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9.27.是我敏感了还是其他
也许因为很久没回学校住的关系,加上昨晚看简嫃的文字到中毒已深,睡下的时候舍友已经朦胧中醒了一觉,早上被各种声音和光线扰的不得安宁,终于肯坐起身来眼皮还在不停打架,好像又做梦了或者只是睡眠太浅把想过的东西雷同于梦境,总之很混乱,心情也不怎么明媚。
另外的舍友回来了,讲述男朋友如何为其安排了一个惊喜式的生日晚宴,有红酒有鸡翅有婚房一样的室内摆设,让人无不艳羡。
隔壁的友过来找她,毫无节制地攀谈和交换最近的信息,我不动声色地化妆,偶尔插话两句,大体情境是这样的,虽然跟她们中任意一人都可以交流很多,但是我还是不喜热闹的人,尤其是她们性格中的相似让彼此透明到不说自破的程度时,我便尤显距离了,其实,多半时候我是并不在意这些的,我是不苛求和算计的人,能保持尚可的关系足以。
关于她们讨论的话题,我往往静听多于发表言论,原来我不在的时候,发生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或者说,我不擅于在集体中以玩笑的方式跟每个人熟络起来,而更容易在工作中虽然原则上保持上下关系却很容易亲近似的与每个人谈笑风生,所以属于集体的那些八卦和最新消息,我一向不喜参与,所有道听途说也顶多引起我短暂的唏嘘,而根本没办法把我当做一个传声筒似的散布出去。
比起和她们在一起时,她们有意识表现出的玩笑式的妒意,譬如“看你又瘦了,看你身材好的啊,看你腿又细又长的,不能跟你走一块”;“看你多好啊,要长相有长相,要才华有才华,又有学历又有家庭背景,性格也好又有修养,你什么都有了”;“哎呀我怎么觉得你想做什么随时都有机会,随时都很充实,我怎么想找事做的时候总是不顺利呢!”。。。我倒是更觉得这种无形的疏离更让人深感寒凉。
我本就不是很乐意主动的人,但是从不拒绝他人的友好,偶尔的主动收到不怎样满意的回应时,就总觉得自己很可笑,也就不再愿意勉强自己,就如同刻意的开朗健谈之后让自己也感到别扭一样。
我记得,初中的时候就有过这种感觉,那个还没怎么读过小说就开始写小说的年代,凭的全是心底一点怯生生的自尊和自我保护意识,文字,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一点点沁入皮肤里,到现在,研究生还有一年不到的时间就毕业了,文字全然作为自己的一部分,呈现出统一而多元的姿态。
如果说小时候,我偏科,写小说,数学差,多愁善感,自卑,那么长大以后,我用那么多经历填补了自己,做编辑,做社长,不同的编辑部做过主编、副主编,出报纸杂志,写剧本,做导演,排了一个又一个舞台剧,兼过演员、配音、化妆,考研,作报告,兼职教师,辅导初中语文、艺考、考研专业课,兼职平面模特,出片以后调色配字。。。我甚至可以说,我担任过的任何一个角色中的同行,都没有涉足过我其他领域的事情,至少是没有涉足过这全部的领域。
所以,我会孤独,是这样吗?
或者说是因为从前的自卑,造就了今天他们看上去的完美。
我总是乐意一个人呆在屋子里甚于跑到别人那边去见识一下新鲜或者交换一下心情,独居的清净和恬适会好过群居的喧嚣和热闹,我并不是不能接受群体而感到自己是个突兀的存在,只是内心的方向仍然决定了离群索居更让自己自在。
写到现在头脑还在嗡嗡作响,也许昨晚睡得太差了,又想到晚上要和几个人一起趁中秋拜会导师,附和一些体面的礼节之词,又要在人群中做个赔笑和假惺惺的衬托,又要因和他人比起来论文没有进展而难免遭到导师直言不讳的诟病而忍受尴尬落魄,这浑身的毛孔就感到无比阻塞。
在导师眼里我只是个家庭条件尚可、头脑简单胸无大志的小美女而已,呵呵,我还是闭目养神一下吧,该面对的总还是要面对。
另外的舍友回来了,讲述男朋友如何为其安排了一个惊喜式的生日晚宴,有红酒有鸡翅有婚房一样的室内摆设,让人无不艳羡。
隔壁的友过来找她,毫无节制地攀谈和交换最近的信息,我不动声色地化妆,偶尔插话两句,大体情境是这样的,虽然跟她们中任意一人都可以交流很多,但是我还是不喜热闹的人,尤其是她们性格中的相似让彼此透明到不说自破的程度时,我便尤显距离了,其实,多半时候我是并不在意这些的,我是不苛求和算计的人,能保持尚可的关系足以。
关于她们讨论的话题,我往往静听多于发表言论,原来我不在的时候,发生了那么多有趣的事情,或者说,我不擅于在集体中以玩笑的方式跟每个人熟络起来,而更容易在工作中虽然原则上保持上下关系却很容易亲近似的与每个人谈笑风生,所以属于集体的那些八卦和最新消息,我一向不喜参与,所有道听途说也顶多引起我短暂的唏嘘,而根本没办法把我当做一个传声筒似的散布出去。
比起和她们在一起时,她们有意识表现出的玩笑式的妒意,譬如“看你又瘦了,看你身材好的啊,看你腿又细又长的,不能跟你走一块”;“看你多好啊,要长相有长相,要才华有才华,又有学历又有家庭背景,性格也好又有修养,你什么都有了”;“哎呀我怎么觉得你想做什么随时都有机会,随时都很充实,我怎么想找事做的时候总是不顺利呢!”。。。我倒是更觉得这种无形的疏离更让人深感寒凉。
我本就不是很乐意主动的人,但是从不拒绝他人的友好,偶尔的主动收到不怎样满意的回应时,就总觉得自己很可笑,也就不再愿意勉强自己,就如同刻意的开朗健谈之后让自己也感到别扭一样。
我记得,初中的时候就有过这种感觉,那个还没怎么读过小说就开始写小说的年代,凭的全是心底一点怯生生的自尊和自我保护意识,文字,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一点点沁入皮肤里,到现在,研究生还有一年不到的时间就毕业了,文字全然作为自己的一部分,呈现出统一而多元的姿态。
如果说小时候,我偏科,写小说,数学差,多愁善感,自卑,那么长大以后,我用那么多经历填补了自己,做编辑,做社长,不同的编辑部做过主编、副主编,出报纸杂志,写剧本,做导演,排了一个又一个舞台剧,兼过演员、配音、化妆,考研,作报告,兼职教师,辅导初中语文、艺考、考研专业课,兼职平面模特,出片以后调色配字。。。我甚至可以说,我担任过的任何一个角色中的同行,都没有涉足过我其他领域的事情,至少是没有涉足过这全部的领域。
所以,我会孤独,是这样吗?
或者说是因为从前的自卑,造就了今天他们看上去的完美。
我总是乐意一个人呆在屋子里甚于跑到别人那边去见识一下新鲜或者交换一下心情,独居的清净和恬适会好过群居的喧嚣和热闹,我并不是不能接受群体而感到自己是个突兀的存在,只是内心的方向仍然决定了离群索居更让自己自在。
写到现在头脑还在嗡嗡作响,也许昨晚睡得太差了,又想到晚上要和几个人一起趁中秋拜会导师,附和一些体面的礼节之词,又要在人群中做个赔笑和假惺惺的衬托,又要因和他人比起来论文没有进展而难免遭到导师直言不讳的诟病而忍受尴尬落魄,这浑身的毛孔就感到无比阻塞。
在导师眼里我只是个家庭条件尚可、头脑简单胸无大志的小美女而已,呵呵,我还是闭目养神一下吧,该面对的总还是要面对。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