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年小记
跟自己相处这么多年,总想说,该总结一下了。既然今天有这个机缘,就略略记记吧。事情永远是模糊的,清晰的都是那些心情和感觉。
有时喜欢感叹,谁谁谁变了,可是,我到底又是个怎样的人呢,这么多年,我不也从文艺少年变成市井青年,又变成山村野人了吗。是不是只有一个存在于各种关系中的我,还是一个孤岛上,发出狂野呼唤的我。 这个已经被宗教,心理学探讨过无数次的问题真正落到自己头上,还是那么令人彷徨。宏大的理论也没有办法安慰和阻止一个敏感的人继续爱冥思苦想。好在,常对自己说,如果真的没有"我",那么能够"常怀感恩,乐于服务"就好了。
这种感触真是难以言喻,四年了,或者才四年而已。有的时候整个世界就像是一个个孤岛,而当你一个人要住第五年的时候,别人也已经开始真正生活了。至于这个"真正",一直是你与别人,更可恨的是你与自己最纠结的那个点。你学习了,恋爱了,工作了,交朋友了,吃了也喝了,那么你到底--------很怕面对的一个问题: "你最近过得怎么样"。一旦这个问题抛出,就开始思索怎么样呢,怎么样呢,到底算是怎么样,答案是空洞的,就如生活。这边的朋友说,这里的生活就像流水一样,如果不记下来,回头看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我终于理解高木直子为什么有那样热情画下那么多碗吉野家牛肉饭,因为她在创造另一种生活,平行于现实的生活,有趣的,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反而显得那么虚假的单调。
回头看去,二十出头血气方刚时的虚无与孤独跟现在相比可真算生活的调剂了。其中不乏想象的成分。而现在确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讨论各种美味的沙拉,奶酪,最新的模特秀,竞猜节目,流行时尚,突然你发现你跟他们是格格不入的,互相不能欣赏,不敢苟同。 你所熟悉的,爱慕的,追捧的,都没法拿出来分享。同学们关注成绩和coupon的热情远远大于遥远的威尼斯电影节,某某画展和某某小书。你仿佛被整个世界打败,精心修炼的小宇宙一下变成空气。孤独是很难通过网络,电视和虚拟世界来填补的,你需要的仅仅是一次偶然的邂逅,出其不意的拜访和即兴的聚会,众人围炉的温暖。那些不断更新的微博和上传的美好照片只会令你更焦虑,难道我是生活在异次元中吗?
好在,与其他荷尔蒙,肾上腺素,多巴胺分泌的不断下降相比,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却在不断攀升,不论是服饰,饮食,书画,礼仪以及生活的智慧,审美的态度和舌尖的敏感度,都无比佩服我们的祖先。西方美食的种类,味道以及制作与我国人民千年来的智慧结晶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而我国遍布大江南北昂贵的西餐馆又说明我们包容,接纳并且尊重西方文明的胸怀。即便是这种胸怀,也是很值得西方世界学习的。
最后,我不得不很媚俗的感谢一把这四年,让我体会到人与环境之间的对立和焦虑,让我看到发达国家的安逸,美好与幼稚,让我重新认识自己和中国,原来我一直不知道其实内心最向往的生活就是中学课本里的桃花源而已,简单温暖。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