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个艺术盲的身份“初遇”克里斯-德鲁里
很忐忑自己将敲下哪些文字,我很清楚自己是一个艺术盲流,但是,这无法克制我自己写下这些震撼。所以,接下来将是完全原生态的、不基于任何艺术知识基础的、处于初见时的,一个艺术盲流对一个艺术大师的作品的赞叹。
我所看到的图片与文字,来源于今年2月的《世界美术》,《从南极洲到内华达:克里斯-德鲁里的沙漠之旅》。
在这之前,的确看了些其他大师的作品。中午昏昏沉沉的脑袋让我只记住了那些艺术品的沉重感。诚然,每个人对艺术的感知力和审美角度各不相同,由于自己根本无功力可言,所以很难看懂晦涩深奥的作品。加之无艺术常识,也无法从专业角度审评。然而翻到这一篇时,我无意读文字,只是盯住了那些图片。整个人像是被图片拉扯了进去,无法自拔。这应该只是出于一种本能。
我只是大略知道了一下德鲁里的背景。其余一无所知,或许,这会导致我理解其作品的无可避免的巨大偏差。但是,我只想谈一下我的极主观的感受。
首先是《石之河》与《石之心》,把自然界的流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石子以混乱但又有序的矛盾姿势绕成的漩涡,黑色的整体,如同宇宙浩渺。我觉得,它有一种如黑洞般的存在感,把时间空间扭曲后,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混沌。和时间空间一同被扭曲拉扯,无法开脱。
《混乱边缘》是类似的手法,但是泥炭粉这种材料的颜色和质感,更显压抑和复杂。
接下来,我想说一说给我很大震动的《死亡之地的生命1》和《微鞘藻》这两张图片。一个进行过100次大气核爆炸的地方,以及一种在那个地方生存的生物。就像书中所说,“这种细菌的生存与再生,说出了一切,又什么也没说。”
德鲁里被定义为是一个大地艺术家和观念艺术家。他以他自己的经历和认知,想要告诉我们一些事情。但是我们无从清楚地去感知,只能从他的作品中零星地,以基于自己的认知力的方式,来感受到大地的磅礴和生命的不可思议,自然的奇妙,以及人类的无知。
《风漩涡》,靠近南极洲兰扎洛蒂-努纳塔克区。一个通过现代科技辅助而得到的双漩涡记录。纯粹的画面。特别干净。“令人难以名状,仿佛那色彩来自大海深处——冰比天空还蓝。”“那涉及到南极的空无感”。就像他谈到南极时说的,“当你到了那里,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它太超凡了。我所作的一切都是感受那里的大地,我在冰上做的零星作品,不过是沿途的一些零碎而已。”而他正是让这些零碎,把我们也牵扯进对大地的感受中。一种无以名状的对大地的赞叹与感恩。
很多时候,吸引住我们的往往不是画面本身,而是画面所给我们的另一个世界。而德鲁里可以给我们的世界,以思维的宽度伸展。或许,这和他的经历有关,和他表现观念的创造力有关。在他手里,艺术和科学结合的很完美。虽然他自己说是分离。“各种临界点全都安然突破,直觉空间,无论在艺术还是在科学中。”
正如,他把超声波和心跳频率融合在作品中,以有形形容无形,那组作品,说实话我没看懂。但是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股肃穆,对生命脉搏的感知。
生命和死亡,人类、大地、宇宙,流动的混乱,他以艺术观察世界,以他的描述说,让他走向别处。
而他的作品,也让这个星球上的一部分人,走向了别处。
2012.9.7
Ps:本人平常真的只是欣赏平面设计的人儿。。。瞎扯一通
我所看到的图片与文字,来源于今年2月的《世界美术》,《从南极洲到内华达:克里斯-德鲁里的沙漠之旅》。
在这之前,的确看了些其他大师的作品。中午昏昏沉沉的脑袋让我只记住了那些艺术品的沉重感。诚然,每个人对艺术的感知力和审美角度各不相同,由于自己根本无功力可言,所以很难看懂晦涩深奥的作品。加之无艺术常识,也无法从专业角度审评。然而翻到这一篇时,我无意读文字,只是盯住了那些图片。整个人像是被图片拉扯了进去,无法自拔。这应该只是出于一种本能。
我只是大略知道了一下德鲁里的背景。其余一无所知,或许,这会导致我理解其作品的无可避免的巨大偏差。但是,我只想谈一下我的极主观的感受。
首先是《石之河》与《石之心》,把自然界的流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石子以混乱但又有序的矛盾姿势绕成的漩涡,黑色的整体,如同宇宙浩渺。我觉得,它有一种如黑洞般的存在感,把时间空间扭曲后,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混沌。和时间空间一同被扭曲拉扯,无法开脱。
《混乱边缘》是类似的手法,但是泥炭粉这种材料的颜色和质感,更显压抑和复杂。
接下来,我想说一说给我很大震动的《死亡之地的生命1》和《微鞘藻》这两张图片。一个进行过100次大气核爆炸的地方,以及一种在那个地方生存的生物。就像书中所说,“这种细菌的生存与再生,说出了一切,又什么也没说。”
德鲁里被定义为是一个大地艺术家和观念艺术家。他以他自己的经历和认知,想要告诉我们一些事情。但是我们无从清楚地去感知,只能从他的作品中零星地,以基于自己的认知力的方式,来感受到大地的磅礴和生命的不可思议,自然的奇妙,以及人类的无知。
《风漩涡》,靠近南极洲兰扎洛蒂-努纳塔克区。一个通过现代科技辅助而得到的双漩涡记录。纯粹的画面。特别干净。“令人难以名状,仿佛那色彩来自大海深处——冰比天空还蓝。”“那涉及到南极的空无感”。就像他谈到南极时说的,“当你到了那里,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它太超凡了。我所作的一切都是感受那里的大地,我在冰上做的零星作品,不过是沿途的一些零碎而已。”而他正是让这些零碎,把我们也牵扯进对大地的感受中。一种无以名状的对大地的赞叹与感恩。
很多时候,吸引住我们的往往不是画面本身,而是画面所给我们的另一个世界。而德鲁里可以给我们的世界,以思维的宽度伸展。或许,这和他的经历有关,和他表现观念的创造力有关。在他手里,艺术和科学结合的很完美。虽然他自己说是分离。“各种临界点全都安然突破,直觉空间,无论在艺术还是在科学中。”
正如,他把超声波和心跳频率融合在作品中,以有形形容无形,那组作品,说实话我没看懂。但是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股肃穆,对生命脉搏的感知。
生命和死亡,人类、大地、宇宙,流动的混乱,他以艺术观察世界,以他的描述说,让他走向别处。
而他的作品,也让这个星球上的一部分人,走向了别处。
2012.9.7
Ps:本人平常真的只是欣赏平面设计的人儿。。。瞎扯一通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