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辣魚蛋
下午,路過天水圍市中心的商場,看到正在展出本地食品攤檔的微縮模型,作為吃貨,頓時被萌得不能自已。
不過,拍了上面這張照片,我特意回頭看了幾眼小蘿莉手中的塑膠餐盒。我猜她吃的大概是魚蛋燒賣,或者關東煮。再一抬頭,看到旁邊的7-11便利店,窗口貼着速食小吃的招貼畫:
幾乎可以確定,小蘿莉手中捧着的零嘴,是從7-11買的。因為附近除了7-11,並沒有其他攤檔出售這種價廉物美的外帶小食——確切地說,天水圍幾乎沒有“攤檔”,只有“商場”和“商鋪”。因此,在這裡雖然也可以吃到辣魚蛋、煎釀三寶、雞蛋格仔餅、蘿蔔牛雜、即拉腸粉、手包雲吞麵……卻只能去嘉湖銀座商場、頌富商場、天澤商場、天耀商場等大型shopping mall裡面,找7-11、(大家樂集團的)一粥麵、(美心集團的)美心香港地;或者,去雜亂一點的新北江商場,在擁擠得火警堪虞的過道裡,找一些夾在服飾店間的小食櫃檯。
看到這裡,文藝青年大概會哀嘆舊日韻味喪失殆盡,站在商場裡吹着冷氣吃辣魚蛋,滋味似乎也不如在街邊就着汽車尾氣來得正宗。說句公道話,古早味的食物,不少都還品嚐得到。就天水圍來說,規模化經營的一粥麵,腸粉反而比傳統經營模式的“坤記粥店”好吃許多。但是,品嚐那些地道本地食物的空間,卻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呂大樂在《殖民空間與現代性》一文裡,追溯了他自己對尖沙咀海運大廈的回憶。在1973年的香港,海運大廈是全城第一間綜合購物商場。當時的尖沙咀,就如同今天的尖沙咀一樣,已經是香港作為國際旅遊城市的購物中心。外國的遊客在那個年代還無法自由去中國大陸旅行,因此,他們對“中國”的想象,就投射在香港這個地方,同時也投射在尖沙咀的購物商場裡。他們會在這裡購買具有“中國風情”的旅遊紀念品。而呂大樂說,實際上,當時的尖沙咀同樣也是香港本地人的一個旅遊景點,因為在那裡,你看到的是一個“似是而非的中國”——各種奇怪的、昂貴的、甚至是迎合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國”的紀念品十分熱銷,這讓尖沙咀成為一個看起來很不香港的怪異空間,也是本地人觀光但不購物的消閒地點。
後來,隨着香港社會迅速富裕起來,消費文化漸漸成形,購物商場的消費水準逐漸與本地人的消費能力拉平,也便開始轉為銷售本地人買的起、樂意買的中高檔貨品。時至今日,大型購物商場幾乎成為每一個居民區必備的地景,同時也是幾乎每一個地鐵上蓋建築裡必須出現的存在。胡恩威在一期《我要當特首》的電視節目裡提到,香港今天的城市規劃,是以地鐵線的延伸和地鐵站的分佈為軸心的——政府必先規劃地鐵線,然後規劃地鐵上蓋建築,然後圍繞地鐵站興建其他建築,消費購物都可以在地鐵上蓋及社區街市裡完成。典型的規格化空間佈局,居民的全部活動都“被規劃”了,於是不再有傳統形態自然孳生的商業模式:街邊攤(政府已經不再發放小販牌照,無證經營將被檢控)、大排檔(露天桌椅會被控阻街)、水果小吃檔(嘉湖銀座商場門口的水果攤和糖炒栗子是非法的,攤主會阻止路人拍照),因為商鋪都被規劃進商場裡變成“鋪位”,於是,像天水圍這樣的新市鎮,也就不再有私人商鋪,上環海味街騎樓那樣的私人鋪面,在天水圍也是找不到的。
今天的自由行遊客來香港,或許會對廟街大排檔、上環海味街、旺角女人街、深水埗鴨寮街感到趣味盎然,因為那些地方各自有各自的特色,會讓人印象深刻。但是,作為本地居民,我們看到的香港的新市鎮,如天水圍,如東涌,已經只有購物商場了。這令我想起新加坡:我在那裡做訪談的時候,跑過地鐵沿線至少四五十個站,但是感覺每個站走出來,都是差不多的格局——地鐵站、購物商場、小吃中心和咖啡店,然後走幾步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組屋區。而且,購物商場和小吃中心裡的招牌都差不多,NTUC的超市、老曾記咖喱包、Toast Box、Mr. Bean豆漿小吃連鎖鋪、阿妹Roti……連咖啡店的招牌都是統一字樣的Kopitiam。
(真是不好意思,這時候應該來幾張照片佐證一下的,但是因為那些景觀實在看得沒新鮮感了,這幾年居然一次都沒有拍……)
香港要是照這個方式規劃下去,大概未來這個城市也會變得像新加坡一樣規規整整,但是面目模糊吧。
![]() |
首先看到的,是西貢海鮮大排檔。 |
![]() |
這張是我一年前在西貢拍到的實景。。。可資證明上面那套模型仿真度極高! |
![]() |
煲仔飯大排檔 |
![]() |
這張也是我一年前在廟街拍到的實景。一堆人一起吃飯,能搶在盤子被舔乾淨之前拍到食物,已屬不易 |
![]() |
廣式茶樓點心 |
![]() |
車仔麵。咦?拍到了剛放學的小蘿莉! |
![]() |
仔細一看,小蘿莉手裡還捧着一盒小吃……邊吃邊看的造型,實在太完美地詮釋出我城的吃貨精神了! |
不過,拍了上面這張照片,我特意回頭看了幾眼小蘿莉手中的塑膠餐盒。我猜她吃的大概是魚蛋燒賣,或者關東煮。再一抬頭,看到旁邊的7-11便利店,窗口貼着速食小吃的招貼畫:
![]() |
大概就是這些選項 |
幾乎可以確定,小蘿莉手中捧着的零嘴,是從7-11買的。因為附近除了7-11,並沒有其他攤檔出售這種價廉物美的外帶小食——確切地說,天水圍幾乎沒有“攤檔”,只有“商場”和“商鋪”。因此,在這裡雖然也可以吃到辣魚蛋、煎釀三寶、雞蛋格仔餅、蘿蔔牛雜、即拉腸粉、手包雲吞麵……卻只能去嘉湖銀座商場、頌富商場、天澤商場、天耀商場等大型shopping mall裡面,找7-11、(大家樂集團的)一粥麵、(美心集團的)美心香港地;或者,去雜亂一點的新北江商場,在擁擠得火警堪虞的過道裡,找一些夾在服飾店間的小食櫃檯。
![]() |
新北江商場裡擁擠的過道 |
![]() |
新北江商場裡的小吃店,右側蛋糕櫃旁邊,有個小小的外賣檯。 |
看到這裡,文藝青年大概會哀嘆舊日韻味喪失殆盡,站在商場裡吹着冷氣吃辣魚蛋,滋味似乎也不如在街邊就着汽車尾氣來得正宗。說句公道話,古早味的食物,不少都還品嚐得到。就天水圍來說,規模化經營的一粥麵,腸粉反而比傳統經營模式的“坤記粥店”好吃許多。但是,品嚐那些地道本地食物的空間,卻發生了徹底的改變。
呂大樂在《殖民空間與現代性》一文裡,追溯了他自己對尖沙咀海運大廈的回憶。在1973年的香港,海運大廈是全城第一間綜合購物商場。當時的尖沙咀,就如同今天的尖沙咀一樣,已經是香港作為國際旅遊城市的購物中心。外國的遊客在那個年代還無法自由去中國大陸旅行,因此,他們對“中國”的想象,就投射在香港這個地方,同時也投射在尖沙咀的購物商場裡。他們會在這裡購買具有“中國風情”的旅遊紀念品。而呂大樂說,實際上,當時的尖沙咀同樣也是香港本地人的一個旅遊景點,因為在那裡,你看到的是一個“似是而非的中國”——各種奇怪的、昂貴的、甚至是迎合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國”的紀念品十分熱銷,這讓尖沙咀成為一個看起來很不香港的怪異空間,也是本地人觀光但不購物的消閒地點。
後來,隨着香港社會迅速富裕起來,消費文化漸漸成形,購物商場的消費水準逐漸與本地人的消費能力拉平,也便開始轉為銷售本地人買的起、樂意買的中高檔貨品。時至今日,大型購物商場幾乎成為每一個居民區必備的地景,同時也是幾乎每一個地鐵上蓋建築裡必須出現的存在。胡恩威在一期《我要當特首》的電視節目裡提到,香港今天的城市規劃,是以地鐵線的延伸和地鐵站的分佈為軸心的——政府必先規劃地鐵線,然後規劃地鐵上蓋建築,然後圍繞地鐵站興建其他建築,消費購物都可以在地鐵上蓋及社區街市裡完成。典型的規格化空間佈局,居民的全部活動都“被規劃”了,於是不再有傳統形態自然孳生的商業模式:街邊攤(政府已經不再發放小販牌照,無證經營將被檢控)、大排檔(露天桌椅會被控阻街)、水果小吃檔(嘉湖銀座商場門口的水果攤和糖炒栗子是非法的,攤主會阻止路人拍照),因為商鋪都被規劃進商場裡變成“鋪位”,於是,像天水圍這樣的新市鎮,也就不再有私人商鋪,上環海味街騎樓那樣的私人鋪面,在天水圍也是找不到的。
![]() |
上環海味街的騎樓鋪面 |
![]() |
中環街市,這樣的市集場面,在天水圍也是看不到的 |
今天的自由行遊客來香港,或許會對廟街大排檔、上環海味街、旺角女人街、深水埗鴨寮街感到趣味盎然,因為那些地方各自有各自的特色,會讓人印象深刻。但是,作為本地居民,我們看到的香港的新市鎮,如天水圍,如東涌,已經只有購物商場了。這令我想起新加坡:我在那裡做訪談的時候,跑過地鐵沿線至少四五十個站,但是感覺每個站走出來,都是差不多的格局——地鐵站、購物商場、小吃中心和咖啡店,然後走幾步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組屋區。而且,購物商場和小吃中心裡的招牌都差不多,NTUC的超市、老曾記咖喱包、Toast Box、Mr. Bean豆漿小吃連鎖鋪、阿妹Roti……連咖啡店的招牌都是統一字樣的Kopitiam。
(真是不好意思,這時候應該來幾張照片佐證一下的,但是因為那些景觀實在看得沒新鮮感了,這幾年居然一次都沒有拍……)
香港要是照這個方式規劃下去,大概未來這個城市也會變得像新加坡一樣規規整整,但是面目模糊吧。
![]() |
新加坡組屋區 |
![]() |
香港天水圍住宅區 |
-
CaptainToffe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5 23:27:16
-
apri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5 22:28:53
-
熊猫仔猫熊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5 19:39:39
-
可移動廢物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25 18:27:30
-
盐屿蕨茶 转发了这篇日记
香港今天的城市規劃,是以地鐵線的延伸和地鐵站的分佈為軸心的.的而且确。在骑楼下面躲空调滴水还要护那一碗白灼鲜鱿,这是无可取代的。唉,鸟港是我的人间烟火情和我的肠胃。
2012-10-16 21:40:35 -
Pampl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12 17:37:34
-
♥. Pari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12 09:30:20
-
Lor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11 22:46:44
-
晴雪惊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11 13:37:24
-
甜不辣。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11 09:09:06
-
Wend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11 05:12:48
-
食住嘢睇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10 21:08:47
-
Fred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10 15:37:01
-
面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10 15:34:14
-
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10 13:45:16
-
梵高的耳朵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10 13:39:51
-
M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2-10-10 13:16:27
淡雪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越南印象 (4人喜欢)
- 【Video】香料界的天然爆珠:嫩胡椒枝 (23人喜欢)
- 【Video】玄珍公主:越南版的文成公主? (1人喜欢)
- 失落的会安(下) (6人喜欢)
- 失落的会安(上)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