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三十,年华方始
三十岁的第一天早晨,摸摸略微有点痛的头,请了假赖床。
对于这个听起来有点重量级的生日,原本是打算像平常一样地度过的。恰好周三是沙龙的老日子,前一天重阳节和妈妈吃了小饭,送她件小礼物。出生原本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和庆贺的事情,只是想到应该感谢生养之恩的父母,在当天给他们发了短信。曾经觉得活着好累好难,暗自嗔怪父母决定生我前为何不给当事人一个表决机会。在刘老师的一次课堂上,竟偶然释然了这个问题。她说:几亿个精子同时用尽全力奔向孕育生命的殿堂,最优秀的那个找到了另一半,它们结合的那一瞬便有了你。你怎说,不是自己要来到这个世界的呢?原来生命的伊始已令我们如此感动,有时候我们强大到连自己都不知道呢。
活着纵然不易,若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姿态,或许能品出些许有意思的滋味儿吧。于是,所有的节日我希望像普通的日子一样度过;每一个普通的日子,我希望活得像末日前最后一天——那么点儿纵情,那么点儿过瘾。不安排聚会,不索求祝福,在平静中体会时光流逝的乐趣。但我在融融阳光下收到了家人的祝福,朋友的关怀,匿名的蛋糕。在月色分明的夜晚,又收获了不期而遇的温暖与友情。大家以惩罚的名义给欢乐找一个借口,用默默无语的懂得下二两白酒。我想,该知足。
前天,一位男童鞋恭祝我生日的同时,问三十岁了有啥感想。我不太相信人在某一个时刻会顿悟所有,也不相信生命的答案会来自一个数字代表的意义。我三十岁了,大概永远也不会成熟了。也许我的姿态就是不去定义,不为形式所累,永远质疑并挑战。喜欢廖一梅那句话:我不正经,但我很严肃。
只是恰好在三十岁这个时刻,学会了爱自己。
爱自己,从接纳自己的脸庞开始。小学六年级,通过全班同学不容置疑的确凿声音和老师的肯定,我就知道了自己不漂亮。青春期常常被同学称为长得成熟,也暗自为了那浓黑蠢笨的眉毛,斑斓的痣自卑不已。走在街上看到那些五官标致的美女,想这平庸的脸庞就是为了衬托而存在吧。二十多岁学会了化妆,乐此不疲地涂抹各种颜色装饰、修饰脸庞。自暴自弃的阶段对这张脸也毫不在乎,可以头不梳脸不洗就出门上班。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遇到多年不见的朋友,对方都说比以前好看了。照着镜子,根据现在的水平和每年递增的程度倒推,以前该是长得多么寒碜啊。最近才发觉,所有刻意的修饰都显得那么多余。一张干干净净的脸加上很傻很天真的微笑就是最漂亮的了吧。也许,后者才是重点。如果老天给你多么平淡无奇的五官,他也一定给你另一样本领,教你从似水流年中品出那份从容自信。这从容写在心底,映在脸上,会让人看着舒服。
爱自己,从接纳自己的身体开始。有一个TED演讲中说,自古来女人总是要想尽办法迎合社会标准。不过这个标准几千年来总是变个没完没了。是啊,难道仅仅是因为我没有生在唐朝或是梦露时代,就非得这么憎恶自己么?昨天一朋友为催促我去健身,称我为死胖子。从前这必然会深深伤害我那敏感脆弱的自尊。昨天我回答说,胖子也可以很可爱,胖子也可以很性感。其实胖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全然接纳自己,从接纳自己的身体开始。每一个独特的身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美,这美与所有的数字无关。减肥并没有错,重要的是你是否开心?你对自己的苛责真的来自内在的需求,还是来自一出生就被灌输的讨好男性审美的观念,以及身边铺天盖地的广告和舆论?从前我去健身,是因为讨厌肥胖的自己,想要彻底改变柔软的自己。今后,我希望自己享受运动中的那份激情与喜悦。美有很多种。健康了才会美,真的健康了也一定会美。我永远无法完美,也永远无需完美。
爱自己,从接纳自己的不同开始。人的天性会寻求归属感,以寻得一种假象的安全感。我们的文化从不鼓励人活出果敢和个性。于是社会教条将人们塑造成程序相同,行为语言模式都极为相似的个体。人们活着,却似乎从未活过。关于生活,每个人都有一大堆理论,却很少有亲身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我生命前十五年是在这种教条中受尽宠爱,如鱼得水;后十五年是在同样的束缚中不断冲突,挣扎困惑。每当面对真实的自己,内心的拷问,都让我感到无比害怕,不知道自己能否承担边缘化的孤独感。其实,除了少数天才巨匠之外,人们总是能够找到自己的同类的。接受自己,不评判,不菲薄也不狂妄,心灵才能得到解放。恐惧是源于未知,当你真的开始行走便会知道恐惧只是古老山洞火把照耀下的影子。接纳自己,方能接纳世界,尊重他人。我不需要活到最好,只要活出生命的独特性就好。
二十六岁前既自负又自卑,喊着女权却完全没主见,分裂到自己想想都不可爱。二十七八岁时活得很焦虑很害怕,担心事事落后担心没有人爱。三十岁,终于感受到活在当下的美好。好多人来了又走,好多事为岁月酿酒,好多温暖都记在心头,好多回忆成如诗画卷。所到之处皆收获真诚与真情,珍惜、知足并感恩。不苛责,不强求,不设定,不期待,现在就很好。我知道这代女性的路并没太多前人可以借鉴,但我想邀你一同作伴。三十岁,当是最好年华的开始。
对于这个听起来有点重量级的生日,原本是打算像平常一样地度过的。恰好周三是沙龙的老日子,前一天重阳节和妈妈吃了小饭,送她件小礼物。出生原本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和庆贺的事情,只是想到应该感谢生养之恩的父母,在当天给他们发了短信。曾经觉得活着好累好难,暗自嗔怪父母决定生我前为何不给当事人一个表决机会。在刘老师的一次课堂上,竟偶然释然了这个问题。她说:几亿个精子同时用尽全力奔向孕育生命的殿堂,最优秀的那个找到了另一半,它们结合的那一瞬便有了你。你怎说,不是自己要来到这个世界的呢?原来生命的伊始已令我们如此感动,有时候我们强大到连自己都不知道呢。
活着纵然不易,若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姿态,或许能品出些许有意思的滋味儿吧。于是,所有的节日我希望像普通的日子一样度过;每一个普通的日子,我希望活得像末日前最后一天——那么点儿纵情,那么点儿过瘾。不安排聚会,不索求祝福,在平静中体会时光流逝的乐趣。但我在融融阳光下收到了家人的祝福,朋友的关怀,匿名的蛋糕。在月色分明的夜晚,又收获了不期而遇的温暖与友情。大家以惩罚的名义给欢乐找一个借口,用默默无语的懂得下二两白酒。我想,该知足。
前天,一位男童鞋恭祝我生日的同时,问三十岁了有啥感想。我不太相信人在某一个时刻会顿悟所有,也不相信生命的答案会来自一个数字代表的意义。我三十岁了,大概永远也不会成熟了。也许我的姿态就是不去定义,不为形式所累,永远质疑并挑战。喜欢廖一梅那句话:我不正经,但我很严肃。
只是恰好在三十岁这个时刻,学会了爱自己。
爱自己,从接纳自己的脸庞开始。小学六年级,通过全班同学不容置疑的确凿声音和老师的肯定,我就知道了自己不漂亮。青春期常常被同学称为长得成熟,也暗自为了那浓黑蠢笨的眉毛,斑斓的痣自卑不已。走在街上看到那些五官标致的美女,想这平庸的脸庞就是为了衬托而存在吧。二十多岁学会了化妆,乐此不疲地涂抹各种颜色装饰、修饰脸庞。自暴自弃的阶段对这张脸也毫不在乎,可以头不梳脸不洗就出门上班。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遇到多年不见的朋友,对方都说比以前好看了。照着镜子,根据现在的水平和每年递增的程度倒推,以前该是长得多么寒碜啊。最近才发觉,所有刻意的修饰都显得那么多余。一张干干净净的脸加上很傻很天真的微笑就是最漂亮的了吧。也许,后者才是重点。如果老天给你多么平淡无奇的五官,他也一定给你另一样本领,教你从似水流年中品出那份从容自信。这从容写在心底,映在脸上,会让人看着舒服。
爱自己,从接纳自己的身体开始。有一个TED演讲中说,自古来女人总是要想尽办法迎合社会标准。不过这个标准几千年来总是变个没完没了。是啊,难道仅仅是因为我没有生在唐朝或是梦露时代,就非得这么憎恶自己么?昨天一朋友为催促我去健身,称我为死胖子。从前这必然会深深伤害我那敏感脆弱的自尊。昨天我回答说,胖子也可以很可爱,胖子也可以很性感。其实胖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全然接纳自己,从接纳自己的身体开始。每一个独特的身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美,这美与所有的数字无关。减肥并没有错,重要的是你是否开心?你对自己的苛责真的来自内在的需求,还是来自一出生就被灌输的讨好男性审美的观念,以及身边铺天盖地的广告和舆论?从前我去健身,是因为讨厌肥胖的自己,想要彻底改变柔软的自己。今后,我希望自己享受运动中的那份激情与喜悦。美有很多种。健康了才会美,真的健康了也一定会美。我永远无法完美,也永远无需完美。
爱自己,从接纳自己的不同开始。人的天性会寻求归属感,以寻得一种假象的安全感。我们的文化从不鼓励人活出果敢和个性。于是社会教条将人们塑造成程序相同,行为语言模式都极为相似的个体。人们活着,却似乎从未活过。关于生活,每个人都有一大堆理论,却很少有亲身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我生命前十五年是在这种教条中受尽宠爱,如鱼得水;后十五年是在同样的束缚中不断冲突,挣扎困惑。每当面对真实的自己,内心的拷问,都让我感到无比害怕,不知道自己能否承担边缘化的孤独感。其实,除了少数天才巨匠之外,人们总是能够找到自己的同类的。接受自己,不评判,不菲薄也不狂妄,心灵才能得到解放。恐惧是源于未知,当你真的开始行走便会知道恐惧只是古老山洞火把照耀下的影子。接纳自己,方能接纳世界,尊重他人。我不需要活到最好,只要活出生命的独特性就好。
二十六岁前既自负又自卑,喊着女权却完全没主见,分裂到自己想想都不可爱。二十七八岁时活得很焦虑很害怕,担心事事落后担心没有人爱。三十岁,终于感受到活在当下的美好。好多人来了又走,好多事为岁月酿酒,好多温暖都记在心头,好多回忆成如诗画卷。所到之处皆收获真诚与真情,珍惜、知足并感恩。不苛责,不强求,不设定,不期待,现在就很好。我知道这代女性的路并没太多前人可以借鉴,但我想邀你一同作伴。三十岁,当是最好年华的开始。
-
Marguerite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0-26 03:53:34
-
阿莱克斯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0-25 16: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