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论文-宫崎骏动画电影美学浅析
摘要:动画电影属于电影这个大门类,同时又是一门高深的独立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不仅反映着我们的生活,而且本身也是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宫崎骏动画电影的悄然兴起更为动画电影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本文即在日本动漫流行的大背景下浅析宫崎骏动画电影所具有的美学魅力。
关键词:宫崎骏 吉卜力 美学 动画
一 宫崎骏生平简介
宫崎骏(Hayao Miyazaki)是日本著名动画导演,导演了《风之谷》、《幽灵公主》、《千与千寻》、《天空之城》、《龙猫》等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动画片,是日本动画的集大成者。
宫崎骏,1941年1月5日生于东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画漫画,非常崇拜漫画泰斗手冢治虫。高中时接触了日本电影史上第一部长篇彩色动画电影《白蛇传》(东映动画制作),他被这部影片深深吸引,开始对动画产生兴趣。
1963年,宫崎骏大学毕业后进入东映动画工作。同年12月,参与制作了东营的剧场动画《Wanwan忠臣藏》。1964年,宫崎骏资源加入高畑勲导演的《太阳王子》的制作小组,担任场面设计及原话。
1971年,宫崎骏离开东映动画,和高畑勲、小田部羊一等人一起进入“A-Pro”工作。1973年,他和高畑勲合作的动画《熊猫家族》上映,在这部作品中宫崎骏一人身兼四职:原案、脚本、场面设计、原画,个人风格有颇大的发挥。1978年,《未来少年柯南》在NHK播出,颇受好评,这是宫崎骏全程监制的第一部作品,完整地体现了宫崎骏的思想和个人风格。
1979年,宫崎骏进入东京电影新社,1980年执导《鲁邦三世》。1982年11月,他退出东京电影新社,开始当一名自由作家。
1983年,宫崎骏开始筹划动画版的《风之谷》,高畑勲担任制片,由Topcraft工作室负责整部影片的制作,1984年3月上映,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与深沉的内容,震撼了观众和整个电影界。于是,在德间书店的支持下,“吉卜力工作室”于1985年成立,并开始制作《天空之城》。《天空之城》后,宫崎骏一直在吉卜力工作室工作,陆续制作了《龙猫》、《魔女宅急便》、《红猪》、《侧耳倾听》、《On Your Mark》、《幽灵公主》等动画电影。《幽灵公主》公映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成为日本有史以来的第一卖座电影,宫崎骏也由于操劳过度而一度宣布退休。
2001年,宫崎骏携《千与千寻》复出,该片是吉卜力的巅峰之作。2008年,再度推出童心复萌之作《悬崖上的金鱼姬》。
二 日本动漫的特点浅析
从日本动漫一开始引进,我们就能明显感受到一种有别于中国传统动画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画面、音乐,还是情节方面,都十分吸引青少年的眼球。
1 声音
动画与漫画最大的不同除了动画是“动”的外,还有一点就是“声音”。早期的动画就是“无声动画”,而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一部动画片的成功绝大部分要归功于配音演员(即声优)。看一部电影、电视剧,我们能直接看到的是演员的演技,而这部电影、电视剧的成功与否与演员的演技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一部动画在观赏虚拟画面的同时,我们需要恰当的声音来做配合,也因了此,声优对一部动画的作用便显得十分突出。同时,一部动画的流行也可以直接带动声优的成名。声优与动画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2 画面表现
2.1色彩
每部日本动画的画面色彩都十分的精致,吸引人的眼球。同时,通过背景色彩的渲染与变化来表现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在《翡翠森林狼与羊》中,羊妈妈为救小羊咩与恶狼展开了殊死搏斗的一段镜头,以晦暗色调在正式开场前呈现,之后情境转换到长大后的小羊咩在幌幌丘陵上玩耍,色彩立刻变化得明亮欢快,前后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2.2 特技运用
动漫特技好似一把双刃剑,失败的特技运用会给人花哨、杂乱的反感,而日本大多数成功的动画电影特技的运用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有些技巧性的停顿、淡出入、重叠、闪白等使观众的情绪有张有弛,与画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趋向美观和和谐,在制造气氛、渲染环境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符号使用
无论是日本的漫画书还是动画电影,符号的使用都是十分普遍,这也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特色。例如,在人的脑袋上出现“#”就表示愤怒或无语,出现“水滴”或“条纹”时就表示尴尬或无奈。最终达到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4 美化和戏剧化
这是对人物的一种表现形式,两种人物的交替出现,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心境的变化。同时伴随的极其夸张的动作,如双脚朝天,或者下巴掉在地上,都给人以无比形象的立体感,视觉效果非常好。
3 情节表现
日本动漫多用蒙太奇架构,运用互不衔接但有内在逻辑的画面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所以,它不是单纯地告诉观众情节内容,而是需要观众下意识地运用逻辑思维组合,这样也就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想象力,更加富有趣味性。
4 题材
日本动漫的题材范围非常广,侦探类、穿越类、造人类、机器类等等等,并且每部动漫中都有几个个性极其鲜明的人物成为经典长久流传。只有想不到,没有看不到。
三 宫崎骏动画的取材
宫崎骏动画的题材选择驳杂而不拘形式,其动画来源十分丰富,举凡古今,无论是日本本土、欧洲还是世界各地的传说、神话、史诗、小说、影视动漫等各种样式的素材都会在他的创作中有所体现。
“把古今国外各种故事并置,使多元的时空混合交错,是当前日本动漫中最常见的一些叙事方式,在宫崎骏的动画中,人类过去、现在、未来的各种经验想象,甚至是一些纯粹来自可能世界的想象,被糅合在一起,被当作了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加以表现。”[1]
在下表中有着直观的反映:
年份 片名 题材来源
1978 未来少年柯南 亚历山大·凯伊的The Incredible Tide
1979 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城 名称和一部分设定:莫里斯·路普朗的原作《卡里奥斯特罗伯爵夫人》;被水淹没的罗马遗迹:《绿眼令爱》;钟塔的设定:黑岩泪香的《幽灵塔》;攻城战中的动作场面:《偏见的暴君》和《穿长靴的猫》
1984 风之谷 少女娜乌西卡:贝尔纳·伊维斯林的《希腊神话小事典》、《堤中纳言无语》和《爱虫姬君》;沙漠场景:《沙的行星》;食性植物覆盖地球;布莱恩·阿尔迪斯的《地球的漫长午后》中的景象,以中尾佐助的《再陪植物与农耕起源》为代表的照叶树林文化论,宫胁明的《植物与人类——生物社会的平衡》,藤森荣一的《绳文的世界》等作品;战争场景:保罗·卡瑞尔的《巴尔巴洛沙作战》、《焦土作战》中描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联的战役。
1986 天空之城 悬浮岛拉普塔的名称: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帕斯:威尔士出身的C·W·尼克尔等人所著《我的大地父亲》;希达:吉尔·佩斯·沃尔什所作的《夏末》和《海鸣之丘》中登场的主角少女;多拉家的爱机“虎娥”号:实际存在的英国空军战机名称。
1988 龙猫 故事框架:西班牙电影《蜜蜂的耳语》;小梅下落不明:宫本常一的《被忘记的日本人》中的《寻找孩子》和林明子的图画书《麻绘和小妹妹》。
1989 魔女宅急便 日本童话作家角野荣子的小说。
1992 红猪 英国作家罗德尔德·达尔的短篇集《飞行员们的故事》中收录的《他们永远年轻》;英国儿童文学家作家罗伯特·威斯拖的小说《布拉卡姆的轰炸机》;乔治·罗伊·希尔导演的电影《鹫与鹰》。
1995 On Your Mark 恰克与飞鸟二人组合的新歌
1997 幽灵公主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吉尔伽美什》,中尾佐助和佐佐木高明的《照叶树林文化论》,网野善彦的中世纪民众观,图集《一遍圣绘》,山内登贵夫的《和钢风土记》,麻风病国立疗养院“多摩全生园”展示的资料,《宇治拾遗物语·五色鹿事》
2001 千与千寻 米夏埃米·恩德《讲不完的故事》
2004 哈尔的移动城堡 英国儿童小说家戴安娜·W·琼斯的同名小说
2008 悬崖上的金鱼姬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海的女儿》;英国约翰·艾佛雷特·米莱的画作《欧菲莉亚》
四 宫崎骏动画的主题设定
1 女性生存方式
1.1 《幽灵公主》——女性的光辉
在所有宫崎骏的动画中,女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宫式少女动画”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有人说宫崎骏的动画有着浓烈的女权主义色彩,从娜乌西卡到幻姬,到珊,再到海洋女神,她们无不有着“侠义心肠,具有独立的行动能力和明确的人生目标,自立自强,不再是需要保护的弱者和天使,很有一些假小子的性格特征,担负起了救助别人甚至是救世主的众人,起光辉往往掩盖了与其并肩作战的少年”[2]。但是,我不认为这是女权主义,从宫崎骏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来看,这只是一种对女性智慧和潜在勇气的一种由衷的赞美。她们拥有着女性本就该拥有的潜力。
受到诅咒的小伙子阿西达卡为了解开咒语而向西行进,途中,他听说了一个强大的神灵——麒麟兽,它与森林诸动物神生活在一起,他们生活的地方很可能是日本最后一块没开发的森林,怀着获救的希望,阿西达卡走进了森林,结识了塔塔拉巴的女当家幻姬。塔塔拉巴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社区,尽管这里的人们为了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工作,但事实却是残酷的,阿西达卡试图向幻姬解释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制造出了被诅咒的野猪神那样的邪魔,而幻姬没有听从。站在幻姬对立面的是被狼神抚养大的人类孩子——珊。她和幻姬一样偏激,于她,生命只意味着除人类之外的所有生命,她拒绝承认她是人类,她乐于保护她的森林而消灭人类。而阿西达卡一直致力于调节双方的矛盾,但是一群试图占领塔塔拉巴并掠夺其财富的武士和一支受命于国王来杀麒麟兽使国王长生不老的邪恶僧侣两队人马的出现把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化了。由于挑唆,幻姬偏向了僧侣,答应帮他们砍下麒麟兽的头,而珊则错误地加入了野猪的队伍,杀掉人类。一场混乱之后,麒麟兽的头最终还是被砍下了,虽然它并未真的被杀死。失去头脑的它狂暴起来,不顾一切地屠杀生灵。阿西达卡和珊即使找回了头并归还,才阻止了一场大的灾难。结尾,珊和幻姬都表示要从现在起做的更好。
阿西达卡未能找到治疗诅咒的方法,这就如同他的命运一样是注定的,他斡旋于代表自然力量和人类需求的两个强有力的女人之间,充分感受着两类独立女性的生存状态。
幻姬,一个不折不扣的女强者,她领导着塔塔拉巴的人们向美好生活进发。这里,她既不是魔鬼,也不是智者,她只是一个村落的领导者,社会的改革者,她要保护她的村民,解决生存空间狭窄的问题。在塔塔拉巴,我们能看到很多男性的身影,可他们只会惟幻姬命是从,没有男性应有的魄力,在灾难来临时,也只会躲在幻姬的身后瑟瑟发抖。即使在幻姬不在村庄的时候,组织防御外来入侵的仍然是塔塔拉巴的妇女们。
珊,一个狼神抚养大的人类孩子,为了保护森林,无数次和幻姬作战,即使冒着枪林弹雨的危险也不放弃,甚至不惜生命一个人袭入塔塔拉巴杀掉幻姬,最终失败被阿西达卡所救。她拒绝承认人类,对阿西达卡的搭救依旧冷淡如初,她不屑。她不为任何人而存在。
最终幻姬和珊都找到了自己应该走的方向,重新踏上了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健康道路。
2 人与自然
2.1 《风之谷》——“腐海”里生命的浅吟低唱
宫崎骏的动画很受手冢治虫的影响,特别是在生态环境方面,主题大多是人类无休止的物质需求致使大量动植物的灭亡,从而导致了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恶化,人与动物相互仇恨和战斗。对此,宫崎骏用浪漫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他对自然与人的深沉忧思和思考。其中尤以《风之谷》和《幽灵公主》最为突出,也更是确定了其“环保主义教父”的身份。
在那片绝望的“腐海”中,似乎已经渺无希望,人类历程的尽头仿佛就葬在了这汪洋的海里。这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严重后果,可是,人们没有反省,甚至更加肆无忌惮,以至于最终彻底激怒了大自然。娜乌西卡这个形象存在的意义即在于此,她和她勤劳善良的谷民一样,是这片“腐海”中破土欲出的生命萌芽,她们认真地保卫着自然,守护着人类最后的那块温柔地,和邪恶势利战斗着。
最终娜乌西卡被虫儿们救回来了,这预示着自然原谅了我们这些卑微恭谨的生命,只要觉悟,我们是能和自然和谐相处的。
3 反战
3.1 《红猪》——反战的“酷猪”
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创伤是永恒的,以战争为背景的作品层出不穷,战后对战争的反思亦形成了一种思潮。对于战争本质的批判,宫崎骏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这些思想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反应,譬如《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哈尔用自己的心脏换来了魔法能力,受莎莉蔓的雇佣参与战斗;即使是在美好的《龙猫》中,两姐妹随父亲搬回乡下居住亦是为了躲避战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红猪》。
波鲁克,一名空军王牌飞行员,他曾打算和吉娜结婚,但是战争的爆发使他不能允许自己和敌国人结婚,他在对祖国的忠诚和对吉娜的爱情中苦苦挣扎,最终选择了祖国。但当他目睹包括吉娜丈夫的所有战友死去时,他开始反思这样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些在他的脑袋中无法解决,看到法西斯的兴起后,波鲁克对人类感到绝望,所以将自己诅咒成为一只猪,发誓“我宁愿当一头猪也不要当法西斯”,成为了一个赏金猎人。
红猪已然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英雄,他为自己的生存而思考,为自己的过错而忏悔,为忏悔而救赎。这一切是对战争最有力的控诉,战争,毁了人,毁了家。
4 成长
4.1 《千与千寻》——异域的成长
成长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时而在阳光下的枝头微笑,时而在风雨中飘摇。什么是成长,怎样成长,就是这样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动画中得到最深层的体现。
如果说宫崎骏动画中的少女都是勇敢而可爱的,那么,千寻应当算个例外。她出场时并不勇敢,也不可爱,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那怯懦的性格,没精打采的神态,更是惹人生厌。宫崎骏这样说过,“我并没有刻意把千寻塑造成如此,因为现在日本就有许多这样的女孩。她们对父母为给她们幸福所做的努力完全视而不见。在电影中有一幕是千寻对父母的呼喊并不理会,直到父母第二次呼喊时她才回应。我的很多同事都让我把这个过程改到第三次,因为当今的许多女孩正是如此,她们从不会立即回应父母的呼喊。”[3]
但是,和爸爸妈妈误入到一个奇幻世界后,为了拯救因贪吃变猪的父母,开始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善良,学会了为他人着想,她笨拙但认真地劳动着,人性该有的美好在她的身上开始逐渐显露。最后的她,不仅保持了自我,完善了自我,也救了父母,帮助白龙想起了自己的名字,帮助汤婆婆被宠坏的孩子学会了生活,救了无脸男,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完全奇异的世界里,她得到了成长。这个时候的观众才发觉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喜欢上这个有点婴儿肥的小女孩,她很美。
“千寻既不是美少女,也不是具有超智慧的使命类主角,这样的电影,应该能吸引更多的女孩子们来观看,我希望这是一部十岁小女孩的动画制作,并以此为预期的最大快乐,大家从中体味成长的意义。”[4]这即是影片主要意义之所在。
5 飞翔
5.1 《天空之城》——向天空出发
纵观宫崎骏的所有动画电影作品,不难发现“飞翔”是其永恒的主题。宫崎骏对飞行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从娜乌西卡的御风术到红猪的飞行器到琪琪和蜻蜓对飞行的向往追求,其中在吉卜力开山之作的《天空之城》中,宫崎骏更是将舞台直接搬到了天空。
天空之城拉普达——这是一座以反引力装置的飞行石为悬浮动力的空中城市。满怀强烈的社会意识和人文关怀的宫崎骏通过对文明失落的根本原因的追问,影射出人类文明的现存弊端,并对文明如何才能生存、发展的哲学命题进行探讨。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拉普达这座虚构的天空之城的兴衰来表现出来的。
淡化影片所有的情节思想内容,单从飞的角度来看,这飞行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充分完美的用足了每一秒钟的动画空间。拉普达的缓缓上升,那是缓慢美;海盗婆婆驾驶的小型飞行器,那是动感美;穆斯卡军队行进的飞艇,那是宏大美。在天空的飞翔,配合着音乐的起伏跌宕,整个影片带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惬意的感动。
五 宫崎骏动画电影画面小析
1音乐
了解宫崎骏动画的人都不会对久石让感到陌生,在“久石让与宫崎骏动画一同走过的25年武道馆演唱会”上,无数人止不住的感动与泪流。由此我们可以想见音乐对一部动画的重大作用。
宫崎骏的电影因为有了久石让的音乐而有了彩色的血肉。我一直认为,是宫崎骏为它的动画王国赋予了骨架和精神,而血肉留给了久石让来充填。
久石让(Joe Hisaishi)1950年12月出生在如本长野县中野市,本名藤泽守。是日本最多产,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现代音乐艺人之一。在多年的傲人音乐生涯中,他担任作曲、制作、编曲和演奏等多项工作。他的音乐简约、唯美有着沁人心脾的力量。从1984年至今,宫崎骏和他的吉卜力工作室共推出过的17部动画中,由宫崎骏亲自执导的8部作品中,除了“On Your Mark”,其余7部的音乐都出资久石让之手。这些高雅脱俗、纯真大气的旋律,以独特的隽永之气,画龙点睛地使影片更具人性魅力。与久石让为日本注明导演北野武的影片《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奏鸣曲》、《花火》等配乐比起来,在他与宫崎骏的合作中,似乎用了更加舒展的以一种飞翔般的方式来创作。他巧妙的将音乐融合到了动画的每一个细节处,深刻地表现出他对电影本身的理解,让观众一次又一次地沉浸在那宏大的动画世界中。那些风笛般呼啸的风声、雨滴声清脆的钢琴声、天籁般动听的童声都成了承载整个动画的生命力的基石。
“久石让的现代音乐观念收到菲利普·格拉斯、史提夫·莱奇、施托克豪森、约翰·凯吉等人以及日本现代作曲家爱武满彻、三善晃的影响。除了电影配乐外,他还写了不少现代作品,积极地以钢琴独奏家身份参与正统演奏会,包括独奏、室内乐、协奏曲等各种类型演出,获得了较高的评价,赢得了很多奖项。”[5]
取《天空之城》和《幽灵公主》做例。这两个故事都有着十分宏大的背景和曲折的情节,让音乐有很广大的发挥空间。虽同是传奇,可在时间上有点距离,风格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可他们的共性即旋律极其婉转悠长,与画面场景配合几乎完美无缺。音乐已经深入到影片精神内部,并十分深刻地反映着这精神的实质,也紧紧地扣着观者的心弦,让观者的心和音乐一起,为影片主角而跳动。干净,缠绵,悠长,耐人寻味。
2 角色设定
角色的设定是动画电影制作的灵魂。成功的角色造型不仅使形象栩栩如生,还可以创造出更多夸张、离奇、虚幻的形象来。宫崎骏说:每个人都应该用话语来表达真实的自己。他要用动画里的人物来讲述生活的理想和力量。因此,宫崎骏对于角色的设定,总能直剖人类顽固自私、同时并存善良可爱的矛盾本性,使得其所塑造的人物角色更为人性化。
宫崎骏动画中的角色与迪斯尼动画角色的最大不同在于没有迪斯尼中独特、夸张的人物外型,而更注重人物性格塑造。在外形上则大同小异,更贴近生活。“比起真人电影,动画人物的一举一动虽然可以夸张、变形,但是要想引起观众的共鸣,真正做到角色的生动合理就必须把握住人物心理轨迹的发展脉络,让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做特定的事情。只有建立在表演合理前提下的夸张变形才是震撼人心的,否则就只是娱乐性的插科打诨而已。”[6]
宫崎骏实际上是一个极端的悲观主义者,他在63岁时曾半开玩笑说:“我希望再活30年,我想看大海淹没东京,NYV的电视塔成为孤岛。我想看到曼哈顿成为水下之城……我对这一切感到兴奋。金钱和欲望,所有这一切会走向崩溃,绿色的杂草将接管。”同时 “在岛国的自然风土的熏陶下,日本人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性格和精神结构,培育出崇尚悲哀、幽玄、风雅的气质,进而成为酝酿日本艺术精神的底流,产生了响应的独特的日本艺术美的形态。”[7]二者相互地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审美情趣,宫崎骏所创造的各种角色较多的继承了“物哀”精神,少了几分积极乐观的成分而读了几分日本传统审美的幽玄、物哀情怀。在动画《龙猫》中,智月、小米两姐妹天真可爱,龙猫亲切、友善,憨态可掬,勘太友好、羞涩,邻居奶奶细心,即使是这样也泛着淡淡的忧伤,因为姐妹俩的妈妈长期卧病在床,母爱的缺失在内心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在快乐的时刻眼中也会闪过一丝忧伤。这就是日本传统的幽玄,浓浓的感伤深藏于清新中。
对角色做个总的归纳,有如下几类:
Ⅰ主角:天使、巫女和魔女
宫崎骏动画的主角有定型化趋势,大部分都集中在了具有异功能的少女。如《风之谷》里的娜乌西卡,清井凡说:“咋一看好似一位圣女的无私之人——娜乌西卡,而她的行动却是魔女式的。这两重性的任务塑造,是宫崎骏动漫作品的共同手法之一。还有,不但是人物如此,往往还有潜藏在时代背景之后的其他要素。在西洋的后面有着东洋式的故事,在中世的背后有着旧古时代的神话。”[8]
Ⅱ帮手:纯真善良的少男
这些男生们伴在女主角的身边,一起战斗。他们也勇敢,有智慧,善良。虽然他们或多或少被女性的光辉所掩盖了全部。
Ⅲ坏人:坏得彻底的坏人与变好的坏人
坏人这类反派人物有模式化的趋势,在宫崎骏动画中,有一些狂妄的野心家,他们冷酷无情,阴险狡诈,丧失了人最基本的人性。但是,除了小部分一直这样坏了下去直到终结,还大有一部分在主角的感化下变好了。前者代表有《未来少年柯南》里的雷普卡,《鲁邦三世》里的卡里奥斯特罗等,后者的代表有《千与千寻》里的汤婆婆,《哈尔的移动城堡》里的荒地女巫,《悬崖上的金鱼公主》里金鱼公主的父亲藤本等等。
这也充分体现了宫崎骏“人性是可变的”这一思想。
Ⅳ配角:智慧老者异类精灵
宫崎骏电影里的配角极具个性,从智慧的老者到异类的精灵,一个一个都能十分鲜明地活在观者的记忆里。《魔女宅急便》里的老妇人满怀爱心,为孙子做南瓜派;《龙猫》中勘太的奶奶,和善热心,帮助姐妹俩,是她们的精神依靠;《千与千寻》中的锅炉爷爷,长着六只胳膊,不知疲倦地干活,保护着千寻。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六 结语
多少个温暖的瞬间留映在我们心田让感动无比蔓延,宫崎骏的动画又伴随了多少人走过了多少疾风骤雨的岁月……宫崎骏已经成为了我们心中的那个唯美的神话。
当今世界不仅日本动漫界花开似锦,世界各国的动画产业也在稳步前进着,而宫崎骏作为漫画界的大师,对动画产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为世界人民带来了美的享受,为我们单调的日子添上了一笔美丽的色彩。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带着心,记住他,动画界的黑泽明——宫崎骏。
参考文献:
〔1〕 陈瑛 《动画的视觉传播》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年
〔2〕 约翰·A·兰特主编张慧临译 《亚太动画》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年
〔3〕 彭玲 《动画导论》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年
〔4〕 薛燕平 《世界动画电影大师》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
〔5〕 清井凡著 宋跃莉译《宫崎骏的暗号》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
〔6〕 叶渭渠 唐月梅《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7〕 秦刚 《感受宫崎骏》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
〔8〕 十一郎《世界动漫艺术圣殿》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年
〔9〕 杨晓林 《动画大师宫崎骏》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10〕 本尼迪克特著 孙志民 马小鹤 朱理胜译《菊花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2005年
--------------------------------------------------------------------------------
[1] 《动画大师宫崎骏》 杨晓林 2009年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2] 《感受宫崎骏》 秦刚 2004年版 文化艺术出版社
[3] 《宫崎骏访谈录》,转引自http://www.nihonngo.net
[4] 《世界动漫艺术圣殿》 十一郎 2002年版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5] 《感受宫崎骏》 秦刚 2004年版 文化艺术出版社
[6] 《世界动画电影大师》 薛燕平 2007年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7] 《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 叶渭渠 唐月梅 2002年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8] 《宫崎骏的暗号》 〔日〕清井凡 宋跃莉译 2006年版 云南美术出版社
更多论文下载,可访问 日本语社区(www.nihonngo.net)
关键词:宫崎骏 吉卜力 美学 动画
一 宫崎骏生平简介
宫崎骏(Hayao Miyazaki)是日本著名动画导演,导演了《风之谷》、《幽灵公主》、《千与千寻》、《天空之城》、《龙猫》等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动画片,是日本动画的集大成者。
宫崎骏,1941年1月5日生于东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画漫画,非常崇拜漫画泰斗手冢治虫。高中时接触了日本电影史上第一部长篇彩色动画电影《白蛇传》(东映动画制作),他被这部影片深深吸引,开始对动画产生兴趣。
1963年,宫崎骏大学毕业后进入东映动画工作。同年12月,参与制作了东营的剧场动画《Wanwan忠臣藏》。1964年,宫崎骏资源加入高畑勲导演的《太阳王子》的制作小组,担任场面设计及原话。
1971年,宫崎骏离开东映动画,和高畑勲、小田部羊一等人一起进入“A-Pro”工作。1973年,他和高畑勲合作的动画《熊猫家族》上映,在这部作品中宫崎骏一人身兼四职:原案、脚本、场面设计、原画,个人风格有颇大的发挥。1978年,《未来少年柯南》在NHK播出,颇受好评,这是宫崎骏全程监制的第一部作品,完整地体现了宫崎骏的思想和个人风格。
1979年,宫崎骏进入东京电影新社,1980年执导《鲁邦三世》。1982年11月,他退出东京电影新社,开始当一名自由作家。
1983年,宫崎骏开始筹划动画版的《风之谷》,高畑勲担任制片,由Topcraft工作室负责整部影片的制作,1984年3月上映,以其丰富的想象力与深沉的内容,震撼了观众和整个电影界。于是,在德间书店的支持下,“吉卜力工作室”于1985年成立,并开始制作《天空之城》。《天空之城》后,宫崎骏一直在吉卜力工作室工作,陆续制作了《龙猫》、《魔女宅急便》、《红猪》、《侧耳倾听》、《On Your Mark》、《幽灵公主》等动画电影。《幽灵公主》公映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成为日本有史以来的第一卖座电影,宫崎骏也由于操劳过度而一度宣布退休。
2001年,宫崎骏携《千与千寻》复出,该片是吉卜力的巅峰之作。2008年,再度推出童心复萌之作《悬崖上的金鱼姬》。
二 日本动漫的特点浅析
从日本动漫一开始引进,我们就能明显感受到一种有别于中国传统动画的艺术魅力,无论是在画面、音乐,还是情节方面,都十分吸引青少年的眼球。
1 声音
动画与漫画最大的不同除了动画是“动”的外,还有一点就是“声音”。早期的动画就是“无声动画”,而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一部动画片的成功绝大部分要归功于配音演员(即声优)。看一部电影、电视剧,我们能直接看到的是演员的演技,而这部电影、电视剧的成功与否与演员的演技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一部动画在观赏虚拟画面的同时,我们需要恰当的声音来做配合,也因了此,声优对一部动画的作用便显得十分突出。同时,一部动画的流行也可以直接带动声优的成名。声优与动画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2 画面表现
2.1色彩
每部日本动画的画面色彩都十分的精致,吸引人的眼球。同时,通过背景色彩的渲染与变化来表现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在《翡翠森林狼与羊》中,羊妈妈为救小羊咩与恶狼展开了殊死搏斗的一段镜头,以晦暗色调在正式开场前呈现,之后情境转换到长大后的小羊咩在幌幌丘陵上玩耍,色彩立刻变化得明亮欢快,前后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2.2 特技运用
动漫特技好似一把双刃剑,失败的特技运用会给人花哨、杂乱的反感,而日本大多数成功的动画电影特技的运用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有些技巧性的停顿、淡出入、重叠、闪白等使观众的情绪有张有弛,与画面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趋向美观和和谐,在制造气氛、渲染环境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3 符号使用
无论是日本的漫画书还是动画电影,符号的使用都是十分普遍,这也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特色。例如,在人的脑袋上出现“#”就表示愤怒或无语,出现“水滴”或“条纹”时就表示尴尬或无奈。最终达到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4 美化和戏剧化
这是对人物的一种表现形式,两种人物的交替出现,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心境的变化。同时伴随的极其夸张的动作,如双脚朝天,或者下巴掉在地上,都给人以无比形象的立体感,视觉效果非常好。
3 情节表现
日本动漫多用蒙太奇架构,运用互不衔接但有内在逻辑的画面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所以,它不是单纯地告诉观众情节内容,而是需要观众下意识地运用逻辑思维组合,这样也就充分调动了观众的想象力,更加富有趣味性。
4 题材
日本动漫的题材范围非常广,侦探类、穿越类、造人类、机器类等等等,并且每部动漫中都有几个个性极其鲜明的人物成为经典长久流传。只有想不到,没有看不到。
三 宫崎骏动画的取材
宫崎骏动画的题材选择驳杂而不拘形式,其动画来源十分丰富,举凡古今,无论是日本本土、欧洲还是世界各地的传说、神话、史诗、小说、影视动漫等各种样式的素材都会在他的创作中有所体现。
“把古今国外各种故事并置,使多元的时空混合交错,是当前日本动漫中最常见的一些叙事方式,在宫崎骏的动画中,人类过去、现在、未来的各种经验想象,甚至是一些纯粹来自可能世界的想象,被糅合在一起,被当作了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加以表现。”[1]
在下表中有着直观的反映:
年份 片名 题材来源
1978 未来少年柯南 亚历山大·凯伊的The Incredible Tide
1979 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城 名称和一部分设定:莫里斯·路普朗的原作《卡里奥斯特罗伯爵夫人》;被水淹没的罗马遗迹:《绿眼令爱》;钟塔的设定:黑岩泪香的《幽灵塔》;攻城战中的动作场面:《偏见的暴君》和《穿长靴的猫》
1984 风之谷 少女娜乌西卡:贝尔纳·伊维斯林的《希腊神话小事典》、《堤中纳言无语》和《爱虫姬君》;沙漠场景:《沙的行星》;食性植物覆盖地球;布莱恩·阿尔迪斯的《地球的漫长午后》中的景象,以中尾佐助的《再陪植物与农耕起源》为代表的照叶树林文化论,宫胁明的《植物与人类——生物社会的平衡》,藤森荣一的《绳文的世界》等作品;战争场景:保罗·卡瑞尔的《巴尔巴洛沙作战》、《焦土作战》中描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苏联的战役。
1986 天空之城 悬浮岛拉普塔的名称: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帕斯:威尔士出身的C·W·尼克尔等人所著《我的大地父亲》;希达:吉尔·佩斯·沃尔什所作的《夏末》和《海鸣之丘》中登场的主角少女;多拉家的爱机“虎娥”号:实际存在的英国空军战机名称。
1988 龙猫 故事框架:西班牙电影《蜜蜂的耳语》;小梅下落不明:宫本常一的《被忘记的日本人》中的《寻找孩子》和林明子的图画书《麻绘和小妹妹》。
1989 魔女宅急便 日本童话作家角野荣子的小说。
1992 红猪 英国作家罗德尔德·达尔的短篇集《飞行员们的故事》中收录的《他们永远年轻》;英国儿童文学家作家罗伯特·威斯拖的小说《布拉卡姆的轰炸机》;乔治·罗伊·希尔导演的电影《鹫与鹰》。
1995 On Your Mark 恰克与飞鸟二人组合的新歌
1997 幽灵公主 美索不达米亚神话《吉尔伽美什》,中尾佐助和佐佐木高明的《照叶树林文化论》,网野善彦的中世纪民众观,图集《一遍圣绘》,山内登贵夫的《和钢风土记》,麻风病国立疗养院“多摩全生园”展示的资料,《宇治拾遗物语·五色鹿事》
2001 千与千寻 米夏埃米·恩德《讲不完的故事》
2004 哈尔的移动城堡 英国儿童小说家戴安娜·W·琼斯的同名小说
2008 悬崖上的金鱼姬 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海的女儿》;英国约翰·艾佛雷特·米莱的画作《欧菲莉亚》
四 宫崎骏动画的主题设定
1 女性生存方式
1.1 《幽灵公主》——女性的光辉
在所有宫崎骏的动画中,女性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宫式少女动画”深深地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有人说宫崎骏的动画有着浓烈的女权主义色彩,从娜乌西卡到幻姬,到珊,再到海洋女神,她们无不有着“侠义心肠,具有独立的行动能力和明确的人生目标,自立自强,不再是需要保护的弱者和天使,很有一些假小子的性格特征,担负起了救助别人甚至是救世主的众人,起光辉往往掩盖了与其并肩作战的少年”[2]。但是,我不认为这是女权主义,从宫崎骏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来看,这只是一种对女性智慧和潜在勇气的一种由衷的赞美。她们拥有着女性本就该拥有的潜力。
受到诅咒的小伙子阿西达卡为了解开咒语而向西行进,途中,他听说了一个强大的神灵——麒麟兽,它与森林诸动物神生活在一起,他们生活的地方很可能是日本最后一块没开发的森林,怀着获救的希望,阿西达卡走进了森林,结识了塔塔拉巴的女当家幻姬。塔塔拉巴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社区,尽管这里的人们为了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工作,但事实却是残酷的,阿西达卡试图向幻姬解释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制造出了被诅咒的野猪神那样的邪魔,而幻姬没有听从。站在幻姬对立面的是被狼神抚养大的人类孩子——珊。她和幻姬一样偏激,于她,生命只意味着除人类之外的所有生命,她拒绝承认她是人类,她乐于保护她的森林而消灭人类。而阿西达卡一直致力于调节双方的矛盾,但是一群试图占领塔塔拉巴并掠夺其财富的武士和一支受命于国王来杀麒麟兽使国王长生不老的邪恶僧侣两队人马的出现把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化了。由于挑唆,幻姬偏向了僧侣,答应帮他们砍下麒麟兽的头,而珊则错误地加入了野猪的队伍,杀掉人类。一场混乱之后,麒麟兽的头最终还是被砍下了,虽然它并未真的被杀死。失去头脑的它狂暴起来,不顾一切地屠杀生灵。阿西达卡和珊即使找回了头并归还,才阻止了一场大的灾难。结尾,珊和幻姬都表示要从现在起做的更好。
阿西达卡未能找到治疗诅咒的方法,这就如同他的命运一样是注定的,他斡旋于代表自然力量和人类需求的两个强有力的女人之间,充分感受着两类独立女性的生存状态。
幻姬,一个不折不扣的女强者,她领导着塔塔拉巴的人们向美好生活进发。这里,她既不是魔鬼,也不是智者,她只是一个村落的领导者,社会的改革者,她要保护她的村民,解决生存空间狭窄的问题。在塔塔拉巴,我们能看到很多男性的身影,可他们只会惟幻姬命是从,没有男性应有的魄力,在灾难来临时,也只会躲在幻姬的身后瑟瑟发抖。即使在幻姬不在村庄的时候,组织防御外来入侵的仍然是塔塔拉巴的妇女们。
珊,一个狼神抚养大的人类孩子,为了保护森林,无数次和幻姬作战,即使冒着枪林弹雨的危险也不放弃,甚至不惜生命一个人袭入塔塔拉巴杀掉幻姬,最终失败被阿西达卡所救。她拒绝承认人类,对阿西达卡的搭救依旧冷淡如初,她不屑。她不为任何人而存在。
最终幻姬和珊都找到了自己应该走的方向,重新踏上了自我生存与发展的健康道路。
2 人与自然
2.1 《风之谷》——“腐海”里生命的浅吟低唱
宫崎骏的动画很受手冢治虫的影响,特别是在生态环境方面,主题大多是人类无休止的物质需求致使大量动植物的灭亡,从而导致了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恶化,人与动物相互仇恨和战斗。对此,宫崎骏用浪漫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他对自然与人的深沉忧思和思考。其中尤以《风之谷》和《幽灵公主》最为突出,也更是确定了其“环保主义教父”的身份。
在那片绝望的“腐海”中,似乎已经渺无希望,人类历程的尽头仿佛就葬在了这汪洋的海里。这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严重后果,可是,人们没有反省,甚至更加肆无忌惮,以至于最终彻底激怒了大自然。娜乌西卡这个形象存在的意义即在于此,她和她勤劳善良的谷民一样,是这片“腐海”中破土欲出的生命萌芽,她们认真地保卫着自然,守护着人类最后的那块温柔地,和邪恶势利战斗着。
最终娜乌西卡被虫儿们救回来了,这预示着自然原谅了我们这些卑微恭谨的生命,只要觉悟,我们是能和自然和谐相处的。
3 反战
3.1 《红猪》——反战的“酷猪”
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创伤是永恒的,以战争为背景的作品层出不穷,战后对战争的反思亦形成了一种思潮。对于战争本质的批判,宫崎骏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这些思想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反应,譬如《哈尔的移动城堡》中,哈尔用自己的心脏换来了魔法能力,受莎莉蔓的雇佣参与战斗;即使是在美好的《龙猫》中,两姐妹随父亲搬回乡下居住亦是为了躲避战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红猪》。
波鲁克,一名空军王牌飞行员,他曾打算和吉娜结婚,但是战争的爆发使他不能允许自己和敌国人结婚,他在对祖国的忠诚和对吉娜的爱情中苦苦挣扎,最终选择了祖国。但当他目睹包括吉娜丈夫的所有战友死去时,他开始反思这样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些在他的脑袋中无法解决,看到法西斯的兴起后,波鲁克对人类感到绝望,所以将自己诅咒成为一只猪,发誓“我宁愿当一头猪也不要当法西斯”,成为了一个赏金猎人。
红猪已然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英雄,他为自己的生存而思考,为自己的过错而忏悔,为忏悔而救赎。这一切是对战争最有力的控诉,战争,毁了人,毁了家。
4 成长
4.1 《千与千寻》——异域的成长
成长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时而在阳光下的枝头微笑,时而在风雨中飘摇。什么是成长,怎样成长,就是这样一个永恒的话题在动画中得到最深层的体现。
如果说宫崎骏动画中的少女都是勇敢而可爱的,那么,千寻应当算个例外。她出场时并不勇敢,也不可爱,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地方,那怯懦的性格,没精打采的神态,更是惹人生厌。宫崎骏这样说过,“我并没有刻意把千寻塑造成如此,因为现在日本就有许多这样的女孩。她们对父母为给她们幸福所做的努力完全视而不见。在电影中有一幕是千寻对父母的呼喊并不理会,直到父母第二次呼喊时她才回应。我的很多同事都让我把这个过程改到第三次,因为当今的许多女孩正是如此,她们从不会立即回应父母的呼喊。”[3]
但是,和爸爸妈妈误入到一个奇幻世界后,为了拯救因贪吃变猪的父母,开始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善良,学会了为他人着想,她笨拙但认真地劳动着,人性该有的美好在她的身上开始逐渐显露。最后的她,不仅保持了自我,完善了自我,也救了父母,帮助白龙想起了自己的名字,帮助汤婆婆被宠坏的孩子学会了生活,救了无脸男,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完全奇异的世界里,她得到了成长。这个时候的观众才发觉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喜欢上这个有点婴儿肥的小女孩,她很美。
“千寻既不是美少女,也不是具有超智慧的使命类主角,这样的电影,应该能吸引更多的女孩子们来观看,我希望这是一部十岁小女孩的动画制作,并以此为预期的最大快乐,大家从中体味成长的意义。”[4]这即是影片主要意义之所在。
5 飞翔
5.1 《天空之城》——向天空出发
纵观宫崎骏的所有动画电影作品,不难发现“飞翔”是其永恒的主题。宫崎骏对飞行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从娜乌西卡的御风术到红猪的飞行器到琪琪和蜻蜓对飞行的向往追求,其中在吉卜力开山之作的《天空之城》中,宫崎骏更是将舞台直接搬到了天空。
天空之城拉普达——这是一座以反引力装置的飞行石为悬浮动力的空中城市。满怀强烈的社会意识和人文关怀的宫崎骏通过对文明失落的根本原因的追问,影射出人类文明的现存弊端,并对文明如何才能生存、发展的哲学命题进行探讨。而这一切,都是通过拉普达这座虚构的天空之城的兴衰来表现出来的。
淡化影片所有的情节思想内容,单从飞的角度来看,这飞行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充分完美的用足了每一秒钟的动画空间。拉普达的缓缓上升,那是缓慢美;海盗婆婆驾驶的小型飞行器,那是动感美;穆斯卡军队行进的飞艇,那是宏大美。在天空的飞翔,配合着音乐的起伏跌宕,整个影片带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惬意的感动。
五 宫崎骏动画电影画面小析
1音乐
了解宫崎骏动画的人都不会对久石让感到陌生,在“久石让与宫崎骏动画一同走过的25年武道馆演唱会”上,无数人止不住的感动与泪流。由此我们可以想见音乐对一部动画的重大作用。
宫崎骏的电影因为有了久石让的音乐而有了彩色的血肉。我一直认为,是宫崎骏为它的动画王国赋予了骨架和精神,而血肉留给了久石让来充填。
久石让(Joe Hisaishi)1950年12月出生在如本长野县中野市,本名藤泽守。是日本最多产,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现代音乐艺人之一。在多年的傲人音乐生涯中,他担任作曲、制作、编曲和演奏等多项工作。他的音乐简约、唯美有着沁人心脾的力量。从1984年至今,宫崎骏和他的吉卜力工作室共推出过的17部动画中,由宫崎骏亲自执导的8部作品中,除了“On Your Mark”,其余7部的音乐都出资久石让之手。这些高雅脱俗、纯真大气的旋律,以独特的隽永之气,画龙点睛地使影片更具人性魅力。与久石让为日本注明导演北野武的影片《那年夏天宁静的海》、《奏鸣曲》、《花火》等配乐比起来,在他与宫崎骏的合作中,似乎用了更加舒展的以一种飞翔般的方式来创作。他巧妙的将音乐融合到了动画的每一个细节处,深刻地表现出他对电影本身的理解,让观众一次又一次地沉浸在那宏大的动画世界中。那些风笛般呼啸的风声、雨滴声清脆的钢琴声、天籁般动听的童声都成了承载整个动画的生命力的基石。
“久石让的现代音乐观念收到菲利普·格拉斯、史提夫·莱奇、施托克豪森、约翰·凯吉等人以及日本现代作曲家爱武满彻、三善晃的影响。除了电影配乐外,他还写了不少现代作品,积极地以钢琴独奏家身份参与正统演奏会,包括独奏、室内乐、协奏曲等各种类型演出,获得了较高的评价,赢得了很多奖项。”[5]
取《天空之城》和《幽灵公主》做例。这两个故事都有着十分宏大的背景和曲折的情节,让音乐有很广大的发挥空间。虽同是传奇,可在时间上有点距离,风格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可他们的共性即旋律极其婉转悠长,与画面场景配合几乎完美无缺。音乐已经深入到影片精神内部,并十分深刻地反映着这精神的实质,也紧紧地扣着观者的心弦,让观者的心和音乐一起,为影片主角而跳动。干净,缠绵,悠长,耐人寻味。
2 角色设定
角色的设定是动画电影制作的灵魂。成功的角色造型不仅使形象栩栩如生,还可以创造出更多夸张、离奇、虚幻的形象来。宫崎骏说:每个人都应该用话语来表达真实的自己。他要用动画里的人物来讲述生活的理想和力量。因此,宫崎骏对于角色的设定,总能直剖人类顽固自私、同时并存善良可爱的矛盾本性,使得其所塑造的人物角色更为人性化。
宫崎骏动画中的角色与迪斯尼动画角色的最大不同在于没有迪斯尼中独特、夸张的人物外型,而更注重人物性格塑造。在外形上则大同小异,更贴近生活。“比起真人电影,动画人物的一举一动虽然可以夸张、变形,但是要想引起观众的共鸣,真正做到角色的生动合理就必须把握住人物心理轨迹的发展脉络,让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做特定的事情。只有建立在表演合理前提下的夸张变形才是震撼人心的,否则就只是娱乐性的插科打诨而已。”[6]
宫崎骏实际上是一个极端的悲观主义者,他在63岁时曾半开玩笑说:“我希望再活30年,我想看大海淹没东京,NYV的电视塔成为孤岛。我想看到曼哈顿成为水下之城……我对这一切感到兴奋。金钱和欲望,所有这一切会走向崩溃,绿色的杂草将接管。”同时 “在岛国的自然风土的熏陶下,日本人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性格和精神结构,培育出崇尚悲哀、幽玄、风雅的气质,进而成为酝酿日本艺术精神的底流,产生了响应的独特的日本艺术美的形态。”[7]二者相互地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其审美情趣,宫崎骏所创造的各种角色较多的继承了“物哀”精神,少了几分积极乐观的成分而读了几分日本传统审美的幽玄、物哀情怀。在动画《龙猫》中,智月、小米两姐妹天真可爱,龙猫亲切、友善,憨态可掬,勘太友好、羞涩,邻居奶奶细心,即使是这样也泛着淡淡的忧伤,因为姐妹俩的妈妈长期卧病在床,母爱的缺失在内心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在快乐的时刻眼中也会闪过一丝忧伤。这就是日本传统的幽玄,浓浓的感伤深藏于清新中。
对角色做个总的归纳,有如下几类:
Ⅰ主角:天使、巫女和魔女
宫崎骏动画的主角有定型化趋势,大部分都集中在了具有异功能的少女。如《风之谷》里的娜乌西卡,清井凡说:“咋一看好似一位圣女的无私之人——娜乌西卡,而她的行动却是魔女式的。这两重性的任务塑造,是宫崎骏动漫作品的共同手法之一。还有,不但是人物如此,往往还有潜藏在时代背景之后的其他要素。在西洋的后面有着东洋式的故事,在中世的背后有着旧古时代的神话。”[8]
Ⅱ帮手:纯真善良的少男
这些男生们伴在女主角的身边,一起战斗。他们也勇敢,有智慧,善良。虽然他们或多或少被女性的光辉所掩盖了全部。
Ⅲ坏人:坏得彻底的坏人与变好的坏人
坏人这类反派人物有模式化的趋势,在宫崎骏动画中,有一些狂妄的野心家,他们冷酷无情,阴险狡诈,丧失了人最基本的人性。但是,除了小部分一直这样坏了下去直到终结,还大有一部分在主角的感化下变好了。前者代表有《未来少年柯南》里的雷普卡,《鲁邦三世》里的卡里奥斯特罗等,后者的代表有《千与千寻》里的汤婆婆,《哈尔的移动城堡》里的荒地女巫,《悬崖上的金鱼公主》里金鱼公主的父亲藤本等等。
这也充分体现了宫崎骏“人性是可变的”这一思想。
Ⅳ配角:智慧老者异类精灵
宫崎骏电影里的配角极具个性,从智慧的老者到异类的精灵,一个一个都能十分鲜明地活在观者的记忆里。《魔女宅急便》里的老妇人满怀爱心,为孙子做南瓜派;《龙猫》中勘太的奶奶,和善热心,帮助姐妹俩,是她们的精神依靠;《千与千寻》中的锅炉爷爷,长着六只胳膊,不知疲倦地干活,保护着千寻。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六 结语
多少个温暖的瞬间留映在我们心田让感动无比蔓延,宫崎骏的动画又伴随了多少人走过了多少疾风骤雨的岁月……宫崎骏已经成为了我们心中的那个唯美的神话。
当今世界不仅日本动漫界花开似锦,世界各国的动画产业也在稳步前进着,而宫崎骏作为漫画界的大师,对动画产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他为世界人民带来了美的享受,为我们单调的日子添上了一笔美丽的色彩。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带着心,记住他,动画界的黑泽明——宫崎骏。
参考文献:
〔1〕 陈瑛 《动画的视觉传播》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年
〔2〕 约翰·A·兰特主编张慧临译 《亚太动画》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年
〔3〕 彭玲 《动画导论》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年
〔4〕 薛燕平 《世界动画电影大师》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
〔5〕 清井凡著 宋跃莉译《宫崎骏的暗号》云南美术出版社,2006年
〔6〕 叶渭渠 唐月梅《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7〕 秦刚 《感受宫崎骏》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
〔8〕 十一郎《世界动漫艺术圣殿》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2年
〔9〕 杨晓林 《动画大师宫崎骏》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10〕 本尼迪克特著 孙志民 马小鹤 朱理胜译《菊花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2005年
--------------------------------------------------------------------------------
[1] 《动画大师宫崎骏》 杨晓林 2009年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2] 《感受宫崎骏》 秦刚 2004年版 文化艺术出版社
[3] 《宫崎骏访谈录》,转引自http://www.nihonngo.net
[4] 《世界动漫艺术圣殿》 十一郎 2002年版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5] 《感受宫崎骏》 秦刚 2004年版 文化艺术出版社
[6] 《世界动画电影大师》 薛燕平 2007年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7] 《物哀与幽玄——日本人的美意识》 叶渭渠 唐月梅 2002年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8] 《宫崎骏的暗号》 〔日〕清井凡 宋跃莉译 2006年版 云南美术出版社
更多论文下载,可访问 日本语社区(www.nihonng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