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娃与达尔文的猴子
波伏娃的一句经典名言,曾影响了自她以来的所有女性:“女人并非生来就是女人,而是被造就成了女人”。
这当然不是指上帝造就女人的那个故事。这句话强调了一种后天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客观存在的、强大的、压迫性的,而这种影响力的外在性,使女性能够通过抗争和推翻这种社会体制和习俗来达到与男人一样的主导地位。
我至今仍然还是进化论的探索者,并且是属于拥护的那一类,所以,虽然身为女性,却不想不假思索地承认波伏娃的观点。从进化的角度看,女人在人类社会中之所以处在过去现在的位置,一定是有着必然的原因的。也可以这么说:女人是由进化之手造就而成的。这种“造就”不再是外在的因素,而是内在的,本质的。
那么,到底女人是如何造就的呢?是波伏娃所强调的那种外在的压迫?还是达尔文或许认可的那种自然选择的结果,一种内在的本质的存在?
如果是前者,那么女性朋友们或许可以欢呼了,因为我们的未来将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努力和抗争,将把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如果是后者,那么即使是我,也绝不会甘心那种被人赋予的角色和使命。
处在这个史无前例的女权主义高涨的时代,或许许多人庆幸过。然而,面对摆在眼前的数据和现实,我依然有着许多忧虑和哀伤。在许多不发达甚至落后的地区,女性的地位丝毫不会比过去好多少。她们依然像依附在男人身上的衣物,唯唯诺诺地接受这种似乎是宿命的现实,相夫教子,度此一生。好一点的,在城市中相对平等的环境下,女性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和天空。但是,同样会有人好心的提醒你,不要过于追求事业,不要比男人职位高,不要比男人学位高,女博士难嫁,等等,等等。父母和亲戚们会劝你,女孩子,嫁个好老公就行了,不要太强了。朋友们用亲身经历向你证明,男人理想中的妻子永远是能出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贤妻良母。最后,你自己也可能会因为太过于坚持自己而大碰钉子:当大学的时候,你会听到许多老师们提到,不喜欢收女研究生,特别是漂亮的;打算读研时,你胆战心惊,生怕导师会因为你是女生而嫌弃你;打算找工作时,你尤恐这个可怜的性别影响到你被认可和接纳的概率;工作后,你又担心竞争不过同等能力的男同事们。即使是这个女性意识复苏的年代,我们不得不看到,我们依然生活在男性为主导的世界中。文化界、政坛、科学界,所有上层建筑主导的世界中,女性,依然好似珍稀生物。这些珍稀的生物,经常会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她们被过分地夸赞。然而这种夸赞却是另一种程度的蔑视和侮辱。因为少数,所以只能作为特例,只能作模式标本,而不能大量复制;对特例的追捧,却是对普遍情况的强调,一种对弱势群体的虚情假意的关怀。就好像我们对残疾人中的佼佼者总是众口称赞,却对大多数的残疾人只是赋予同情;我们对从不幸中走出的勇敢者投去钦佩的目光的同时,却只是可怜更多的不幸者;我们赞叹某位女性的才能的同时,漠视着依然普遍存在的对女性的轻视……
这种对女性的轻视和同情,不仅仅存在于男性的观念中,甚至根深蒂固于绝大多数的女性心中。尽管有许多女权主义者高喊着男女平等,列举出许多证据来证明女性具有同男性一样的能力,然而,对女性的不信任和女性自身的不自信却使这一切努力变得不那么光彩夺目、变得苍白无力。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女性如果想要获得同男人一样的社会地位,在一样的岗位上立足,那么她必须具有比一般男性还要出众的能力。理性地想,我几乎能够理解为什么许多导师倾向于要男学生、许多老板更喜欢男职工。作为女性的我更明白身边的女性们。大多数的人或许一开始拥有着同男性一样的抱负和理想,但是最终,还是逃脱不了社会的压力,伟大的理想褪去,剩下的只是一个个以家庭和爱情为重的女人。如果我是导师或者老板,我恐怕也会对面前的女面试者有比男应试者更多的疑虑和担心。
伟大的女性常常被赋予悲壮的含义。因为追求着不一样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对情感生活或者婚姻生活的完全放弃或者部分放弃。人们谈论她们的伟大时,总会默认她们必定有不幸的感情生活。大多数的成功女性的感情或婚姻生活确实总是十分艰难。男人希望有一个更温顺、柔弱的贤妻的原因是自私的,正如女孩子的恋爱时总是希望男孩子对她百般呵护、万般包容一样。但是,大多数的时候,男性总会在婚姻中赢得最终的胜利。
而科学界也一直强调,女性的大脑结构与男性的有差别,生理结构也不同,因此社会分工也应该不同。虽然科学界的前提一直是在强调女性有着男性所不具备的优点,但是同时也不禁令人怀疑其中的隐含意——有些事情女性是做不了的,或者永远不如男性做得好。
面对这个事实——即使是在女权意识复苏的今日,女性依然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我不禁疑惑,难道真的是进化造就了女性的今天?
写到这里,女性朋友们想必十分沮丧或者愤怒了。同样身为女性的我,怎么能这样扇自己耳光呢?怎么能这样不信任自己的同伴们呢?
亲爱的们,并非我不信任你们,而是你们并不信任自己。
在生命世界里,从来没有什么性别歧视,而雌性,通常是更有选择的一方,这也是为什么一只雌鸟的身边经常有很多的雄性竞争者,蛙类如此,大熊猫也是如此。既是自然界有许多的一夫多妻现象,但是,现在也更多的证明了雌性经常会通过偷情来获得拥有更好基因的精子(当然,我并不是鼓励不道德的行为~)。
或许有人要质问我了,灵长类不是大多数都是一夫多妻吗,母猴不都是对公猴唯唯诺诺的吗?人不也是高级的灵长类动物吗?试问,你是猴子吗?公猴还是母猴?
在过去生产力落后的时候,由于女性的生理结构不适合进行强劳动力的工作,因此不得不依赖于男性力量的庇护,因此被男权统治了许多年(这叫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就像许多其他灵长类一样,强大的首领总是妻妾成群,而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光棍。然而,如今我们已经摆脱了生产力的束缚,进入一个智慧引领的时代,难道还可能让猴子一样的社群、猴子一样的意识形态继续存在?难道,短短的人类进化史,能够令女性们的智慧沦丧了?不!达尔文不会这么认为的。
那么,不存在智慧上的缺陷,是什么阻碍了女性的崛起?是什么令女性低下了昂贵的头颅?是一种无形的枷锁,来自人的意识深处的思想的枷锁。这种枷锁在过去是强暴的、掠夺性的,在如今是温和的、怜悯般的,压制着女性的智慧,催眠了女性的思想,肢解了女权意识。这种意识不是自然的,跟进化无关。进化只不过削弱了女性成为高强度劳动的女工的生理机能,而这种枷锁,却禁锢里女性奋斗和觉醒的思想意识。
不得不承认,想要突破这枷锁的束缚,成为“波伏娃”们,要付出的是巨大的勇气和不懈的努力,在强大的社会意识压力下,女性的路步履维艰,更可怕的是,社会意识的强大渗透力一旦进入女性自身的思维之中,那么这种抗争就成了一种绝望了,母猴们的绝望!
又回到波伏娃的那句名言了,但是,似乎应该进行些修改:
女人并非生来就是女人,而是被造就成了女人,被社会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枷锁共同造就成了女人……
是波伏娃,还是达尔文的猴子?亲爱的你,作何选择?
这当然不是指上帝造就女人的那个故事。这句话强调了一种后天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是客观存在的、强大的、压迫性的,而这种影响力的外在性,使女性能够通过抗争和推翻这种社会体制和习俗来达到与男人一样的主导地位。
我至今仍然还是进化论的探索者,并且是属于拥护的那一类,所以,虽然身为女性,却不想不假思索地承认波伏娃的观点。从进化的角度看,女人在人类社会中之所以处在过去现在的位置,一定是有着必然的原因的。也可以这么说:女人是由进化之手造就而成的。这种“造就”不再是外在的因素,而是内在的,本质的。
那么,到底女人是如何造就的呢?是波伏娃所强调的那种外在的压迫?还是达尔文或许认可的那种自然选择的结果,一种内在的本质的存在?
如果是前者,那么女性朋友们或许可以欢呼了,因为我们的未来将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努力和抗争,将把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如果是后者,那么即使是我,也绝不会甘心那种被人赋予的角色和使命。
处在这个史无前例的女权主义高涨的时代,或许许多人庆幸过。然而,面对摆在眼前的数据和现实,我依然有着许多忧虑和哀伤。在许多不发达甚至落后的地区,女性的地位丝毫不会比过去好多少。她们依然像依附在男人身上的衣物,唯唯诺诺地接受这种似乎是宿命的现实,相夫教子,度此一生。好一点的,在城市中相对平等的环境下,女性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和天空。但是,同样会有人好心的提醒你,不要过于追求事业,不要比男人职位高,不要比男人学位高,女博士难嫁,等等,等等。父母和亲戚们会劝你,女孩子,嫁个好老公就行了,不要太强了。朋友们用亲身经历向你证明,男人理想中的妻子永远是能出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贤妻良母。最后,你自己也可能会因为太过于坚持自己而大碰钉子:当大学的时候,你会听到许多老师们提到,不喜欢收女研究生,特别是漂亮的;打算读研时,你胆战心惊,生怕导师会因为你是女生而嫌弃你;打算找工作时,你尤恐这个可怜的性别影响到你被认可和接纳的概率;工作后,你又担心竞争不过同等能力的男同事们。即使是这个女性意识复苏的年代,我们不得不看到,我们依然生活在男性为主导的世界中。文化界、政坛、科学界,所有上层建筑主导的世界中,女性,依然好似珍稀生物。这些珍稀的生物,经常会吸引更多关注的目光,她们被过分地夸赞。然而这种夸赞却是另一种程度的蔑视和侮辱。因为少数,所以只能作为特例,只能作模式标本,而不能大量复制;对特例的追捧,却是对普遍情况的强调,一种对弱势群体的虚情假意的关怀。就好像我们对残疾人中的佼佼者总是众口称赞,却对大多数的残疾人只是赋予同情;我们对从不幸中走出的勇敢者投去钦佩的目光的同时,却只是可怜更多的不幸者;我们赞叹某位女性的才能的同时,漠视着依然普遍存在的对女性的轻视……
这种对女性的轻视和同情,不仅仅存在于男性的观念中,甚至根深蒂固于绝大多数的女性心中。尽管有许多女权主义者高喊着男女平等,列举出许多证据来证明女性具有同男性一样的能力,然而,对女性的不信任和女性自身的不自信却使这一切努力变得不那么光彩夺目、变得苍白无力。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女性如果想要获得同男人一样的社会地位,在一样的岗位上立足,那么她必须具有比一般男性还要出众的能力。理性地想,我几乎能够理解为什么许多导师倾向于要男学生、许多老板更喜欢男职工。作为女性的我更明白身边的女性们。大多数的人或许一开始拥有着同男性一样的抱负和理想,但是最终,还是逃脱不了社会的压力,伟大的理想褪去,剩下的只是一个个以家庭和爱情为重的女人。如果我是导师或者老板,我恐怕也会对面前的女面试者有比男应试者更多的疑虑和担心。
伟大的女性常常被赋予悲壮的含义。因为追求着不一样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对情感生活或者婚姻生活的完全放弃或者部分放弃。人们谈论她们的伟大时,总会默认她们必定有不幸的感情生活。大多数的成功女性的感情或婚姻生活确实总是十分艰难。男人希望有一个更温顺、柔弱的贤妻的原因是自私的,正如女孩子的恋爱时总是希望男孩子对她百般呵护、万般包容一样。但是,大多数的时候,男性总会在婚姻中赢得最终的胜利。
而科学界也一直强调,女性的大脑结构与男性的有差别,生理结构也不同,因此社会分工也应该不同。虽然科学界的前提一直是在强调女性有着男性所不具备的优点,但是同时也不禁令人怀疑其中的隐含意——有些事情女性是做不了的,或者永远不如男性做得好。
面对这个事实——即使是在女权意识复苏的今日,女性依然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我不禁疑惑,难道真的是进化造就了女性的今天?
写到这里,女性朋友们想必十分沮丧或者愤怒了。同样身为女性的我,怎么能这样扇自己耳光呢?怎么能这样不信任自己的同伴们呢?
亲爱的们,并非我不信任你们,而是你们并不信任自己。
在生命世界里,从来没有什么性别歧视,而雌性,通常是更有选择的一方,这也是为什么一只雌鸟的身边经常有很多的雄性竞争者,蛙类如此,大熊猫也是如此。既是自然界有许多的一夫多妻现象,但是,现在也更多的证明了雌性经常会通过偷情来获得拥有更好基因的精子(当然,我并不是鼓励不道德的行为~)。
或许有人要质问我了,灵长类不是大多数都是一夫多妻吗,母猴不都是对公猴唯唯诺诺的吗?人不也是高级的灵长类动物吗?试问,你是猴子吗?公猴还是母猴?
在过去生产力落后的时候,由于女性的生理结构不适合进行强劳动力的工作,因此不得不依赖于男性力量的庇护,因此被男权统治了许多年(这叫拿人手短,吃人嘴软~)。就像许多其他灵长类一样,强大的首领总是妻妾成群,而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光棍。然而,如今我们已经摆脱了生产力的束缚,进入一个智慧引领的时代,难道还可能让猴子一样的社群、猴子一样的意识形态继续存在?难道,短短的人类进化史,能够令女性们的智慧沦丧了?不!达尔文不会这么认为的。
那么,不存在智慧上的缺陷,是什么阻碍了女性的崛起?是什么令女性低下了昂贵的头颅?是一种无形的枷锁,来自人的意识深处的思想的枷锁。这种枷锁在过去是强暴的、掠夺性的,在如今是温和的、怜悯般的,压制着女性的智慧,催眠了女性的思想,肢解了女权意识。这种意识不是自然的,跟进化无关。进化只不过削弱了女性成为高强度劳动的女工的生理机能,而这种枷锁,却禁锢里女性奋斗和觉醒的思想意识。
不得不承认,想要突破这枷锁的束缚,成为“波伏娃”们,要付出的是巨大的勇气和不懈的努力,在强大的社会意识压力下,女性的路步履维艰,更可怕的是,社会意识的强大渗透力一旦进入女性自身的思维之中,那么这种抗争就成了一种绝望了,母猴们的绝望!
又回到波伏娃的那句名言了,但是,似乎应该进行些修改:
女人并非生来就是女人,而是被造就成了女人,被社会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枷锁共同造就成了女人……
是波伏娃,还是达尔文的猴子?亲爱的你,作何选择?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