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夫所指 亦不移吾志
从那一天起便不与你联系,因为我知道你一定过得很好。时至今日,你是否如往昔般坚毅,笃定,有梦想,有原则?一定会的,什么没有理由让他肆意占领你强大的内心。我也一样,如珍惜生命般珍爱每一日的生活,激情之余,也有烦闷,疲惫,但更多的是思考,思考每一件事的意义,似乎经历的每一分每一秒目的都是让我对生活更有信心,感恩每一个人,我爱那些朋友,爱他们为我的生活增添了人气,热闹,以及一些其他什么都替代不了的东西。
依旧喜欢读书,喜欢电影,并且与虚荣功利无关,在每个烦闷的自习习惯的拿出喜欢的书细细的品味,让我产生隔绝于世的幻觉。笔下的文字日渐温暖,苦恼和遗憾就这么随着心情的渐渐明朗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于是我像脱胎换骨般重新迎接每一天的生活,身边的人开心或苦恼都被我逐字逐句的看在眼里,兴奋与惋惜,错综交织。你知我仍旧如此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有明媚的笑容,你们开心了,我才能真正感受到片刻的安宁投射到空旷的寂寥中。
在这样一个假日的午后,我很难找到比写东西更好的休闲方式,四周在耳塞的庇护下调成安静模式,每一次舒缓的呼吸都变得清晰沉重。原谅我依然不能摆脱这件生活常用品,可我还是觉得就这样坠入一片沉寂是再好不过的逃避方式,并不是没有安全感,只是习惯,习惯了逃离,习惯了我行我素后的一次次惴惴不安的烂解释。因为不适应,所以一定要给自己找一个出口,不想再出现更多的碰撞让彼此更受伤害。有时候,沟通是一件多么无用且乏力的事。
渐渐喜欢观察每一个人,他们开不开心,为什么而忙碌,有没有有价值的追求。有事一会感慨,千百次的告诉自己,我不要这样。每一个人沿着一条固定的生命轨道运转下去,不出意外的话安稳的到达终结,没有精力反观生活,人性,历史,自然,对与错的划分。激情和意志都在妥当的道路中消磨殆尽,一步步踱向终点,那我们来此一遭是为了什么呢。生命中的喜悦,感动,振奋究竟能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占有多少价值?
我一直试图摆脱体制带给我的荒谬和痛楚,但始终是徒劳,不遗余力的反抗对手永远都是无理搅三分的规定、不允许、必须。除了彰显权力之外能起到多少保障作用?强权话语无处不在,违背道德标准和违背规则本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so 去你妈的!
勒庞在《乌合之众》里的经典论述中说:“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被淹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意义情绪化和低智商”。这个群体的概念不好定夺,然而不能否定的是有人的地方就存在着真理与否的讨论,妥协被妥协,服从被服从。直到占领话筒封上胶带演变为扼住咽喉,声带的震颤改变为他们需要的声音。你激扬振奋或心有戚戚,不能改变的是,你丢了你的天下,成全了他的国。
随着阅历的增加,思考的深入对许多问题能有一个更加清晰并明确的认识,如何才能实现自我?独立人格是否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我试图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更多的也只是彰显一种文化品位和生活方式,很正的特立独行,是那些有恃无恐的人才能装的逼。这样说来未免太过绝对。一棒子打死太多人,然而实际上,我永远尊敬崇尚那些想法独特并尊重理想的人,那才是真正的“火星人”——我的绰号,然而我将它光荣的誉为一种褒奖,那意味着,我和你们不一样。重要的是,我一点都不认同你们俗套陈腐的生活。
不走寻常路,需要承担巨大的压力,而信仰的力量又是否强大到可以在任何挫折面前激发你的斗志?你怎么知道卸下枷锁的同时,抛弃的粮食和水?独立之人格,精神之力量在现实面前是否一无是处?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面临这样的困惑,在没有有力量的指引的情况下也许我们都会迷失自我,因为太不安全了,离群索居的生活有怎么能保证我们不会陷入那个单调情绪化的世界,更可怕的是,饿死怎么办?
在此,我用一句贾樟柯的话来激励一下我自己和我的同僚门:“你热爱的东西一开始基本不会给你带来物质上的好处,你要以身相许,你会觉得那个过程特别快乐,如果没有这个劲,你永远开始不了。”
千夫所指 亦不移吾志
依旧喜欢读书,喜欢电影,并且与虚荣功利无关,在每个烦闷的自习习惯的拿出喜欢的书细细的品味,让我产生隔绝于世的幻觉。笔下的文字日渐温暖,苦恼和遗憾就这么随着心情的渐渐明朗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于是我像脱胎换骨般重新迎接每一天的生活,身边的人开心或苦恼都被我逐字逐句的看在眼里,兴奋与惋惜,错综交织。你知我仍旧如此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有明媚的笑容,你们开心了,我才能真正感受到片刻的安宁投射到空旷的寂寥中。
在这样一个假日的午后,我很难找到比写东西更好的休闲方式,四周在耳塞的庇护下调成安静模式,每一次舒缓的呼吸都变得清晰沉重。原谅我依然不能摆脱这件生活常用品,可我还是觉得就这样坠入一片沉寂是再好不过的逃避方式,并不是没有安全感,只是习惯,习惯了逃离,习惯了我行我素后的一次次惴惴不安的烂解释。因为不适应,所以一定要给自己找一个出口,不想再出现更多的碰撞让彼此更受伤害。有时候,沟通是一件多么无用且乏力的事。
渐渐喜欢观察每一个人,他们开不开心,为什么而忙碌,有没有有价值的追求。有事一会感慨,千百次的告诉自己,我不要这样。每一个人沿着一条固定的生命轨道运转下去,不出意外的话安稳的到达终结,没有精力反观生活,人性,历史,自然,对与错的划分。激情和意志都在妥当的道路中消磨殆尽,一步步踱向终点,那我们来此一遭是为了什么呢。生命中的喜悦,感动,振奋究竟能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占有多少价值?
我一直试图摆脱体制带给我的荒谬和痛楚,但始终是徒劳,不遗余力的反抗对手永远都是无理搅三分的规定、不允许、必须。除了彰显权力之外能起到多少保障作用?强权话语无处不在,违背道德标准和违背规则本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so 去你妈的!
勒庞在《乌合之众》里的经典论述中说:“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被淹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意义情绪化和低智商”。这个群体的概念不好定夺,然而不能否定的是有人的地方就存在着真理与否的讨论,妥协被妥协,服从被服从。直到占领话筒封上胶带演变为扼住咽喉,声带的震颤改变为他们需要的声音。你激扬振奋或心有戚戚,不能改变的是,你丢了你的天下,成全了他的国。
随着阅历的增加,思考的深入对许多问题能有一个更加清晰并明确的认识,如何才能实现自我?独立人格是否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我试图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更多的也只是彰显一种文化品位和生活方式,很正的特立独行,是那些有恃无恐的人才能装的逼。这样说来未免太过绝对。一棒子打死太多人,然而实际上,我永远尊敬崇尚那些想法独特并尊重理想的人,那才是真正的“火星人”——我的绰号,然而我将它光荣的誉为一种褒奖,那意味着,我和你们不一样。重要的是,我一点都不认同你们俗套陈腐的生活。
不走寻常路,需要承担巨大的压力,而信仰的力量又是否强大到可以在任何挫折面前激发你的斗志?你怎么知道卸下枷锁的同时,抛弃的粮食和水?独立之人格,精神之力量在现实面前是否一无是处?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面临这样的困惑,在没有有力量的指引的情况下也许我们都会迷失自我,因为太不安全了,离群索居的生活有怎么能保证我们不会陷入那个单调情绪化的世界,更可怕的是,饿死怎么办?
在此,我用一句贾樟柯的话来激励一下我自己和我的同僚门:“你热爱的东西一开始基本不会给你带来物质上的好处,你要以身相许,你会觉得那个过程特别快乐,如果没有这个劲,你永远开始不了。”
千夫所指 亦不移吾志
-
bb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21 22:5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