,推门的一些小说还是很经典的,不过总感觉差了点什么,也许差的就是在中国这个社会,不允许你观察得太细)(PS:个人极度推荐推门,网络小说里,推门算是很不错的一个社区,个人早年还在那里混过,可惜后来不写推理了,因为心理压力太大,写不好,为此还被某人埋汰过……)。
PS:这里推荐一篇讲国产推理小说为什么不行的,感觉分析得还是挺全面正确的: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642610.shtml
PS又PS:武侠和推理的区别是一个个人很感兴趣的话题,还包括科幻与推理的区别,悬疑与推理的区别。在个人看来,武侠中的正与邪,善与恶的对立可能比推理中的要更鲜明一些。而推理中,侦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旁观者,别的所有参与者所构成的棋盘中,却不存在如此这般清晰的楚河汉界,这不单单是因为人物的身份是谜,更在于推理更直面社会,所以也继承了社会中的二元模糊性。这也是推理小说吸引人的生命力所在。而很可惜,国内小说受历史洗涤的影响深刻,总是非此即彼,所以在本质上已经与推理的内核互斥了。
科幻小说也是如此,阿神的机器人系列可不是单纯只为了写机器人而写机器人(在此推荐《我,机器人》中的《推理》一文),其本质是用机器人来刺激出人类的秉性,尤其是大基地系列,机器人是贯穿始终的元素,而在《基地与地球》中,最后一任基地执行长从机器人那里了解到了人类的真谛。这可以说是科幻的核心价值——利用幻想的科技及基于其的事件,来放大人性与社会中的矛盾,从而在戏剧化的冲突中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我,乃至人类自身。
这一概括化叙述也可以推及到所有幻想文学,而这也可以说是被所谓的主流文学所藐视的娱乐文学中最重要的东西,即用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一种轻松的姿态让人们可以一窥社会的某个片面,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更了解社会的同时也更了解自己。
而这也是好的武侠/推理/魔幻/科幻小说与二流小说之间的本质差距——当然了,某些变格派系也许会单纯从某些手法上来做出分野来,这属于专业内的高低界定问题了,此处不涉及。
说了这么些东西,其中心思想是要说:武侠的本质,在于侠,而不是武。
如果说侠是菜的主料,那么武就是那些调味品。
只有主料而没有调味品,自然难以下咽;而如果只有调味品而没有主料,这种垃圾食品早晚会被人遗忘——于是我想到了以前大三大四在闵行的时候的夜宵,烧烤的真谛就是“祖国江山一片红”,肉串和玉米的区别只在于哪个辣更多……
那么,量子江湖中的侠又如何呢?
纵观第一部和这残片的第二部,只能说量子江湖是见江见湖,不见江湖——我怎么想到了四川菜的神髓,就是吃鱼不见鱼(说一个关于鱼香肉丝的经典笑话,就是我到食堂点了鱼香肉丝,食堂大妈一勺上来我就震精了:怎么没有鱼香?大妈:鱼香肉丝你是吃鱼香还是吃肉丝?我略有所悟,但旋即又问:那怎么没有肉丝?大妈:连鱼香都没有你还指望有肉丝?我释然……)……
量子江湖中的江湖,那还真是如量子一般,你细看把,它就塌缩了;你不看吧,似乎这货还弥漫在空中。
上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是在学规范场论,总能感觉到费曼的幽灵时隐时现,看着量子规范理论,总感觉哪有问题,但学得越多吧,就越感觉似乎应该是没问题。
这里岔开一下,国内物理方面的论坛不少,其中我以前做过吧主的百度相对论贴吧算得上是中层论坛里最专业的一个了(我做吧主的时候,中国大型飞机研制人员之一就在贴吧里活跃,还有不少大型工程设计相关工作的从业者,还有国内外与海峡两岸的教授和研究生,人很多哦~~涵盖面从应用到理论,从相对论到规范场,从超弦到弦网,一应俱全。可惜,搞学术的总是搞不过搞娱乐的,所以虽然搞了一次活动吸引来了不少关注,但依然只能算是小众贴吧)(当然,更专业的高层用户可以考虑繁星客栈,这里大神超多)。但里面你可以很明显的发现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高段吧友里有一股主流就是回答问题或者讨论问题的时候最后就是甩出“这个问题可以看这本书的这几段”。个人对这种说法是非常嗤之以鼻的,因为我相信“尽信书不如无书”。尤其理论物理这种在YY的层面发展飞快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需要有开阔的思想与眼界,所以如果“尽信书”的话,那做到底也就是算题机械,给老板打工的好人选,但这不是做学问,更不是做研究——当然,国人似乎很热衷于当算题机械,而且颇以此为傲。所以在这些主流人群里如果你说你感觉量子规范场论有什么地方总感觉不对,那基本Peskin和Weinberg的大部头是会被砸出来教育你个通通透透的的。当然,以上的前提是你已经掌握了那些书的精髓,如若不然,基础都还没打稳呢,你就别操心什么爱因斯坦的幽灵了,这货和你不在一个次元。
跑偏了,现在跑回来。
量子江湖里的江湖,乍看起来,似乎还挺江湖的,光华魔教、安护镖局、丐帮唐门,还有四大门派、众小帮会,大道无形的朝廷,小到极至的江湖儿女,这些都是江湖所必备的元素,小说里一应俱全了。
而且,有了这些设定,还有一个贯穿始终的阴谋,佐上几根感情线,一根回忆线,整个故事架构饱满,人物形象丰富生动,怎么看都是一副江湖作派。
但,这是乍一看。
多乍几下后,却总发现这些东西就如海蜃之景,蓉敏之计,全然不是那味了。
倒还是校园青春剧的味道保持得正宗一些。
以周云松为代表的优等生小队,无论如何改变,都无法摆脱其校园派的作风。倒是研究生张赛的形象不错,那种内心深处的矛盾很惹眼,无论是对周远的保护还是对谢雪莹的保护,都让人印象深刻。
但这些东西在根本上都不能算作是江湖。
同样是学生,《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其作派就不会让人想到“学生”二字。
事实上,书中的江湖味,更多的是通过周云松等人的话语体现出的,是通过对《华山备忘录》的回顾与坚持来表现出的,但人物本身却很难让人看到侠气,更多的是看到书生气——这也难怪,第二部这一残卷里,主角都是刚从燕子坞毕业的学生,学生味浓郁是不可避免的,否则反而奇怪了。
但在残卷结尾惊鸿乍现的四大青年一辈高手,则却也很难体现出那种江湖味,更别说侠客味了。
或许是人物和事件都还没到位,所以第二部目前所看的范围里,江湖味就好比我们学校食堂里的鱼香味,但闻其声,不闻其香。
什么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因此,如果说学校的学生可以没有江湖味的话,就等于说:其实根本就没有江湖。
当然,江湖味就如江湖本身一样,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狭义的江湖味,可以去《古惑仔》里回味。
但这问题还不是最打紧的,最打紧的是讲江湖味与侠客味全然压下的另一种味道:
网络味。
我个人一直认为,文化这种东西,就是最普通的人群平时所作的最普通的事情。
比如说,有人可能认为现在人们一直挂在嘴边的动漫神马的,都是没文化的东西。但我可以肯定,千八百年以后,现在的动漫就成了彼时文化家们所苦研的瑰宝。
但凡事还是要有一个度的。
所以在网络这片“极乐仙地”(还有多少人记得那多的《三国事件簿》?)里,一切的演化都仿佛披上了时间包巾(哆啦A梦的道具还有谁记得?),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这个可以看看YY上的流行变化,短短几个月里就可以经历外面几年来的风向演变。
而演化速度快,则必然意味着它是略少沉淀,较少思考的,从而也必然较多地诞生各种迎合之作。
比如我以前在起点上看的一些小说(现在还记得的只剩《机甲风暴》和《猎魔手记》了),它们的网络味就很浓郁,归纳起来就是——
主角的无限光环技,能力的无限制升级,以及美女的无限投怀送抱。
这可以说是把屌丝在现实世界里收到的女王攻击都用吕子乔式的接住挡住反弹技给弹了回来,从而在虚拟的世界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亚文化。
但这种东西就如同快餐,以及各种昙花一现的神曲神舞,也好比当今社会的风气,只是一种长久积累却无处宣泄的浮躁喧哗的一时涌动而已,在整个时间长河中只是一朵小浪花,浪过也就无影了。
堵不如疏。社会上的各种封堵,最终只能在文化上反映出一种将局部欲望极度物化的奇葩,就好比从不排毒的肌肤,涌现出了一颗颗青春痘。
这便是网络味的根本,就好比一种僵尸病毒,虽然可以急速传播,到说到底也只能诞生一些无生气的东西。
但又如本段开头,说不定在未来,这种丧尸味也会形成一种独有的文化,只是这种文化是好是坏,恐怕只能说是“见仁见智,贱人溅智”了。
以量子江湖来说,第二部里,那种网络味是更甚了。
周远和季菲,本来就是很单纯的屌丝与女神的关系,在第一部里王素的出现由于有着丁珊的铺垫,还算比较正常合理,圆了一次屌丝推倒女神的春梦。但谁知道到了第二部,居然开始走起了后宫路线,这是网络味的基本底味啊!
当然了,后宫路线未必就一无是处。比如很早以前的《天地无用》,以及较近的《全金属狂潮》,走的都是后宫路。但如果比较这几部日本后宫戏(当然,站在后宫的立场来说,这两部都不算太后宫。不过他们都是后宫与校园的兼顾者。如果不算色情文学,这两部应该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和量子江湖,那只能说量子江湖的后宫有着很深的中国特色,而我个人认为,既然走后宫,就抛弃网络后宫,直接投入日系后宫的怀抱吧!
如果只是后宫,那也就算了。
这里还有网络味的另一个特色,那就是上帝模式。
后宫剧里的男主角一般都在某些方面有特长(色情后宫系的话,男主角在生理方面的特长就是显而易见有目共睹的了,有些真的是“特长”……),但至少还是有着与特长一样明显的特短的,比如铃木天地,除了剑术超群,别的基本是一无是处;而相良宗介,则基本就是木头一个(小说版最后居然在毕业日众目睽睽之下拥吻千鸟,实在是让所有机甲后宫控的宅男们弹冠相庆啊!),虽然在机甲方面有着超人的天赋。
而我们的周远同学,基本全无缺点,第一部里的技术宅木纳到了第二部里被完全弱化,前面至少还会再称赞美女漂亮的时候扯到黄金分割率,而今直接开始勾引读者的分身,让人扼腕叹息。
而同样是武侠,同样后宫向,古龙的小说就不说了,金庸笔下的张无忌和韦小宝较之周远,这差距立现啊!
同样是后宫,张无忌功夫了得(内有九阳,外有乾坤,在倚天屠龙的世界里应该是无敌了吧),但至少智商让人捉急(或者更应该说是情商)。而韦小宝情商爆表,智商也算绝伦,但至少武功只是平平(英雄三招和美女三招只能算是保命,后来的功夫虽然大进,但你说韦爵爷天下第一就太扯了)。而我们的周远,智商是被柯南附体,武功是被萧峰附体,情商到了第二部也开始走起了吕小布的冲级道路,这已经不是武侠里的男主角奇遇路线了,而是网络小说里的男主角无节操YY路线了。
光就周远第二次凭空发现量子武学一事,基本已经确定了主角光环已经照耀世界了。
这还不算。
第一部里的最大亮点,就是物理化的武理。而到了第二部,这东西已经完全成了点缀,可有可无。而失却里这个最大噱头,那整部量子江湖就已经没量子什么事了。但又没有江湖味,这量子江湖还剩什么?岂不又成了鱼香肉丝?
更恶劣的是,这量子武学的存在在第二部里算是一举打破了算数化的整个架空世界的武侠体系。
利用这些年网络上已经发展壮大的“比较武学”,或者叫“计量武学”,我们可以发现,量子江湖里的量子武学已经彻底打破了原有经典武学的平衡关系。
也就是说,这货已经让主角占据了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就好比别人都在实打实地刷怪练级,结果发现一个名叫周远的人居然开了一个名叫金山游侠的外挂,跑出来和大家一起刷级,这简直就是对网络游戏的侮辱。
而周远和其量子武学的存在就是如此。
PS:关于比较武学,可以看这篇经典之作(更让人惊悚的是关于最强者的结论):《金庸小说里谁的武功最高》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5819399/
金庸笔下也不是没有这种逆天的存在。
比如著名的外星人石头,他所在的世界里,龙木岛主们所专研的蝌蚪功就是彻底打破平衡的世界的扭曲的所在——天人里的刹那要找的就是这种东西。而练成蝌蚪功的石头,绝对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里的第一把手,就算是逍遥派的创派祖师,或者少林著名高僧达摩,估计都不是他的对手。
但,对比侠客行和量子江湖,至少前者的侠客味是扑面而来的(好吧,这部我只看过电视剧,而且其实也不全)。光就这点来说,量子江湖就不如人家。
这当然不是说作者一定要写到金庸的程度我们评者才肯罢休,而是如果你有一两处缺陷,自然没问题,毕竟大家都还不是大家嘛。但这么多让人不爽之物如此密集地呈现,这总让人不得不吐槽所谓“金庸之后最佳武侠”的名头也实在是太没节操了。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魔界的中土世界、龙枪的冒险世界(名字我忘了……不过这是所有魔幻小说里魔法最被弱化的世界,作者在《试炼之卷》里还专门谈过这个问题),以及哈利的魔法世界,甚至对比一下塞万提斯的骑士世界。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魔幻经典(不算《唐吉坷德》。这部是西班牙骑士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绝唱之作,就好比周远之于魔教)里,主角都不是无所不能的,更不是智慧与美貌并重,英雄与侠义的化身。这些故事里的主角都各有缺陷,也各有优势,而他们更讲究的是一个团队,作为一个整体,这个英雄的团队在磨难之中给人以希望。
这也好比美漫。第一代的美漫,主角都是无所不能的,其代表人物就是超人(严格说来是黄金时代的超人。超人也分至少三个时代,以及N多次世代)。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美漫里的超级英雄越来越去神格化,而不断地被赋予人格化的特质。一直到最近的超胆侠、夜魔侠,这些超级英雄的能力已经远不如超人、绿灯侠这些神格化的存在,也不如蝙蝠侠、绿箭侠这种英雄楷模般的存在,但他们更富人性的挣扎与奋斗,却更能感染读者。
同样的,上述三部魔幻经典中,都不存在超人一般的主角(但却存在超人一般的反角),主角团队通过不断地历练而成长,并最终靠着自身的努力与团结战胜邪恶(雷斯林在春晓之巨龙里不算。不过他也不能完全算是正义一方的。而且关于他的故事在龙枪传奇里才算是正式展开)。
而到了周远,这第二次发现量子武学的过程,完全看不出原本期待的惊心动魄,也不存在什么历练与挣扎。就连第一部里表现得很好的对宿命的挣扎,到了第二部里也荡然无存。而剩下的只有周远神一般的豪迈。
如果说第一部后半部分的周远是被江户川柯南附身的,那第二部的周远就直接是被耶和华自己上身了。
我们说《唐吉珂德》何以伟大?我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语文考试就写的这个题目。其根本在于,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珂德大人所想与所蕴的骑士精神与贵族精神,和世俗世界的现实发生了直接的碰撞,在粉碎了骑士小说的同时,也敲击着现实世界中精神沦丧的警钟——如果看一看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教会、贵族和骑士的所作所为,就更能理解这部小说的虐讽了——这也是初中时的我所没看出来的。
而在量子江湖中,我们则似乎看到了这么一种反现象,即武侠小说所想与所蕴的侠客精神与江湖精神,和读者与作者所期与所构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碰撞,于是武侠小说在被粉碎的同时,也敲击着现实世界精神沦丧的警钟。
这不禁让人思考,读者到底想看的是什么样的武侠呢?
武侠所蕴的江湖,就如江湖本身一样,蕴含了人们对所期望的理想道德世界的一种暴力化外现。而江湖精神的本质就是这么一种理想化的道德秩序的维护。
人们在江湖总所渴求的当然不是打打杀杀,而是那种颇具浪漫主义色彩与理想主义情怀的道德准则,以及为了维护这种准则的暴力行为与牺牲。
这也就是骑士小说小说,以及魔法小说的共同本质,也正如本文开头所说的——暴力的外在只是为了包装其下的那种浪漫的理想主义——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去年对大刘的评论: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理想主义工程师。
因此,读者想要什么样的武侠小说,也就反应了社会大众所想的理想道德是什么样的——中国休闲小说读者中,第一大群体就是武侠小说读者,然后是悬疑小说(推理小说的中国本土化产物,颇具中国特色)。
也因此,如果一片浮躁的YY迎合之作能获得漫天热评,那这个社会的理想道德准线何在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这自然不是在说读者的罪过,而是说,读者们所浸淫在的这个社会,尤其是这个社会氛围的缔造者与引导者,对此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当然,姑苏城的故事还没完,量子江湖的故事也刚刚开始。
说不定,作者所构思的这整个量子江湖,其实充满了江湖味与侠客风。
这一切都还未成定局,所以也希望作者在未来的五部半里,可以营造出一个更具武侠气息的世界,让武侠的黄昏可以晚点到来。
就看了的这一部分来说,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如意料一般的走了下坡路。
特别是失忆这招,用好了就是妙笔,用残了就是老鼠屎。
这回,第一卷中的龙套们终于有了大量的篇幅来进行自我展示,尤其是第一卷里被主角光环毁了个底朝天的周云松,在姑苏城里总算是赚回了自己第一优等生的面子。但作为第一优等生,对于两个掌旗级的对手需要用出庐山亢龙霸,而周远单挑一个还游刃有余,实在让人唏嘘主角光环真不是盖的。
这就牵扯到了两个很基本的问题:
一,量子武学到底多逆天?
二,无限制升级怪圈是否还能打破?
在进入正题前,先来想一下,武侠为什么叫武侠?
武侠说白了,就是以武讲侠。
作者费尽心思构造了一个武术的世界,其本质是要讲述那些被称为“侠客”的人为什么是侠。
我们看《天龙八部》,并不完全是冲着里面奇形怪状的武功而去的,更重要的是看其中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究竟是如何行为处事的,比如游坦之和阿紫,南海鳄神与段延庆,这些虽然都是反面人物,却又充满了人性,更反衬出几乎在人品上无瑕疵的萧峰的侠气来。
再比如《龙枪编年史》(高中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完了全系列,后来补了《龙枪传奇》,就差《龙枪传承》和《夏焰之巨龙》了),里面的“龙枪英雄”几乎没有一个是完美的,但每个人都有血有肉,这种有缺陷的英雄让人更有代入感,从而最终领略到了西方人眼中的英雄究竟是什么样的。
说到底,无论是东方的武侠,还是西方的魔幻,其根本都是用武术与魔法作为包装,来渲染出其根本的那些与人性中的光辉面(抑或者直接就是渲染黑暗面来反衬原本平凡的人性),比如哈利的勇敢,赫敏的聪敏,罗恩的忠诚。
因此,在这些小说中,即便是反面人物,也是充满了各种光辉的,虽然有些是单纯的黑色光芒。
即便是让人们注重推理与谜题构建的本格推理小说,其说到底也是要通过凶杀或者别的阴谋来刻画社会,从而寻找人性——所以我一直认为推理小说最难写,因为写好的精髓就是在写社会,而写社会能写好,又需要很深的观察与思考,这是极度困难的(当然,本格派毕竟不是社会派,也不是刑侦派,所以本科推理的社会映射还不如社会派那么直接。但纯以推理而推理,很难出佳作。柯南、阿婆等早年欧陆推理大神的小说算得上是很注重推理了,但也可以通过小说本身来看出当年的英伦社会风貌,这和某些变格派的纯扭曲推理又有不同。东野大神的小说就很注重用推理来反映社会,尤其是杰作《白夜行》及其姊妹篇《幻夜》,以及已经不是推理的佳作《信》)——所以国产推理里少有经典巨作,基本可以说霍桑之后无侦探(当然,推门的一些小说还是很经典的,不过总感觉差了点什么,也许差的就是在中国这个社会,不允许你观察得太细)(PS:个人极度推荐推门,网络小说里,推门算是很不错的一个社区,个人早年还在那里混过,可惜后来不写推理了,因为心理压力太大,写不好,为此还被某人埋汰过……)。
PS:这里推荐一篇讲国产推理小说为什么不行的,感觉分析得还是挺全面正确的: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6/642610.shtml
PS又PS:武侠和推理的区别是一个个人很感兴趣的话题,还包括科幻与推理的区别,悬疑与推理的区别。在个人看来,武侠中的正与邪,善与恶的对立可能比推理中的要更鲜明一些。而推理中,侦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旁观者,别的所有参与者所构成的棋盘中,却不存在如此这般清晰的楚河汉界,这不单单是因为人物的身份是谜,更在于推理更直面社会,所以也继承了社会中的二元模糊性。这也是推理小说吸引人的生命力所在。而很可惜,国内小说受历史洗涤的影响深刻,总是非此即彼,所以在本质上已经与推理的内核互斥了。
科幻小说也是如此,阿神的机器人系列可不是单纯只为了写机器人而写机器人(在此推荐《我,机器人》中的《推理》一文),其本质是用机器人来刺激出人类的秉性,尤其是大基地系列,机器人是贯穿始终的元素,而在《基地与地球》中,最后一任基地执行长从机器人那里了解到了人类的真谛。这可以说是科幻的核心价值——利用幻想的科技及基于其的事件,来放大人性与社会中的矛盾,从而在戏剧化的冲突中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自我,乃至人类自身。
这一概括化叙述也可以推及到所有幻想文学,而这也可以说是被所谓的主流文学所藐视的娱乐文学中最重要的东西,即用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一种轻松的姿态让人们可以一窥社会的某个片面,从而开拓自己的视野,更了解社会的同时也更了解自己。
而这也是好的武侠/推理/魔幻/科幻小说与二流小说之间的本质差距——当然了,某些变格派系也许会单纯从某些手法上来做出分野来,这属于专业内的高低界定问题了,此处不涉及。
说了这么些东西,其中心思想是要说:武侠的本质,在于侠,而不是武。
如果说侠是菜的主料,那么武就是那些调味品。
只有主料而没有调味品,自然难以下咽;而如果只有调味品而没有主料,这种垃圾食品早晚会被人遗忘——于是我想到了以前大三大四在闵行的时候的夜宵,烧烤的真谛就是“祖国江山一片红”,肉串和玉米的区别只在于哪个辣更多……
那么,量子江湖中的侠又如何呢?
纵观第一部和这残片的第二部,只能说量子江湖是见江见湖,不见江湖——我怎么想到了四川菜的神髓,就是吃鱼不见鱼(说一个关于鱼香肉丝的经典笑话,就是我到食堂点了鱼香肉丝,食堂大妈一勺上来我就震精了:怎么没有鱼香?大妈:鱼香肉丝你是吃鱼香还是吃肉丝?我略有所悟,但旋即又问:那怎么没有肉丝?大妈:连鱼香都没有你还指望有肉丝?我释然……)……
量子江湖中的江湖,那还真是如量子一般,你细看把,它就塌缩了;你不看吧,似乎这货还弥漫在空中。
上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是在学规范场论,总能感觉到费曼的幽灵时隐时现,看着量子规范理论,总感觉哪有问题,但学得越多吧,就越感觉似乎应该是没问题。
这里岔开一下,国内物理方面的论坛不少,其中我以前做过吧主的百度相对论贴吧算得上是中层论坛里最专业的一个了(我做吧主的时候,中国大型飞机研制人员之一就在贴吧里活跃,还有不少大型工程设计相关工作的从业者,还有国内外与海峡两岸的教授和研究生,人很多哦~~涵盖面从应用到理论,从相对论到规范场,从超弦到弦网,一应俱全。可惜,搞学术的总是搞不过搞娱乐的,所以虽然搞了一次活动吸引来了不少关注,但依然只能算是小众贴吧)(当然,更专业的高层用户可以考虑繁星客栈,这里大神超多)。但里面你可以很明显的发现这么一个问题,那就是高段吧友里有一股主流就是回答问题或者讨论问题的时候最后就是甩出“这个问题可以看这本书的这几段”。个人对这种说法是非常嗤之以鼻的,因为我相信“尽信书不如无书”。尤其理论物理这种在YY的层面发展飞快的学科,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需要有开阔的思想与眼界,所以如果“尽信书”的话,那做到底也就是算题机械,给老板打工的好人选,但这不是做学问,更不是做研究——当然,国人似乎很热衷于当算题机械,而且颇以此为傲。所以在这些主流人群里如果你说你感觉量子规范场论有什么地方总感觉不对,那基本Peskin和Weinberg的大部头是会被砸出来教育你个通通透透的的。当然,以上的前提是你已经掌握了那些书的精髓,如若不然,基础都还没打稳呢,你就别操心什么爱因斯坦的幽灵了,这货和你不在一个次元。
跑偏了,现在跑回来。
量子江湖里的江湖,乍看起来,似乎还挺江湖的,光华魔教、安护镖局、丐帮唐门,还有四大门派、众小帮会,大道无形的朝廷,小到极至的江湖儿女,这些都是江湖所必备的元素,小说里一应俱全了。
而且,有了这些设定,还有一个贯穿始终的阴谋,佐上几根感情线,一根回忆线,整个故事架构饱满,人物形象丰富生动,怎么看都是一副江湖作派。
但,这是乍一看。
多乍几下后,却总发现这些东西就如海蜃之景,蓉敏之计,全然不是那味了。
倒还是校园青春剧的味道保持得正宗一些。
以周云松为代表的优等生小队,无论如何改变,都无法摆脱其校园派的作风。倒是研究生张赛的形象不错,那种内心深处的矛盾很惹眼,无论是对周远的保护还是对谢雪莹的保护,都让人印象深刻。
但这些东西在根本上都不能算作是江湖。
同样是学生,《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其作派就不会让人想到“学生”二字。
事实上,书中的江湖味,更多的是通过周云松等人的话语体现出的,是通过对《华山备忘录》的回顾与坚持来表现出的,但人物本身却很难让人看到侠气,更多的是看到书生气——这也难怪,第二部这一残卷里,主角都是刚从燕子坞毕业的学生,学生味浓郁是不可避免的,否则反而奇怪了。
但在残卷结尾惊鸿乍现的四大青年一辈高手,则却也很难体现出那种江湖味,更别说侠客味了。
或许是人物和事件都还没到位,所以第二部目前所看的范围里,江湖味就好比我们学校食堂里的鱼香味,但闻其声,不闻其香。
什么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因此,如果说学校的学生可以没有江湖味的话,就等于说:其实根本就没有江湖。
当然,江湖味就如江湖本身一样,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狭义的江湖味,可以去《古惑仔》里回味。
但这问题还不是最打紧的,最打紧的是讲江湖味与侠客味全然压下的另一种味道:
网络味。
我个人一直认为,文化这种东西,就是最普通的人群平时所作的最普通的事情。
比如说,有人可能认为现在人们一直挂在嘴边的动漫神马的,都是没文化的东西。但我可以肯定,千八百年以后,现在的动漫就成了彼时文化家们所苦研的瑰宝。
但凡事还是要有一个度的。
所以在网络这片“极乐仙地”(还有多少人记得那多的《三国事件簿》?)里,一切的演化都仿佛披上了时间包巾(哆啦A梦的道具还有谁记得?),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这个可以看看YY上的流行变化,短短几个月里就可以经历外面几年来的风向演变。
而演化速度快,则必然意味着它是略少沉淀,较少思考的,从而也必然较多地诞生各种迎合之作。
比如我以前在起点上看的一些小说(现在还记得的只剩《机甲风暴》和《猎魔手记》了),它们的网络味就很浓郁,归纳起来就是——
主角的无限光环技,能力的无限制升级,以及美女的无限投怀送抱。
这可以说是把屌丝在现实世界里收到的女王攻击都用吕子乔式的接住挡住反弹技给弹了回来,从而在虚拟的世界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亚文化。
但这种东西就如同快餐,以及各种昙花一现的神曲神舞,也好比当今社会的风气,只是一种长久积累却无处宣泄的浮躁喧哗的一时涌动而已,在整个时间长河中只是一朵小浪花,浪过也就无影了。
堵不如疏。社会上的各种封堵,最终只能在文化上反映出一种将局部欲望极度物化的奇葩,就好比从不排毒的肌肤,涌现出了一颗颗青春痘。
这便是网络味的根本,就好比一种僵尸病毒,虽然可以急速传播,到说到底也只能诞生一些无生气的东西。
但又如本段开头,说不定在未来,这种丧尸味也会形成一种独有的文化,只是这种文化是好是坏,恐怕只能说是“见仁见智,贱人溅智”了。
以量子江湖来说,第二部里,那种网络味是更甚了。
周远和季菲,本来就是很单纯的屌丝与女神的关系,在第一部里王素的出现由于有着丁珊的铺垫,还算比较正常合理,圆了一次屌丝推倒女神的春梦。但谁知道到了第二部,居然开始走起了后宫路线,这是网络味的基本底味啊!
当然了,后宫路线未必就一无是处。比如很早以前的《天地无用》,以及较近的《全金属狂潮》,走的都是后宫路。但如果比较这几部日本后宫戏(当然,站在后宫的立场来说,这两部都不算太后宫。不过他们都是后宫与校园的兼顾者。如果不算色情文学,这两部应该还是有一定代表性的)和量子江湖,那只能说量子江湖的后宫有着很深的中国特色,而我个人认为,既然走后宫,就抛弃网络后宫,直接投入日系后宫的怀抱吧!
如果只是后宫,那也就算了。
这里还有网络味的另一个特色,那就是上帝模式。
后宫剧里的男主角一般都在某些方面有特长(色情后宫系的话,男主角在生理方面的特长就是显而易见有目共睹的了,有些真的是“特长”……),但至少还是有着与特长一样明显的特短的,比如铃木天地,除了剑术超群,别的基本是一无是处;而相良宗介,则基本就是木头一个(小说版最后居然在毕业日众目睽睽之下拥吻千鸟,实在是让所有机甲后宫控的宅男们弹冠相庆啊!),虽然在机甲方面有着超人的天赋。
而我们的周远同学,基本全无缺点,第一部里的技术宅木纳到了第二部里被完全弱化,前面至少还会再称赞美女漂亮的时候扯到黄金分割率,而今直接开始勾引读者的分身,让人扼腕叹息。
而同样是武侠,同样后宫向,古龙的小说就不说了,金庸笔下的张无忌和韦小宝较之周远,这差距立现啊!
同样是后宫,张无忌功夫了得(内有九阳,外有乾坤,在倚天屠龙的世界里应该是无敌了吧),但至少智商让人捉急(或者更应该说是情商)。而韦小宝情商爆表,智商也算绝伦,但至少武功只是平平(英雄三招和美女三招只能算是保命,后来的功夫虽然大进,但你说韦爵爷天下第一就太扯了)。而我们的周远,智商是被柯南附体,武功是被萧峰附体,情商到了第二部也开始走起了吕小布的冲级道路,这已经不是武侠里的男主角奇遇路线了,而是网络小说里的男主角无节操YY路线了。
光就周远第二次凭空发现量子武学一事,基本已经确定了主角光环已经照耀世界了。
这还不算。
第一部里的最大亮点,就是物理化的武理。而到了第二部,这东西已经完全成了点缀,可有可无。而失却里这个最大噱头,那整部量子江湖就已经没量子什么事了。但又没有江湖味,这量子江湖还剩什么?岂不又成了鱼香肉丝?
更恶劣的是,这量子武学的存在在第二部里算是一举打破了算数化的整个架空世界的武侠体系。
利用这些年网络上已经发展壮大的“比较武学”,或者叫“计量武学”,我们可以发现,量子江湖里的量子武学已经彻底打破了原有经典武学的平衡关系。
也就是说,这货已经让主角占据了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就好比别人都在实打实地刷怪练级,结果发现一个名叫周远的人居然开了一个名叫金山游侠的外挂,跑出来和大家一起刷级,这简直就是对网络游戏的侮辱。
而周远和其量子武学的存在就是如此。
PS:关于比较武学,可以看这篇经典之作(更让人惊悚的是关于最强者的结论):《金庸小说里谁的武功最高》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5819399/
金庸笔下也不是没有这种逆天的存在。
比如著名的外星人石头,他所在的世界里,龙木岛主们所专研的蝌蚪功就是彻底打破平衡的世界的扭曲的所在——天人里的刹那要找的就是这种东西。而练成蝌蚪功的石头,绝对是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里的第一把手,就算是逍遥派的创派祖师,或者少林著名高僧达摩,估计都不是他的对手。
但,对比侠客行和量子江湖,至少前者的侠客味是扑面而来的(好吧,这部我只看过电视剧,而且其实也不全)。光就这点来说,量子江湖就不如人家。
这当然不是说作者一定要写到金庸的程度我们评者才肯罢休,而是如果你有一两处缺陷,自然没问题,毕竟大家都还不是大家嘛。但这么多让人不爽之物如此密集地呈现,这总让人不得不吐槽所谓“金庸之后最佳武侠”的名头也实在是太没节操了。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魔界的中土世界、龙枪的冒险世界(名字我忘了……不过这是所有魔幻小说里魔法最被弱化的世界,作者在《试炼之卷》里还专门谈过这个问题),以及哈利的魔法世界,甚至对比一下塞万提斯的骑士世界。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魔幻经典(不算《唐吉坷德》。这部是西班牙骑士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绝唱之作,就好比周远之于魔教)里,主角都不是无所不能的,更不是智慧与美貌并重,英雄与侠义的化身。这些故事里的主角都各有缺陷,也各有优势,而他们更讲究的是一个团队,作为一个整体,这个英雄的团队在磨难之中给人以希望。
这也好比美漫。第一代的美漫,主角都是无所不能的,其代表人物就是超人(严格说来是黄金时代的超人。超人也分至少三个时代,以及N多次世代)。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美漫里的超级英雄越来越去神格化,而不断地被赋予人格化的特质。一直到最近的超胆侠、夜魔侠,这些超级英雄的能力已经远不如超人、绿灯侠这些神格化的存在,也不如蝙蝠侠、绿箭侠这种英雄楷模般的存在,但他们更富人性的挣扎与奋斗,却更能感染读者。
同样的,上述三部魔幻经典中,都不存在超人一般的主角(但却存在超人一般的反角),主角团队通过不断地历练而成长,并最终靠着自身的努力与团结战胜邪恶(雷斯林在春晓之巨龙里不算。不过他也不能完全算是正义一方的。而且关于他的故事在龙枪传奇里才算是正式展开)。
而到了周远,这第二次发现量子武学的过程,完全看不出原本期待的惊心动魄,也不存在什么历练与挣扎。就连第一部里表现得很好的对宿命的挣扎,到了第二部里也荡然无存。而剩下的只有周远神一般的豪迈。
如果说第一部后半部分的周远是被江户川柯南附身的,那第二部的周远就直接是被耶和华自己上身了。
我们说《唐吉珂德》何以伟大?我初中的时候有一次语文考试就写的这个题目。其根本在于,塞万提斯笔下的唐吉珂德大人所想与所蕴的骑士精神与贵族精神,和世俗世界的现实发生了直接的碰撞,在粉碎了骑士小说的同时,也敲击着现实世界中精神沦丧的警钟——如果看一看当时的历史环境,以及教会、贵族和骑士的所作所为,就更能理解这部小说的虐讽了——这也是初中时的我所没看出来的。
而在量子江湖中,我们则似乎看到了这么一种反现象,即武侠小说所想与所蕴的侠客精神与江湖精神,和读者与作者所期与所构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碰撞,于是武侠小说在被粉碎的同时,也敲击着现实世界精神沦丧的警钟。
这不禁让人思考,读者到底想看的是什么样的武侠呢?
武侠所蕴的江湖,就如江湖本身一样,蕴含了人们对所期望的理想道德世界的一种暴力化外现。而江湖精神的本质就是这么一种理想化的道德秩序的维护。
人们在江湖总所渴求的当然不是打打杀杀,而是那种颇具浪漫主义色彩与理想主义情怀的道德准则,以及为了维护这种准则的暴力行为与牺牲。
这也就是骑士小说小说,以及魔法小说的共同本质,也正如本文开头所说的——暴力的外在只是为了包装其下的那种浪漫的理想主义——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去年对大刘的评论: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理想主义工程师。
因此,读者想要什么样的武侠小说,也就反应了社会大众所想的理想道德是什么样的——中国休闲小说读者中,第一大群体就是武侠小说读者,然后是悬疑小说(推理小说的中国本土化产物,颇具中国特色)。
也因此,如果一片浮躁的YY迎合之作能获得漫天热评,那这个社会的理想道德准线何在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这自然不是在说读者的罪过,而是说,读者们所浸淫在的这个社会,尤其是这个社会氛围的缔造者与引导者,对此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当然,姑苏城的故事还没完,量子江湖的故事也刚刚开始。
说不定,作者所构思的这整个量子江湖,其实充满了江湖味与侠客风。
这一切都还未成定局,所以也希望作者在未来的五部半里,可以营造出一个更具武侠气息的世界,让武侠的黄昏可以晚点到来。
LostAbaddo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从超图到创新之网,兼扯“无法想象没见过的东西的人如何想象没见过的东西” (2人喜欢)
- 为什么科幻不需要科 (13人喜欢)
- 为什么科幻小说感觉已经或即将死透?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