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人潮如织
在香港,要说起人气汹涌的地点,那是很多的
旺角、尖沙咀、铜锣湾,这三个地点,堪称三甲
但凡节假日,无论大节小假,这三个地方永远充斥着逛街的人群
就算只不过是周末,甚至平时的晚上,这三个地方也是那么的热闹、拥挤
足以把你挤死,人流量之大,令你瞠目结舌
永远的人潮如织,无奈地亦步亦趋
我最有感触的,是旺角,因为比较起来,是离我最近的
同时,也是我目前工作的地方,也就是说,不得不去
有人说,旺角堪称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了
旺角这个地方,的确不愧对它名字当中的这个“旺”字
而我对旺角的感觉,时常充斥着烦躁和憎恶,我甚至觉得自己不能靠近那个地方
06年的春节,第一次来香港旅游,曾经自己在旺角转过
那个时侯对旺角的认识,仅限于“波鞋街”,也就是一条以卖运动鞋出名的街
当时找了很久,似乎也没找到,后来才明白,自己已是身在此街
只怪香港所谓的某街,常常短小精悍,很难不让人以为,你只是行经了一条胡同
再加上眼前太多的行人,除了人,我觉得我似乎看不见别的
另外还留下的印象就是,旺角地铁站的出口太多了
那几天的时间,我始终未能使用同一出口进出,即便以某些商店作为标志物
现在回想起来,我竟然曾经在“春节”这样的节假日,独闯旺角,简直有精神错乱的嫌疑
那个春节,我也曾经在铜锣湾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下,感受了传说中的“倒计时”
人跟人之间的距离,基本就是贴面的亲密程度
而倒数过后,又过了很久很久,才感受到人堆有松动散开的意味
我一边等待着人群松动,一边琢磨着,从最外围的人走开、走远,再到整个人堆抽丝剥茧被解开,这个影响力的传递过程到底会需要多久呢
去年夏天来上学,由于初来乍到,再加上楼下的公车不到半个小时就直达旺角
不免就有意无意的去了很多次旺角
比如自己去啊,和同学去啊,两个人去啊,一群人去啊,买东西去啊,吃东西去啊
很快地,就对旺角这个地点、这个名字,产生了极大的反感
再后来有同学、朋友、亲戚来香港游玩,陪他们逛街的行程也总是少不了旺角
我对这个地点、这个名字,日益厌恶到无以复加、想要呕吐的地步
就连清晨10点或者是正午12点的旺角,也弥漫着蠢蠢欲动的嘈杂气息
感觉那是在为下午、傍晚、午夜的人潮如织在做热身的旺角,
只有一次,和同学通宵唱歌之后的凌晨5点,一切尚未觉醒
天光未至,人影稀疏,那一刻,我们几个不约而同地没认出来那是旺角
上个周末我去旺角上课的时候
又一次明显的感觉到走不动路,不同于周末的那种,不同于有活动的感觉
于是我赫然意识到,是游客大举进军购物天堂的时刻了
于是我不得不又一次领略了旺角独有的“举步维艰”,那是很奇特的体验
大部分时候,在旺角走路,充满撞到人的危险的
当这种危险的概率以及频率因节假日这个变量而显著提高的时候
走路,成了全然“身不由己”的一件事!
也不能轻易驻足,也不能背道而驰,也不能旁逸斜出,太讨厌了!
然后,你只能走得很慢,是非常非常的缓慢
确切的说,那不是走路,那是用古时宫廷仕女的小碎步一点一点移动自己
而在这个移动过程中,如果有人任性地停顿一下,或是左顾右盼破坏了速率
就会迅速引发追尾,以及一系列恼人的骚乱
而后一切重回正轨,整个队伍再次进入缓慢移动的进程
我觉得这一切,简直是烦透了,还好我只是过客。
所以逐渐对旺角生成了敬而远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
前不久有一则挺恐怖的新闻
是说,有人在旺角闹市区的某栋高楼内,恶意的扔出了一瓶“镪水”
这东西具体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总之是腐蚀性液体
当时那塑料瓶,落地、弹起、溅开,人们抱头鼠窜、大呼小叫
我在报纸上看到有女孩子掩面大哭,担心自己被毁容,还有受害男子躲进路边店铺,他随身穿着的衣服已经被灼穿
发生这件事情的那天,我刚好也在旺角上课
回想起来,我会觉得心惊肉跳,据说凶手还未找到,但这感觉就跟恐怖分子无异
于是我近来走在旺角的时候,会更加紧张,觉得周遭凶险
旺角、尖沙咀、铜锣湾,这三个地点,堪称三甲
但凡节假日,无论大节小假,这三个地方永远充斥着逛街的人群
就算只不过是周末,甚至平时的晚上,这三个地方也是那么的热闹、拥挤
足以把你挤死,人流量之大,令你瞠目结舌
永远的人潮如织,无奈地亦步亦趋
我最有感触的,是旺角,因为比较起来,是离我最近的
同时,也是我目前工作的地方,也就是说,不得不去
有人说,旺角堪称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了
旺角这个地方,的确不愧对它名字当中的这个“旺”字
而我对旺角的感觉,时常充斥着烦躁和憎恶,我甚至觉得自己不能靠近那个地方
06年的春节,第一次来香港旅游,曾经自己在旺角转过
那个时侯对旺角的认识,仅限于“波鞋街”,也就是一条以卖运动鞋出名的街
当时找了很久,似乎也没找到,后来才明白,自己已是身在此街
只怪香港所谓的某街,常常短小精悍,很难不让人以为,你只是行经了一条胡同
再加上眼前太多的行人,除了人,我觉得我似乎看不见别的
另外还留下的印象就是,旺角地铁站的出口太多了
那几天的时间,我始终未能使用同一出口进出,即便以某些商店作为标志物
现在回想起来,我竟然曾经在“春节”这样的节假日,独闯旺角,简直有精神错乱的嫌疑
那个春节,我也曾经在铜锣湾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下,感受了传说中的“倒计时”
人跟人之间的距离,基本就是贴面的亲密程度
而倒数过后,又过了很久很久,才感受到人堆有松动散开的意味
我一边等待着人群松动,一边琢磨着,从最外围的人走开、走远,再到整个人堆抽丝剥茧被解开,这个影响力的传递过程到底会需要多久呢
去年夏天来上学,由于初来乍到,再加上楼下的公车不到半个小时就直达旺角
不免就有意无意的去了很多次旺角
比如自己去啊,和同学去啊,两个人去啊,一群人去啊,买东西去啊,吃东西去啊
很快地,就对旺角这个地点、这个名字,产生了极大的反感
再后来有同学、朋友、亲戚来香港游玩,陪他们逛街的行程也总是少不了旺角
我对这个地点、这个名字,日益厌恶到无以复加、想要呕吐的地步
就连清晨10点或者是正午12点的旺角,也弥漫着蠢蠢欲动的嘈杂气息
感觉那是在为下午、傍晚、午夜的人潮如织在做热身的旺角,
只有一次,和同学通宵唱歌之后的凌晨5点,一切尚未觉醒
天光未至,人影稀疏,那一刻,我们几个不约而同地没认出来那是旺角
上个周末我去旺角上课的时候
又一次明显的感觉到走不动路,不同于周末的那种,不同于有活动的感觉
于是我赫然意识到,是游客大举进军购物天堂的时刻了
于是我不得不又一次领略了旺角独有的“举步维艰”,那是很奇特的体验
大部分时候,在旺角走路,充满撞到人的危险的
当这种危险的概率以及频率因节假日这个变量而显著提高的时候
走路,成了全然“身不由己”的一件事!
也不能轻易驻足,也不能背道而驰,也不能旁逸斜出,太讨厌了!
然后,你只能走得很慢,是非常非常的缓慢
确切的说,那不是走路,那是用古时宫廷仕女的小碎步一点一点移动自己
而在这个移动过程中,如果有人任性地停顿一下,或是左顾右盼破坏了速率
就会迅速引发追尾,以及一系列恼人的骚乱
而后一切重回正轨,整个队伍再次进入缓慢移动的进程
我觉得这一切,简直是烦透了,还好我只是过客。
所以逐渐对旺角生成了敬而远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
前不久有一则挺恐怖的新闻
是说,有人在旺角闹市区的某栋高楼内,恶意的扔出了一瓶“镪水”
这东西具体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总之是腐蚀性液体
当时那塑料瓶,落地、弹起、溅开,人们抱头鼠窜、大呼小叫
我在报纸上看到有女孩子掩面大哭,担心自己被毁容,还有受害男子躲进路边店铺,他随身穿着的衣服已经被灼穿
发生这件事情的那天,我刚好也在旺角上课
回想起来,我会觉得心惊肉跳,据说凶手还未找到,但这感觉就跟恐怖分子无异
于是我近来走在旺角的时候,会更加紧张,觉得周遭凶险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