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在歌唱
一年中可以发生好多事,也可以一件多余的事也没有。一年一年过,总归是平顺时候多,曲折日子少,一朝碰到了,该说是倒霉,还是补偿似地化整为零、聊以自慰。一年中同事、领导频频遭遇变故,我不是当事人,只冷眼看,却也要想若落到自己头上,该如何办。所幸大家所能做的、做到的,似乎都一样:即使末日在明天,也只能做好今天事;剩下的,交给老天吧。
那日主办的会议结束,留在宾馆和同事送与会代表离开,闲暇时聊起这两月来的经历,好像没谁主动起头,她就慢慢叙来,一个一个细节、时常跳出的和主题无关的细节、插话与时序错乱的问话,日常谈话总应该似这样一次次延宕、回旋、跳接的言语群,转化成书面文字,流畅的、线性的、不可逆的叙述究竟怎样做才能回复谈话的原始状态;又不仅仅是回复,反而能破译出谈话的轻盈与沉重、转折与顺达。她说起在办公室门外等候领取学位证书时接到母亲化验结果的短信,当时便想回家抱头痛哭,转念想拿到学位证书就可以报销一万多元,好歹也有助支付巨额医疗费用。她说起丈夫给她的心理上的安抚,帮助她从慌乱中镇定下来。她也说起母亲病变前的几天,年少的儿子不停哭闹,母亲躺在床上哀叹不已。面对这些曾经经历的或未经历的,我无法不联想,也反问自己,外婆去世时的十多年前我和母亲、父亲在病房中的处境;如果遭遇变故,我们能否相互支持,还是仍旧只能各管各事;面对种种不可知、不可试探,群居生活/婚姻的现实效益是否是联姻的一大考量。
还记得多年前在博客里写过老领导,七八年前回家过年,母亲接到老领导的问候电话,一时颇激动;那时她还很有些意气风发,单位为数极少的女领导,能力又强。谁想到几年之后被变故折腾得流水落花,到今年,经历大病而到点退休,失去照顾的现实窘境一再摧毁她的精神信仰,我们也有不平,最深刻的却还是那种极大对比的现实感与冲击。她时常用五分钟说一分钟可以说明的事,把三五件事糅合起来,又或一再重复;旁的同事或真有看她退休不再理她的,更多的却也还是就事论事不会太看轻她,她却以我们几个为最亲近朋友,常流露出只有我们帮她的暮气。这究竟是个现实的世界,不管你如何抱持自己的操守,如何自命不凡,到了退休的时节,还是有很多不快,如果再不舍弃些世俗的纠葛,恐怕更不堪。曹孟德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多少年才能出一个曹孟德,多少年才能出一个建安风骨。我们都是极普通平凡的人,在程式化的现代,面对超越自己能力的人和事,除了自叹自怨,还得向家人、朋友寻支持,老领导婚姻惨淡,已无可寻依靠的家人,我也再一次想到,我们能否拥有足够的能力与勇气,过完这一生。
因工作关系,常出差和一群互不相识的人吃饭喝酒,不善饮,又须饮,常弄得头晕脑胀,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每逢微醺,便不由自主地质疑存在的意义,进而思虑情感/现实婚姻的意义,既怕又想得到,想得到又不耐烦,失之可惜,得之若失,所幸一觉睡醒,不复念。然而这一段时间,卖房、买房、看建材、报名、上课、做作业、开会、出差、写文件,订票时已不在北京,找谁来取票;开会期间去房管局开证明,找谁去开;上次课一百多公里,找谁来分担工作。如果只是一段特殊时期倒无妨,如果生活到了一个需要有人承担、分担的时候,怎样的相处模式才能两相助益。
昨天看到豆瓣朋友的日记,写及开学的时节、家里的被褥,开学也有两个礼拜了,难以两全,有时想如果真把工作辞了,安心读几年书,可能一辈子就不一样了;可到底只是想想。
(09/24/12)
那日主办的会议结束,留在宾馆和同事送与会代表离开,闲暇时聊起这两月来的经历,好像没谁主动起头,她就慢慢叙来,一个一个细节、时常跳出的和主题无关的细节、插话与时序错乱的问话,日常谈话总应该似这样一次次延宕、回旋、跳接的言语群,转化成书面文字,流畅的、线性的、不可逆的叙述究竟怎样做才能回复谈话的原始状态;又不仅仅是回复,反而能破译出谈话的轻盈与沉重、转折与顺达。她说起在办公室门外等候领取学位证书时接到母亲化验结果的短信,当时便想回家抱头痛哭,转念想拿到学位证书就可以报销一万多元,好歹也有助支付巨额医疗费用。她说起丈夫给她的心理上的安抚,帮助她从慌乱中镇定下来。她也说起母亲病变前的几天,年少的儿子不停哭闹,母亲躺在床上哀叹不已。面对这些曾经经历的或未经历的,我无法不联想,也反问自己,外婆去世时的十多年前我和母亲、父亲在病房中的处境;如果遭遇变故,我们能否相互支持,还是仍旧只能各管各事;面对种种不可知、不可试探,群居生活/婚姻的现实效益是否是联姻的一大考量。
还记得多年前在博客里写过老领导,七八年前回家过年,母亲接到老领导的问候电话,一时颇激动;那时她还很有些意气风发,单位为数极少的女领导,能力又强。谁想到几年之后被变故折腾得流水落花,到今年,经历大病而到点退休,失去照顾的现实窘境一再摧毁她的精神信仰,我们也有不平,最深刻的却还是那种极大对比的现实感与冲击。她时常用五分钟说一分钟可以说明的事,把三五件事糅合起来,又或一再重复;旁的同事或真有看她退休不再理她的,更多的却也还是就事论事不会太看轻她,她却以我们几个为最亲近朋友,常流露出只有我们帮她的暮气。这究竟是个现实的世界,不管你如何抱持自己的操守,如何自命不凡,到了退休的时节,还是有很多不快,如果再不舍弃些世俗的纠葛,恐怕更不堪。曹孟德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可多少年才能出一个曹孟德,多少年才能出一个建安风骨。我们都是极普通平凡的人,在程式化的现代,面对超越自己能力的人和事,除了自叹自怨,还得向家人、朋友寻支持,老领导婚姻惨淡,已无可寻依靠的家人,我也再一次想到,我们能否拥有足够的能力与勇气,过完这一生。
因工作关系,常出差和一群互不相识的人吃饭喝酒,不善饮,又须饮,常弄得头晕脑胀,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每逢微醺,便不由自主地质疑存在的意义,进而思虑情感/现实婚姻的意义,既怕又想得到,想得到又不耐烦,失之可惜,得之若失,所幸一觉睡醒,不复念。然而这一段时间,卖房、买房、看建材、报名、上课、做作业、开会、出差、写文件,订票时已不在北京,找谁来取票;开会期间去房管局开证明,找谁去开;上次课一百多公里,找谁来分担工作。如果只是一段特殊时期倒无妨,如果生活到了一个需要有人承担、分担的时候,怎样的相处模式才能两相助益。
昨天看到豆瓣朋友的日记,写及开学的时节、家里的被褥,开学也有两个礼拜了,难以两全,有时想如果真把工作辞了,安心读几年书,可能一辈子就不一样了;可到底只是想想。
(09/24/12)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