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晏与欧阳修
上回写过柳三变与张子野,把柳永比得一无是处。自己也觉得文辞过于刻毒了些,很有书蠹之嫌。所以今朝来谈谈晏殊与欧阳修,务必作到慎言平正。好在这两个都是我较喜欢的词人。
相较晏殊,我实则爱晏小山更多些。北宋婉约词派,我以小山为尊,少游次之,美成再次之,柳耆卿排末。晏殊在我心里算不得个专职的词人,其词烟火气太重,因而姑且委屈他只能作个士人,文采风流的士人。
晏殊五岁能诗,十四岁进士及第,素有“神童”之美誉。他的词,以小令见长。因而翻览全篇,不见长歌慢调。其词风流丽华美,精雕细琢,尚存有花间遗风。这想必亦是他从仕的缘故,因袭了北宋文人士子红泥小酌,喜寻愁觅恨,咏月吟风的恶习,故而语态间常有花阴醉晚,且过今朝的行乐态度。他最喜用的词句便是“绿酒金杯”,抑或是“且酌金杯”。有者更甚,直接“今朝有酒今朝醉”,可见颓废放荡之至。那首《秋蕊香》全词如此:
向晓雪花呈瑞,飞遍玉城瑶砌
何人剪碎天边桂,散作瑶田琼蕊
萧娘敛尽双蛾翠,回香袂
今朝有酒今朝醉,莫更长无睡
实在写得差强人意。恐怕多是士子酒筵之间惺惺作态,无聊应景之语。晏殊之作多如此。我在《全宋词》中曾连着几篇看到贺寿歌咏之作,多由晏殊所出,果然无趣乏味,觉得他们也仅比那些阿谀面顺的官样文好了这么一点。比如下面这句:
扫掠亭台开小院,四座清欢,莫放金杯浅
龟鹤命长松寿远,阳春一曲情千万
是蝶恋花的下阕,算是应景词中写得最好的。若是没有这最后一句,定是首好词。我犹喜“四座清欢”四字,疏疏一笔道尽仕宦浮沉,大有词浅意深之境界。然而不幸的是,晏殊到底还是没能放下“金杯”二字。这用滥了的“金杯”在晏殊词中几乎曲曲皆有。后面多半一笔“莫辞醉”,或是“松寿远”以了却全章,以明祝寿歌德之志。或许这便是仕宦写词的通病。
然而除却这些,晏殊词中还是有不少妙语的。其文笔之富丽,铺陈之奢靡,比兴之精美,乃词家一绝。那首被王国维颂成为“第一境界”的《蝶恋花》,更让我爱不释手,百读不厌。也亏他想得出“愁烟兰泣露“这句,竟不知这”愁“和”泣“二字如何得来。还有下阕中 “西风凋碧树”之“凋”,“望断高楼”之“断”,洗练凝华,回味悠远。就这四字,便足以成就一篇好词。余下几句皆可不论。再如那首《破阵子》,亦以精细凝练而称。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莺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这首竟找不出一笔废墨。精简妩媚,情致风流。尤其那”轻“字与”生“字,荡在最后一笔,顿时让全词逸态横生,余香满齿。中间两幅七言对仗,我觉得很有老杜风骨。多么自然,多么天成!读来忽然让我想起《诗经》里那首《芣苢》。
晏殊一生仕途平坦,并无多少谪贬浮沉,也难怪他犹善写 “乐”而不工写 “哀”。至少在我看来,那些哀辞很少让我动容。许是词家写哀之多,我早熟透其中三昧,因而晏殊纵写得再好,也终归不能出彩。晏殊不似其子小山,家世坎坷,在宦海红尘间浮沉多年,早遍历人情冷暖。晏殊的生命,在尊荣与优渥中滋养着,所哀,也不过世家阿公子那样一点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儿女之态,抑或是时而文人间彼此暗中较劲的酸意,和偶然碰壁的自嘲,遂升华成了“人生几度三台”。那点对人世的感慨,不深似后主的亡国之恨,不愁似小山的没落之悲。充其量也不过是寻常人家难以挂齿絮絮叨叨的牢骚和抱怨罢了。譬如以下这首《清平乐》,其中写的是女子愁思。晏殊说:“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不过是最常见的借景抒情,实难以动人。再如抱怨世人蝇营狗苟,追名竞利的,他便直写 “长安多少利名身”,也未见长。写得最好的便是那两阙《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和“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这“不如怜取眼前人”句素为后人称道,不过在我看来还是略显直白单薄,及不符晏殊华丽奢迷的词风就是了。
可见,纵你如何凄凉风雨,没有生活的布景与原料,照旧是管窥之见。真情假意,一望便知。失却人生阅历的晏殊,也只能停留在花间婉约之间,杯酒放荡,舞袖歌回,且尝金杯,不能称作词之大家。他的词,尽管绮靡,却到底还是“伶工之词”,不是“士大夫之词”。
再说说欧阳修。欧阳修师从晏殊,故而长调也不多。和老晏不同的是,欧阳修爱写组词。所谓组词,就是一组形式内容相近相同的词,以短调小令为多。组词首句,大抵相同,或只改其中一二字。譬如纳兰性德在饮水词中就写过一套《望江南》,首句都是“江南好”,好像统共有十阙,很无趣。
我从不喜组词,觉得这种词不过是为词写词,难以歌咏言志,凡是文辞害了意,失了填词的本性,而且更难出佳句。欧阳修写的组词也不外如是。其中一组《采桑子》,写的是西湖游宴事。这自然是仕宦才子的赋闲之作,无甚可说。只有几句聊可品评:
“无风水面琉璃滑”,
“琉璃滑”三字极妙。还有
“一点沧州白鹭飞”,“点”字就极好,显然得了老晏精粹。
仕宦官词不管何人写来都有失刻板造作,所以就此揭过不提。我倒喜欢欧阳修写离情的几首,比之晏殊,实在强太多了。其词风亦承袭晏殊,富丽细腻,工于比兴之法,然而更添了分哀婉韵致,妩媚婉转。便是那首《踏莎行》,就写得荡气回肠: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再有《蝶恋花》,中“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句,果然情之所起,一往情深,那句“抵死遮人面”竟愧杀古来多少浓词艳赋。或有人说这首乃晏殊所作。我却不以为然。老晏词虽工却少情致,且词风含蓄蕴藉,断不会写出如此浓情蜜意之语。到底该是欧阳修,才敢如此大胆泼辣,肆意挥毫。说晏殊,想必是《全宋词》摘录有误,诳了世人。
事实上,欧阳修的词作风格迥异。他时而”烂醉花间“,化作仕宦公子;时而 “白发戴花”,看取尊前衰翁。时而又”窄袖轻罗“,任他摘花照影。而《元夜.生查子》那首,则又浅到极致,浓到极致,犹似柳永井水之词,一扫晏殊的绮靡之语。我最爱的那爿《玉楼春》,初读竟让人突然感到泪光盈盈,其词亦平铺直叙,直抒胸臆。
尊前你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那情痴风月,看破世间几度痴男怨女。《临江仙》 ”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到有些后主前期词作的品格。至于《蝶恋花》”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清浅与韦庄又有几分相似。
欧阳修的词,对后世影响之深,今日读之始觉。原来后人所作,多仿欧阳子。譬如容若那句著名的”鸳鸯小字手生疏“,我当时觉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原来是化了欧阳修的 “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从欧阳子“夭非华艳轻非雾”上来。李易安更大尊欧阳修,竟将其“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全数挪用了过去。易安曾在她的《漱玉词》中道:“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其爱欧阳词如此。
我之所以不把欧阳修列入词家行列,是因其文名远高于词名。熟习他的人想必都是先从那篇赫赫有名的《醉翁亭记》开始知道他的。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我尚未看。然而不愧为一代宗师,生性风流的欧阳修倘若只列为词人,岂不屈居了他?
一笑。
相较晏殊,我实则爱晏小山更多些。北宋婉约词派,我以小山为尊,少游次之,美成再次之,柳耆卿排末。晏殊在我心里算不得个专职的词人,其词烟火气太重,因而姑且委屈他只能作个士人,文采风流的士人。
晏殊五岁能诗,十四岁进士及第,素有“神童”之美誉。他的词,以小令见长。因而翻览全篇,不见长歌慢调。其词风流丽华美,精雕细琢,尚存有花间遗风。这想必亦是他从仕的缘故,因袭了北宋文人士子红泥小酌,喜寻愁觅恨,咏月吟风的恶习,故而语态间常有花阴醉晚,且过今朝的行乐态度。他最喜用的词句便是“绿酒金杯”,抑或是“且酌金杯”。有者更甚,直接“今朝有酒今朝醉”,可见颓废放荡之至。那首《秋蕊香》全词如此:
向晓雪花呈瑞,飞遍玉城瑶砌
何人剪碎天边桂,散作瑶田琼蕊
萧娘敛尽双蛾翠,回香袂
今朝有酒今朝醉,莫更长无睡
实在写得差强人意。恐怕多是士子酒筵之间惺惺作态,无聊应景之语。晏殊之作多如此。我在《全宋词》中曾连着几篇看到贺寿歌咏之作,多由晏殊所出,果然无趣乏味,觉得他们也仅比那些阿谀面顺的官样文好了这么一点。比如下面这句:
扫掠亭台开小院,四座清欢,莫放金杯浅
龟鹤命长松寿远,阳春一曲情千万
是蝶恋花的下阕,算是应景词中写得最好的。若是没有这最后一句,定是首好词。我犹喜“四座清欢”四字,疏疏一笔道尽仕宦浮沉,大有词浅意深之境界。然而不幸的是,晏殊到底还是没能放下“金杯”二字。这用滥了的“金杯”在晏殊词中几乎曲曲皆有。后面多半一笔“莫辞醉”,或是“松寿远”以了却全章,以明祝寿歌德之志。或许这便是仕宦写词的通病。
然而除却这些,晏殊词中还是有不少妙语的。其文笔之富丽,铺陈之奢靡,比兴之精美,乃词家一绝。那首被王国维颂成为“第一境界”的《蝶恋花》,更让我爱不释手,百读不厌。也亏他想得出“愁烟兰泣露“这句,竟不知这”愁“和”泣“二字如何得来。还有下阕中 “西风凋碧树”之“凋”,“望断高楼”之“断”,洗练凝华,回味悠远。就这四字,便足以成就一篇好词。余下几句皆可不论。再如那首《破阵子》,亦以精细凝练而称。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莺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这首竟找不出一笔废墨。精简妩媚,情致风流。尤其那”轻“字与”生“字,荡在最后一笔,顿时让全词逸态横生,余香满齿。中间两幅七言对仗,我觉得很有老杜风骨。多么自然,多么天成!读来忽然让我想起《诗经》里那首《芣苢》。
晏殊一生仕途平坦,并无多少谪贬浮沉,也难怪他犹善写 “乐”而不工写 “哀”。至少在我看来,那些哀辞很少让我动容。许是词家写哀之多,我早熟透其中三昧,因而晏殊纵写得再好,也终归不能出彩。晏殊不似其子小山,家世坎坷,在宦海红尘间浮沉多年,早遍历人情冷暖。晏殊的生命,在尊荣与优渥中滋养着,所哀,也不过世家阿公子那样一点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儿女之态,抑或是时而文人间彼此暗中较劲的酸意,和偶然碰壁的自嘲,遂升华成了“人生几度三台”。那点对人世的感慨,不深似后主的亡国之恨,不愁似小山的没落之悲。充其量也不过是寻常人家难以挂齿絮絮叨叨的牢骚和抱怨罢了。譬如以下这首《清平乐》,其中写的是女子愁思。晏殊说:“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
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不过是最常见的借景抒情,实难以动人。再如抱怨世人蝇营狗苟,追名竞利的,他便直写 “长安多少利名身”,也未见长。写得最好的便是那两阙《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和“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这“不如怜取眼前人”句素为后人称道,不过在我看来还是略显直白单薄,及不符晏殊华丽奢迷的词风就是了。
可见,纵你如何凄凉风雨,没有生活的布景与原料,照旧是管窥之见。真情假意,一望便知。失却人生阅历的晏殊,也只能停留在花间婉约之间,杯酒放荡,舞袖歌回,且尝金杯,不能称作词之大家。他的词,尽管绮靡,却到底还是“伶工之词”,不是“士大夫之词”。
再说说欧阳修。欧阳修师从晏殊,故而长调也不多。和老晏不同的是,欧阳修爱写组词。所谓组词,就是一组形式内容相近相同的词,以短调小令为多。组词首句,大抵相同,或只改其中一二字。譬如纳兰性德在饮水词中就写过一套《望江南》,首句都是“江南好”,好像统共有十阙,很无趣。
我从不喜组词,觉得这种词不过是为词写词,难以歌咏言志,凡是文辞害了意,失了填词的本性,而且更难出佳句。欧阳修写的组词也不外如是。其中一组《采桑子》,写的是西湖游宴事。这自然是仕宦才子的赋闲之作,无甚可说。只有几句聊可品评:
“无风水面琉璃滑”,
“琉璃滑”三字极妙。还有
“一点沧州白鹭飞”,“点”字就极好,显然得了老晏精粹。
仕宦官词不管何人写来都有失刻板造作,所以就此揭过不提。我倒喜欢欧阳修写离情的几首,比之晏殊,实在强太多了。其词风亦承袭晏殊,富丽细腻,工于比兴之法,然而更添了分哀婉韵致,妩媚婉转。便是那首《踏莎行》,就写得荡气回肠: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再有《蝶恋花》,中“百尺朱楼闲倚遍,薄雨浓云,抵死遮人面”句,果然情之所起,一往情深,那句“抵死遮人面”竟愧杀古来多少浓词艳赋。或有人说这首乃晏殊所作。我却不以为然。老晏词虽工却少情致,且词风含蓄蕴藉,断不会写出如此浓情蜜意之语。到底该是欧阳修,才敢如此大胆泼辣,肆意挥毫。说晏殊,想必是《全宋词》摘录有误,诳了世人。
事实上,欧阳修的词作风格迥异。他时而”烂醉花间“,化作仕宦公子;时而 “白发戴花”,看取尊前衰翁。时而又”窄袖轻罗“,任他摘花照影。而《元夜.生查子》那首,则又浅到极致,浓到极致,犹似柳永井水之词,一扫晏殊的绮靡之语。我最爱的那爿《玉楼春》,初读竟让人突然感到泪光盈盈,其词亦平铺直叙,直抒胸臆。
尊前你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那情痴风月,看破世间几度痴男怨女。《临江仙》 ”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到有些后主前期词作的品格。至于《蝶恋花》”风月无情人暗换,旧游如梦空肠断”,清浅与韦庄又有几分相似。
欧阳修的词,对后世影响之深,今日读之始觉。原来后人所作,多仿欧阳子。譬如容若那句著名的”鸳鸯小字手生疏“,我当时觉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原来是化了欧阳修的 “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从欧阳子“夭非华艳轻非雾”上来。李易安更大尊欧阳修,竟将其“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全数挪用了过去。易安曾在她的《漱玉词》中道:“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其爱欧阳词如此。
我之所以不把欧阳修列入词家行列,是因其文名远高于词名。熟习他的人想必都是先从那篇赫赫有名的《醉翁亭记》开始知道他的。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我尚未看。然而不愧为一代宗师,生性风流的欧阳修倘若只列为词人,岂不屈居了他?
一笑。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