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八九,常想一二
不思八九,常想一二
——浅谈《七宗罪》
文/半输
任何一部称之为经典的影片,必然有他难以忘却的印记。《七宗罪》就是这样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影片。《七宗罪》取材于天主教的信义,以傲慢、妒忌、愤怒、懒惰、贪婪、暴食及色欲定罪七宗,表现人的原罪性,揭露人的伪善。这样一部宗教色彩浓重的影片无疑是难以刻画、拍摄的,但是影片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首先是全球超过3亿美元的票房成绩,这无疑获得了观众的支持;而在国际上一大箩筐的奖项,又是专业评审家们给予的充分肯定。事实上,影片的成功还不止这些,更在于他给平凡普通人在观影之后所带来的心灵震撼与人生思考。记得第一次观看《七宗罪》,单单是那个磨砂似的开头部分,就让我内心沉重以致有一种惊慌失措心慌意乱之感。而在最近的这段时间,我一遍又一遍反反复复的观看这部影片竟然还得到了某种释怀,某种解脱,甚至于某种欣喜。
于此,我们先来介绍一次这部影片中的几个主要人物。米尔斯,血气方刚的年轻汉子,每天想做的事情就是破大案子,而不是他做了很久的“挨家挨户敲门查访”的鬼工作;萨摩赛,还有七天就要退休的老警探,不想在自己退休前留下未尽人事的悬案,每天想的是远离这座阴暗潮湿毫无人情味的城市;杜约翰,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一个变态的杀人恶魔,却假借上帝的名誉惩罚世人,他的行为让人毛骨悚然。这样俗套的老少搭配,加上变态的杀人恶魔,不免有些令人担心,担心影片的内容是不是充分。可是,在看完整部影片不禁会发现,整个故事叙述完整,情节跌宕起伏,细节处理也令人折服,台词设计入情入理。我相信,任何美丽之言辞用在这部影片上都不为过,所以,我要做的是:看完这部影片我得到什么?换句话说,这部影片的意义何在?
我相信,所有艺术作品、法律条文或是宗教信仰的存在,都是以导人向善为基础或者为终极目标的。但是我们发现,影片从一开始就充斥着阴暗潮湿,血腥残暴,以及人内心的冷漠。而且,影片的结局好像是以杜约翰完成“七宗罪”这幅作品而完结的,其实不然。杜约翰借以神的名义对犯有七戒的凡人进行惩罚,且不论手段的残忍与否,单看约翰所选择的七个人中至少一人的“罪恶”是不充分的。这样说是因为,约翰自己本身不应该是受惩戒的人之一,因为他自己定位于神的使者或行使天道的人,正是这种无关人性的神,是不会犯“嫉妒”之罪的,而偏偏约翰又在影片中以“人”的形式出现,犯下所谓的“嫉妒”之罪,凑齐影片中的前六罪。不能却又要,无法又必须,所以注定他要牺牲自己以证明自己的行径行之有效。正如约翰自己所说:“我立下榜样,世人将对我所作所为进行思索,研究,遵循,直到永远。”这是约翰的目的,所以他会不在乎手段,不在乎把自己归罪七宗之中。可是我要说的是,不管约翰是惩罚世人的使者,或者是撒旦本身,还是耶稣自己,都不会具有教义中的“嫉妒”之罪,而他偏偏犯下此罪,便剥夺了他作为神的赤子或天行者的资格。而且,除了犯下七宗罪的那些人,我们会发现多有两个死者——翠西和她的儿子。或者说是:女人与孩子。从最早的母系社会到圣母玛利亚诞下圣者耶稣在到现在女人半边天的趋势,都不难发现女人于整个世界而言的重要性。同理,没有孩子就没有未来,没有孩子又何来的人类呢?相信导演这样安排是一种讽刺,讽刺的是类如约翰这样的天行者居然以牺牲圣母与耶稣为代价去完成那自以为是的作品。
既然约翰不是作为天行者的出现来拯救世人,那他所犯下的一连串的罪行又当归属于什么领域呢?这是我们该深思的。
我们当然不能以一个简单的心理变态犯来定义约翰,因为我们看到一个心思缜密的人把计划做的几近周详。特别是,他很有耐心。他可以把犯有“暴食”罪的人慢慢的喂死,而且中途去了超市两次;他可以把犯有“懒惰”罪的人幽禁一年,并提供他的饮食;他还可以为“淫欲”罪的人打造那个残忍的凶器。这一条条,触目惊心,令人发指。那究竟约翰的性质又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看约翰这个名字吧,在西方国家,约翰这个名字与中国的“小明”是一样的。他并不指代谁,换句话说,他指的是社会大众中的任何一员。我不想再提及社会上的种种阴暗的事件来证明这个世界的荒唐,像《七宗罪》一样,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像约翰这样的人。在这里,约翰假借上帝的名义行凶,在现实的社会中,多少人假借多少东西做多少事情用来满足自己的私欲。我们总是说,人类的发展文明史,人类从野蛮逐渐走向文明。但是我突然有了另外一种想法:法律的健全、宗教的发展以及艺术作品的问世都从侧面反映的这个世界的荒唐。当然,我这种想法是极其幼稚的,我以为的是因为越完善,所以发现人类本性中的荒唐就越多。因为认识越多,所以约束就越多。我是那种极其不愿意承认社会黑暗的人,往往这种人又更愿意叫嚣社会的阴暗面。然而每时每刻,他无不希望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幼稚的。他会在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很自然的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座,他也会在逛街的路上给瘫坐在地上的人群施舍,他会很友好的教育孩子诚实、善良。如此种种,都难以掩饰在公共汽车上有人会假装孕妇以换取难得的座位,也难以掩饰那些坐在地上甚至躺在地上的人群可能拿着苹果甚至开着奥迪,更难以掩饰我们从小受骗然后长大骗别人最后的最后再骗自己。所以,或许约翰的行为就是人性。只是因为影视的宣传在某种程度上得以扩大。
每个人都痛恨约翰的残暴,其实是在痛恨我们自己。我永远不相信救世主的存在,更愿意相信的是在宗教的教化、艺术的熏染还有法律的规范下的人们会克己自为。不说人人为公,只愿人人为私的情况下不破坏别人的私。
古语早云“世间不如意者,十之八九”,林清玄则说常想一二,这是一种智慧。况且,这样的事情也算不得不如意,只是有导演把世人外表华丽的外衣扒拉下来然后看到赤裸的肉身而难以接受而已。当然,我们总有理由相信有那么一天,那些华丽的外衣会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而且会融入我们的身体成为最重要的一部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