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唐龍的「我去拉薩.5000里川藏騎行記」...... (1)
那天我離開霧峰的山區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五點多了。
從霧峰搭上了132號的公車,由霧峰,經由大里然後到台中火車站,再轉搭台鐵、高鐵回台北。
車上坐滿了學生和幾個鄉民,沿途偶爾三三兩兩的上來一些乘客。前方不時傳來年輕人的談笑和對話,我一聽,有不少大陸口音。我突然想到:「應該是大陸來的交換學生吧!」
132號這路公車的起始點,是台中霧峰的朝陽科技大學,終點站是在台中市北屯區那邊,沿途會繞經霧峰、大里和台中的市區,如果照這個時間推算,這些學生若不是到台中去逛夜市的,就是到台中去吃飯或是購物的大陸交換生了。朝陽科大,是有大陸交換生的。
132號公車走的很慢,車身隨著紅綠燈和擠迫的車流,不斷的伊伊亞亞地晃動,好像車身就要解體一樣。我在想:這台往返台中市區和霧峰鄉間的老車,就像在耳內拼湊著的大陸口音,在古老的零組件裡,有著讓人臆想般的有趣情節。只是我不曉得,這些曾經來過台灣的交換學生,未來會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Charlie是之前到花蓮東華大學交換的大陸生,現在的他,則已經變成一位作家了。
幾個星期前,我和住在花蓮的黃大哥見面,從他手裡拿到了這本Charile的作品「我去拉薩.5000里川藏騎行記」。這是他和一伙兄弟,由成都騎單車到西藏拉薩的文字和影像記實,已由鳳凰出版公司付印。猶記得在火鍋店裡黃大哥提及他在花蓮參加鐵人三項時的那股拼勁,依舊讓人感到驚奇。
據當事人描述,在參加鐵人三項前,不少人勸這個瘦巴巴,已經病到住進醫院的大陸年輕人放棄吧,別折騰自己了。可是他依舊拼了命的完成了鐵人三項的活動,誠如他在自序裡面描述的那樣。
「放下『獨唱團』,拿起『申論』?」是他給書中自序起的副標。他的自序寫的很好,主要的原因是他很誠實的描述了自己心境的迷茫、轉折和騎行去拉薩的那份心意。
我記得好幾年前我連續幾年都到藏區附近工作和旅行,有次我搭車從成都到稻城亞丁去看神山,隔年從雲南中甸搭吉普車繞經藏東和四川返回成都,我知道從成都騎單車到拉薩是很很很很很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可是這個傢伙卻完成了!
他在自序裡提到一段文字說:
「在每一個人的出路問題上,雖不分誰輸誰贏,卻分有解無解。很不幸,我屬於無解的那一類:長輩所推崇的路,我不屑走;人各有志,我所羨慕的路,卻不是我喜歡的;而我一意孤行的路,則一片迷茫。」
然後他接著寫道:
「我想試試文字工作,甚至是創作。但別人已經開始採摘第一批果實,我卻才剛找到自己的那一杯土,種子都還沒種。藝術是虛無縹緲的,伴著極大的不確定性。誰能保証只要努力就能寫出好作品?天賦不夠靈感不來怎麼辦?當你成天鼓搗著並不驚艷的小文章,人們只會覺得你在做一個讓人揪心的夢。」
我喜歡他的坦白,不吝於將自己心底某個角落讓別人來看的那一種真誠,就像一種不怕被污染的海水的藍。坦白講,這種品種在台灣不多了。其實我真心想對他說:「那些在藝術方面和創作成就很厲害的人,都是對自己和作品很誠懇的人。」
獨唱團,跟韓寒有關。韓寒這個品種,只能出現在大陸,不可能出現在台灣。嚴格來說,是指:韓寒只能出現在過去的台灣,而不可能生存在現下的台灣。這也是我認為為什麼李敖和陳文茜之流,會對韓寒這麼酸、這麼嫉妒的原因。
因為他們潛意識裡很清楚,自己是倚仗著民主和言論自由的台灣,才有大鳴大放的喉舌,卻不是因為自己擁有多大的群眾魅力和可供揮霍的青春。
把陳文茜和李敖之流放在中國大陸,其實一點也不顯眼。因為隨便翻開儒林外史,順手一挑,哪一個丑角和人物,深邃度都比這些人高。少了對比性,其實人一點也不算啥。韓寒在台灣,少了映襯他的背景,同樣的,那些在台灣以口才辯給聞名的名嘴一到了大陸,全部變成唯唯諾諾的龜兒子了。
能夠在言論禁止的地方講禁止的東西,才具有吸引人的力量;敢走別人不敢走的路,才會看到別人見不到的風景。所以說,在自序裡,Charlie你學姐勸你的話,某部份是對的。逐夢之路上,橫陳的未知,其實是這個國家和社會,那唯功名利碌、安定求穩是尚的中國世俗輪軸,千百年來的恆常運轉罷了。
人總是要生活在背景裡,如果沒有背景的依撐,畫卷裡的精巧人物就沒了對比性,也突顯不出你的獨特性了。所以有人在KTV裡專門挑那些冷門的歌曲和難唱的曲子來詮釋自己的心聲和歌技,才能傾訴衷曲、心聲,也才會有「獨唱」二字由來吧。
在中國這個國家,最不缺的就是人。
因為人太多,所以由「人性」流陳出來的人性、故事和慾望,就像一條洶湧的江河,始終是會吃人的,把人淹沒掉的。對那些不甘於世俗的人來說,想在這條江河裡冒出頭來,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所以你看那些在中國境內文筆好的作家,在國外都默默無名,而真正能見諸於世界的,永遠得走出中國這塊土地。
因為這個國家太巨大,所以無論怎麼深邃的東西,一用巨大的公差去丈量,立刻就變成微不足道了。如果人們想要走自己的路,第一步就得面對來自世俗的質疑,再來就是得面對自己僅是一條千里之路上,自我被微縮成毫微之釐米的孤寂感。
我在猜,Charlie騎行到拉薩的那5000里路,應該就是他獨自融合這里釐之別的一趟朝聖之旅吧。
順著別人的理路走,你會變成別人歌功頌德的腐儒;不順著規矩走,你就要嚐試著當樹枝孤鳥,獨自的面對無垠的晴空了。
西藏的天空很藍,跟花蓮的太平洋很像,一樣的深邃。可如果你有幸同時看過兩種湛藍,也知道那是深不見底,無法企求的,只能泅泳其中的,那你還求什麼呢?
從霧峰搭上了132號的公車,由霧峰,經由大里然後到台中火車站,再轉搭台鐵、高鐵回台北。
車上坐滿了學生和幾個鄉民,沿途偶爾三三兩兩的上來一些乘客。前方不時傳來年輕人的談笑和對話,我一聽,有不少大陸口音。我突然想到:「應該是大陸來的交換學生吧!」
132號這路公車的起始點,是台中霧峰的朝陽科技大學,終點站是在台中市北屯區那邊,沿途會繞經霧峰、大里和台中的市區,如果照這個時間推算,這些學生若不是到台中去逛夜市的,就是到台中去吃飯或是購物的大陸交換生了。朝陽科大,是有大陸交換生的。
132號公車走的很慢,車身隨著紅綠燈和擠迫的車流,不斷的伊伊亞亞地晃動,好像車身就要解體一樣。我在想:這台往返台中市區和霧峰鄉間的老車,就像在耳內拼湊著的大陸口音,在古老的零組件裡,有著讓人臆想般的有趣情節。只是我不曉得,這些曾經來過台灣的交換學生,未來會有什麼樣的故事呢?
Charlie是之前到花蓮東華大學交換的大陸生,現在的他,則已經變成一位作家了。
幾個星期前,我和住在花蓮的黃大哥見面,從他手裡拿到了這本Charile的作品「我去拉薩.5000里川藏騎行記」。這是他和一伙兄弟,由成都騎單車到西藏拉薩的文字和影像記實,已由鳳凰出版公司付印。猶記得在火鍋店裡黃大哥提及他在花蓮參加鐵人三項時的那股拼勁,依舊讓人感到驚奇。
據當事人描述,在參加鐵人三項前,不少人勸這個瘦巴巴,已經病到住進醫院的大陸年輕人放棄吧,別折騰自己了。可是他依舊拼了命的完成了鐵人三項的活動,誠如他在自序裡面描述的那樣。
「放下『獨唱團』,拿起『申論』?」是他給書中自序起的副標。他的自序寫的很好,主要的原因是他很誠實的描述了自己心境的迷茫、轉折和騎行去拉薩的那份心意。
我記得好幾年前我連續幾年都到藏區附近工作和旅行,有次我搭車從成都到稻城亞丁去看神山,隔年從雲南中甸搭吉普車繞經藏東和四川返回成都,我知道從成都騎單車到拉薩是很很很很很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可是這個傢伙卻完成了!
他在自序裡提到一段文字說:
「在每一個人的出路問題上,雖不分誰輸誰贏,卻分有解無解。很不幸,我屬於無解的那一類:長輩所推崇的路,我不屑走;人各有志,我所羨慕的路,卻不是我喜歡的;而我一意孤行的路,則一片迷茫。」
然後他接著寫道:
「我想試試文字工作,甚至是創作。但別人已經開始採摘第一批果實,我卻才剛找到自己的那一杯土,種子都還沒種。藝術是虛無縹緲的,伴著極大的不確定性。誰能保証只要努力就能寫出好作品?天賦不夠靈感不來怎麼辦?當你成天鼓搗著並不驚艷的小文章,人們只會覺得你在做一個讓人揪心的夢。」
我喜歡他的坦白,不吝於將自己心底某個角落讓別人來看的那一種真誠,就像一種不怕被污染的海水的藍。坦白講,這種品種在台灣不多了。其實我真心想對他說:「那些在藝術方面和創作成就很厲害的人,都是對自己和作品很誠懇的人。」
獨唱團,跟韓寒有關。韓寒這個品種,只能出現在大陸,不可能出現在台灣。嚴格來說,是指:韓寒只能出現在過去的台灣,而不可能生存在現下的台灣。這也是我認為為什麼李敖和陳文茜之流,會對韓寒這麼酸、這麼嫉妒的原因。
因為他們潛意識裡很清楚,自己是倚仗著民主和言論自由的台灣,才有大鳴大放的喉舌,卻不是因為自己擁有多大的群眾魅力和可供揮霍的青春。
把陳文茜和李敖之流放在中國大陸,其實一點也不顯眼。因為隨便翻開儒林外史,順手一挑,哪一個丑角和人物,深邃度都比這些人高。少了對比性,其實人一點也不算啥。韓寒在台灣,少了映襯他的背景,同樣的,那些在台灣以口才辯給聞名的名嘴一到了大陸,全部變成唯唯諾諾的龜兒子了。
能夠在言論禁止的地方講禁止的東西,才具有吸引人的力量;敢走別人不敢走的路,才會看到別人見不到的風景。所以說,在自序裡,Charlie你學姐勸你的話,某部份是對的。逐夢之路上,橫陳的未知,其實是這個國家和社會,那唯功名利碌、安定求穩是尚的中國世俗輪軸,千百年來的恆常運轉罷了。
人總是要生活在背景裡,如果沒有背景的依撐,畫卷裡的精巧人物就沒了對比性,也突顯不出你的獨特性了。所以有人在KTV裡專門挑那些冷門的歌曲和難唱的曲子來詮釋自己的心聲和歌技,才能傾訴衷曲、心聲,也才會有「獨唱」二字由來吧。
在中國這個國家,最不缺的就是人。
因為人太多,所以由「人性」流陳出來的人性、故事和慾望,就像一條洶湧的江河,始終是會吃人的,把人淹沒掉的。對那些不甘於世俗的人來說,想在這條江河裡冒出頭來,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所以你看那些在中國境內文筆好的作家,在國外都默默無名,而真正能見諸於世界的,永遠得走出中國這塊土地。
因為這個國家太巨大,所以無論怎麼深邃的東西,一用巨大的公差去丈量,立刻就變成微不足道了。如果人們想要走自己的路,第一步就得面對來自世俗的質疑,再來就是得面對自己僅是一條千里之路上,自我被微縮成毫微之釐米的孤寂感。
我在猜,Charlie騎行到拉薩的那5000里路,應該就是他獨自融合這里釐之別的一趟朝聖之旅吧。
順著別人的理路走,你會變成別人歌功頌德的腐儒;不順著規矩走,你就要嚐試著當樹枝孤鳥,獨自的面對無垠的晴空了。
西藏的天空很藍,跟花蓮的太平洋很像,一樣的深邃。可如果你有幸同時看過兩種湛藍,也知道那是深不見底,無法企求的,只能泅泳其中的,那你還求什麼呢?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