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版回顾-1」安妮宝贝专访:好好读书
开篇:
2006年5月29日晚,跟安妮约定的采访时间。谈话在略显嘈杂的吸烟区进行,涉及的话题从写作到饮食,即便相信所谓真正的沟通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两人仍尽力而为。
《莲花》是安妮宝贝的第七本书。2006年3月中旬,《莲花》出版不过一周,就传出了脱销的消息。其后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它和余华的《兄弟》一起占据了很多书店热销排行榜的前两名位置。
与《兄弟》引起种种评论的热闹景象不同,《莲花》很“安静”。购买、阅读、评论似乎都以窃窃私语的方式进行,像是事先有过隐秘约定的阵阵暗涌。
关于安妮宝贝的作品,一些善于发表评论的人选择了沉默,还有一些人则在几年前就迫不及待宣布它们缺乏生命力,能够“热销”不过是仰仗着天时地利的“昙花一现”。
然而这“昙花”开的真是长久。几年光阴下来,居然蜕变成“莲花”。
因为工作的关系,与安妮有过一段时间的邮件往来。印象最深刻的是她从不轻许诺言,一旦应允的事,必定提前做好。这让我相信所谓“信赖”其实源于一点一滴的细小累积。
同样的情形,也可以对应于她和她那庞大而隐秘的读者群之间。她和他们应该存在着某种形式的相互信赖。这是我所看到的最可贵之处。
采访全文(连载1):
城市画报:对诸如吸烟、酒这样可以使人上瘾的东西持什么态度?
安妮:适当的烟和酒是生活的乐趣。它们会带来心理的安慰,未必要完全清除掉,只要不上瘾就行。
城画:不会上瘾吗?
安妮:可以控制。那些吸烟成瘾的人,总是睡觉一醒来就会抽,我不会的。
城画:最看重自己作品的什么品质?
安妮:作品承载作者的精神世界和哲学观。所要表达的东西会涉及到对人性和事物理解的各个层面,读者需要渗透表相,感受内在。我觉得自己的文字,在体现和保持的是一种自决,内省、敬畏和警醒。它像一个人穿越漫长黑暗隧道追逐光带内的过程。这应也是我的读者会从第一本书跟随到目前第七本书的原因。如果是那些只注重趣味和刺激的读者,他不会选择来看我写的小说。好的作品应该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但目前,读书界对畅销书尚持有偏见和狭窄的误读。
城画:摄影作品呢?
安妮:摄影对我来说,并非是一个需要技术或设备的特定功能,而只是一种用来记录的方式。一些看起来粗糙任意的图片,连接内心深处的小天地,在那里有着对时间和回忆的热爱、珍重和纪念。现在很多人会想要评论或者占有或者利用身边的事物,却不懂得毫无功利心的欣赏。不懂得如何去发掘、观察和收藏那些细微和静默之外的美好。
2006年5月29日晚,跟安妮约定的采访时间。谈话在略显嘈杂的吸烟区进行,涉及的话题从写作到饮食,即便相信所谓真正的沟通是不可能实现的,但两人仍尽力而为。
![]() |
《莲花》是安妮宝贝的第七本书。2006年3月中旬,《莲花》出版不过一周,就传出了脱销的消息。其后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它和余华的《兄弟》一起占据了很多书店热销排行榜的前两名位置。
![]() |
与《兄弟》引起种种评论的热闹景象不同,《莲花》很“安静”。购买、阅读、评论似乎都以窃窃私语的方式进行,像是事先有过隐秘约定的阵阵暗涌。
关于安妮宝贝的作品,一些善于发表评论的人选择了沉默,还有一些人则在几年前就迫不及待宣布它们缺乏生命力,能够“热销”不过是仰仗着天时地利的“昙花一现”。
然而这“昙花”开的真是长久。几年光阴下来,居然蜕变成“莲花”。
因为工作的关系,与安妮有过一段时间的邮件往来。印象最深刻的是她从不轻许诺言,一旦应允的事,必定提前做好。这让我相信所谓“信赖”其实源于一点一滴的细小累积。
同样的情形,也可以对应于她和她那庞大而隐秘的读者群之间。她和他们应该存在着某种形式的相互信赖。这是我所看到的最可贵之处。
采访全文(连载1):
城市画报:对诸如吸烟、酒这样可以使人上瘾的东西持什么态度?
安妮:适当的烟和酒是生活的乐趣。它们会带来心理的安慰,未必要完全清除掉,只要不上瘾就行。
城画:不会上瘾吗?
安妮:可以控制。那些吸烟成瘾的人,总是睡觉一醒来就会抽,我不会的。
城画:最看重自己作品的什么品质?
安妮:作品承载作者的精神世界和哲学观。所要表达的东西会涉及到对人性和事物理解的各个层面,读者需要渗透表相,感受内在。我觉得自己的文字,在体现和保持的是一种自决,内省、敬畏和警醒。它像一个人穿越漫长黑暗隧道追逐光带内的过程。这应也是我的读者会从第一本书跟随到目前第七本书的原因。如果是那些只注重趣味和刺激的读者,他不会选择来看我写的小说。好的作品应该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但目前,读书界对畅销书尚持有偏见和狭窄的误读。
城画:摄影作品呢?
安妮:摄影对我来说,并非是一个需要技术或设备的特定功能,而只是一种用来记录的方式。一些看起来粗糙任意的图片,连接内心深处的小天地,在那里有着对时间和回忆的热爱、珍重和纪念。现在很多人会想要评论或者占有或者利用身边的事物,却不懂得毫无功利心的欣赏。不懂得如何去发掘、观察和收藏那些细微和静默之外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