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差,没延迟。
刚回想了下什么时候用微博的,猛然想起,2010年初的时候,刚发现微博的我,跟当时异地的女朋友说可以一起开微博,这样就可以时时看见对方的生活了。她不以为然,说用校内一样。 在加上她是个电脑盲,抵触一切新事物,于是没有成行。
那会每天起床/晚上就刷校内,等着对方晚上/起床。有时间就打打电话,但是因为12小时的时差,所以总是差半拍。周末也会视频,总是说说这说说那,互相给对方看一下新买的小东西,胖没胖,瘦没瘦。等到一方到睡觉或者吃饭时间的时候,只好依依不舍的下线,继续一个人的生活。
那时候,总是一个等字,消耗着感情。 等她起床,等她下课,等她回宿舍有网。 不记得等了多久,也不知道被人等了多久。 突然想说的话,有多少没说,突然想听的声音,又有多少没有听到。
猛然想起微信这个东西,用了这么久,才发现真是个异地超实用工具啊。 可以随时给对方留言,发照片,只要对方不在睡觉,马上就能看到新的留言。 生活的点滴可以随时分享,有时差,却没有了延迟。
最终没扛过异地。 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向着两个方向,越走越远。 现在回想,如果那时有微信,真不知道会不会是另外一个结局。
那会每天起床/晚上就刷校内,等着对方晚上/起床。有时间就打打电话,但是因为12小时的时差,所以总是差半拍。周末也会视频,总是说说这说说那,互相给对方看一下新买的小东西,胖没胖,瘦没瘦。等到一方到睡觉或者吃饭时间的时候,只好依依不舍的下线,继续一个人的生活。
那时候,总是一个等字,消耗着感情。 等她起床,等她下课,等她回宿舍有网。 不记得等了多久,也不知道被人等了多久。 突然想说的话,有多少没说,突然想听的声音,又有多少没有听到。
猛然想起微信这个东西,用了这么久,才发现真是个异地超实用工具啊。 可以随时给对方留言,发照片,只要对方不在睡觉,马上就能看到新的留言。 生活的点滴可以随时分享,有时差,却没有了延迟。
最终没扛过异地。 活在不同的世界里,向着两个方向,越走越远。 现在回想,如果那时有微信,真不知道会不会是另外一个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