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个答案的两个比喻
昨天在群里看到有同学讨论自由,讨论思想和现实的割裂,以及各种迷惘和挣扎。看着困惑的朋友们,很想大声说,“我有答案了!”,可我的答案这么简单,其实对这个世界万千问题的答案都这么简单,简单得让我不好意思了,似乎是个偷懒的人找到了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
还有,亲爱的兮兮很久没有回信了,她最后的一封信写道:“生活好像变得很不一样,我也说不上来,似乎还是没能找到感觉。到现在也还是一个人,喜欢我的我也不喜欢,我喜欢的又总是不来,慢慢地也就接受了这个现实。同时好像越来越不会分享爱了,不会感受了,变得有点冷酷无情,让自己有点担忧。我想还是地方不对吧,但是好在年龄越来越大,我也懂得了不去纠结,一切尽量看开了许多,生活有点西化到某种近乎懒散的节奏。也无所谓了。”于是我也告诉她我的答案,或许因为看似太简单,无法应对她复杂的问题,所以她无从回复。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愿承认和接受这个答案。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害怕失去自由”,害怕因为接受这单一的答案而放弃追寻其它可能性,害怕在一个业已建成的世界观中生活思考,被束缚了手脚和头脑,害怕失去一个拥有各种可能性的、自由发挥的自己。
鉴于这种理解,曾经将它误喻为提供庇护但封闭的殿堂,于是颇为悲壮地说过“久久徘徊门外,感受到门内饱和的光明。但还是冷静伫立,保卫自己的影子。”是啊,我宁愿不要光明、幸福、高尚、安全,如果那是以“剥夺自我”为代价。直至门外的黑暗太浓重了,我看到暗夜里的人四处寻火、取暖、点灯,又瞬间被阴风熄灭,只能听到人们的叹息和谩骂……我才意识到,原来我错了。它不是狭隘封闭的光明殿堂,而是黑夜里的火把;它从来也没有让人们躲在它的庇护下,站在什么“饱和的光明”里,被亮光刺瞎了眼睛,再也不见黑暗里的人们;它是让人分一点火种,存在心里,不是躲进光明,而是踏入黑暗。
而所谓业已建成的世界观也根本不是封闭的!它只为我们搭一个骨架,一个坐标系,原点简单明了——爱与公义。从这永恒的原点出发,沿着横轴纵轴甚至纵深,继续探寻和思考,哲学之真、文学之善、艺术之美,尽情地跑啊,跳啊,打着滚,唱着欢歌。而在这公正的坐标系上,丑恶、虚伪、贪婪、残酷、暴虐一刻也不被忍受,纷纷落入深渊。
这才有了昨天有感而发的一条微博:
初学写字,觉得田字格是束缚;甫学成要好好写个字,似乎感觉白纸上还隐隐有十字线,才始于端正;渐渐十字消失了,有的出落的隽秀,有飘逸,有磅礴,也有趣味盎然,才终得自由。初生时所倚靠长成骨头的田字格,已生进每一个正直的字里,起初若没有它,就不成字,也无法自由。
(去上班了,匆忙写就,以后再多讨论,早安!)
还有,亲爱的兮兮很久没有回信了,她最后的一封信写道:“生活好像变得很不一样,我也说不上来,似乎还是没能找到感觉。到现在也还是一个人,喜欢我的我也不喜欢,我喜欢的又总是不来,慢慢地也就接受了这个现实。同时好像越来越不会分享爱了,不会感受了,变得有点冷酷无情,让自己有点担忧。我想还是地方不对吧,但是好在年龄越来越大,我也懂得了不去纠结,一切尽量看开了许多,生活有点西化到某种近乎懒散的节奏。也无所谓了。”于是我也告诉她我的答案,或许因为看似太简单,无法应对她复杂的问题,所以她无从回复。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愿承认和接受这个答案。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害怕失去自由”,害怕因为接受这单一的答案而放弃追寻其它可能性,害怕在一个业已建成的世界观中生活思考,被束缚了手脚和头脑,害怕失去一个拥有各种可能性的、自由发挥的自己。
鉴于这种理解,曾经将它误喻为提供庇护但封闭的殿堂,于是颇为悲壮地说过“久久徘徊门外,感受到门内饱和的光明。但还是冷静伫立,保卫自己的影子。”是啊,我宁愿不要光明、幸福、高尚、安全,如果那是以“剥夺自我”为代价。直至门外的黑暗太浓重了,我看到暗夜里的人四处寻火、取暖、点灯,又瞬间被阴风熄灭,只能听到人们的叹息和谩骂……我才意识到,原来我错了。它不是狭隘封闭的光明殿堂,而是黑夜里的火把;它从来也没有让人们躲在它的庇护下,站在什么“饱和的光明”里,被亮光刺瞎了眼睛,再也不见黑暗里的人们;它是让人分一点火种,存在心里,不是躲进光明,而是踏入黑暗。
而所谓业已建成的世界观也根本不是封闭的!它只为我们搭一个骨架,一个坐标系,原点简单明了——爱与公义。从这永恒的原点出发,沿着横轴纵轴甚至纵深,继续探寻和思考,哲学之真、文学之善、艺术之美,尽情地跑啊,跳啊,打着滚,唱着欢歌。而在这公正的坐标系上,丑恶、虚伪、贪婪、残酷、暴虐一刻也不被忍受,纷纷落入深渊。
这才有了昨天有感而发的一条微博:
初学写字,觉得田字格是束缚;甫学成要好好写个字,似乎感觉白纸上还隐隐有十字线,才始于端正;渐渐十字消失了,有的出落的隽秀,有飘逸,有磅礴,也有趣味盎然,才终得自由。初生时所倚靠长成骨头的田字格,已生进每一个正直的字里,起初若没有它,就不成字,也无法自由。
(去上班了,匆忙写就,以后再多讨论,早安!)
-
喵卿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0-20 21:5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