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歌声充满色彩(7)——黑色(完)
前面说的曹方,她的歌曲里,分别展示了她的白色,绿色,橙色,透明,蓝色以及红色面,还有最后一面,是我认为曹方最具神秘色彩,也最具才情的一面,这是曹方的黑色面。最为典型的歌曲有《基诺山》,《怀疑》,《夜晚》,《夏末的萨克斯手》以及《在夏天》。这些歌曲或梦幻,或成熟,或阴暗,或神秘,但也都暗藏力量。没有格式的羁绊,没有意义的传达,曹方在这里显得游刃有余,又自由自在,她的音乐才情因为在这些歌曲里的自由抒发,而让人们眼前一亮,得到更多的认可。
首先要说的这首《基诺山》,出自她03年的第一张专辑《黑色香水》,我想认真听过这首歌的听众肯定为这优美而神秘的旋律所着迷。
这首歌讲述的是一个名为基诺的山寨的故事,基诺山寨是基诺族世代繁衍生息之地,而基诺族是国家承认的56个单一民族的最后一个。人口较少,大多居住在山地。山里分布着40多个村寨,聚居着17000多人。曹方是西双版纳的姑娘,而基诺山寨便是西双版的著名景点之一。曹方一向是爱家乡的,对这个如此小的民族,曹方将它写在了歌里,希望更多的人们了解它,爱护它。曹方在这里的演唱正如这隐蔽,偏僻的基诺山寨一样,充满着神秘梦幻的气息,大量运用的吉他拨弦,鼓声,和声,让整个歌曲的情境显得磅礴大气而又阴暗诡异,仿佛山寨的周围弥漫着无边无际的黑色,你沉醉其中不能自拔。锣的声音隐约传来,让这首歌充满了空间感,辽阔旷远。歌曲中间穿插的基诺族人的自然演唱,让这首歌曲更具有本土风味。高潮部分的无词吟唱,像梦呓一般,让人忍不住对这个山寨充满好奇与向往。
很多人说曹方的所有歌里,第一张专辑时最有才情,最有灵性的,我想《基诺山》这首歌一定贡献了不少力量。
如果说《基诺山》这首歌给人感觉的是一种黑色神秘的空间感,那《怀疑》则是一种黑色抑郁的情感基调。在一段感情危机中,怀疑是可怕的元凶之一。歌曲始终从女主的角度来诠释这段感情,女主句句“不想怀疑”,但其实却一直在怀疑,铺垫部分没完没了的小提琴,节奏重复,紧凑,给人一种压迫感,黑色的情绪蔓延开来。“哀伤伴无眠的心”,女主终于还是困住了自己,最终还是没能走出,所以结局我们也大概得以知晓。
这首歌的最大亮点在于小提琴的运用,其节奏与歌曲感情线的配合几近完美,时而紧张,时而压抑,时而疲惫,时而舒缓。从歌词到编曲,这首歌都有微电影的气质,细节充足,情绪完整,而且十分地“虚心”,表达的痕迹很淡,主要是在陈述一种状态,尽管这种状态从头到尾都是压抑的,阴暗的,但对于一首歌的完整度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最后要重点推荐的三首是《夜晚》,《在夏天》,《夏末的萨克斯手》,这些歌曲都是曹方的小样,共同点是长度很短,制作简单,甚至算不上精良,但是却因为它们的“粗糙”,质朴反而让人深深迷恋。这几首歌几乎没有歌词,情境我把它归为“夏天的夜晚”,闲适,安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思念味道。
《夜晚》里潮水的深沉呼吸,孩子们隐约的嬉笑声,以及悠扬沉醉的口琴,这样的夏天夜晚,似乎只属于梦里或者回忆吧。
《在夏天》里曹方反复吟唱的“孩子们在荡着秋天”似乎一下子就将人的思绪带回到童年,带回到那个吃着西瓜,在树下乘着凉,听大人们说笑的夏天夜晚,没有太强烈的情绪,只有淡淡的忧愁或感伤吧。
《夏末的萨克斯手》里蟋蟀的嘶鸣,人们的交谈此起彼伏,曹方的浅唱舒缓着你紧张的神经,一切好像都变得简单,一切也就这样简单。最后渐渐隐去的虫鸣,让人好想紧紧抓住,不是吗。
这三首歌出现在曹方创作的不同时期,但是基调,手法却基本一致,歌曲里的情感相互贯通,浑然一体。如果说曹方的《落单》和《落单•续》是走的明线连载,那这三首歌则是“暗中勾结”。他们最适合在宁静的晚上,或者安逸的午后阳光下细细倾听,它能轻易勾起你的思绪,却又留给你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你在你的世界里百转千回,我想这也是曹方故意不把歌曲“塞满”的原因吧。
这几首黑色歌曲,有的神秘,有的消极,有的也安静温馨,各有特色。但我认为这是曹方最有灵气,发挥空间也最大的地方。白色和绿色是曹方的典型色,也是她吸引歌迷的主要原因,但是她已经做得够优秀了,想要超越比较难;蓝色和透明,这题材本身就比较难驾驭,度把握不好就变成一个小女生的自怨自艾了,而且想要深度挖掘曹方在这两面的才华,有点浪费,也大可不必,不管是清澈的还是不清澈的,市场上从来不缺蓝色歌曲;橘色只是点缀,红色,尤其是彻底的耀眼的红色,显然曹方是驾驭不了的。所以,为数不多的黑色歌曲才更值得珍惜,也算是我把黑色作为结尾的原因吧。
关于曹方的音乐一共写了7章,历时三个月。其实在起笔写曹方之前,我只是听过她的很多歌,觉得很不错,值得推荐。但竟也不知道这个女孩已经发行了这么多首歌,并且这个仿佛一直在自吟自唱的女孩已到了而立之年。她的歌曲一直以来算是得到了听众的认可,这在豆瓣上可以窥见部分,但今年新出的《浅彩虹》,却在暗示某些东西好像已经悄然改变。改变的是什么呢?
这在前面已经多次提到,曹方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这并不是说让她抛弃以前擅长的,问题是,如果坚守过去,是否还能够推陈出新?传说中的江郎才尽在每个人身上都会上演,这一天距离曹方还有多远?如果她计划转型,那她的方向又是指向何处?歌手,特别是演唱类型与年纪紧密相关的歌手,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想于歌坛常青,转型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不转型的人必定会被抛弃,转型失败的人,要么重新回到老路,等时机成熟再转,要么一蹶不振不可收拾,而转型成功的人,往往可开辟另一片天空。
那么曹方呢?在《浅彩虹》里好像看到了她的一点点尝试,但明显还不敢放手去做,新旧混杂,新的算不上多么惊艳,就连沿袭老路的《伤心旅客》也不被听众热捧了,因为与过去的作品相比,这首歌没什么亮点可言了。曹方的音乐之路确实到了一个转折点,而这一天在她出道的十年后才来,其实已经很难得。
有时候我在想,每个歌手都很不容易,都是付出了劳动与心血,这样的转型貌似很残酷,而我们可以不用这么苛刻,但今天听到乐评人田艺苗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我们尽可能要做的,从来不是苛求歌手,更不是骂歌手,而是培养我们听众自己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作为一个可选择的接受者,我们只是在挑选更好的音乐而已,真正苛求歌手的是音乐,而不是我们,因为音乐的质量决定音乐人的质量。
最后,我想说,我们认同曹方前十年的音乐,并曾为之感动,对于她后面的道路,只能报以衷心的祝福吧!
首先要说的这首《基诺山》,出自她03年的第一张专辑《黑色香水》,我想认真听过这首歌的听众肯定为这优美而神秘的旋律所着迷。
这首歌讲述的是一个名为基诺的山寨的故事,基诺山寨是基诺族世代繁衍生息之地,而基诺族是国家承认的56个单一民族的最后一个。人口较少,大多居住在山地。山里分布着40多个村寨,聚居着17000多人。曹方是西双版纳的姑娘,而基诺山寨便是西双版的著名景点之一。曹方一向是爱家乡的,对这个如此小的民族,曹方将它写在了歌里,希望更多的人们了解它,爱护它。曹方在这里的演唱正如这隐蔽,偏僻的基诺山寨一样,充满着神秘梦幻的气息,大量运用的吉他拨弦,鼓声,和声,让整个歌曲的情境显得磅礴大气而又阴暗诡异,仿佛山寨的周围弥漫着无边无际的黑色,你沉醉其中不能自拔。锣的声音隐约传来,让这首歌充满了空间感,辽阔旷远。歌曲中间穿插的基诺族人的自然演唱,让这首歌曲更具有本土风味。高潮部分的无词吟唱,像梦呓一般,让人忍不住对这个山寨充满好奇与向往。
很多人说曹方的所有歌里,第一张专辑时最有才情,最有灵性的,我想《基诺山》这首歌一定贡献了不少力量。
如果说《基诺山》这首歌给人感觉的是一种黑色神秘的空间感,那《怀疑》则是一种黑色抑郁的情感基调。在一段感情危机中,怀疑是可怕的元凶之一。歌曲始终从女主的角度来诠释这段感情,女主句句“不想怀疑”,但其实却一直在怀疑,铺垫部分没完没了的小提琴,节奏重复,紧凑,给人一种压迫感,黑色的情绪蔓延开来。“哀伤伴无眠的心”,女主终于还是困住了自己,最终还是没能走出,所以结局我们也大概得以知晓。
这首歌的最大亮点在于小提琴的运用,其节奏与歌曲感情线的配合几近完美,时而紧张,时而压抑,时而疲惫,时而舒缓。从歌词到编曲,这首歌都有微电影的气质,细节充足,情绪完整,而且十分地“虚心”,表达的痕迹很淡,主要是在陈述一种状态,尽管这种状态从头到尾都是压抑的,阴暗的,但对于一首歌的完整度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最后要重点推荐的三首是《夜晚》,《在夏天》,《夏末的萨克斯手》,这些歌曲都是曹方的小样,共同点是长度很短,制作简单,甚至算不上精良,但是却因为它们的“粗糙”,质朴反而让人深深迷恋。这几首歌几乎没有歌词,情境我把它归为“夏天的夜晚”,闲适,安静,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思念味道。
《夜晚》里潮水的深沉呼吸,孩子们隐约的嬉笑声,以及悠扬沉醉的口琴,这样的夏天夜晚,似乎只属于梦里或者回忆吧。
《在夏天》里曹方反复吟唱的“孩子们在荡着秋天”似乎一下子就将人的思绪带回到童年,带回到那个吃着西瓜,在树下乘着凉,听大人们说笑的夏天夜晚,没有太强烈的情绪,只有淡淡的忧愁或感伤吧。
《夏末的萨克斯手》里蟋蟀的嘶鸣,人们的交谈此起彼伏,曹方的浅唱舒缓着你紧张的神经,一切好像都变得简单,一切也就这样简单。最后渐渐隐去的虫鸣,让人好想紧紧抓住,不是吗。
这三首歌出现在曹方创作的不同时期,但是基调,手法却基本一致,歌曲里的情感相互贯通,浑然一体。如果说曹方的《落单》和《落单•续》是走的明线连载,那这三首歌则是“暗中勾结”。他们最适合在宁静的晚上,或者安逸的午后阳光下细细倾听,它能轻易勾起你的思绪,却又留给你充分的想象空间,让你在你的世界里百转千回,我想这也是曹方故意不把歌曲“塞满”的原因吧。
这几首黑色歌曲,有的神秘,有的消极,有的也安静温馨,各有特色。但我认为这是曹方最有灵气,发挥空间也最大的地方。白色和绿色是曹方的典型色,也是她吸引歌迷的主要原因,但是她已经做得够优秀了,想要超越比较难;蓝色和透明,这题材本身就比较难驾驭,度把握不好就变成一个小女生的自怨自艾了,而且想要深度挖掘曹方在这两面的才华,有点浪费,也大可不必,不管是清澈的还是不清澈的,市场上从来不缺蓝色歌曲;橘色只是点缀,红色,尤其是彻底的耀眼的红色,显然曹方是驾驭不了的。所以,为数不多的黑色歌曲才更值得珍惜,也算是我把黑色作为结尾的原因吧。
关于曹方的音乐一共写了7章,历时三个月。其实在起笔写曹方之前,我只是听过她的很多歌,觉得很不错,值得推荐。但竟也不知道这个女孩已经发行了这么多首歌,并且这个仿佛一直在自吟自唱的女孩已到了而立之年。她的歌曲一直以来算是得到了听众的认可,这在豆瓣上可以窥见部分,但今年新出的《浅彩虹》,却在暗示某些东西好像已经悄然改变。改变的是什么呢?
这在前面已经多次提到,曹方的转型已经迫在眉睫。这并不是说让她抛弃以前擅长的,问题是,如果坚守过去,是否还能够推陈出新?传说中的江郎才尽在每个人身上都会上演,这一天距离曹方还有多远?如果她计划转型,那她的方向又是指向何处?歌手,特别是演唱类型与年纪紧密相关的歌手,随着年龄的增长,要想于歌坛常青,转型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不转型的人必定会被抛弃,转型失败的人,要么重新回到老路,等时机成熟再转,要么一蹶不振不可收拾,而转型成功的人,往往可开辟另一片天空。
那么曹方呢?在《浅彩虹》里好像看到了她的一点点尝试,但明显还不敢放手去做,新旧混杂,新的算不上多么惊艳,就连沿袭老路的《伤心旅客》也不被听众热捧了,因为与过去的作品相比,这首歌没什么亮点可言了。曹方的音乐之路确实到了一个转折点,而这一天在她出道的十年后才来,其实已经很难得。
有时候我在想,每个歌手都很不容易,都是付出了劳动与心血,这样的转型貌似很残酷,而我们可以不用这么苛刻,但今天听到乐评人田艺苗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我们尽可能要做的,从来不是苛求歌手,更不是骂歌手,而是培养我们听众自己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作为一个可选择的接受者,我们只是在挑选更好的音乐而已,真正苛求歌手的是音乐,而不是我们,因为音乐的质量决定音乐人的质量。
最后,我想说,我们认同曹方前十年的音乐,并曾为之感动,对于她后面的道路,只能报以衷心的祝福吧!
-
waf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1-24 23: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