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曝光》新类创幻觉电影 衍生四大热门现象
《二次曝光》新类创幻觉电影 衍生四大热门现象
2012年10月10日08:59 雅虎娱乐 我要参与(224)
由李玉执导、方励监制,范冰冰、冯绍峰领衔主演的电影《二次曝光》正在全国热映。该片自9月29日上画以来,票房已近9000万,成为国庆档最具“性价比”的一匹黑马, 《二次曝光》已是国庆影市大战中当之无愧的赢家。而开创“幻觉电影”这一华语片新类型的《二次曝光》,在银幕之外更引发了一系列的热门现象:一时间,演员在片中使用的服装、丝巾大卖,一套搭配丝巾的连衣裙现已炒到了2588元;影迷们反复看片尚不过瘾,对于拆解影片细节的影评、争议比比皆是;电影海报成为PS达人的新宠;“弗洛伊德派”与“荣格派”的口水战已发展到走火入魔;心理学从业者兴致勃勃地研究起了幻觉症的临床表现……一部国产电影,能带来如此热闹的社会反响实属罕见。
现象一:“道具”成时髦热品 丝巾服装高价叫卖
《二次曝光》中,多次出现的橙色丝巾和反复使用的口红,不仅是女主演用来“杀死”小三的“凶器”和随身携带的化妆品,也被影迷们争论分别定义为开启主人公幻觉世界的一个“入口”。如今,这条丝巾和口红已变成了无数“二曝”粉丝热捧的时髦单品。在国内某知名购物网站上,橙色丝巾已经在热卖中,一条最贵的橙色丝巾竟然标出了5458元的“天价”,生意好的商家最近已经卖出了111条。购买丝巾的消费者多数是出于收藏纪念品的心态,还有部分骨灰级影迷在微博争相将“晒”出丝巾,并调侃其是“防水、防尘、防小三的居家必备良品”。
而除了丝巾之外,影片中的其他道具也成为万千都市白领的追捧对象。记者在某购物网站上输入“二次曝光”后发现,与电影相关的衍生商品竟然有1729件之多,其中演员在片中穿过的一款搭配丝巾的连衣裙,已被炒到了2588元。
现象二:《二次曝光》被“榨干” 影迷反复看片成影市奇观
据了解,看过《二次曝光》的观众都在和别人讨论剧情,在讨论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细节都错过了,于是跑去再看一遍。通过调查记者还发现,看了两遍的观众数量不少,更有甚者自曝连续看了五遍,这种现象对于国产电影来说实属罕见。而按照商业大片的创作规律,一部制作加上宣发投资仅为4500万的电影,在剧情上必然无法承载太多的“指望”,而《二次曝光》已经打破了商业片的诅咒,且让“反复观看”与票房效益之间产生了一种增量关系,成为内地影市的一道奇观。
电影中到底有几个时空?宋其第一次出现幻觉是在哪场戏?为什么丝巾是橙色的?为什么刘东偷情后先于宋其到家?为什么宋其情绪紧张时就会不断涂抹口红?为什么宋其会有刘东的一双鞋?为什么电影最后给了冯绍峰的一个特写?……随着《二次曝光》的持续热映,影片中的多个谜题、争议细节成了观众茶余饭后的第一谈资。网络上,有关拆解《二次曝光》的影评更是比比皆是。尽管该片导演李玉对于大众讨论出的答案均不予回应,但依然不能阻挡万千影迷“榨干”《二次曝光》的决心。有网友甚至放言,“想测试你的智商有多高吗?看看《二次曝光》就知道!”
现象三:电影海报成PS达人新宠 恶搞版预告片疯传网络
自从《二次曝光》热映以来,网络便成了“二曝”迷的第一阵地。截止发稿前,中国内地关于《二次曝光》的微博量已达到243万条之多,关于《二次曝光》的各种话题也成为各大网站的焦点。除了拆解影片、抒发感慨之外,有才有爱的粉丝们还通过PS“创作”《二次曝光》的各类海报,恶搞电影预告片来表达自己的热忱。
近期,《二次曝光》的一张主演单人海报就成为各大PS高手的首个目标,网友们纷纷将自己的脸与片中女主演的脸“换位”,“穿越”进入到幻觉世界中为所欲为。更有视频达人将片中宋其与小西“对骂”一场戏的音频“植入”到以往的经典影片中——尽管很无聊,却不失可爱。而网友制作成的多个电影海报、恶搞视频更是在网络上成为被疯狂转载的热帖,影迷们在这些“二次创作”中所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亦成为趣谈。
现象四:“弗洛伊德派”“荣格派”陷口水战 心理医师解读幻觉症
尽管《二次曝光》的宣传方将之定义为“李玉的第一部商业电影”“开创了‘幻觉电影’这一华语片的新类型”,但还是被广大影迷推介为“最考验智商的电影”之一。在各类新媒体讨论区,网友除了互相分享自己对《二次曝光》的理解之外,还有专业的影迷从弗洛伊德与荣格两位心理学大师的理论出发,对影片进行“精神分析”。更为有趣的是,“弗洛伊德派”与“荣格派”这两派影迷还存在着“门户之争”,尤其是对宋其童年阴影及真相曝后光引发的一系列“镜像反射”的争议更是喋喋不休:“弗洛伊德派”认为,这是人意识与潜意识的作用;而“荣格派”则直接指出,童年经历影响一生根本就是荣格的学说。
此外,更有专业心理医师对宋其所患的幻觉症给出了医学上的定义:“幻觉症,以在无明显的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大量持久的幻觉为其主要特点。幻听和幻视较多见,但也可伴有其他幻觉,主要是言语性幻听。言语性幻觉常伴发与其关联的妄想以及恐惧或焦虑的情绪反应。《二次曝光》的女主角就是幻觉症,幻听、幻视。”
【链接】
开创“幻觉电影”新类型
导演李玉:中国观众需要新鲜的东西
一部中等投资的电影《二次曝光》,能取得如今的成绩,并引发如此之众的社会话题,其实与影片类型上的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二次曝光》制片人方励看来,观众热衷于影片的讨论,其根源就在“幻觉电影”从未在中国的银幕上出现过,“它的亦真亦幻、虚实交错,让观众们获得全新的观影感受和无限的回味”。
“中国的电影其实很难‘复制’或‘照搬’好莱坞模式,美国仅靠其二百多年短暂的历史与文化、故事资源有限,但人家依靠产业规律的专业工序细分和强大的技术和资本资源,造就了持续发展的庞大电影工业模式。而中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和连续的社会历史文化进程,社会的变革、遭遇、转型过程中的历史事件和人文故事资源是挖掘不尽的。中国电影人应该多讲讲自己的故事,在普世价值与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学习别人的技术手段和产业经验,摸着自己的石头一步步向前趟。”方励坦言。
而在导演李玉看来,“现在的中国观众需要的是新鲜的东西。其实《二次曝光》探讨的是一个年轻人怎样走出精神层面的困惑,我们现在的时代其实也是一个困惑的年代,年轻人渴望生活与精神世界的自由,渴望呼吸新鲜的空气,电影人也在渴望创作上的自由。而在《二次曝光》开拍前,我们也一直向这个方向去努力,所以才会有了制作这样一部幻觉电影的想法,这样的角度,本身就是新鲜的。”
2012年10月10日08:59 雅虎娱乐 我要参与(224)
由李玉执导、方励监制,范冰冰、冯绍峰领衔主演的电影《二次曝光》正在全国热映。该片自9月29日上画以来,票房已近9000万,成为国庆档最具“性价比”的一匹黑马, 《二次曝光》已是国庆影市大战中当之无愧的赢家。而开创“幻觉电影”这一华语片新类型的《二次曝光》,在银幕之外更引发了一系列的热门现象:一时间,演员在片中使用的服装、丝巾大卖,一套搭配丝巾的连衣裙现已炒到了2588元;影迷们反复看片尚不过瘾,对于拆解影片细节的影评、争议比比皆是;电影海报成为PS达人的新宠;“弗洛伊德派”与“荣格派”的口水战已发展到走火入魔;心理学从业者兴致勃勃地研究起了幻觉症的临床表现……一部国产电影,能带来如此热闹的社会反响实属罕见。
现象一:“道具”成时髦热品 丝巾服装高价叫卖
《二次曝光》中,多次出现的橙色丝巾和反复使用的口红,不仅是女主演用来“杀死”小三的“凶器”和随身携带的化妆品,也被影迷们争论分别定义为开启主人公幻觉世界的一个“入口”。如今,这条丝巾和口红已变成了无数“二曝”粉丝热捧的时髦单品。在国内某知名购物网站上,橙色丝巾已经在热卖中,一条最贵的橙色丝巾竟然标出了5458元的“天价”,生意好的商家最近已经卖出了111条。购买丝巾的消费者多数是出于收藏纪念品的心态,还有部分骨灰级影迷在微博争相将“晒”出丝巾,并调侃其是“防水、防尘、防小三的居家必备良品”。
而除了丝巾之外,影片中的其他道具也成为万千都市白领的追捧对象。记者在某购物网站上输入“二次曝光”后发现,与电影相关的衍生商品竟然有1729件之多,其中演员在片中穿过的一款搭配丝巾的连衣裙,已被炒到了2588元。
现象二:《二次曝光》被“榨干” 影迷反复看片成影市奇观
据了解,看过《二次曝光》的观众都在和别人讨论剧情,在讨论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细节都错过了,于是跑去再看一遍。通过调查记者还发现,看了两遍的观众数量不少,更有甚者自曝连续看了五遍,这种现象对于国产电影来说实属罕见。而按照商业大片的创作规律,一部制作加上宣发投资仅为4500万的电影,在剧情上必然无法承载太多的“指望”,而《二次曝光》已经打破了商业片的诅咒,且让“反复观看”与票房效益之间产生了一种增量关系,成为内地影市的一道奇观。
电影中到底有几个时空?宋其第一次出现幻觉是在哪场戏?为什么丝巾是橙色的?为什么刘东偷情后先于宋其到家?为什么宋其情绪紧张时就会不断涂抹口红?为什么宋其会有刘东的一双鞋?为什么电影最后给了冯绍峰的一个特写?……随着《二次曝光》的持续热映,影片中的多个谜题、争议细节成了观众茶余饭后的第一谈资。网络上,有关拆解《二次曝光》的影评更是比比皆是。尽管该片导演李玉对于大众讨论出的答案均不予回应,但依然不能阻挡万千影迷“榨干”《二次曝光》的决心。有网友甚至放言,“想测试你的智商有多高吗?看看《二次曝光》就知道!”
现象三:电影海报成PS达人新宠 恶搞版预告片疯传网络
自从《二次曝光》热映以来,网络便成了“二曝”迷的第一阵地。截止发稿前,中国内地关于《二次曝光》的微博量已达到243万条之多,关于《二次曝光》的各种话题也成为各大网站的焦点。除了拆解影片、抒发感慨之外,有才有爱的粉丝们还通过PS“创作”《二次曝光》的各类海报,恶搞电影预告片来表达自己的热忱。
近期,《二次曝光》的一张主演单人海报就成为各大PS高手的首个目标,网友们纷纷将自己的脸与片中女主演的脸“换位”,“穿越”进入到幻觉世界中为所欲为。更有视频达人将片中宋其与小西“对骂”一场戏的音频“植入”到以往的经典影片中——尽管很无聊,却不失可爱。而网友制作成的多个电影海报、恶搞视频更是在网络上成为被疯狂转载的热帖,影迷们在这些“二次创作”中所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亦成为趣谈。
现象四:“弗洛伊德派”“荣格派”陷口水战 心理医师解读幻觉症
尽管《二次曝光》的宣传方将之定义为“李玉的第一部商业电影”“开创了‘幻觉电影’这一华语片的新类型”,但还是被广大影迷推介为“最考验智商的电影”之一。在各类新媒体讨论区,网友除了互相分享自己对《二次曝光》的理解之外,还有专业的影迷从弗洛伊德与荣格两位心理学大师的理论出发,对影片进行“精神分析”。更为有趣的是,“弗洛伊德派”与“荣格派”这两派影迷还存在着“门户之争”,尤其是对宋其童年阴影及真相曝后光引发的一系列“镜像反射”的争议更是喋喋不休:“弗洛伊德派”认为,这是人意识与潜意识的作用;而“荣格派”则直接指出,童年经历影响一生根本就是荣格的学说。
此外,更有专业心理医师对宋其所患的幻觉症给出了医学上的定义:“幻觉症,以在无明显的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大量持久的幻觉为其主要特点。幻听和幻视较多见,但也可伴有其他幻觉,主要是言语性幻听。言语性幻觉常伴发与其关联的妄想以及恐惧或焦虑的情绪反应。《二次曝光》的女主角就是幻觉症,幻听、幻视。”
【链接】
开创“幻觉电影”新类型
导演李玉:中国观众需要新鲜的东西
一部中等投资的电影《二次曝光》,能取得如今的成绩,并引发如此之众的社会话题,其实与影片类型上的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二次曝光》制片人方励看来,观众热衷于影片的讨论,其根源就在“幻觉电影”从未在中国的银幕上出现过,“它的亦真亦幻、虚实交错,让观众们获得全新的观影感受和无限的回味”。
“中国的电影其实很难‘复制’或‘照搬’好莱坞模式,美国仅靠其二百多年短暂的历史与文化、故事资源有限,但人家依靠产业规律的专业工序细分和强大的技术和资本资源,造就了持续发展的庞大电影工业模式。而中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和连续的社会历史文化进程,社会的变革、遭遇、转型过程中的历史事件和人文故事资源是挖掘不尽的。中国电影人应该多讲讲自己的故事,在普世价值与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学习别人的技术手段和产业经验,摸着自己的石头一步步向前趟。”方励坦言。
而在导演李玉看来,“现在的中国观众需要的是新鲜的东西。其实《二次曝光》探讨的是一个年轻人怎样走出精神层面的困惑,我们现在的时代其实也是一个困惑的年代,年轻人渴望生活与精神世界的自由,渴望呼吸新鲜的空气,电影人也在渴望创作上的自由。而在《二次曝光》开拍前,我们也一直向这个方向去努力,所以才会有了制作这样一部幻觉电影的想法,这样的角度,本身就是新鲜的。”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