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的“我爱你”是热的
“我觉得有的话用汉语表达很奇怪,不自在,但用英文说却很舒服。”
我记得,一个好朋友这么对我说过。
很奇怪,作为汉人,有的时候,有些话语,我们用英语来表达,却似乎比母语更为自然、流畅。
我们可以大声地喊出“I love you”,来替代“我爱你”。我们觉得这样的表白好像会更容易,更说得出口一些。这就像说出“哇,今天天气真好”这么一句感叹一样,自然而简单。
有时候,我们甚至以为“I love you”就是“我爱你”了。其实不然。
人的母语是一件很神奇的东西,它就像故乡一样,对我们而言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或者对我们天天将母语挂在嘴边的人来说,并不会觉得它会有多重要。可如果一个久居在外的人,忽然听见一句熟悉的母语,我相信,他一定明白,那种心头一热,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的复杂之情。那种复杂的感情里夹杂着太多的难以言喻。它既有喜悦,又有悲伤,更有怀念。
我想正在为英语苦恼着人们一定有这样的感受:在做阅读时,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先将它译成汉语,再而进行思考与答题。
这就好像,当我们看见一张桌子时,第一脑海的反应是“桌子”这个汉语音。而当我们看见“desk”这个英语词时,我们会将它先默译成“桌子”这个汉语词,再联想到“桌子”这个物体的具体形象。
正如人的本性、本真一样,汉语于我们而言,是“第一手”的,“人之初”的,可英语却是“第二手”的,“后来”的。
所以,当我们说出表达情感的话语时,用汉语显然会更直接地触击自己的心。这也是为何“我爱你”是一句表白,而不是一句简单的谈话。它在表白一种情感,赤裸裸地透露一个人内心的东西。
作为汉人,我们当然知道“我爱你”所承载的重量与意义,所以,当我们向心里的所爱之人,不论是亲人、朋友,抑或是情人,说出那三个字时,心中不禁也跟着起了反应。
它会有一种仿佛被一条凉飕飕的清溪划过心间的哆嗦感,和被千万个人同时注视着的不自在感。这就像暴露了一件隐私,一件我们深藏了好久的惊天秘密一般,令我们紧张不安,羞涩不已。
紧接着心,我们的脸也会开始起变化。它变得红晕,变得滚烫。也许,这时,眉头还会紧紧皱成一团,双手也不停地紧紧攥着,身子时不时摇晃着,就连呼吸甚至也变得急促与困难了。
这三个字就是如此地“折腾”我们不浅。以致当我们说出它时,还要用尽一切无意识的小动作来缓解紧张的心。
可“I love you”却没有前者如此细腻与有节奏的变化。它多伴随着轻松、愉悦的情绪。它就像是在转述别人的心意,而不是直白透露表达者的隐私。
也许,除了母语和“其他语”的缘故,“I love you”会显得轻松自然,还与英语词“you”的释义有很大的关联吧。
英语词“you”的解释除了“你”,还有“你们”。也就是说,英语中“你”和“你们”的表达,是同一个词。
我们会经常在电视上见到这样的场景,一个明星会在唱歌或对粉丝打招呼时,笑着说出“我爱你们”,而粉丝也会说“我们爱你”。有的人可能已经开始发现,当你说出“我爱你们”,而不是“我爱你”时,也会像简单的“你好”一样,出落得自然、流畅。
也许,这是因为那个“你们”并不是你心中的那个“他/她”。当你出说“你们”时,心中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形象,一个你对他/她有着“切身感情”,你爱的人的形象。它不是专属的。所以,它并没有触击到你的心,令你脸红发烫。
我总以为,“我爱你”,是更走心的。或者说,“我爱你”,是真的从心里深处流露出来的。它像一个被人珍藏了很久的秘密,时刻静默地挂念着,又像一杯隐匿了一个多世纪的红酒,意味深长。
它虽只是三个字,却又用接下来的沉默,和汉语的文化涵义,为你描绘出千言万语。
就如繁体的“愛”字一般,“爱”的里面,是一颗心。所以,对以汉语为母语的我们而言, “我爱你”,是流经心的表达。当你说出它后,心,是热的,烫的。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