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日语辞典有感
今天早晨到图书馆十楼看书,发现忘了带词典,于是到书架边上去找。猛然间发现一本于昭和二十七年(公元1952年)出版的德日辞典(日本研究社出版),其名曰《新独和辞典》。那是一本袖珍版的词典,但是,由于采用的纸张是字典纸,因而一千多页的书拿在手上感觉非常舒服。该辞典的释义比较详细,用来查阅普通的德语书刊中出现的词语也基本够用。而由于辞典中的释义包含了大量的中文,即使是不懂日文的中国读者也能拿来用。
最让我感到好奇的是,该辞典的最后几页上面有几个广告,分别为“独逸文学丛书”、“独逸语参考书”、“独逸文化小丛书”(上面列出来的书目尽是歌德、莱辛、叔本华等大家之作,文本为德语,外加日语注释)。可见,1950年代的日本已经非常注重于介绍德语文化,并且几可谓不遗余力。
中午吃过午饭后,又来到图书馆,想找一份日语报纸,看看今日之日本是否依然重视阅读。我找到了《朝日新闻》,结果在报纸的头版上就看到了三四则日本书店的广告。于是我不禁想起大陆的报纸。我从未曾在哪一家大陆报纸的头版看到过有书店的广告,甚至在内页也少见(《中华读书报》等书评类报刊除外)!再联想到上周在南都看到的关于民营书店经历寒冬的报道,我真的开始担忧起咱们这个社会的未来了——一个缺乏书香的社会,一个在阅读和出版方面做得如此寒酸的社会,又怎能保证其未来之进步与发展?
最让我感到好奇的是,该辞典的最后几页上面有几个广告,分别为“独逸文学丛书”、“独逸语参考书”、“独逸文化小丛书”(上面列出来的书目尽是歌德、莱辛、叔本华等大家之作,文本为德语,外加日语注释)。可见,1950年代的日本已经非常注重于介绍德语文化,并且几可谓不遗余力。
中午吃过午饭后,又来到图书馆,想找一份日语报纸,看看今日之日本是否依然重视阅读。我找到了《朝日新闻》,结果在报纸的头版上就看到了三四则日本书店的广告。于是我不禁想起大陆的报纸。我从未曾在哪一家大陆报纸的头版看到过有书店的广告,甚至在内页也少见(《中华读书报》等书评类报刊除外)!再联想到上周在南都看到的关于民营书店经历寒冬的报道,我真的开始担忧起咱们这个社会的未来了——一个缺乏书香的社会,一个在阅读和出版方面做得如此寒酸的社会,又怎能保证其未来之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