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内心的宝藏
1
阅读和旅行。
并非只有读书本上的文字,才是阅读。关心身边人的喜怒哀乐,是对情感和内心的阅读;观察树木花草的季节变换,是对生命和流转的阅读;好奇建筑的结构和造型,是对风格以及变迁的阅读;与老人们聊天,是对年龄和经历的阅读;与孩子们玩耍,是对稚嫩和神奇的阅读;给父母做顿饭跟他们谈谈心,是对亲情和大爱的阅读。
并非只有在不同的地点留下身影,才是旅行。看一部电影,是眼睛、耳朵、大脑和内心共同参加聚会的旅行,它带你进入了一场视听享受的虚幻世界;听一首歌,是耳朵和内心私奔的旅行,他们去到了一个需要想象力、感受力才能到达的宇宙;只要你愿意,从家到公司这段熟悉的道路,也可以是一场旅行——年迈的楼房爷爷多了一根白发(学名叫裂纹),年轻的地铁大哥长了一颗青春痘(我们把它无趣地称作垃圾),哈哈,想想都觉得有趣;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旅行。
2
深锁在内心的宝藏。
吃大餐才能觉得美味不算什么,家常便饭、一日三餐都能吃得有滋有味才是真的厉害;去游乐园才能玩得惊险刺激不算什么,沿街的花坛、树丛都是可以冒险的小天地;感冒时才发现健康的重要不算什么,健康时懂得珍惜才是真理;旅行时才发现生活的美好不算什么,只有明白了生活的时时刻刻都是旅行,才会学着找寻隐藏在平凡中的神奇。
我们每个人,不管富有或是贫穷,都拥有一座宝藏。上帝和我们开了个玩笑,把这座宝藏锁在内心最深处。当你发现了这座宝藏,你依然生活在这个世界,却又不像平时的世界了——新新世界的天空和大地、树木和花草、大海和河流、房屋和街道以及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一切的一切都注入了生命,你会看到他们更加鲜活、更有趣味的姿态,你是他们的朋友,他们俏皮的一面、羞涩的一面、优雅的一面、活泼的一面都逃不过你敏锐的眼睛和细腻的心思;好像一位盲人重见光明,生活不再是灰蒙蒙一片,勤劳的粉刷匠涂上了亮丽的色彩。而不曾见过新新世界的人们,他们甚至不知道有这样一座神奇的宝藏,更不曾寻找过通往宝藏之路,以为他们所经历的就是生活的全部。
感受力是打开内心之门的钥匙,而生活是如此的繁琐、人们是这般的麻木,这把不起眼的钥匙早被我们遗忘在角落。我们内心的事物越繁多越复杂,就越是没有看到钥匙的可能。只有当我们给内心的杂乱做一个减法,把我们当做宝物一样的垃圾一件件丢出去,才会发现这把钥匙静静地躺在那里。
3
发现生活中的美,是一种能力。
这能力不是先天遗传的,必须后天习得,试着寻找线索,把看到的细枝末节拼凑起来,一天一天积累,养成习惯,久而久之就能熟练掌握这种能力。孩子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很容易培养出这种能力,遗憾的是家长们毫不知情地扼杀了这种可能性。而孩子们长成大人后,要想习得这种能力,就需要一段时间慢慢培养了。
就像学习一门语言需要从字母音标开始,学习怎样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也需要从最基础开始。你注意过沿街的树木的样子吗?一排排、一颗颗高高挺立的树有多高多粗,他们的叶子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枝桠怎样从树干中长出来,树干是光滑的还是沧桑的,树冠是茂盛的还是尖挺的,树枝间有没有小鸟驻足停留俏皮歌唱,树坑里有没有蚂蚁们辛勤劳动……
你数过自己房间内的颜色吗?在我居住的地方,有木浆色的书桌,桌子上分几层摆着一排杂色且白色居多的书、一瓶瓶浅色的护肤品、一盏橙色的台灯、一张黑白的写真照片、一摞红彤彤的奖状、一个画满各种可爱小花的水杯、一个黄灿灿的苹果、一筒深红色的大枣、一卷又白又胖的卫生纸还有面前的咖啡色的笔记本电脑,书桌对面是同样木浆色的椅子,椅子上有灰色的坐垫和粉色的猴子公仔靠背,地上有绿色的大水盆、粉色的小水盆、两个暖壶——分别是浅蓝色的和蓝白相间的,至于衣柜里的衣服,恐怕我只能想到一个词——五颜六色。
你记得吃东西时舌尖的触感吗?巧克力融入口中如丝般细腻柔滑,酸奶是另外一种绵软好像在唇齿间与你捉迷藏,苹果的清脆很独特,尤其是咬苹果时的声音能迅速调动起味觉的神经,吃红枣则感觉舌头和牙齿在捣浆糊……
是的,颜色,气味,形状,质感,变化,就是这些细节组成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忽略了细节,就是忽略了生活。当我今天猛然发现,我每天走过的小路旁的那排树,居然有五层楼那么高,至少十米多!十米是什么概念?七个我这么高的人叠罗汉才能触摸到树顶的最高点。他们用了多长时间完成了这高度的蜕变?我对他们从来视而不见。
这还只是我练习的初级阶段发现的,那么,你呢?
4
Listen to your GOD, this is our motto.
听从你自己的神明,这是我们的信仰。
除了宗教信仰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只是它不像宗教信仰那么具备仪式化、群体化,它存在于你的内心的最深处,而你还没有发觉它。
听从你自己的神明,感受内心的呼唤,做任何事情,先不去想外界的环境不去想别人的看法不给自己设定条条框框,先请示自己的神明,听听内心真正的渴望——不是生活在别人的世界中做一个“别人”,而是在自己的世界中活出真实的自己。从梳什么发型、穿什么衣服,到看什么书、做什么事,再到培养什么兴趣拥有什么梦想。只有听从神明的指示,你才能安心地、认真地、心无旁骛地坚持下去,因为你知道,这是你与神明之间的秘密。
PS:第一次试着把心里的感觉写出来。文章形成后再回味时,觉得缺少点透彻,好像与我的想法之间隔着一层模糊的窗户纸,而我没有舔舔手指然后戳破它。
阅读和旅行。
并非只有读书本上的文字,才是阅读。关心身边人的喜怒哀乐,是对情感和内心的阅读;观察树木花草的季节变换,是对生命和流转的阅读;好奇建筑的结构和造型,是对风格以及变迁的阅读;与老人们聊天,是对年龄和经历的阅读;与孩子们玩耍,是对稚嫩和神奇的阅读;给父母做顿饭跟他们谈谈心,是对亲情和大爱的阅读。
并非只有在不同的地点留下身影,才是旅行。看一部电影,是眼睛、耳朵、大脑和内心共同参加聚会的旅行,它带你进入了一场视听享受的虚幻世界;听一首歌,是耳朵和内心私奔的旅行,他们去到了一个需要想象力、感受力才能到达的宇宙;只要你愿意,从家到公司这段熟悉的道路,也可以是一场旅行——年迈的楼房爷爷多了一根白发(学名叫裂纹),年轻的地铁大哥长了一颗青春痘(我们把它无趣地称作垃圾),哈哈,想想都觉得有趣;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旅行。
2
深锁在内心的宝藏。
吃大餐才能觉得美味不算什么,家常便饭、一日三餐都能吃得有滋有味才是真的厉害;去游乐园才能玩得惊险刺激不算什么,沿街的花坛、树丛都是可以冒险的小天地;感冒时才发现健康的重要不算什么,健康时懂得珍惜才是真理;旅行时才发现生活的美好不算什么,只有明白了生活的时时刻刻都是旅行,才会学着找寻隐藏在平凡中的神奇。
我们每个人,不管富有或是贫穷,都拥有一座宝藏。上帝和我们开了个玩笑,把这座宝藏锁在内心最深处。当你发现了这座宝藏,你依然生活在这个世界,却又不像平时的世界了——新新世界的天空和大地、树木和花草、大海和河流、房屋和街道以及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一切的一切都注入了生命,你会看到他们更加鲜活、更有趣味的姿态,你是他们的朋友,他们俏皮的一面、羞涩的一面、优雅的一面、活泼的一面都逃不过你敏锐的眼睛和细腻的心思;好像一位盲人重见光明,生活不再是灰蒙蒙一片,勤劳的粉刷匠涂上了亮丽的色彩。而不曾见过新新世界的人们,他们甚至不知道有这样一座神奇的宝藏,更不曾寻找过通往宝藏之路,以为他们所经历的就是生活的全部。
感受力是打开内心之门的钥匙,而生活是如此的繁琐、人们是这般的麻木,这把不起眼的钥匙早被我们遗忘在角落。我们内心的事物越繁多越复杂,就越是没有看到钥匙的可能。只有当我们给内心的杂乱做一个减法,把我们当做宝物一样的垃圾一件件丢出去,才会发现这把钥匙静静地躺在那里。
3
发现生活中的美,是一种能力。
这能力不是先天遗传的,必须后天习得,试着寻找线索,把看到的细枝末节拼凑起来,一天一天积累,养成习惯,久而久之就能熟练掌握这种能力。孩子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很容易培养出这种能力,遗憾的是家长们毫不知情地扼杀了这种可能性。而孩子们长成大人后,要想习得这种能力,就需要一段时间慢慢培养了。
就像学习一门语言需要从字母音标开始,学习怎样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也需要从最基础开始。你注意过沿街的树木的样子吗?一排排、一颗颗高高挺立的树有多高多粗,他们的叶子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枝桠怎样从树干中长出来,树干是光滑的还是沧桑的,树冠是茂盛的还是尖挺的,树枝间有没有小鸟驻足停留俏皮歌唱,树坑里有没有蚂蚁们辛勤劳动……
你数过自己房间内的颜色吗?在我居住的地方,有木浆色的书桌,桌子上分几层摆着一排杂色且白色居多的书、一瓶瓶浅色的护肤品、一盏橙色的台灯、一张黑白的写真照片、一摞红彤彤的奖状、一个画满各种可爱小花的水杯、一个黄灿灿的苹果、一筒深红色的大枣、一卷又白又胖的卫生纸还有面前的咖啡色的笔记本电脑,书桌对面是同样木浆色的椅子,椅子上有灰色的坐垫和粉色的猴子公仔靠背,地上有绿色的大水盆、粉色的小水盆、两个暖壶——分别是浅蓝色的和蓝白相间的,至于衣柜里的衣服,恐怕我只能想到一个词——五颜六色。
你记得吃东西时舌尖的触感吗?巧克力融入口中如丝般细腻柔滑,酸奶是另外一种绵软好像在唇齿间与你捉迷藏,苹果的清脆很独特,尤其是咬苹果时的声音能迅速调动起味觉的神经,吃红枣则感觉舌头和牙齿在捣浆糊……
是的,颜色,气味,形状,质感,变化,就是这些细节组成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忽略了细节,就是忽略了生活。当我今天猛然发现,我每天走过的小路旁的那排树,居然有五层楼那么高,至少十米多!十米是什么概念?七个我这么高的人叠罗汉才能触摸到树顶的最高点。他们用了多长时间完成了这高度的蜕变?我对他们从来视而不见。
这还只是我练习的初级阶段发现的,那么,你呢?
4
Listen to your GOD, this is our motto.
听从你自己的神明,这是我们的信仰。
除了宗教信仰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只是它不像宗教信仰那么具备仪式化、群体化,它存在于你的内心的最深处,而你还没有发觉它。
听从你自己的神明,感受内心的呼唤,做任何事情,先不去想外界的环境不去想别人的看法不给自己设定条条框框,先请示自己的神明,听听内心真正的渴望——不是生活在别人的世界中做一个“别人”,而是在自己的世界中活出真实的自己。从梳什么发型、穿什么衣服,到看什么书、做什么事,再到培养什么兴趣拥有什么梦想。只有听从神明的指示,你才能安心地、认真地、心无旁骛地坚持下去,因为你知道,这是你与神明之间的秘密。
PS:第一次试着把心里的感觉写出来。文章形成后再回味时,觉得缺少点透彻,好像与我的想法之间隔着一层模糊的窗户纸,而我没有舔舔手指然后戳破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