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傅雷家书》
![]() |
很早就耳闻《傅雷家书》,早些日子终于有幸拜读了,感触良多。说是读书不如说是一次美好的体验,细谈起来变算得是父爱的体验以及艺术的体验,我暂且把它归结为基于自身日常体验上的审美体验。
今天,我也打算从审美体验的角度谈谈我对《傅雷家书》的几点浅见,做一些简单的分析。
首先交代一下美学中对审美体验的基本定义。审美体验是日常体验的升华,是个体在亲历中对理想的生命形象的直觉和顿悟。这其中强调了几点,第一,审美体验是发生在瞬间的直觉,是对于人生某个刹那的永恒直觉;第二,审美体验是对生命理想形象的顿悟,审美离不开生命;第三,审美体验是个体的亲历感兴。让我们由此出发也将以此作结,带上对生命的热忱和对美好的向往,一起在傅雷先生浸满血汗的字字珠玑里徜徉,去感受生命原初之情所激荡起的情感与艺术的盛宴吧。
首先就日常体验与审美体验之关系来谈谈。傅雷先生写给其子著名钢琴家傅聪的每一封信无不是基于日常生活体验之上的审美体验。由于两人之间的关系切肤并且艺术造诣和艺术领悟力在一个层面上,这就为日常体验和审美体验搭了一座结实的桥梁,他们的日常情感体验为审美体验建立了丰厚的基础同时极易引发两者之间的转换,并且这种转换是及其自然且亲切的,毫不矫揉造作。和一般家信一样,傅雷家书无不在谈论琐碎中留露出浓浓的爱与温情,但是和一般家信不同的是,傅雷家书企图超越琐碎并在琐碎上种一棵艺术之树并开出艺术之花。这也便是一种审美体验的开端,也正是如此,傅雷家书才开启了如此隽永深沉的娓娓道来,而这种娓娓道来并不是情感的机械叠加,它是基于对日常生活的整体性认知上的情感的凝练和理性的升华。
从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家之间交流时所迸发的如流星般可贵的艺术火花,也可以看到两位艺术家珍视艺术如珍视生命般的执着,更可以看到傅雷对傅聪不知疲倦的指导和提醒中隐藏的舐犊之情。这些都体现以及符合审美体验之要旨,首先,傅雷在对傅聪的理论指导中和在对傅聪艺术生活的感性感知中发表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把这种对艺术的瞬间直接的感悟转化和凝练成了文字并且试图给予儿子傅聪帮助和提高。其次,傅雷的这种体验是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的,它甚至有些迫不及待,他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建议都从未脱离一个目的,让傅聪少走弯路使他渐渐地成为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所以说傅雷的每一封家书都充满着活力与热忱,这正是其生命力的体现。最后,作为家信,它无疑是傅雷极其夫人的亲历感兴,它源于他们的生活根植于他们生活的点滴,它是基于这种生活的情感的抒发以及诗意的凝结。所以,毋庸置疑的,当傅雷及其夫人在开始给傅聪写信时他们就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踏上了审美体验的旅程。这无论于傅聪还是于我们都是可喜的。
傅雷曾在家信中提到自己是一个忠实的儒家信奉者,这告诉我们,傅雷的思想及观点大体都根源于儒家的那一套道德伦理体系。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并且试图在自身价值实现基础上对社会及他人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往大里说。具体到自身的修养方面,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一方面,便强调自身与外物的和谐统一。到了审美体验层面便是对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这些我们从傅雷对傅聪的点滴教育中便看得明晰。首先,他教育傅聪首先学做人,再要做艺术家,再才是钢琴家,目的是让他成为一个德艺双馨的、人格卓著的钢琴艺术家。其次傅雷告诉傅聪要多把自己的见闻告诉自己以便把最新的艺术讯息传递给信息闭塞的国内青年,让他们也能够感受到最新鲜的艺术。他把自己的这种儒学的价值观直白或者含蓄地传递给自己的儿子,教育他做什么事怎么做才合乎情理符合中正之道,力图使他事事妥帖。他要他学会做到学习与休息的合理安排,使身体和内心都处在一个健康的状态,这样才能好好地迎接比赛。总之,傅雷的整个心都在盼望着傅聪能够做到内在修养与外在技术的完美融合,他渴望着儿子在中国文化的浸染下、西方技巧的锤炼下达到一种完满的中的境界。正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从这个方面看,傅雷的审美体验也是中国式体验美学的一个缩影,它强调的是对于天人合一境界的领悟。
审美体验具有原构性。它显示了审美体验的力度。人的原始生命力是一种与自然同根、与宇宙共脉的巨大能量,同审美体验与艺术创造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无关乎肉欲,关乎的是人的天性,即傅雷作为父亲表达父爱的天性。父爱可以说是作为一种源动力在不断推进傅雷的这些体验的进行以及把体验凝练成文字的艺术创作。而这种力量无疑对升华生命本能,解放自我情感以及焕发个体生命起着巨大的作用,我们不用怀疑这种创作对傅雷及傅聪两人裨益之深之切。
这里还谈谈审美体验的预构性。预构性是指审美体验具有预先构建未来形象的属性。预构性不是说审美体验有多神通广大能够预测未来,而是说在个人理性的支配下审美体验能够就现已有的情况对未来做一个预想画一个蓝图。傅雷对傅聪的殷切期望便是对审美体验预构性的完美诠释和表现。这种审美的预构性把审美体验和人生体验做一个合理的结合从而产生了一些新的可能,现实中的可能,而不仅仅是在文字上。
关于《傅雷家书》的体验其实道不尽说不完,因为两位艺术家知识之渊博远非吾辈所能及,所以暂时于此作结。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培养出更敏锐的直觉,尽可能地把生命的力量融入审美当中,亲力亲为,使自己的日常体验能够更多的转化为成熟的审美体验,让生命有所得。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