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恍若初相见
昨夜斗蚊,挑灯檄剿,败北。上蚊帐,却无眠。腹空而辗转,忧日后无心忆往昔,起意记流水一笔。哼哼,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前记
我们在一起也不过五年有余,讲出来实在无法惊人,虽然这期间也见了很多分合离散,添了几十分感叹。想来没办法,校园恋爱起家,总难免风雨漂泊一把。可是,我总是惦记着细水长流,白头偕老,觉得五年的时间不过光阴一瞬,不值得感叹。然而,我几乎要忽略的是,从二十二岁到二十七岁,是多么年少绚烂的五年,在一起的四年校园时光,有多紧实多充沛。按照现在朝九晚五的生活来度量,就算再过十年,留下的回忆可能也敌不过这逝去的五年。在另一个程度上说,因为这五年的快节奏,感情关口就像过山车,很频繁,很刺激,很挑战,很惊险。
于是我也会想,我们百转千回选择在一起;有矛盾有争吵,转了一圈又一圈,还是在一起。什么支撑着我们的感情呢?沮丧失望灰心落寞,全都有过,我们都不是世人眼中绝顶好的那类,我们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有软肋,我们也曾跌跌撞撞,未来也不会风调雨顺,然而目前我们认为感情还算坚挺,并且想着更坚挺的方向努力着。我也说不出他都哪儿好,值得让我死心塌地,我也信缘,知道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我虽然说不出,但能感受到在一起的美好,不总是恬然,却有一种对的和舒服的感觉。就是,那种,人生恍若初相见的感觉。
他长我一级。我们都是那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的人,第一次见面,是因为获得了相同的奖学金,所以需要共同出席奖学金的颁奖仪式。颁奖仪式是年在南京召开,其实是一个公费去南京游玩的机会。老实说,我自诩不是书呆子的类型,也想象不出跟这班呆子之流出行的快乐。所以当负责人征求我是否参加颁奖仪式时,我着实推脱了一翻。负责人有些无奈,带着苦口婆心的语调劝诱开来:两年才一次机会难得啊,诸多好处啊,最后以希望我支持工作为由鼓励我参加。然而,我还是没有兴趣,当年的我执念在用车轮丈量土地的自行车协会中,我宁愿选择十一跟车协去京郊拉练也不愿意去参加什么颁奖仪式,哪怕是在南京,哪怕不用掏银子。我终于没有做出”Yes“的答复。
刚上大一的我全然不知,原来去参加这个颁奖仪式的机会,是需要争取,需要筛选。他就是通过报名、选拔,最终入选的。应该是因为颁奖仪式需要符合代表要求,而我狗屎般地落入了某个代表群体中,所以负责人才第二次拨通了我的电话,耐心地公关,直到我点头并提交了申请表。
没错,我本来意图跟他“划清界限”,我原本已经跟这个缘分擦肩而过,而缘分,就是这样的意思吧,绕来绕去,终究是一个圈,还是会相见。
“我叫秦**,秦始皇的秦,……,05法学,很高兴认识大家“。自我介绍时我例行惯例,多一个字也没舍得说。出行前的交代会,本来就是晚上,又是很小的会议室,幽幽暗暗的,我因为翘了车协的晚间训练,更加就心不在焉,甲乙丙丁一概跟我无关,虽然似乎他们都口若悬河的样子,某大学的书呆子,话也极多。我闷着头盼着快结束,耳边的声音已经淡漠下去了。
“我叫**,秦**的师兄,……”人对自己的名字都是超级敏感的,我因为自己名字的关系激灵了一下,差点站起来喊“到”。原谅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我抬头看见的他的样子,本来灯光就不强,我还是近视眼,而且在注意力那么不集中的时候。清秀?算得上吧。大眼睛?绝对的,以至于我的第一反应是“好大的眼睛”。然而,我真的没听见他叫什么,我也真的没兴趣问他叫什么,就算有兴趣也没勇气,就算有勇气一散会我也对不上人了,我总不能说:坐在我对面左手边第X个人的同学叫什么?更没法问:那个说是我师兄的人叫什么?我要是这么问,省了挨抽也免不了被骂,别人肯定问,姑娘麻烦你再说一声你是谁?
谁会想到,时间就这样为我开启了一扇窗,我不知道为什么大眼睛师兄能叫出我的名字,而这个大眼睛师兄,后来就成了枕边的那个他。他说,他知道我的名字,是因为他之前看了出行人员名单,居然有一个05级的师妹,他问了身边的死党,死党跟他说,这个姑娘我认识啊,跟我在一个校园刊物做编辑嘛。”这个姑娘怎么样?“”除了长得不算漂亮,其他都很好。”以上一切,我全不知情。
我追问过很多次,“那你觉得我真的不漂亮吗?”一开始,他的回答是:漂亮不漂亮不重要。到后来,他的回答是:不漂亮我娶你干嘛。对此,我略微得意。然而,他也坦白地说:第一次见你,觉得真是个不怎么斯文的人,穿着车协的战袍(会服,仿照某年百事冲锋衣的板式,肥肥大大),手里拎着装圣女果的袋子,一边上车一边往嘴里放,还不客气地向外散发。——他的描述很贴切,从前的我就是这样子的,现在让我在大街上嚼点东西我比较接受不了,但是原来我是丝毫不顾忌的:只要不是去见老师。而那个宽大的袍子一直都是我的最爱之一,宽松舒适是我对衣物的最低标准。而我也心知肚明,我本来不是讨巧的女纸,万人爱是我毕生无法实现的梦想。他曾经说过,“能够透过你的外表发现你内在的美好,是我觉得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而我,从来都不需要博得多少人喜爱,老公不过一个,以我邋遢的态度遇上了,是幸是缘。
南京之旅颇为轻松。我还是记不起后来是怎么把他对上号的,对怎样熟悉起来的也很模糊。记得住的细节起于“访问团”的小聚,男生们来到女生的宿舍,漫无边际地聊了起来,我开始觉得,大家其实都很活跃,而且都很老实。现在想来,这个判断是非常中肯的,这确实是我遇到的花花肠子最少的一群人,为人处世中规中矩,而我自然也是这么一类。年轻人在一起,难免互评和八卦。居然有两个人说我是小妹妹的款型,我眼镜都快跌下来了,我坚持认为自己属于强悍的姑娘,而且对自己的年龄一直处于自卑状态,这么一说,让我心里温暖起来。这么说的人,其中之一,就是他。可是这样把我拖进妹妹行列,并没有引起我的好感。我也不傻,这么烂的暧昧伎俩,我才不会轻易相信。谁知道你是不是已经认了若干妹妹?所以,这种称谓带给我的温暖,像是蒲公英的种子,风一吹,便迅速烟消云散。但,或许因为是同一个学院的关系,之后的几天,我们走得都比较近。
我们在一起也不过五年有余,讲出来实在无法惊人,虽然这期间也见了很多分合离散,添了几十分感叹。想来没办法,校园恋爱起家,总难免风雨漂泊一把。可是,我总是惦记着细水长流,白头偕老,觉得五年的时间不过光阴一瞬,不值得感叹。然而,我几乎要忽略的是,从二十二岁到二十七岁,是多么年少绚烂的五年,在一起的四年校园时光,有多紧实多充沛。按照现在朝九晚五的生活来度量,就算再过十年,留下的回忆可能也敌不过这逝去的五年。在另一个程度上说,因为这五年的快节奏,感情关口就像过山车,很频繁,很刺激,很挑战,很惊险。
于是我也会想,我们百转千回选择在一起;有矛盾有争吵,转了一圈又一圈,还是在一起。什么支撑着我们的感情呢?沮丧失望灰心落寞,全都有过,我们都不是世人眼中绝顶好的那类,我们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有软肋,我们也曾跌跌撞撞,未来也不会风调雨顺,然而目前我们认为感情还算坚挺,并且想着更坚挺的方向努力着。我也说不出他都哪儿好,值得让我死心塌地,我也信缘,知道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我虽然说不出,但能感受到在一起的美好,不总是恬然,却有一种对的和舒服的感觉。就是,那种,人生恍若初相见的感觉。
他长我一级。我们都是那种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的人,第一次见面,是因为获得了相同的奖学金,所以需要共同出席奖学金的颁奖仪式。颁奖仪式是年在南京召开,其实是一个公费去南京游玩的机会。老实说,我自诩不是书呆子的类型,也想象不出跟这班呆子之流出行的快乐。所以当负责人征求我是否参加颁奖仪式时,我着实推脱了一翻。负责人有些无奈,带着苦口婆心的语调劝诱开来:两年才一次机会难得啊,诸多好处啊,最后以希望我支持工作为由鼓励我参加。然而,我还是没有兴趣,当年的我执念在用车轮丈量土地的自行车协会中,我宁愿选择十一跟车协去京郊拉练也不愿意去参加什么颁奖仪式,哪怕是在南京,哪怕不用掏银子。我终于没有做出”Yes“的答复。
刚上大一的我全然不知,原来去参加这个颁奖仪式的机会,是需要争取,需要筛选。他就是通过报名、选拔,最终入选的。应该是因为颁奖仪式需要符合代表要求,而我狗屎般地落入了某个代表群体中,所以负责人才第二次拨通了我的电话,耐心地公关,直到我点头并提交了申请表。
没错,我本来意图跟他“划清界限”,我原本已经跟这个缘分擦肩而过,而缘分,就是这样的意思吧,绕来绕去,终究是一个圈,还是会相见。
“我叫秦**,秦始皇的秦,……,05法学,很高兴认识大家“。自我介绍时我例行惯例,多一个字也没舍得说。出行前的交代会,本来就是晚上,又是很小的会议室,幽幽暗暗的,我因为翘了车协的晚间训练,更加就心不在焉,甲乙丙丁一概跟我无关,虽然似乎他们都口若悬河的样子,某大学的书呆子,话也极多。我闷着头盼着快结束,耳边的声音已经淡漠下去了。
“我叫**,秦**的师兄,……”人对自己的名字都是超级敏感的,我因为自己名字的关系激灵了一下,差点站起来喊“到”。原谅我现在已经记不清我抬头看见的他的样子,本来灯光就不强,我还是近视眼,而且在注意力那么不集中的时候。清秀?算得上吧。大眼睛?绝对的,以至于我的第一反应是“好大的眼睛”。然而,我真的没听见他叫什么,我也真的没兴趣问他叫什么,就算有兴趣也没勇气,就算有勇气一散会我也对不上人了,我总不能说:坐在我对面左手边第X个人的同学叫什么?更没法问:那个说是我师兄的人叫什么?我要是这么问,省了挨抽也免不了被骂,别人肯定问,姑娘麻烦你再说一声你是谁?
谁会想到,时间就这样为我开启了一扇窗,我不知道为什么大眼睛师兄能叫出我的名字,而这个大眼睛师兄,后来就成了枕边的那个他。他说,他知道我的名字,是因为他之前看了出行人员名单,居然有一个05级的师妹,他问了身边的死党,死党跟他说,这个姑娘我认识啊,跟我在一个校园刊物做编辑嘛。”这个姑娘怎么样?“”除了长得不算漂亮,其他都很好。”以上一切,我全不知情。
我追问过很多次,“那你觉得我真的不漂亮吗?”一开始,他的回答是:漂亮不漂亮不重要。到后来,他的回答是:不漂亮我娶你干嘛。对此,我略微得意。然而,他也坦白地说:第一次见你,觉得真是个不怎么斯文的人,穿着车协的战袍(会服,仿照某年百事冲锋衣的板式,肥肥大大),手里拎着装圣女果的袋子,一边上车一边往嘴里放,还不客气地向外散发。——他的描述很贴切,从前的我就是这样子的,现在让我在大街上嚼点东西我比较接受不了,但是原来我是丝毫不顾忌的:只要不是去见老师。而那个宽大的袍子一直都是我的最爱之一,宽松舒适是我对衣物的最低标准。而我也心知肚明,我本来不是讨巧的女纸,万人爱是我毕生无法实现的梦想。他曾经说过,“能够透过你的外表发现你内在的美好,是我觉得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而我,从来都不需要博得多少人喜爱,老公不过一个,以我邋遢的态度遇上了,是幸是缘。
南京之旅颇为轻松。我还是记不起后来是怎么把他对上号的,对怎样熟悉起来的也很模糊。记得住的细节起于“访问团”的小聚,男生们来到女生的宿舍,漫无边际地聊了起来,我开始觉得,大家其实都很活跃,而且都很老实。现在想来,这个判断是非常中肯的,这确实是我遇到的花花肠子最少的一群人,为人处世中规中矩,而我自然也是这么一类。年轻人在一起,难免互评和八卦。居然有两个人说我是小妹妹的款型,我眼镜都快跌下来了,我坚持认为自己属于强悍的姑娘,而且对自己的年龄一直处于自卑状态,这么一说,让我心里温暖起来。这么说的人,其中之一,就是他。可是这样把我拖进妹妹行列,并没有引起我的好感。我也不傻,这么烂的暧昧伎俩,我才不会轻易相信。谁知道你是不是已经认了若干妹妹?所以,这种称谓带给我的温暖,像是蒲公英的种子,风一吹,便迅速烟消云散。但,或许因为是同一个学院的关系,之后的几天,我们走得都比较近。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