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阳光-束河
小的时候喜欢过一部电视剧叫《一米阳光》,那时候觉得电视里的阳光、蓝天、雪山、古镇还有纳西族女孩阿夏利都真的好美,后来了解到那部电视剧拍摄地是丽江束河,束河是丽江的一个古镇,在玉龙雪山脚下,是个很美的地方,也是很多人的梦想。有人说束河就是20年前的丽江,没有古城的过度商业化跟热闹,多了一份安静跟原始。束河,一束河流,单单是听这个名字,就让人心生向往。
终于,在这个深秋时节,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坐上飞往云南的飞机,找寻自己心里的彩云之南。
从昆明转火车到丽江,人家说在火车站就能看到玉龙雪山,果然,一下火车还没出站就看到玉龙雪山在那迎着我。初升的太阳在雪山顶上泛出金光,纯净的阳光与白雪相见,那美景让我气也喘不过来的凝视着雪山,脸上不自觉扬着灿烂明澈像被洗净。
玉龙雪山,雪顶冰雪万年不化,阳光阴雨变化万千。它是纳西人世代相传的保护神“三朵”的化身,让当地人在信仰和信心里生存并享受生活,人说,没有玉龙雪山丽江就少了梦想。而对于所有来到这里的游客来说,不管是走在新城还是老城的街头,要么一拐弯,要么一抬头就能撞上那种坚定不移的美,人们习惯把憧憬欣喜寂寞难过的眼光都投靠于它,它能让我们忘了做不到的那些事。
迫不及待地坐上前往束河的公交车,穿过新城,丽江,在身后是一个正在变身的城。雪山越来越近,车子在一个写着“束河古镇”的牌坊前停下,所有人都下车,束河是不允许汽车进入的。
清晨的古镇分外安静,有一股芳香的松木烟柱升起在上空。踏上悠长圆滑的五彩石板路,路的两旁是传统的纳西式的木质小楼,耳边是缓缓的流水声,从雪山上融化的水汇成一支支细流布满了整个小镇。阳光正好,抬头便是近在咫尺的玉龙雪山,我小声说了句,hey,束河,我来了。
束河大大小小的桥很多,随意得很,它总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有的很窄只是几块石板,在还来不及感受到它的存在时就过去了。青龙桥是整个丽江的古石桥之最,修建于明朝,曾经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当然,青石桥的桥耳也是发呆休息的好地方,在这里久坐不会招来侧目,人来人往中没有人会注意到你。与小巷里的呆味有所不同,这里闹中取静,可以拿过往行人的零星片段作咀嚼的素材,顺便让他们带走心中的不快,直到他们早已消失在街头的拐角,又有新的面孔走来。鱼贯而过的马帮在大石桥上面留下一团马粪,光滑的泛着青光,引得摄影家们频频按下快门,当作茶马古道的见证。
束河的街道虽然比不上古城繁华,但也是应有尽有别有特色。以四方街为中心,有五条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水流环绕、日中为市。白天,走在街头,你可以看到摆出门外的纳西小吃、挑着担子边走边卖的当地水果,店铺里有琳琅满目的银饰乐器、漂亮随意的手工衣服鞋子、原创的手绘地图跟明信片,当然,还有外地人开的世界各地的餐厅。到了晚上,束河是另一番景象。每间餐厅酒吧的驻唱歌手开始唱歌,一路走下来,摇滚民谣爵士蓝调统统都能听到。不得不说的是四方听音广场,每天晚上8点在那里都有民族打跳活动,小镇仿佛在这时才还给纳西人民,老人们"披星戴月",完全不见白天的气定神闲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且跳且唱逆时针转起圈来。青年们从各个村落赶来借跳舞结识别的男孩和女孩。这种活动虽然每天都有,但每个人都盛装打扮,把最好看的穿出来,对他们来说每一天都是节日,这种对生活的热情何尝不让旁人感动。
在曲折的小巷里找到了之前预定的青年旅舍,旅舍偏像这边常见的客栈。不大不小、四四方方的院子,里面种着各有分寸的花花草草,院子中央有一个台球桌,旁边有各种躺椅,两层的房子并不高,楼梯是旧式的镂空木梯。上楼上到一半,一只毛绒绒的黑色狗狗四脚朝天的横在楼梯间挡住我的去路,他听到动静懒懒地瞥了我一眼又闭上,一动也不动,我哭笑不得,后来才知道束河每一只狗狗都是那么'"嚣张"。
打开房间看起来上了年头的双开小木门,还没起床的室友主动跟我打招呼,她说住在这里的人一般都会睡到中午,然后起来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喝喝茶发个呆。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慢慢感受到了这种"束河"式的慢生活,并且深深地迷上了这种生活方式,也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来了又来,有的人来了就没再离开。
在这里,最没用的东西恐怕就是钟表,没有人会问精准的时间。或远或近的观察纳西老太太,你会发现她们真的很热情,有问必答不问也答,尽管她们的口音很难懂。她们有时候在桥上坐了大半天就只是晒晒太阳聊聊天,时不时都可以听到她们畅快彻底、旁若无人的笑声,有时候你也会看到她们在谁家门外的木椅上打瞌睡。你会明白,时光已驶到了它的目的地,静静地停在这里休息。老人跟古镇一样,好像千百年来就一直如此,任凭馋嘴的时间拼命咬嘴,使光滑的脸庞上留下岁月的烙印,不过是多了一些白发和墙头草,照样不动声色地享受生命、打发时间,她们跟着岁月走,钟表在她们眼里只是一件洋玩意儿,远没有自己手里的摩梭织的花布好看。
我并不认为束河是男人的天下、女人的天堂,在我看来,束河其实是狗的天堂。在束河,你可以看到各种大狗小狗土狗名狗满街跑。客栈里,店铺里、餐馆儿里、小巷里,随处都可以看到狗狗懒洋洋的身影。它们随意溜达,追着太阳的脚步,累了就趴在石板路中央睡大觉,周围的纷纷扰扰与它们无关。你可以说它们很拽,那是因为不管它是拣来的,还是"出身名门"都是主人的掌上明珠。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是爱狗人士,他们说狗能陪伴我们的时间也就十年左右,它们很懂事从不咬人,就算不听话也一定是有原因的。
所以,这里的狗对人类都没有防备之心,也不用刻意讨好人类,它们拥有绝对的自由跟平等。说真的,我多想做一只束河的狗,白天拥有无限的阳光,晚上靠着温暖的塘火躺在主人的被窝,拥有简单的身体跟思想,简单的满足着,过完这简单的一生。
束河,绝对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很多故事发生在这里,还有许多有故事的人留在了这里。客栈的老板、店铺的掌柜、旅店的清洁工阿姨跟义工、驻唱的歌手、住在一起的天南海北的室友...每个人都有故事,尽管都是陌生人,可是就像旧朋友一样愿意讲故事给你听。<第36个故事>里,一个故事就可以换走一样东西,故事的价值永远是无法衡量的。
跟我住一个房间的室友跟我讲了她的故事。她国庆节从深圳出发跟朋友一起到拉萨旅游,假期结束其他朋友都回去了,她选择了辞职开始一个人旅行。一个背包、一个水壶,两本<lonely planet>、一张地图、一个女生就这样上路,在孤独星球里看到想去的地方、用手机查好路线然后找到去那里的国道,再搭顺风车去目的地,她说一路走来到现在从来没有花过路费。在西藏搭车很容易,一般人看到有人拦车都会停下来,这时候你只要把双手合十放在额前告诉他们你要去的地方,如果顺路他就一定载你过去,只要顺利搭上了车,然后告诉你的计划和想法,司机大哥会告诉你走哪一条路在哪一站转搭车,哪里的风景更美,哪里可以住的舒服又便宜,那都是跑南闯北经验的积累是网络里查不到的宝贵信息。就这样,她沿着川藏线和318国道,一路去了贡嘎山、达孜、林芝、波密,在波密她搭车时遇到一对很热心的夫妇几天带她吃饭还不要钱,把她一路带到出西藏送上214国道,然后他们去了四川,她搭别的车到了云南德钦、香格里拉、大理现在到了束河,她说既然选择出来走走就应该有一颗开放的心,搭车让她得到了许多温暖,是一段很珍贵的记忆,以后不管做什么,她都会带着心怀感激。她的下一站是西双版纳,不过束河安逸的好时光让她在这里已经停留了好几天。
有人说,上帝的住处有两个,一个在天堂,一个在感恩者的心里。
客栈的院子里阳光灿烂,系者围裙的张姐跟一个常住客在聊天,义工告诉我张姐是纳西族人,为人朴实善良,把所有住在这的旅客都当自己人,有一回一个客人去登山回来,鞋子上都是泥巴放在门外晾着,第二天回来看到鞋子跟新的一样,一问才知道是张姐帮他刷的。张姐现在也学会了享受,年轻人教她打台球上网帮她拍照。张姐说自己现在的日子真的很好过。人知足,就觉得幸福感强了。
这些人并非三头六臂或身怀绝技,他们只是不小心凑到了束河,在这里成为了萍水相逢的朋友。
在束河,一不留神儿就走到菜地里去了,这是束河笼络人心的方式。这里永远只是松垮,不计前嫌、不计后果的松垮。在骄蓝的天空,放生的云朵下,很多人不远万里来到丽江来到束河,其实大家找寻的除了蓝天、白云、雪山、古镇,纳西文化,还有那些人那些事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一种城市生活中不曾有过的活法,宁静率性自然知足的活法。
坐上离开束河的公交车,不敢回头看,生怕一回头就会落泪。束河,这是一个让人在短时间内就让人蒙上感情、一无顾及地为之倾倒的小镇。游手好闲的客人都会误以为自己是远方归来的游子,因为这些真挚的人和情意。虽不太领佛意也不懂得修行,但感到那就是欢喜,是走着路都傻傻地笑,看什么都觉得美到想哭的情致。
这些天,常听一些人在耳边说,他们想和另一半来束河开个客栈或酒吧。虽然觉得新意不够,但或许将来的某一天,在城市的烈日下怅然若失,我会突然想起他们的话,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象束河一样静谧而附庸梦想。
终于,在这个深秋时节,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坐上飞往云南的飞机,找寻自己心里的彩云之南。
从昆明转火车到丽江,人家说在火车站就能看到玉龙雪山,果然,一下火车还没出站就看到玉龙雪山在那迎着我。初升的太阳在雪山顶上泛出金光,纯净的阳光与白雪相见,那美景让我气也喘不过来的凝视着雪山,脸上不自觉扬着灿烂明澈像被洗净。
玉龙雪山,雪顶冰雪万年不化,阳光阴雨变化万千。它是纳西人世代相传的保护神“三朵”的化身,让当地人在信仰和信心里生存并享受生活,人说,没有玉龙雪山丽江就少了梦想。而对于所有来到这里的游客来说,不管是走在新城还是老城的街头,要么一拐弯,要么一抬头就能撞上那种坚定不移的美,人们习惯把憧憬欣喜寂寞难过的眼光都投靠于它,它能让我们忘了做不到的那些事。
迫不及待地坐上前往束河的公交车,穿过新城,丽江,在身后是一个正在变身的城。雪山越来越近,车子在一个写着“束河古镇”的牌坊前停下,所有人都下车,束河是不允许汽车进入的。
清晨的古镇分外安静,有一股芳香的松木烟柱升起在上空。踏上悠长圆滑的五彩石板路,路的两旁是传统的纳西式的木质小楼,耳边是缓缓的流水声,从雪山上融化的水汇成一支支细流布满了整个小镇。阳光正好,抬头便是近在咫尺的玉龙雪山,我小声说了句,hey,束河,我来了。
束河大大小小的桥很多,随意得很,它总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有的很窄只是几块石板,在还来不及感受到它的存在时就过去了。青龙桥是整个丽江的古石桥之最,修建于明朝,曾经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当然,青石桥的桥耳也是发呆休息的好地方,在这里久坐不会招来侧目,人来人往中没有人会注意到你。与小巷里的呆味有所不同,这里闹中取静,可以拿过往行人的零星片段作咀嚼的素材,顺便让他们带走心中的不快,直到他们早已消失在街头的拐角,又有新的面孔走来。鱼贯而过的马帮在大石桥上面留下一团马粪,光滑的泛着青光,引得摄影家们频频按下快门,当作茶马古道的见证。
束河的街道虽然比不上古城繁华,但也是应有尽有别有特色。以四方街为中心,有五条道路通向四面八方,水流环绕、日中为市。白天,走在街头,你可以看到摆出门外的纳西小吃、挑着担子边走边卖的当地水果,店铺里有琳琅满目的银饰乐器、漂亮随意的手工衣服鞋子、原创的手绘地图跟明信片,当然,还有外地人开的世界各地的餐厅。到了晚上,束河是另一番景象。每间餐厅酒吧的驻唱歌手开始唱歌,一路走下来,摇滚民谣爵士蓝调统统都能听到。不得不说的是四方听音广场,每天晚上8点在那里都有民族打跳活动,小镇仿佛在这时才还给纳西人民,老人们"披星戴月",完全不见白天的气定神闲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且跳且唱逆时针转起圈来。青年们从各个村落赶来借跳舞结识别的男孩和女孩。这种活动虽然每天都有,但每个人都盛装打扮,把最好看的穿出来,对他们来说每一天都是节日,这种对生活的热情何尝不让旁人感动。
在曲折的小巷里找到了之前预定的青年旅舍,旅舍偏像这边常见的客栈。不大不小、四四方方的院子,里面种着各有分寸的花花草草,院子中央有一个台球桌,旁边有各种躺椅,两层的房子并不高,楼梯是旧式的镂空木梯。上楼上到一半,一只毛绒绒的黑色狗狗四脚朝天的横在楼梯间挡住我的去路,他听到动静懒懒地瞥了我一眼又闭上,一动也不动,我哭笑不得,后来才知道束河每一只狗狗都是那么'"嚣张"。
打开房间看起来上了年头的双开小木门,还没起床的室友主动跟我打招呼,她说住在这里的人一般都会睡到中午,然后起来坐在院子里晒晒太阳、喝喝茶发个呆。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慢慢感受到了这种"束河"式的慢生活,并且深深地迷上了这种生活方式,也明白了,为什么有的人来了又来,有的人来了就没再离开。
在这里,最没用的东西恐怕就是钟表,没有人会问精准的时间。或远或近的观察纳西老太太,你会发现她们真的很热情,有问必答不问也答,尽管她们的口音很难懂。她们有时候在桥上坐了大半天就只是晒晒太阳聊聊天,时不时都可以听到她们畅快彻底、旁若无人的笑声,有时候你也会看到她们在谁家门外的木椅上打瞌睡。你会明白,时光已驶到了它的目的地,静静地停在这里休息。老人跟古镇一样,好像千百年来就一直如此,任凭馋嘴的时间拼命咬嘴,使光滑的脸庞上留下岁月的烙印,不过是多了一些白发和墙头草,照样不动声色地享受生命、打发时间,她们跟着岁月走,钟表在她们眼里只是一件洋玩意儿,远没有自己手里的摩梭织的花布好看。
我并不认为束河是男人的天下、女人的天堂,在我看来,束河其实是狗的天堂。在束河,你可以看到各种大狗小狗土狗名狗满街跑。客栈里,店铺里、餐馆儿里、小巷里,随处都可以看到狗狗懒洋洋的身影。它们随意溜达,追着太阳的脚步,累了就趴在石板路中央睡大觉,周围的纷纷扰扰与它们无关。你可以说它们很拽,那是因为不管它是拣来的,还是"出身名门"都是主人的掌上明珠。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是爱狗人士,他们说狗能陪伴我们的时间也就十年左右,它们很懂事从不咬人,就算不听话也一定是有原因的。
所以,这里的狗对人类都没有防备之心,也不用刻意讨好人类,它们拥有绝对的自由跟平等。说真的,我多想做一只束河的狗,白天拥有无限的阳光,晚上靠着温暖的塘火躺在主人的被窝,拥有简单的身体跟思想,简单的满足着,过完这简单的一生。
束河,绝对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很多故事发生在这里,还有许多有故事的人留在了这里。客栈的老板、店铺的掌柜、旅店的清洁工阿姨跟义工、驻唱的歌手、住在一起的天南海北的室友...每个人都有故事,尽管都是陌生人,可是就像旧朋友一样愿意讲故事给你听。<第36个故事>里,一个故事就可以换走一样东西,故事的价值永远是无法衡量的。
跟我住一个房间的室友跟我讲了她的故事。她国庆节从深圳出发跟朋友一起到拉萨旅游,假期结束其他朋友都回去了,她选择了辞职开始一个人旅行。一个背包、一个水壶,两本<lonely planet>、一张地图、一个女生就这样上路,在孤独星球里看到想去的地方、用手机查好路线然后找到去那里的国道,再搭顺风车去目的地,她说一路走来到现在从来没有花过路费。在西藏搭车很容易,一般人看到有人拦车都会停下来,这时候你只要把双手合十放在额前告诉他们你要去的地方,如果顺路他就一定载你过去,只要顺利搭上了车,然后告诉你的计划和想法,司机大哥会告诉你走哪一条路在哪一站转搭车,哪里的风景更美,哪里可以住的舒服又便宜,那都是跑南闯北经验的积累是网络里查不到的宝贵信息。就这样,她沿着川藏线和318国道,一路去了贡嘎山、达孜、林芝、波密,在波密她搭车时遇到一对很热心的夫妇几天带她吃饭还不要钱,把她一路带到出西藏送上214国道,然后他们去了四川,她搭别的车到了云南德钦、香格里拉、大理现在到了束河,她说既然选择出来走走就应该有一颗开放的心,搭车让她得到了许多温暖,是一段很珍贵的记忆,以后不管做什么,她都会带着心怀感激。她的下一站是西双版纳,不过束河安逸的好时光让她在这里已经停留了好几天。
有人说,上帝的住处有两个,一个在天堂,一个在感恩者的心里。
客栈的院子里阳光灿烂,系者围裙的张姐跟一个常住客在聊天,义工告诉我张姐是纳西族人,为人朴实善良,把所有住在这的旅客都当自己人,有一回一个客人去登山回来,鞋子上都是泥巴放在门外晾着,第二天回来看到鞋子跟新的一样,一问才知道是张姐帮他刷的。张姐现在也学会了享受,年轻人教她打台球上网帮她拍照。张姐说自己现在的日子真的很好过。人知足,就觉得幸福感强了。
这些人并非三头六臂或身怀绝技,他们只是不小心凑到了束河,在这里成为了萍水相逢的朋友。
在束河,一不留神儿就走到菜地里去了,这是束河笼络人心的方式。这里永远只是松垮,不计前嫌、不计后果的松垮。在骄蓝的天空,放生的云朵下,很多人不远万里来到丽江来到束河,其实大家找寻的除了蓝天、白云、雪山、古镇,纳西文化,还有那些人那些事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一种城市生活中不曾有过的活法,宁静率性自然知足的活法。
坐上离开束河的公交车,不敢回头看,生怕一回头就会落泪。束河,这是一个让人在短时间内就让人蒙上感情、一无顾及地为之倾倒的小镇。游手好闲的客人都会误以为自己是远方归来的游子,因为这些真挚的人和情意。虽不太领佛意也不懂得修行,但感到那就是欢喜,是走着路都傻傻地笑,看什么都觉得美到想哭的情致。
这些天,常听一些人在耳边说,他们想和另一半来束河开个客栈或酒吧。虽然觉得新意不够,但或许将来的某一天,在城市的烈日下怅然若失,我会突然想起他们的话,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象束河一样静谧而附庸梦想。
-
天元x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10 16:53:01
-
ningxindi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2-28 00: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