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他从未上岸(四)
(四)
涛哥哥在考上S中学的那个暑假,除去预习高中新科目,剩下的时间大都用来画画。他还从假期抽出一周的时间去云南旅行,回来的时候给我带了印着大理风光的明信片和购于丽江古城的蜡染民族服饰。他给我看了路途中拍摄的照片和画满的速写本。苍茫的青山,湛蓝的天空,形状各异的白云。他为我讲述了旅途中的见闻:漫步在和煦日光拂过的大理古城,家家户户院门前的青石板下流着城外远山流下的泉水,哗哗哗哗地淌着,从未停息;骑着租来的山地车,和几个偶遇的外国游客一道,沿着公路一直骑行,路过了一片片盛开的葵花田,赶在日落前到达洱海,夕阳在湖面洒下余晖,煞是好看;丽江古城铺着青石板的街道,小河边转动的几人高的斑驳水车,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耀眼金光的玉龙雪山;月圆之夜,河面上漂浮着五颜六色的花灯,游客和当地人在岸边放灯祈福,星星烛火载着美好的祈愿随波逐流……我翻看他的相册,照片中的美景映入眼帘:黑瓦白墙的云南民居,屋脊上反,向天空高高翘起,山墙上勾画出淡雅的花卉和山水,庭院里满园春色,各种鲜花争先恐后地怒放。
“要是以后能在那样一个世外桃源住下,该会多么好。”涛哥哥爱惜地翻看速写本,连连感叹。
“为什么想去那里住下?这里不好么?”那时我感到不解,固执地认为无论再美丽的地方都没有我们生活的这座古城好。
“那里虽是偏远,但景色优美,岁月静好。人们安居乐业,没有烦恼,每个人的脸上都看得到幸福的笑容。”涛哥哥继续描述,话语中流露出对当地生活的无比神往。
他把那本画满云南风景的速写本送给了我,说希望能在有生之年重返云南,走访那些快被现代文明遗忘的古镇,亦答应故地重游之时会带我同去。
我们都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他考进S中,成绩优异,像一匹白色骏马,在通往职业建筑师的道路上驰骋;我则希望能考上W音乐学院的附中,每天放学后即使作业再多,都会坚持练琴两小时。他刚进入S中后,因为大人工作调动,我家搬到了江北的Z医院家属院。Z医院离S中学很近,只隔着一条马路。那时涛哥哥住校,一周只能在周六的下午放假时回家住一晚,等到周日的傍晚返校上晚自习。母亲便交代他每周三的中午来我家改善伙食。高中的生活紧张而忙碌,他每次来,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S中的校园有一条两旁种满了樱花的道路,每年暮春时节,满树繁花,好似天边一朵朵绯红的云,引得众多S中学子在课余饭后驻足赏樱。然而涛哥哥却已无多余的精力用油彩将落樱留在画布上。他一心想考上S大建筑系,学习上更加用功。为了节约时间,索性一个月只回家一次,他的父母工作忙顾不上他,有时便会托付给我们代为照顾。周三的改善伙食也改到了周六的晚上。他放了学,母亲在厨房准备晚餐。进门后先洗个热水澡,换上干净的衣服,把脏衣服扔进洗衣机,休息片刻后饭菜已经上桌。吃完后,洗衣机工作完毕,他便把洗净的衣物提回学校宿舍晾好,再去教室上自习。他在我家停留的短暂时间,我们还像以前一样有说有笑,互相关心、交流。有时我会趁机拿出不会做的题目向他请教,他会耐心地启发我,直到我找出答案才离开我家返校自习。
高中三年在无休止的课堂一晃而过。那年高考,涛哥哥正常发挥,考出了令大家满意的成绩。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他却和家里爆发了很大的冲突。出身医学之家,他的父母由此希望他能报考S大的医学院,那个他父母曾经度过多年的地方,像他们一样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可他却希望报考S大的建筑系,实现了他建筑师的梦想。父母闻讯,带着我去他家做思想工作。学工科的父亲有从事建筑业的同学,便把我和涛哥哥带去建筑设计院,让他了解建筑师的日常工作。父亲的本意是想让他见识了设计院繁重的工作压力,借此让他打退堂鼓,听从父母的意愿报考医学院,却未曾想到局面一发不可收拾,更加让他坚定了报考建筑系的决心。无奈中,他的父母终于妥协,同意他报考建筑系,前提条件是把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作为平行志愿一并填上。录取结果却未能让涛哥哥如愿,他偏偏被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连读班录取。好在他并不抵触临床医学专业。开学后,在他父母的陪伴下,带着些许遗憾,涛哥哥踏上了开往省城的火车,前往S大,开始了他作为医学生的大学生活。
我们当时一致认为,学习临床医学会让他从事一个比建筑师更有意义更加神圣的职业,没想到这竟将他本该一帆风顺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时隔多年,夜深人静的时候,当我失眠无法入睡,辗转反侧,回想起一幕幕往事,暗自揣测他的父母会不会因为这个改变他命运的决定后悔。
涛哥哥在考上S中学的那个暑假,除去预习高中新科目,剩下的时间大都用来画画。他还从假期抽出一周的时间去云南旅行,回来的时候给我带了印着大理风光的明信片和购于丽江古城的蜡染民族服饰。他给我看了路途中拍摄的照片和画满的速写本。苍茫的青山,湛蓝的天空,形状各异的白云。他为我讲述了旅途中的见闻:漫步在和煦日光拂过的大理古城,家家户户院门前的青石板下流着城外远山流下的泉水,哗哗哗哗地淌着,从未停息;骑着租来的山地车,和几个偶遇的外国游客一道,沿着公路一直骑行,路过了一片片盛开的葵花田,赶在日落前到达洱海,夕阳在湖面洒下余晖,煞是好看;丽江古城铺着青石板的街道,小河边转动的几人高的斑驳水车,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耀眼金光的玉龙雪山;月圆之夜,河面上漂浮着五颜六色的花灯,游客和当地人在岸边放灯祈福,星星烛火载着美好的祈愿随波逐流……我翻看他的相册,照片中的美景映入眼帘:黑瓦白墙的云南民居,屋脊上反,向天空高高翘起,山墙上勾画出淡雅的花卉和山水,庭院里满园春色,各种鲜花争先恐后地怒放。
“要是以后能在那样一个世外桃源住下,该会多么好。”涛哥哥爱惜地翻看速写本,连连感叹。
“为什么想去那里住下?这里不好么?”那时我感到不解,固执地认为无论再美丽的地方都没有我们生活的这座古城好。
“那里虽是偏远,但景色优美,岁月静好。人们安居乐业,没有烦恼,每个人的脸上都看得到幸福的笑容。”涛哥哥继续描述,话语中流露出对当地生活的无比神往。
他把那本画满云南风景的速写本送给了我,说希望能在有生之年重返云南,走访那些快被现代文明遗忘的古镇,亦答应故地重游之时会带我同去。
我们都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他考进S中,成绩优异,像一匹白色骏马,在通往职业建筑师的道路上驰骋;我则希望能考上W音乐学院的附中,每天放学后即使作业再多,都会坚持练琴两小时。他刚进入S中后,因为大人工作调动,我家搬到了江北的Z医院家属院。Z医院离S中学很近,只隔着一条马路。那时涛哥哥住校,一周只能在周六的下午放假时回家住一晚,等到周日的傍晚返校上晚自习。母亲便交代他每周三的中午来我家改善伙食。高中的生活紧张而忙碌,他每次来,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S中的校园有一条两旁种满了樱花的道路,每年暮春时节,满树繁花,好似天边一朵朵绯红的云,引得众多S中学子在课余饭后驻足赏樱。然而涛哥哥却已无多余的精力用油彩将落樱留在画布上。他一心想考上S大建筑系,学习上更加用功。为了节约时间,索性一个月只回家一次,他的父母工作忙顾不上他,有时便会托付给我们代为照顾。周三的改善伙食也改到了周六的晚上。他放了学,母亲在厨房准备晚餐。进门后先洗个热水澡,换上干净的衣服,把脏衣服扔进洗衣机,休息片刻后饭菜已经上桌。吃完后,洗衣机工作完毕,他便把洗净的衣物提回学校宿舍晾好,再去教室上自习。他在我家停留的短暂时间,我们还像以前一样有说有笑,互相关心、交流。有时我会趁机拿出不会做的题目向他请教,他会耐心地启发我,直到我找出答案才离开我家返校自习。
高中三年在无休止的课堂一晃而过。那年高考,涛哥哥正常发挥,考出了令大家满意的成绩。可在填报志愿的时候,他却和家里爆发了很大的冲突。出身医学之家,他的父母由此希望他能报考S大的医学院,那个他父母曾经度过多年的地方,像他们一样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可他却希望报考S大的建筑系,实现了他建筑师的梦想。父母闻讯,带着我去他家做思想工作。学工科的父亲有从事建筑业的同学,便把我和涛哥哥带去建筑设计院,让他了解建筑师的日常工作。父亲的本意是想让他见识了设计院繁重的工作压力,借此让他打退堂鼓,听从父母的意愿报考医学院,却未曾想到局面一发不可收拾,更加让他坚定了报考建筑系的决心。无奈中,他的父母终于妥协,同意他报考建筑系,前提条件是把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作为平行志愿一并填上。录取结果却未能让涛哥哥如愿,他偏偏被医学院的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连读班录取。好在他并不抵触临床医学专业。开学后,在他父母的陪伴下,带着些许遗憾,涛哥哥踏上了开往省城的火车,前往S大,开始了他作为医学生的大学生活。
我们当时一致认为,学习临床医学会让他从事一个比建筑师更有意义更加神圣的职业,没想到这竟将他本该一帆风顺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时隔多年,夜深人静的时候,当我失眠无法入睡,辗转反侧,回想起一幕幕往事,暗自揣测他的父母会不会因为这个改变他命运的决定后悔。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