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流红记
不论人事如何变迁,那一片红叶是永不凋落的回忆,承载了姻缘和忧愁,融入人心,不离不弃,不语不休。唐宋本就多浪漫,铸就了如李白,柳永般飘逸浪漫的文人骚客。唐宋传奇也一样,以最最浪漫的方式,给你一个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只在那个时代,有着结了忧愁的相思和唯美,却在冥冥之中知晓,一切的辛苦不会就这样白白流淌。这段佳话,名做《流红记》,墙里佳人,墙外行人,于一片深秋的河水里,两心相悦。 故事发生在唐僖宗年间的一个傍晚,年轻的学士于佑在皇城宫墙外漫步。 秋天的感怀很多,连空气都是满满的思味。秋意浓重,他在御沟的流水中洗手,看见御沟不断有红叶随水飘出,文人骚客骨子里悲秋的情绪就一点点随着红叶荡涤远去。不一会儿,他发现远处有一片较大的红叶上似有墨印,就随手将那叶子从水里拾起。使他感到意外的是红叶上题着一首诗: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隽秀的字迹和带了情愁的墨色,映入他的眼帘,触动了他的心弦。 这片叶子里藏了谁的眼泪和辛酸,端的叫这浪漫的学士无端喜欢。于佑把诗带回家里,藏在书箱内。寥寥数语,却叫人心绪直乱。于佑揣测着那女子的容颜结着丁香一般的哀愁,提笔落墨时心中又是何种情景,就这样从文字读到句子,从句子读到红墙之后的哀伤里。是为情起。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相见不如怀念的情愫最是折磨人的,仅凭这四句诗,于佑就难以放下对宫中佳人的思念。几天后,他也找来一片红叶,题了两句诗:“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放进了御沟上游的流水中,内心惴惴。流水无情,此情能否寄得佳人手?但他又实在按耐不住相思的折磨,有了希望就不怕绝望。 于佑此举,于旁人眼中定是痴傻的,所以有人劝慰他道:“红墙高锁,多少爱恨痴缠却又与你何干?你不是墙内人,怎可妄想墙内事。”于佑不甘心,他言:“红叶年年飞不尽,偏偏这一片承载了哀伤的叶子被我捡到,我定是不能就这样放弃的。”他痴迷那个有这样才情才思的女子,也痴迷这一份天上掉下来的浪漫。有人为于佑写了两句诗“君恩不禁东流水,流出宫情是此沟”,以此来说他的一片痴心。 时间过了很久,再也没有任何消息从红墙那边流出,只是于佑仍旧念念不忘那未曾谋面的相思,和捉摸不到的以为爱情。他未娶,一直未娶,心中有了执念,便无心再寻花问柳。一个人的时间过的漫长,怀抱着渺小的希冀苦守着的,究竟是为何。他在思念中等待一个未知的结果,结果连自己都遗忘了,只是在苦苦守候着,没有回音的,独家思念。 放在现代,这是一场十分唯美的柏拉图之恋。二人不曾谋面,却因为彼此的郁结在一个瞬间相遇,就此结下了一段宿缘。简单,或者有些神奇的不可思议。 世事难料,于佑时运不济,几次应试不第,最终去了河中贵人韩泳家教书。于佑这时方有些动摇,红叶日渐干枯,那荒唐的相思似乎成了一场朦胧之中的大梦,有了开始却抓不到最想要的结果。此时于佑也开始笑自己幼稚了吧,一叶红叶,随水随无情,每至白商,都会有无数红叶翩跹而落,唯这一叶,不过是恰恰勾了某个佳人的相思,与自己本就无碍的。 事情还未就此结束。韩泳一直很赏识于佑的才华,又怜他空有一腹诗书,却也未能走上仕途,便有意将同宗的韩夫人嫁与他去。韩夫人是入宫的宫女,未能蒙圣上宠爱,又赶上皇上大赦,韩夫人便因此而出宫了。于佑孑然一身,正值壮年,确实该好好思虑一下成家的事了。他心中有恨,但也明白苦等徒劳,又不愿推辞了人家的好心,便应下了这门亲事。 韩泳帮人到底,送佛到西,这就遣人说媒,送礼,将礼事全做好,就等于佑迎娶了。 红色的盖头掀起来的那一刻,怕是于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的。韩夫人明眸善睐,貌美如花,容姿不凡,于佑见了不禁大喜,甚至以为自己是见了珠蕊宫女。 二人婚后生活幸福和满,红叶之事似乎也离于佑远去了。一日,韩氏在整理物件的时候,发现了于佑当时藏着红叶的书箱。红叶变得干枯,墨迹也变得惨淡,但是那笔锋和字体确实在熟悉不过的了。韩氏拿了红叶询问于佑:“这是当年我写下的诗句,怎么会在你这里?”于佑说的确是自己捡到的,前后详细向韩氏说了红叶一事。韩氏听了也很惊奇,拿出自己陪嫁的箱子,取出自己捡到的红叶,对于佑说:“我还捡到了回诗,不知是何人所作啊。”于佑仔细端详,这也正是自己回的那一片叶子啊。 每每看到这里,都会自己微微一笑。上天注定的事,不管是经过多久,还是经历了怎样的离合,总是会按着预想的来。这就是被祝福的感情吧。韩氏和于佑也自己感到莫大的幸福,同声道:“事岂偶然哉?莫非前定也。”韩氏说自己得到回音的时候,难掩心中的感觉,也回了一首诗,只不过没能递出,还在自己身边。她又拿出一片红叶,上题:“独步天沟岸,临流得叶时。此情谁会得,肠断一联诗。”真的很神奇。自二人红叶传情到二人相识结为夫妇,期间已过了十年光阴。 后来有一天,韩泳宴请于佑夫妻吃饭,知道二人生活美满和睦,席上开玩笑说:“你们二人今天可要好好谢谢你们的媒人啊!”韩氏笑着说:“我和夫君可是天作之合,不是媒人出的啊。” 韩泳说何以见得,韩氏于是取笔写下一首七绝:“ 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又将二人的红叶一事告知大家。韩泳说自己终于知道,人世间的一切都是因为有缘而相聚。于佑夫妻后来的生活也很美满,受过苦的人格外惜福,何况这是一场红叶为媒,流水为证的姻缘呢? 向来才子遇佳人,这故事却是才女遇良人,不可不佩服作者颠覆性的写作突破。这个传奇甚至连僖宗都耳闻。宰相张浚还为这段人间佳话做诗纪念: 长安百万户,御水日东流。 水上有红叶,于独得佳句。 子复题脱叶,流入宫中去。 深宫千万人,叶归韩氏处。 出宫三十人,韩氏籍中数。 回首谢君恩,泪洒胭脂雨。 寓居贵人家,方与子相遇。 通媒六礼俱,百岁为夫妇。 儿女满跟前,青紫盈门户。 此事自古无,可以传千古。 作者又在故事末尾添了很多溢美之辞,借此来表达自己对这段美丽姻缘的感叹,有些落入俗套之嫌,但这并不影响故事本身的美好。对一段真正意义上的爱情期许了十年,对一份无法得到回音的思念向往了十年。 其实,陷入一场爱情又何尝不是另一种遁入空门呢,只是默默拜着心中的另一个人,从此红男绿女的世界再也与自己无关。难怪有人感慨,爱情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种信仰,信奉他的人经常会忘记自己的存在,哪怕淡漠了时间和距离,依然如磐石星斗,不可转移。 女子的对爱情的渴望,化作笔尖的香墨,借了红叶的飘摇寄向未知的远方。远方,到不了的地方都是远方,所以能收到来自远方的回音,本来就是一种奢望中的惊喜。红叶成全的,不止是一个于佑的相思之痛,还有一个女子对爱情的向往。宫中女子多哀愁,对他们而言,能得良人垂青便就此生无憾了。有些钦佩那时女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她们可以为了爱情赌上一切。 放在现代,就好比情人节和愚人节的错位。多少人在愚人节的时候,以玩笑的方式将爱慕传达,又有多少人,在情人节的时候聊以慰藉自己而随口说出一个承诺。害怕失去,所以就决定不付出,害怕得不到,所以就决定不希望。 想必于佑若是不能与那题红叶的女子缔结良缘,整整十年青灯苦等,他也不会有什么遗憾;反而若是他没有写了回诗,必又会抱憾终生。 有些事,在发生的一刹那不去做,就再也没有机会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