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杂质
我们的杂质,鲜明而又无比90后的昭示着因为年轻所以无法妥协的锋芒;宣泄着因为激情无法释放,现实中的郁闷、空虚无法排解的低吼;在批判和隐忍中迫切需要呐喊,想让这个世界听听自己的声音,想让所有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努力。我们无法容忍眼中飘进来的沙子,我们不想让世俗的杂质污浊了我们的一腔纯洁。我们怀揣青春这张王牌,张扬的理直气壮。
我也曾经经历过那个血气方刚的年代,我也曾经在心里或精神上有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叛逆,我厌恶平庸如死水一般的生活,而另一方面我又沉浸在这种庸俗生活中体验慵懒带来的麻木和快感;我对主流的东西很不屑,无法容忍人生竟可以这么无趣和缺乏创意,于是在非主流的路上高歌猛进,就怕别人不投来异样的眼光;我觉得798艺术馆里的留着长发、胡子拉碴的男人真性情,男人味溢的到处都是,我觉得洪晃那种满口脏话,把什么都能扯到性上的才是走在时代先锋的现代女性。在我看来,他们活的是那么有张力、那么率性,旁的人清一色假大空、假学道。我严于律己、积极要求上进,可又对学校安排的课程不感兴趣,觉得这些知识陈旧、教条、没人性,觉得要是自己当了教育部部长……。
这种想法有多正常,就会有多普遍。几乎每一个人都经受过这种精神的第一次蹦极。可是,理想和激情就像荷尔蒙,总有消退的一天。当激情退却,荷尔蒙归位,你会突然觉得,曾经的一切就像一个梦,像一个卡通片,而自己在里面扮演那个最让人讨厌的角色,甚至会在很多年后回想起来,摩拳擦掌般抓狂,只敢对最亲近的人说:“我年轻的时候还做过这样一件糗事……”
于是,活到我这个孩子们已经开始叫大叔的年纪,偶尔的,我也会迷惑,在那个轻狂的年代,是因为单纯而偏执,还是因为偏执显得单纯?是自己终究屈打成招,在现实和时代面前很没种的玩了把妥协,还是它是我不断成熟的开始?
而今的我,时常语重心长的告诫那些小弟弟、妹妹,唠叨着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一样的话,每每从他们愤怒的眼神中看到“你们都不理解我”的仇恨时,又好气又好笑,然后是五味杂陈,让我既心疼又担忧,于是,我再一次想唠叨、念念碎的告诉这些敏感的孩子们一些所谓的心路历程;我想告诉他们人生长长短短数十年,不要在乎一时的得与失,眼光要长远;我想告诉他们要努力,要学会谦卑,知道卧虎藏龙,每个人都非等闲;我想告诉他们人与人拼到底的是看谁有一颗宽容、善待别人的心,而这,无关乎学识和金钱;我还想说…..,可我知道,他们不感兴趣。而我,并没有自己想的那样,能说清楚。
青春的成长有其特有的孤寂和苍凉,对青春的赞美和留恋也只是停留在回味上,成为一个意象。身处其中的人感觉不到,感觉到的人早被青春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感慨也好,哀叹也罢,夹杂了太多经历过后的反思,就像我们PS了自己的照片,好看是好看,但自己知道它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我终究还是接纳了这个现实,在现实面前,我们不情愿地、略带敌意地审视着那个被我们忽略了的周遭。而当我心平气和,敞开心扉的时候,我看到了生活的艰辛、人性的复杂、善与恶的交织、爱与恨的相容。终于知道原来生活并不是非黑即白;终于明白很多事情遗憾,但值得;很多事情精彩,但不幸福;终于理解了越繁华,越孤单;终于读懂了齐秦唱过的那首《外面的世界》。原来,每个人的青春都惊人的相似,像所有人一样,我们并不特殊。于是在慨叹间,心像被滚热的现实烫过一样,慢慢柔软开来。那些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不公、背叛、欺侮的青春杂质也陈酿在我们心底,悄然间发酵出沁人心脾的香醇来,于是我们无师自通的学会了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于是我们在救赎别人的过程中,彻彻底底把自己救赎了一把。
被生活从高空架下,稳稳当当站在地上的感觉,踏实。
我也像很多人一样,赞同毕淑敏说过的一句话,她说“苦难其实并没有意义,但这不妨碍我们给它设计一个意义”。而那些苦难带给我们的精神杂质,也会在我们心底沉淀,有一天,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澄澈、清明起来。
我也曾经经历过那个血气方刚的年代,我也曾经在心里或精神上有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我叛逆,我厌恶平庸如死水一般的生活,而另一方面我又沉浸在这种庸俗生活中体验慵懒带来的麻木和快感;我对主流的东西很不屑,无法容忍人生竟可以这么无趣和缺乏创意,于是在非主流的路上高歌猛进,就怕别人不投来异样的眼光;我觉得798艺术馆里的留着长发、胡子拉碴的男人真性情,男人味溢的到处都是,我觉得洪晃那种满口脏话,把什么都能扯到性上的才是走在时代先锋的现代女性。在我看来,他们活的是那么有张力、那么率性,旁的人清一色假大空、假学道。我严于律己、积极要求上进,可又对学校安排的课程不感兴趣,觉得这些知识陈旧、教条、没人性,觉得要是自己当了教育部部长……。
这种想法有多正常,就会有多普遍。几乎每一个人都经受过这种精神的第一次蹦极。可是,理想和激情就像荷尔蒙,总有消退的一天。当激情退却,荷尔蒙归位,你会突然觉得,曾经的一切就像一个梦,像一个卡通片,而自己在里面扮演那个最让人讨厌的角色,甚至会在很多年后回想起来,摩拳擦掌般抓狂,只敢对最亲近的人说:“我年轻的时候还做过这样一件糗事……”
于是,活到我这个孩子们已经开始叫大叔的年纪,偶尔的,我也会迷惑,在那个轻狂的年代,是因为单纯而偏执,还是因为偏执显得单纯?是自己终究屈打成招,在现实和时代面前很没种的玩了把妥协,还是它是我不断成熟的开始?
而今的我,时常语重心长的告诫那些小弟弟、妹妹,唠叨着和他们的爸爸妈妈一样的话,每每从他们愤怒的眼神中看到“你们都不理解我”的仇恨时,又好气又好笑,然后是五味杂陈,让我既心疼又担忧,于是,我再一次想唠叨、念念碎的告诉这些敏感的孩子们一些所谓的心路历程;我想告诉他们人生长长短短数十年,不要在乎一时的得与失,眼光要长远;我想告诉他们要努力,要学会谦卑,知道卧虎藏龙,每个人都非等闲;我想告诉他们人与人拼到底的是看谁有一颗宽容、善待别人的心,而这,无关乎学识和金钱;我还想说…..,可我知道,他们不感兴趣。而我,并没有自己想的那样,能说清楚。
青春的成长有其特有的孤寂和苍凉,对青春的赞美和留恋也只是停留在回味上,成为一个意象。身处其中的人感觉不到,感觉到的人早被青春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感慨也好,哀叹也罢,夹杂了太多经历过后的反思,就像我们PS了自己的照片,好看是好看,但自己知道它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我终究还是接纳了这个现实,在现实面前,我们不情愿地、略带敌意地审视着那个被我们忽略了的周遭。而当我心平气和,敞开心扉的时候,我看到了生活的艰辛、人性的复杂、善与恶的交织、爱与恨的相容。终于知道原来生活并不是非黑即白;终于明白很多事情遗憾,但值得;很多事情精彩,但不幸福;终于理解了越繁华,越孤单;终于读懂了齐秦唱过的那首《外面的世界》。原来,每个人的青春都惊人的相似,像所有人一样,我们并不特殊。于是在慨叹间,心像被滚热的现实烫过一样,慢慢柔软开来。那些我们曾经经历过的不公、背叛、欺侮的青春杂质也陈酿在我们心底,悄然间发酵出沁人心脾的香醇来,于是我们无师自通的学会了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于是我们在救赎别人的过程中,彻彻底底把自己救赎了一把。
被生活从高空架下,稳稳当当站在地上的感觉,踏实。
我也像很多人一样,赞同毕淑敏说过的一句话,她说“苦难其实并没有意义,但这不妨碍我们给它设计一个意义”。而那些苦难带给我们的精神杂质,也会在我们心底沉淀,有一天,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澄澈、清明起来。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