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王戎的回忆
裴楷第一次见到王戎的时候,惊讶于这个孩子明亮的双眼,说道:“目烂烂,如岩下电。”
距康与阮籍之死,已近四十年了。
身材短小而相貌平庸的老者,开始习惯于用黄昏时分的驱车漫步打发回忆。这一天,又一次离开官邸,游荡在路上,与往常不同的是换上了官服,让车夫放慢速度,对后车的客人指点道:“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啊,那就是著名的黄公酒垆吗?任凭肃然起敬的客人怎么打量,那地方也只有一片荒草和瓦砾而已。再远就是夕阳了,低悬地平线,如远古洪荒巨人的独眼。
此事发生在公元三百零一年。后世的学者对于竹林与黄公酒垆作为地标,是否真的存在过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因此王戎在这一天的游荡中,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就成为了悬案。如你所知,记载此事的《世说新语》,只是一部由好事者取材自于回忆与传说的书。不过,并不妨碍以下的事实:中原大地上,八王之乱正在进入高潮。
赵王伦刚刚败亡,齐王冏亲切地抚摸白痴惠帝的大脑门,不知道一年后自己将死于其堂兄弟之手。王戎就在这个时候受封为尚书令,号称有宰相之权的职务。一年之后,又于皇族们飞溅的血雨中转为司徒,位列三公。
司马家那些锦衣玉食养大的孩子,被激情与野望驱使,双目赤红,破坏力巨大。有一次,连王戎都不得不装成五石散发作,一头栽进粪坑里,才避免被砍杀在宫殿中的下场。
“王政将圯,苟媚取容”,人们讥诮地总结着他圆滑的政治生涯。但粪坑都掉进去过,又若无其事爬上来的人,是不在乎物议的。
“王政”,司马家的家务事,还不值得为之献上生命。琅琊王家的人,不是为了忠君而来到这世界上的。也不需要努力维持名声。这是门阀制的时代,从呱呱落地的那刻起,声名这种东西,就已经和特权一起噙在他们的嘴里了。剩下来,只要妥善地保存性命就可以了,以及,更多的土地与金钱。
王衍,传说中将会断送西晋国运的人,王导,开创东晋未来的人;王敦,要夺取晋室天下的人……这一代的族兄弟,个个拥有非同寻常的命运,在不久的将来,“王与马,共天下”的童谣,会四处流传。尽管那天下已只是被胡人抢剩下的半壁江山。而王戎,是王家新一代领袖中,最擅长理财的那个。
广收园田水碓,经营着农业社会利润最丰的生意。每天亲自计算收支,废寝忘食,夜以达旦。家资巨亿,同时吝啬得令人叹为观止:侄子结婚,只送一件单衣为贺,婚后还讨了回来。家中的李子拿去卖钱之前,要在核上钻洞,以防种子外流。女婿借钱未还,就给回娘家的女儿脸色看——真奇怪这笔上万的钱当初怎么会借出去的。最心爱的那个儿子,据说才华非凡,却得了肥胖症,只好喂他吃糠,还是越来越胖,年纪轻轻就死了。死前曾经与裴家女儿定亲,因为王家的阻挠,那女孩儿只得做了一辈子老姑娘。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儿子死后,面对吊客的劝慰,王戎答道。于是把吊客也弄得痛哭起来。因为钟情而倍受痛苦,人世无常,只有钱是最不会背弃人而去的东西吗?在另外一个版本里,这段话出自憎恨金钱,口不提阿堵物的王衍。不过,是谁说的并不重要。这一类的隽语,总需要有人说出来。使得后代人有追徊与想念的理由——看吧,那个黄金时代。事实上,或许只是血与铁,忧伤与逃亡的时代。
回到王戎十五岁那年,遇上了年长二十四岁的阮籍,与这位叔叔辈相交甚欢。
“跟你聊天还不如和你儿子聊天呢。”阮籍满不在乎地向友人王浑说道。凉州刺史王浑死于任上,门下故吏赠钱数百万,王戎拒绝了。遂以这件事而名声大振。那时还没那样明摆着爱钱的,后来怎么回事……
“俗物已复来败人意!”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就被阮籍这样笑骂了。王戎亦笑曰:“卿辈意,亦复可败邪?”那呐,像你们这样的人还会被败兴吗?不管看到多讨厌的人,还是能把酒喝得下去吧!
嵇康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在美男子如云的年代,他依然获得赞颂最多的那个:他站立时,如高山上的孤松,又如穿过松间的风;他酒醉,则像玉山将倾。他的美之中,保存着泥土与树木的质地,他龙章凤姿,具有这个糜烂世间真正的、也许是唯一的王者气质——不是他人的君主,而是自己的王……让我们就此打住吧。
那时候,钟会还只是众多崇拜者中的一名,只敢在天蒙蒙亮的时候,来到嵇康那破落的院门外,徘徊良久,终于隔墙扔去书稿,扭头就跑。那辛苦写出来的书稿,吸饱了露水,和落叶一起,被一个老得看不清方向的仆人给扫走了。直到有一天,和很多人在一起,钟会才鼓起勇气去拜访嵇康。然后,就发生了著名的那件事情。
“今皇道开明,四海风靡,边鄙无诡随之民,街巷无异口之议。而康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不为物用,无益于今,有败于俗。昔太公诛华士,孔子诛少正卯,以其负才乱群惑众也。今不诛康,无以清洁王道。”据说,钟会是这样对皇帝建议着的。
不管后世对钟会怎样痛恨,关于嵇康的被处死,真实原因只有一个,他是曹魏余党,他的妻子是曹操的曾孙女,他是出身微末的寒族。他名望非凡却拒不欢迎晋室这抢来的王权。他讨厌在做出那样骇绝的事情之后,还要“以名教治天下”的人。怎么能够一边奢侈地屠杀着,一边命令大家都要讲究孝道呢?所以他拿起了老庄的书,说:“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
王戎记得那天下午。嵇康光着膀子,在树下哼哼哈哈地打铁,向秀在拉风炉, 汗流浃背的向秀,还热衷于给住在不远处的吕安浇菜园子。在嵇康与吕安的头颅落地后,他吓破了胆,从此变成了一个无论是讲话还是写文章,都吞吞吐吐的人。
王戎记得那天下午,阳光从树叶间洒落下来。那是棵很老的香樟树,也许从楚汉争霸的年代就已经种下了。王戎远望那挥舞大锤的男人,真是光芒夺目,连飞溅的钢花铁火,都在他身边变成了暗质腥红的清凉雨点。
王戎记得那天下午,所有该在的人都在。“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告别的时候,并不止钟会一人怀着这样的思绪。所有的人都知道,绝裂开始了。这一年,王戎马上要满三十岁了,他眼睛眨也不眨,清楚地看到了未来的人生。他想,任何炫目的光亮都非久长之物,也许只有那光亮之下的阴影才是永恒的。
“老庄与圣教有哪些异同呢?”“将无同?”在纷纷乱乱又平静无事的某一天,为王氏兄弟激赏的这个回答,并不能挽救掉落的头颅,也不能劝阻那些醉亡的酒徒,但终将断送晋室的江山。
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那矮个子的人在干什么呢?王戎从少年时期就没怎么发育过身高,“裴楷清通,王戎简要。”钟会在说出这两句话的时候,也许嘴角是含有窃笑的。
据说双目能直视太阳?“哦,被围困在一群醉得东倒西歪狂呼乱叫的玉山与玉树之中,总要做点什么,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吧!”年仅六岁,就能不惧猛兽怒吼,众人奔逃之际,岿然不动?“只是被吓呆了。”至于不食道旁苦李——“偷鸡摸狗的事情干多了,不是很容易就懂得诀窍了吗?”很多年以后,对于传说中幼年时的种种特异不凡,王戎一一给予平淡无奇的解答。
——————————————————————————————————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
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距康与阮籍之死,已近四十年了。
身材短小而相貌平庸的老者,开始习惯于用黄昏时分的驱车漫步打发回忆。这一天,又一次离开官邸,游荡在路上,与往常不同的是换上了官服,让车夫放慢速度,对后车的客人指点道:“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啊,那就是著名的黄公酒垆吗?任凭肃然起敬的客人怎么打量,那地方也只有一片荒草和瓦砾而已。再远就是夕阳了,低悬地平线,如远古洪荒巨人的独眼。
此事发生在公元三百零一年。后世的学者对于竹林与黄公酒垆作为地标,是否真的存在过尚未达成一致的意见。因此王戎在这一天的游荡中,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就成为了悬案。如你所知,记载此事的《世说新语》,只是一部由好事者取材自于回忆与传说的书。不过,并不妨碍以下的事实:中原大地上,八王之乱正在进入高潮。
赵王伦刚刚败亡,齐王冏亲切地抚摸白痴惠帝的大脑门,不知道一年后自己将死于其堂兄弟之手。王戎就在这个时候受封为尚书令,号称有宰相之权的职务。一年之后,又于皇族们飞溅的血雨中转为司徒,位列三公。
司马家那些锦衣玉食养大的孩子,被激情与野望驱使,双目赤红,破坏力巨大。有一次,连王戎都不得不装成五石散发作,一头栽进粪坑里,才避免被砍杀在宫殿中的下场。
“王政将圯,苟媚取容”,人们讥诮地总结着他圆滑的政治生涯。但粪坑都掉进去过,又若无其事爬上来的人,是不在乎物议的。
“王政”,司马家的家务事,还不值得为之献上生命。琅琊王家的人,不是为了忠君而来到这世界上的。也不需要努力维持名声。这是门阀制的时代,从呱呱落地的那刻起,声名这种东西,就已经和特权一起噙在他们的嘴里了。剩下来,只要妥善地保存性命就可以了,以及,更多的土地与金钱。
王衍,传说中将会断送西晋国运的人,王导,开创东晋未来的人;王敦,要夺取晋室天下的人……这一代的族兄弟,个个拥有非同寻常的命运,在不久的将来,“王与马,共天下”的童谣,会四处流传。尽管那天下已只是被胡人抢剩下的半壁江山。而王戎,是王家新一代领袖中,最擅长理财的那个。
广收园田水碓,经营着农业社会利润最丰的生意。每天亲自计算收支,废寝忘食,夜以达旦。家资巨亿,同时吝啬得令人叹为观止:侄子结婚,只送一件单衣为贺,婚后还讨了回来。家中的李子拿去卖钱之前,要在核上钻洞,以防种子外流。女婿借钱未还,就给回娘家的女儿脸色看——真奇怪这笔上万的钱当初怎么会借出去的。最心爱的那个儿子,据说才华非凡,却得了肥胖症,只好喂他吃糠,还是越来越胖,年纪轻轻就死了。死前曾经与裴家女儿定亲,因为王家的阻挠,那女孩儿只得做了一辈子老姑娘。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儿子死后,面对吊客的劝慰,王戎答道。于是把吊客也弄得痛哭起来。因为钟情而倍受痛苦,人世无常,只有钱是最不会背弃人而去的东西吗?在另外一个版本里,这段话出自憎恨金钱,口不提阿堵物的王衍。不过,是谁说的并不重要。这一类的隽语,总需要有人说出来。使得后代人有追徊与想念的理由——看吧,那个黄金时代。事实上,或许只是血与铁,忧伤与逃亡的时代。
回到王戎十五岁那年,遇上了年长二十四岁的阮籍,与这位叔叔辈相交甚欢。
“跟你聊天还不如和你儿子聊天呢。”阮籍满不在乎地向友人王浑说道。凉州刺史王浑死于任上,门下故吏赠钱数百万,王戎拒绝了。遂以这件事而名声大振。那时还没那样明摆着爱钱的,后来怎么回事……
“俗物已复来败人意!”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就被阮籍这样笑骂了。王戎亦笑曰:“卿辈意,亦复可败邪?”那呐,像你们这样的人还会被败兴吗?不管看到多讨厌的人,还是能把酒喝得下去吧!
嵇康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在美男子如云的年代,他依然获得赞颂最多的那个:他站立时,如高山上的孤松,又如穿过松间的风;他酒醉,则像玉山将倾。他的美之中,保存着泥土与树木的质地,他龙章凤姿,具有这个糜烂世间真正的、也许是唯一的王者气质——不是他人的君主,而是自己的王……让我们就此打住吧。
那时候,钟会还只是众多崇拜者中的一名,只敢在天蒙蒙亮的时候,来到嵇康那破落的院门外,徘徊良久,终于隔墙扔去书稿,扭头就跑。那辛苦写出来的书稿,吸饱了露水,和落叶一起,被一个老得看不清方向的仆人给扫走了。直到有一天,和很多人在一起,钟会才鼓起勇气去拜访嵇康。然后,就发生了著名的那件事情。
“今皇道开明,四海风靡,边鄙无诡随之民,街巷无异口之议。而康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不为物用,无益于今,有败于俗。昔太公诛华士,孔子诛少正卯,以其负才乱群惑众也。今不诛康,无以清洁王道。”据说,钟会是这样对皇帝建议着的。
不管后世对钟会怎样痛恨,关于嵇康的被处死,真实原因只有一个,他是曹魏余党,他的妻子是曹操的曾孙女,他是出身微末的寒族。他名望非凡却拒不欢迎晋室这抢来的王权。他讨厌在做出那样骇绝的事情之后,还要“以名教治天下”的人。怎么能够一边奢侈地屠杀着,一边命令大家都要讲究孝道呢?所以他拿起了老庄的书,说:“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
王戎记得那天下午。嵇康光着膀子,在树下哼哼哈哈地打铁,向秀在拉风炉, 汗流浃背的向秀,还热衷于给住在不远处的吕安浇菜园子。在嵇康与吕安的头颅落地后,他吓破了胆,从此变成了一个无论是讲话还是写文章,都吞吞吐吐的人。
王戎记得那天下午,阳光从树叶间洒落下来。那是棵很老的香樟树,也许从楚汉争霸的年代就已经种下了。王戎远望那挥舞大锤的男人,真是光芒夺目,连飞溅的钢花铁火,都在他身边变成了暗质腥红的清凉雨点。
王戎记得那天下午,所有该在的人都在。“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告别的时候,并不止钟会一人怀着这样的思绪。所有的人都知道,绝裂开始了。这一年,王戎马上要满三十岁了,他眼睛眨也不眨,清楚地看到了未来的人生。他想,任何炫目的光亮都非久长之物,也许只有那光亮之下的阴影才是永恒的。
“老庄与圣教有哪些异同呢?”“将无同?”在纷纷乱乱又平静无事的某一天,为王氏兄弟激赏的这个回答,并不能挽救掉落的头颅,也不能劝阻那些醉亡的酒徒,但终将断送晋室的江山。
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那矮个子的人在干什么呢?王戎从少年时期就没怎么发育过身高,“裴楷清通,王戎简要。”钟会在说出这两句话的时候,也许嘴角是含有窃笑的。
据说双目能直视太阳?“哦,被围困在一群醉得东倒西歪狂呼乱叫的玉山与玉树之中,总要做点什么,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吧!”年仅六岁,就能不惧猛兽怒吼,众人奔逃之际,岿然不动?“只是被吓呆了。”至于不食道旁苦李——“偷鸡摸狗的事情干多了,不是很容易就懂得诀窍了吗?”很多年以后,对于传说中幼年时的种种特异不凡,王戎一一给予平淡无奇的解答。
——————————————————————————————————
《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
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