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档】宣和北苑贡茶录
[宋]熊蕃 著
陆羽《茶经》,裴汶《茶述》,皆不第建品。说者但谓二子未尝至闽,而不知物之发也,固自有时。盖昔者山川尚閟,灵芽未露。至于唐末,然后北苑出,为之最。是时,伪蜀词臣毛文锡作《茶谱》,亦第言建有紫笋,而腊面乃产于福。五代之季,建属南唐。(南唐保大三年,俘王延政,而得其地。)岁率诸县民采茶北苑,初造研膏,继造腊面。(丁晋公《茶录》载:泉南老僧清锡,年八十四,尝示以所得李国主书寄研膏茶,隔两岁,方得腊面。此其实也。至景祐中,监察御史丘荷撰《御泉亭记》,乃云,唐季敕福建罢贡橄榄,但贽腊面茶。即腊面产于建安,明矣。荷不知腊面之号始于福,其后建安始为之。)既又制其佳者,号曰京铤。(其状如贡神金、白金之铤。)圣朝开宝末,下南唐。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
又一种茶,丛生石崖,枝叶尤茂。至道初,有诏造之,别号石乳。又一种号的乳。又一种号白乳。盖自龙凤与京、石、的、白四种继出,而腊面降为下矣。(杨文公亿《谈苑》所记,龙茶以供乘舆及赐执政、亲王、长主,其余皇族、学士、将帅皆得凤茶,舍人、近臣赐金铤、的乳,而白乳赐馆阁,惟腊面不在赐品。)盖龙、凤等茶,皆太宗朝所制。
至咸平初,丁晋公漕闽,始载之于《茶录》。(人多言龙凤团起于晋公,故张氏《画漫录》云:晋公漕闽,始创为龙凤团。此说得于传闻,非其实也。)庆历中,蔡君谟将漕,创造小龙团以进,被旨,仍岁贡之。(君谟《北苑造茶诗》自序云:其年改造上品龙茶二十八片,才一斤,尤极精妙,被旨,仍岁贡之。欧阳文忠公《归田录》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八片,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尝南郊致斋,两府共赐一饼,四人分之。宫人往往镂金花其上,盖贵重如此。)自小团出,而龙凤遂为次矣。元丰间,有旨造密云龙,其品又加于小团之上。(昔人诗云:小璧云龙不入香,元丰龙焙乘诏作,盖谓此也。)绍圣间,改为瑞云翔龙。至大观初,今上亲制《茶论》二十篇,以白茶与常茶不同,偶然生出,非人力可致,于是白茶遂为第一。(庆历初,吴兴刘异为《北苑拾遗》,云:官园中有白茶五六株,而壅焙不甚至。茶户唯有王免者,家一巨株,向春常造浮屋以障风日。其后有宋子安者,作《东溪试茶录》,亦言白茶民间大重,出于近岁。芽叶如纸,建人以为茶瑞。则知白茶可贵,自庆历始,至大观而盛也。)既又制三色细芽,及试新銙、(大观二年,造御苑玉芽、万寿龙芽。四年,又造无比寿芽及试新。)贡新銙。(政和三年造贡新挎式,新贡皆创为此,献在岁额之外。)自三色细芽出,而瑞云翔龙顾居下矣。
凡茶芽数品,最上曰小芽,如雀舌、鹰爪,以其劲直纤锐,故号芽茶。次曰拣芽,乃一芽带一叶者,号一枪一旗。次曰紫芽,乃一芽带两叶者,号一枪两旗。其带三叶四叶,皆渐老矣。芽茶早春极少。景德中,建守周绛为《补茶经》,言“芽茶只作早茶,驰奉万乘尝之可矣。如一枪一旗,可谓奇茶也。”故一枪一旗,号拣芽,最为挺特光正。舒王《送人官闽中》诗云:“新茗斋中试一旗”,谓拣芽也。或者乃谓茶芽未展为枪,已展为旗,指舒王此诗为误,盖不知有所谓拣芽也。(今上圣制《茶论》曰:一旗一枪为拣芽。又见王岐公珪诗云:北苑和香品最精,绿芽未雨带旗新。故相韩康公绛诗云:一枪已笑将成叶,百草皆羞未敢花。此皆咏拣芽,与舒王之意同。)夫拣芽贵重如此,而况芽茶以供天子之新尝者乎!
芽茶绝矣,至于水芽,则旷古未之闻也。宣和庚子岁,漕臣郑公可简始创为银线水芽。盖将已拣熟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光明莹洁,若银线然。其制方寸新挎,有小龙蜿蜒其上,号龙园胜雪。又废白、的、石三乳,鼎造花銙二十余色。初,贡茶皆人龙脑,(蔡君谟《茶录》云: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至是,虑夺真味,始不用焉。盖茶之妙,至胜雪极矣,故合为首冠。然犹在白茶之次者,以白茶上之所好也。
异时,郡人黄儒撰《品茶要录》,极称当时灵芽之富,谓使陆羽数子见之,必爽然自失。蕃亦谓使黄君而阅今日,则前乎此者,未足诧焉。然龙焙初兴,贡数殊少,(太平兴国初,才贡五十片。)累增至元符,以片计者一万八千,视初已加数倍,而犹未盛。今则为四万七千一百片有奇矣。(此数皆见范逵所著《龙焙美成茶录》。逵,茶官也。)自白茶、胜雪以次,厥名实繁,今列于左,使好事者得以观焉。
贡新銙。大观二年造。
试新銙。政和二年造。
白茶。政和三年造。
龙园胜雪。宣和二年造。
御苑玉芽。大观二年造。
万寿龙芽。大观二年造。
上林第一。宣和二年造。
乙夜清供。宣和二年造。
承平雅玩。宣和二年造。
龙凤英华。宣和二年造。
玉除清赏。宣和二年造。
启沃承恩。宣和二年造。
雪英。宣和三年造。
云叶。宣和三年造。
蜀葵。宣和三年造。
金钱。宣和三年造。
玉华。宣和三年造。
寸金。宣和三年造。
无比寿芽。大观四年造。
万春银叶。宣和二年造。
宜年宝玉。宣和二年造。
玉清庆云。宣和二年造。
无疆寿龙。宣和二年造。
玉叶长春。宣和四年造。
瑞云翔龙。绍圣二年造。
长寿玉圭。政和二年造。
兴国岩銙。
香口焙銙。
上品拣芽。绍圣二年造。
新收拣芽。
太平嘉瑞。政和二年造。
龙苑报春。宣和四年造。
南山应瑞。宣和四年造。
兴国岩拣芽。
兴国岩小龙。
兴国岩小凤。已上号细色。
拣芽。
小龙。
小凤。
大龙。
大风。已上号粗色。
又有琼林毓粹、浴雪呈祥、壑源拱秀、贡篚推先、价倍南金、暘谷先春、寿岩都胜、延平石乳、清白可鉴、风韵甚高,凡十色,皆宣和二年所制,越五岁省去。
右岁分十余纲。惟白茶与胜雪,自惊蛰前兴役,浃日乃成。飞骑疾驰,不出中春,已至京师,号为头纲。玉芽以下,即先后以次发。逮贡足时,夏过半矣。欧阳文忠公诗曰: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盖异时如此。以今较昔,又为最早。因念草木之微,有瑰奇卓异,亦必逢时而后出,而况为士者哉。昔昌黎先生感二鸟之蒙采擢,而自悼其不如,今蕃于是茶也,焉敢效昌黎之感赋,姑务自警而坚其守,以待时而已。
御苑采茶歌十首并序:
先朝漕司封修睦,自号退士,尝作《御苑采茶歌》十首,传在人口。今龙园所制,视昔尤盛,惜乎退士不见也。蕃谨抚故事,亦赋十首,献之漕使,仍用退士原韵,以见仰慕前修之意。
雪腴贡使手亲调,旋放春天采玉条。伐鼓危亭惊晓梦,啸呼齐上苑东桥。
采采东方尚未明,玉芽同护见心诚。时歌一曲青山里,便是春风陌上声。
共抽灵草报天恩,贡令分明使指尊。逻卒日循云堑绕,山灵亦守御园门。
纷纶争径蹂新苔,回首龙园晓色开。一尉鸣钲三令趣,急持烟笼下山来。采茶不许见日出。
红日新升气转和,翠篮相逐下层坡。茶官正要龙芽润,不管新来带露多。采新芽不折水。
翠虬新范绛纱笼,看罢人生玉节风。叶气云蒸千嶂绿,欢声雷震万山红。
凤山日日滃非烟,剩得三春雨露天。棠坼浅红酣一笑,柳垂淡绿困三眠。红云岛上多海棠,两堤宫柳最盛。
龙焙夕薰凝紫雾,凤池晓濯带苍烟。水芽只是宣和有,一洗枪旗二百年。
修贡年年采万株,只今胜雪与初殊。宣和殿里春风好,喜动天颜是玉腴。
外台庆历有仙官,龙凤才闻制小团。争得似金模寸璧,春风第一荐宸餐。
先人作《茶录》,当贡品极盛之时,凡有四十余色。绍兴戊寅岁,克摄事北苑,阅近所贡,皆仍旧,其先后之序亦同。惟跻龙团胜雪于白茶之上,及无兴国岩、小龙、小凤。盖建炎南渡,有旨罢贡三之一而省去也。先人但著其名号,克今更写其形制,庶览之者无遗恨焉。先是,壬子春漕司再葺茶政,越十三载,乃复旧额,且用政和故事,补种茶两万株。(政和间曾种三万株。)次年益虔贡职,遂有创增之目。仍改京铤为大龙团。由是大龙之多于大凤之数。凡此皆近事,或者有未之知也。先人又尝作贡茶歌十首,读之,可想见异时之事,故并取以附于末。三月初吉,男克北苑寓舍书。
北苑贡茶最盛,然前辈所录,止于庆历以上。自元丰之密云龙,绍圣之瑞雪龙,相继挺出,制精于旧,而未有好事者记焉,但见于诗人句中。及大观以来,增创新銙,亦犹用拣芽。盖水芽至宣和始有,故龙团胜雪与白茶角立,岁充首贡。复自御苑玉芽以下,厥名实繁,先子亲见时事,悉能记之,成编具存。今闽中漕台所刊《茶录》,未备此书,庶几补其缺云。淳熙九年冬十二月四日,朝散郎行秘书郎兼国史编修官学士院权直熊克谨记。
注释:
胯:即銙,古人腰带上的方形或椭圆形饰物扣版,宋代贡茶做这种形状而称为銙。茶饼单位也叫銙 ,一銙即一饼。
陆羽《茶经》,裴汶《茶述》,皆不第建品。说者但谓二子未尝至闽,而不知物之发也,固自有时。盖昔者山川尚閟,灵芽未露。至于唐末,然后北苑出,为之最。是时,伪蜀词臣毛文锡作《茶谱》,亦第言建有紫笋,而腊面乃产于福。五代之季,建属南唐。(南唐保大三年,俘王延政,而得其地。)岁率诸县民采茶北苑,初造研膏,继造腊面。(丁晋公《茶录》载:泉南老僧清锡,年八十四,尝示以所得李国主书寄研膏茶,隔两岁,方得腊面。此其实也。至景祐中,监察御史丘荷撰《御泉亭记》,乃云,唐季敕福建罢贡橄榄,但贽腊面茶。即腊面产于建安,明矣。荷不知腊面之号始于福,其后建安始为之。)既又制其佳者,号曰京铤。(其状如贡神金、白金之铤。)圣朝开宝末,下南唐。太平兴国初,特置龙凤模,遣使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龙凤茶盖始于此。
又一种茶,丛生石崖,枝叶尤茂。至道初,有诏造之,别号石乳。又一种号的乳。又一种号白乳。盖自龙凤与京、石、的、白四种继出,而腊面降为下矣。(杨文公亿《谈苑》所记,龙茶以供乘舆及赐执政、亲王、长主,其余皇族、学士、将帅皆得凤茶,舍人、近臣赐金铤、的乳,而白乳赐馆阁,惟腊面不在赐品。)盖龙、凤等茶,皆太宗朝所制。
至咸平初,丁晋公漕闽,始载之于《茶录》。(人多言龙凤团起于晋公,故张氏《画漫录》云:晋公漕闽,始创为龙凤团。此说得于传闻,非其实也。)庆历中,蔡君谟将漕,创造小龙团以进,被旨,仍岁贡之。(君谟《北苑造茶诗》自序云:其年改造上品龙茶二十八片,才一斤,尤极精妙,被旨,仍岁贡之。欧阳文忠公《归田录》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小团,凡二十八片,重一斤,其价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尝南郊致斋,两府共赐一饼,四人分之。宫人往往镂金花其上,盖贵重如此。)自小团出,而龙凤遂为次矣。元丰间,有旨造密云龙,其品又加于小团之上。(昔人诗云:小璧云龙不入香,元丰龙焙乘诏作,盖谓此也。)绍圣间,改为瑞云翔龙。至大观初,今上亲制《茶论》二十篇,以白茶与常茶不同,偶然生出,非人力可致,于是白茶遂为第一。(庆历初,吴兴刘异为《北苑拾遗》,云:官园中有白茶五六株,而壅焙不甚至。茶户唯有王免者,家一巨株,向春常造浮屋以障风日。其后有宋子安者,作《东溪试茶录》,亦言白茶民间大重,出于近岁。芽叶如纸,建人以为茶瑞。则知白茶可贵,自庆历始,至大观而盛也。)既又制三色细芽,及试新銙、(大观二年,造御苑玉芽、万寿龙芽。四年,又造无比寿芽及试新。)贡新銙。(政和三年造贡新挎式,新贡皆创为此,献在岁额之外。)自三色细芽出,而瑞云翔龙顾居下矣。
凡茶芽数品,最上曰小芽,如雀舌、鹰爪,以其劲直纤锐,故号芽茶。次曰拣芽,乃一芽带一叶者,号一枪一旗。次曰紫芽,乃一芽带两叶者,号一枪两旗。其带三叶四叶,皆渐老矣。芽茶早春极少。景德中,建守周绛为《补茶经》,言“芽茶只作早茶,驰奉万乘尝之可矣。如一枪一旗,可谓奇茶也。”故一枪一旗,号拣芽,最为挺特光正。舒王《送人官闽中》诗云:“新茗斋中试一旗”,谓拣芽也。或者乃谓茶芽未展为枪,已展为旗,指舒王此诗为误,盖不知有所谓拣芽也。(今上圣制《茶论》曰:一旗一枪为拣芽。又见王岐公珪诗云:北苑和香品最精,绿芽未雨带旗新。故相韩康公绛诗云:一枪已笑将成叶,百草皆羞未敢花。此皆咏拣芽,与舒王之意同。)夫拣芽贵重如此,而况芽茶以供天子之新尝者乎!
芽茶绝矣,至于水芽,则旷古未之闻也。宣和庚子岁,漕臣郑公可简始创为银线水芽。盖将已拣熟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光明莹洁,若银线然。其制方寸新挎,有小龙蜿蜒其上,号龙园胜雪。又废白、的、石三乳,鼎造花銙二十余色。初,贡茶皆人龙脑,(蔡君谟《茶录》云:茶有真香,而入贡者微以龙脑和膏,欲助其香。)至是,虑夺真味,始不用焉。盖茶之妙,至胜雪极矣,故合为首冠。然犹在白茶之次者,以白茶上之所好也。
异时,郡人黄儒撰《品茶要录》,极称当时灵芽之富,谓使陆羽数子见之,必爽然自失。蕃亦谓使黄君而阅今日,则前乎此者,未足诧焉。然龙焙初兴,贡数殊少,(太平兴国初,才贡五十片。)累增至元符,以片计者一万八千,视初已加数倍,而犹未盛。今则为四万七千一百片有奇矣。(此数皆见范逵所著《龙焙美成茶录》。逵,茶官也。)自白茶、胜雪以次,厥名实繁,今列于左,使好事者得以观焉。
贡新銙。大观二年造。
试新銙。政和二年造。
白茶。政和三年造。
龙园胜雪。宣和二年造。
御苑玉芽。大观二年造。
万寿龙芽。大观二年造。
上林第一。宣和二年造。
乙夜清供。宣和二年造。
承平雅玩。宣和二年造。
龙凤英华。宣和二年造。
玉除清赏。宣和二年造。
启沃承恩。宣和二年造。
雪英。宣和三年造。
云叶。宣和三年造。
蜀葵。宣和三年造。
金钱。宣和三年造。
玉华。宣和三年造。
寸金。宣和三年造。
无比寿芽。大观四年造。
万春银叶。宣和二年造。
宜年宝玉。宣和二年造。
玉清庆云。宣和二年造。
无疆寿龙。宣和二年造。
玉叶长春。宣和四年造。
瑞云翔龙。绍圣二年造。
长寿玉圭。政和二年造。
兴国岩銙。
香口焙銙。
上品拣芽。绍圣二年造。
新收拣芽。
太平嘉瑞。政和二年造。
龙苑报春。宣和四年造。
南山应瑞。宣和四年造。
兴国岩拣芽。
兴国岩小龙。
兴国岩小凤。已上号细色。
拣芽。
小龙。
小凤。
大龙。
大风。已上号粗色。
又有琼林毓粹、浴雪呈祥、壑源拱秀、贡篚推先、价倍南金、暘谷先春、寿岩都胜、延平石乳、清白可鉴、风韵甚高,凡十色,皆宣和二年所制,越五岁省去。
右岁分十余纲。惟白茶与胜雪,自惊蛰前兴役,浃日乃成。飞骑疾驰,不出中春,已至京师,号为头纲。玉芽以下,即先后以次发。逮贡足时,夏过半矣。欧阳文忠公诗曰:建安三千五百里,京师三月尝新茶。盖异时如此。以今较昔,又为最早。因念草木之微,有瑰奇卓异,亦必逢时而后出,而况为士者哉。昔昌黎先生感二鸟之蒙采擢,而自悼其不如,今蕃于是茶也,焉敢效昌黎之感赋,姑务自警而坚其守,以待时而已。
御苑采茶歌十首并序:
先朝漕司封修睦,自号退士,尝作《御苑采茶歌》十首,传在人口。今龙园所制,视昔尤盛,惜乎退士不见也。蕃谨抚故事,亦赋十首,献之漕使,仍用退士原韵,以见仰慕前修之意。
雪腴贡使手亲调,旋放春天采玉条。伐鼓危亭惊晓梦,啸呼齐上苑东桥。
采采东方尚未明,玉芽同护见心诚。时歌一曲青山里,便是春风陌上声。
共抽灵草报天恩,贡令分明使指尊。逻卒日循云堑绕,山灵亦守御园门。
纷纶争径蹂新苔,回首龙园晓色开。一尉鸣钲三令趣,急持烟笼下山来。采茶不许见日出。
红日新升气转和,翠篮相逐下层坡。茶官正要龙芽润,不管新来带露多。采新芽不折水。
翠虬新范绛纱笼,看罢人生玉节风。叶气云蒸千嶂绿,欢声雷震万山红。
凤山日日滃非烟,剩得三春雨露天。棠坼浅红酣一笑,柳垂淡绿困三眠。红云岛上多海棠,两堤宫柳最盛。
龙焙夕薰凝紫雾,凤池晓濯带苍烟。水芽只是宣和有,一洗枪旗二百年。
修贡年年采万株,只今胜雪与初殊。宣和殿里春风好,喜动天颜是玉腴。
外台庆历有仙官,龙凤才闻制小团。争得似金模寸璧,春风第一荐宸餐。
先人作《茶录》,当贡品极盛之时,凡有四十余色。绍兴戊寅岁,克摄事北苑,阅近所贡,皆仍旧,其先后之序亦同。惟跻龙团胜雪于白茶之上,及无兴国岩、小龙、小凤。盖建炎南渡,有旨罢贡三之一而省去也。先人但著其名号,克今更写其形制,庶览之者无遗恨焉。先是,壬子春漕司再葺茶政,越十三载,乃复旧额,且用政和故事,补种茶两万株。(政和间曾种三万株。)次年益虔贡职,遂有创增之目。仍改京铤为大龙团。由是大龙之多于大凤之数。凡此皆近事,或者有未之知也。先人又尝作贡茶歌十首,读之,可想见异时之事,故并取以附于末。三月初吉,男克北苑寓舍书。
北苑贡茶最盛,然前辈所录,止于庆历以上。自元丰之密云龙,绍圣之瑞雪龙,相继挺出,制精于旧,而未有好事者记焉,但见于诗人句中。及大观以来,增创新銙,亦犹用拣芽。盖水芽至宣和始有,故龙团胜雪与白茶角立,岁充首贡。复自御苑玉芽以下,厥名实繁,先子亲见时事,悉能记之,成编具存。今闽中漕台所刊《茶录》,未备此书,庶几补其缺云。淳熙九年冬十二月四日,朝散郎行秘书郎兼国史编修官学士院权直熊克谨记。
注释:
胯:即銙,古人腰带上的方形或椭圆形饰物扣版,宋代贡茶做这种形状而称为銙。茶饼单位也叫銙 ,一銙即一饼。
-
梨園春秋茶博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20 12: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