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要的明天,正消失在你所抱怨着的今天。
在来美国满一年之后,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生活。
或者说,这些年,好像一直都在反思的路上默默走着,只是走,却没有看清方向。
身边的朋友工作的工作,读研的读研,
曾经以为的,强大的可以不受影响的自己,也还是会有着摆脱不掉的焦躁和烦闷。
“要不要赶快读完算了”“大家全都工作了”“难道不应该继续深造么”“到底每天学到了什么呀”被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反反复复纠缠着。
尽管我在隔着12小时时差的大洋彼岸,却觉得周围人的生活如影随形的渗透了影响了我的每一个角落。
这就是可悲的对比心。
离开大学之后身边的人一致默契的渐渐淡出了人人,甚至微博也变少了很多。
于是觉得上网能开的网页似乎所剩无几。
这就是成长,它不会告诉你何时该长大,但是在不知不觉中,每个人,都最终会回归它所需要步伐,速度,和重心。
那日聊天,说到生活圈仿佛变小了,明明应该是认识了更多的人接触了更多的事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但是为什么觉得,自己做的事情,越来越局限了。
生活好像一瞬间就被闷住了。
从前老在叫嚣着要肆意妄为的青春,似乎迷迷糊糊之间,就已经过完了。
过上以前最为讨厌的“十年后也还是做着同样事情”的生活,也无非是殊途同归的终点吧。
而前两日在看完三集美剧觉得又开始空虚自恼和烦闷时突然发现,讨厌的其实不是每天每日的重复,而且日复一日的虚度光阴。
没错,就是这个又老又俗的词,虚度光阴。
因为唯一能带给我安全感的只有奋斗。
日复一日积累的单词,完成的project,积累的阅读素材,学到的工作经验,这些才能带来稳定的安全感。
每天每夜无所事事的看剧,哪怕在心里自我安慰这也是训练听力的一种办法,最终也剩无所作为的自我厌弃。
反思过去的时光,总会想着还要好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准备完成的东西卡在开头就无疾而终了。
任何事情,其实开始的第一步都不难,难的是坚持下来的第十步,第百步。
不想再去用拖延症做借口,时间走的比想象中跟快,每天想要做的事情还有那么多。
日子其实一点也不无聊,而是你根本没有想认真去过。
在抱怨学习难的时候也还是有那些甚至自己都不太正眼瞧的人在挑灯读书。
在抱怨学校不够好的时候也还是有那么多人拿着4.0的GPA。
在抱怨生活无聊的时候也还是有那么多人每天满满的社团活动和工作。
生活它不存在于你的计划和幻想,
你想要的明天,也许正消失在你所抱怨着的今天。
或者说,这些年,好像一直都在反思的路上默默走着,只是走,却没有看清方向。
身边的朋友工作的工作,读研的读研,
曾经以为的,强大的可以不受影响的自己,也还是会有着摆脱不掉的焦躁和烦闷。
“要不要赶快读完算了”“大家全都工作了”“难道不应该继续深造么”“到底每天学到了什么呀”被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反反复复纠缠着。
尽管我在隔着12小时时差的大洋彼岸,却觉得周围人的生活如影随形的渗透了影响了我的每一个角落。
这就是可悲的对比心。
离开大学之后身边的人一致默契的渐渐淡出了人人,甚至微博也变少了很多。
于是觉得上网能开的网页似乎所剩无几。
这就是成长,它不会告诉你何时该长大,但是在不知不觉中,每个人,都最终会回归它所需要步伐,速度,和重心。
那日聊天,说到生活圈仿佛变小了,明明应该是认识了更多的人接触了更多的事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但是为什么觉得,自己做的事情,越来越局限了。
生活好像一瞬间就被闷住了。
从前老在叫嚣着要肆意妄为的青春,似乎迷迷糊糊之间,就已经过完了。
过上以前最为讨厌的“十年后也还是做着同样事情”的生活,也无非是殊途同归的终点吧。
而前两日在看完三集美剧觉得又开始空虚自恼和烦闷时突然发现,讨厌的其实不是每天每日的重复,而且日复一日的虚度光阴。
没错,就是这个又老又俗的词,虚度光阴。
因为唯一能带给我安全感的只有奋斗。
日复一日积累的单词,完成的project,积累的阅读素材,学到的工作经验,这些才能带来稳定的安全感。
每天每夜无所事事的看剧,哪怕在心里自我安慰这也是训练听力的一种办法,最终也剩无所作为的自我厌弃。
反思过去的时光,总会想着还要好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准备完成的东西卡在开头就无疾而终了。
任何事情,其实开始的第一步都不难,难的是坚持下来的第十步,第百步。
不想再去用拖延症做借口,时间走的比想象中跟快,每天想要做的事情还有那么多。
日子其实一点也不无聊,而是你根本没有想认真去过。
在抱怨学习难的时候也还是有那些甚至自己都不太正眼瞧的人在挑灯读书。
在抱怨学校不够好的时候也还是有那么多人拿着4.0的GPA。
在抱怨生活无聊的时候也还是有那么多人每天满满的社团活动和工作。
生活它不存在于你的计划和幻想,
你想要的明天,也许正消失在你所抱怨着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