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印象之享受极低气温
南方人隆冬季节旅游去东北,似乎有悖常理,目的便只有一个,去感受极度低温.
同伴中有曾在黑龙江当兵三年者,一路上便在渲染着东北的寒冷:那可不是吓人的!稍有不慎,便会轻者冻伤重者冻死.云云.来时便在网上查了,黑龙江这时气温是最低零下二十度.天!即使今年南方那般大的冰冻灾,也才不过零下四五度.于是,人人都在评估着自己的抗寒能力,盘点自己所带御寒衣物,心中无不忐忑.
飞机抵达哈尔滨,已是深夜11点多近12点,才出飞机,顿感寒气逼人,给了大家一个下马威.于是,当地陪(当地导游)来接机时,未费口舌,人们便乖乖儿自觉跟了她去当地一衣物店.店很简陋也显寒酸,但物品却齐全,帽子围脖手套口罩护耳墨镜雪地靴等等.大家也不讲价,疯狂抢购.本人本来带了足够的衣物,但经不住恐吓,也凑热闹买了双雪地靴,高帮防水面带毛茸里靴底缀着各种齿纹的那种.待大家穿戴整齐再出店门时,个个已面目全非,臃肿不堪,只留了双眼睛,贼溜溜地转.
哈尔滨是个高纬度地方,早上四点半就亮天,下午四点半就黑天.于是,来哈尔滨的第一天,我们便被于六点半叫早,大家睁着惺松的眼,万般无奈.这天行程是去亚布力,是个据说是国内一流的滑雪场,世界大冬会(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即将在这里举行,是个不可不看的地方.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程,沿路看不尽北方的"千里冰封"的景色,只可惜没有"万里雪飘",而是一轮艳阳,照得满世界白花花的剌眼.
到滑雪场边了,可是又不急着进去,而是进一家农家店,依地陪的说法是:"补充一下热量,好抵御严寒".不得已只得吃了一顿.那饭菜极端的不好吃,都是东北炖菜,即白菜粉条棒骨一锅炖的那种,无香无色也还无味,如同嚼蜡.饭店旁有卫生间,典型农村的蹲式厕所,脱了裤子蹲下去,风从茅坑下面刮卷上来,吹得一身透骨的冷.想:谁若便秘,非得冻死在这臭茅坑里!
进滑雪场了,但还是不急着进去,地陪极力推荐去乘缆车,说上面有上亿年的裸石值得观赏.那是自费项目,意思也就是说地陪可以从中拿些回扣.无奈,只得去乘.这下把大家可真正害苦了.开始在低山时乘的是带围的缆车,六个人挤在一起,尚未感到格外的冷,但到半山腰,却要换乘无蓬无围的板凳式缆车.坐上去,无依无赖,怪吓人,而且越往高走,风就越大,棉包子一堆的衣物顿时失去作用,如裸身一般,暴露在寒风中.那风呼呼怪叫,如刀子扎,人人自救式捂紧了自己,只留了眼睛在外面,但还不行,眉棱骨包括整个头部,都冷得扎扎发疼.想:这下完蛋了,可能要被冻伤了.有一种绝望了的感觉.邻座是个小女孩,已经在咽咽地哭泣了起来!这才深刻体会了一句谚语:"冷在风上,穷在亏空上."这就叫冷在风上呀!幸喜时间不是很长,到了山顶下得缆车,有如重生一般.但山顶上还是冷,仍有呼呼的风,不过,起码可以走动可以跳跃可以自热了.去寻地陪推荐的上亿年的裸石,方知是地陪很愚蠢的耍了更愚蠢的我们一把:除了近期喷发的活火山石,哪块石头不是上亿年?大家很愤然,但又想,到这东北地儿来,不就是要来享受极低气温的吗?于是,大家又心平气和了.
终于进滑雪场了,大家兴高彩烈地滑起雪来,跌跌撞撞,不知摔了多少跤.在哄哄的笑声里,体温升高直至出汗,于是,又层层地脱去衣服----
东北的极端低温,总算享受到了一回.也算是一次挑战自我吧.
回来的路上,有人感叹,对地陪说:"你们东北根本就不适合人类居住".地陪也乖巧地回答:"正因为如此,东北人来历只有两种,贫穷无路无奈而闯关东的,被官府判弄流放于此地的.我们都是这类人的后代."地陪此说也够幽默!
同伴中有曾在黑龙江当兵三年者,一路上便在渲染着东北的寒冷:那可不是吓人的!稍有不慎,便会轻者冻伤重者冻死.云云.来时便在网上查了,黑龙江这时气温是最低零下二十度.天!即使今年南方那般大的冰冻灾,也才不过零下四五度.于是,人人都在评估着自己的抗寒能力,盘点自己所带御寒衣物,心中无不忐忑.
飞机抵达哈尔滨,已是深夜11点多近12点,才出飞机,顿感寒气逼人,给了大家一个下马威.于是,当地陪(当地导游)来接机时,未费口舌,人们便乖乖儿自觉跟了她去当地一衣物店.店很简陋也显寒酸,但物品却齐全,帽子围脖手套口罩护耳墨镜雪地靴等等.大家也不讲价,疯狂抢购.本人本来带了足够的衣物,但经不住恐吓,也凑热闹买了双雪地靴,高帮防水面带毛茸里靴底缀着各种齿纹的那种.待大家穿戴整齐再出店门时,个个已面目全非,臃肿不堪,只留了双眼睛,贼溜溜地转.
哈尔滨是个高纬度地方,早上四点半就亮天,下午四点半就黑天.于是,来哈尔滨的第一天,我们便被于六点半叫早,大家睁着惺松的眼,万般无奈.这天行程是去亚布力,是个据说是国内一流的滑雪场,世界大冬会(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即将在这里举行,是个不可不看的地方.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行程,沿路看不尽北方的"千里冰封"的景色,只可惜没有"万里雪飘",而是一轮艳阳,照得满世界白花花的剌眼.
到滑雪场边了,可是又不急着进去,而是进一家农家店,依地陪的说法是:"补充一下热量,好抵御严寒".不得已只得吃了一顿.那饭菜极端的不好吃,都是东北炖菜,即白菜粉条棒骨一锅炖的那种,无香无色也还无味,如同嚼蜡.饭店旁有卫生间,典型农村的蹲式厕所,脱了裤子蹲下去,风从茅坑下面刮卷上来,吹得一身透骨的冷.想:谁若便秘,非得冻死在这臭茅坑里!
进滑雪场了,但还是不急着进去,地陪极力推荐去乘缆车,说上面有上亿年的裸石值得观赏.那是自费项目,意思也就是说地陪可以从中拿些回扣.无奈,只得去乘.这下把大家可真正害苦了.开始在低山时乘的是带围的缆车,六个人挤在一起,尚未感到格外的冷,但到半山腰,却要换乘无蓬无围的板凳式缆车.坐上去,无依无赖,怪吓人,而且越往高走,风就越大,棉包子一堆的衣物顿时失去作用,如裸身一般,暴露在寒风中.那风呼呼怪叫,如刀子扎,人人自救式捂紧了自己,只留了眼睛在外面,但还不行,眉棱骨包括整个头部,都冷得扎扎发疼.想:这下完蛋了,可能要被冻伤了.有一种绝望了的感觉.邻座是个小女孩,已经在咽咽地哭泣了起来!这才深刻体会了一句谚语:"冷在风上,穷在亏空上."这就叫冷在风上呀!幸喜时间不是很长,到了山顶下得缆车,有如重生一般.但山顶上还是冷,仍有呼呼的风,不过,起码可以走动可以跳跃可以自热了.去寻地陪推荐的上亿年的裸石,方知是地陪很愚蠢的耍了更愚蠢的我们一把:除了近期喷发的活火山石,哪块石头不是上亿年?大家很愤然,但又想,到这东北地儿来,不就是要来享受极低气温的吗?于是,大家又心平气和了.
终于进滑雪场了,大家兴高彩烈地滑起雪来,跌跌撞撞,不知摔了多少跤.在哄哄的笑声里,体温升高直至出汗,于是,又层层地脱去衣服----
东北的极端低温,总算享受到了一回.也算是一次挑战自我吧.
回来的路上,有人感叹,对地陪说:"你们东北根本就不适合人类居住".地陪也乖巧地回答:"正因为如此,东北人来历只有两种,贫穷无路无奈而闯关东的,被官府判弄流放于此地的.我们都是这类人的后代."地陪此说也够幽默!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