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与影的交响——莫奈作品小评
莫奈是我最喜爱的19世纪的西方艺术家。
印象派就因莫奈的著名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他把印象主义从实践到理论推上了完善的境地,是最典型的印象派画家,印象主义的创立者之一,并且只有他一人终其一生都坚持印象主义原则和目标,他是唯一在生前就赢得大众认可的印象派画家。
印象派极力追求色彩的“旋律”及色调的“音乐性”。如果说巴洛克时期气势庞大恢宏的美术作品恰似贝多芬那激情洋溢的交响乐;洛可可时期纤巧华丽的美术作品如同莫扎特轻快的小步舞曲;那么莫奈的作品就使我不由得想到水晶般的钢琴曲。
首先,莫奈的代表作《日出.印象》就是一幅典型的印象派作品。该画采取高视点的取景方式。描绘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早晨的景象:橘红色的太阳正缓缓升起,海水在晨曦的笼罩下呈现出橙黄色和紫色,水的波浪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组成。三只小船在薄涂的色点组成的雾气中模糊不清。船上的人物依稀能够辨别,还能感觉到船似乎在摇曳中缓进。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这一切,都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完全无过分的夸张。但却把细节简化、单纯化了。使我们的想象能逃脱过分繁缛的赘述夸饰,充分发挥了所谓“简笔写意”手法的绘画效果。如此大胆地用“凌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对艺术的叛逆。而看到画中的太阳挣扎着想穿出浓雾的景象,我们的想象是否也与莫奈的心一同被撩动呢?
莫奈抱着描绘光与色的明确目的做画,注重题材的色调特点而不是题材本身。他要通过光与色,使他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草木充满着律动的生命感。
莫奈做过很多“连做”,即用一套组画描绘同一题材在不同时间下的色调特点,从而将印象主义的光色表现推向了极致。他严格地在特定的天光下完成相应作品,他成了太阳的追随者,他把全部精力都集中于光与色。从而找到最合适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变化,他把这种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各种其他因素中抽象出来,并把它提到了高不可攀的程度。
莫奈把远景、中景和近景浑然一体,几何学的空间透视让位给空气流动的感觉,这种感觉体现为飘忽不定的光色效果表现,景色与色阶同时并举,而轮廓和形体则退居次位。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内容和题材就都不见了。
《1878年圣德尼街的节日》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请仔细瞧!除了画面右边的一面三色旗上依稀可辨的几个字母外,该画中居然找不出任何具象的形体!到处都是飞散的小色块,而大多数是未经调和、鲜艳而浓烈的红、黄、蓝三原色。
这些小色块的色在空气中颤动飞舞,构成了屋顶、窗户、街道、人潮、彩旗和长杆,把节日庆典欢乐喧闹的气氛传达得淋漓尽致。俯瞰这热闹的景象,作者手中的画笔频频蘸上颜料,疾速挥洒在画布上,就好像一阵阵骤雨急落一般。速速画完该画后,作者又尾随人群转战蒙托尔热街,创作出其姐妹作《蒙托尔热街的节日》,后来,这两幅画成了使他名声大噪的印象派宣言。
在该画里,莫奈其实只想藉着斑斓的色彩,营造出举国欢腾的印象而已,至于完整真实地再现真实细节,观众的眼睛通过观画自然会重新组合起来。
绘画就是莫奈生活的主题,而到晚年,尤其如此。他直接描绘天空、冰雪、水中云影或各种物体时,都能捕捉到季节更替、晨暮变化的下光、色变化,启发人们睁开双眼去发现和感受着五彩缤纷的世界。
莫奈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是睡莲组图,它们是莫奈最绚烂的作品,是他晚年在专门的花园中完成的呕心沥血之作。
画中,一股凉爽的水汽从清晨的池塘水面上浮生。画面上飘逸着纯澈的湛蓝、蓬勃的油绿、朦胧的暗灰还有暧昧的紫色。睡莲和水草的笔触已不再是经典的精雕细琢,而是模糊随意的块状,粗略地抹出它们的边界,很有大写意的感觉。光亮从水下反射出来,湖面变得像蓝天一般透明;变幻不定的光线使得水波潋滟、闪烁荡漾,即便是一丝微风吹过,画面上的睡莲仿佛都会轻轻地战栗起来。蓝灰色的冷调中有一种遁世的宁静,万物都已像睡莲般安详沉眠,只有光与影在缓缓地移动,就像水下精灵的舞蹈。
这是莫奈瞬间的印象和感觉,莫奈笔下的睡莲在大自然的光感和即兴写生中重获新生。被称为印象主义领袖的莫奈,一生都为“光和水”所迷恋,他创作的大量睡莲,在表现外光、水波、雾气和大自然上,形成了他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时的莫奈由于眼疾,眼前所有的物体都呈现出青灰色。青灰维我们留下了莫奈的眼睛。池塘中的青灰或许会稍纵即逝,但莫奈的睡莲却会因为青灰而成为永远。
莫奈用毕生经验所获取的艺术技巧使他笔下最单纯的生命基因融合为一体,完成宏伟而纯净如诗如幻的色彩交响。
最后,用雪莱的一句诗作为结尾:他澄清而优雅的眼神,在眺望蔚蓝的天空时,会把他当成是与我们生命同等的色彩去观察。
印象派就因莫奈的著名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他把印象主义从实践到理论推上了完善的境地,是最典型的印象派画家,印象主义的创立者之一,并且只有他一人终其一生都坚持印象主义原则和目标,他是唯一在生前就赢得大众认可的印象派画家。
印象派极力追求色彩的“旋律”及色调的“音乐性”。如果说巴洛克时期气势庞大恢宏的美术作品恰似贝多芬那激情洋溢的交响乐;洛可可时期纤巧华丽的美术作品如同莫扎特轻快的小步舞曲;那么莫奈的作品就使我不由得想到水晶般的钢琴曲。
首先,莫奈的代表作《日出.印象》就是一幅典型的印象派作品。该画采取高视点的取景方式。描绘勒阿弗尔港口一个多雾早晨的景象:橘红色的太阳正缓缓升起,海水在晨曦的笼罩下呈现出橙黄色和紫色,水的波浪由厚薄、长短不一的笔触组成。三只小船在薄涂的色点组成的雾气中模糊不清。船上的人物依稀能够辨别,还能感觉到船似乎在摇曳中缓进。远处的工厂烟囱,大船上的吊车......这一切,都是画家从一个窗口看出去画成的,完全无过分的夸张。但却把细节简化、单纯化了。使我们的想象能逃脱过分繁缛的赘述夸饰,充分发挥了所谓“简笔写意”手法的绘画效果。如此大胆地用“凌乱”的笔触来展示雾气交融的景象对于一贯正统的沙龙学院派艺术家来说,乃是对艺术的叛逆。而看到画中的太阳挣扎着想穿出浓雾的景象,我们的想象是否也与莫奈的心一同被撩动呢?
![]() |
莫奈抱着描绘光与色的明确目的做画,注重题材的色调特点而不是题材本身。他要通过光与色,使他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草木充满着律动的生命感。
莫奈做过很多“连做”,即用一套组画描绘同一题材在不同时间下的色调特点,从而将印象主义的光色表现推向了极致。他严格地在特定的天光下完成相应作品,他成了太阳的追随者,他把全部精力都集中于光与色。从而找到最合适表达光与色的明度差别变化,他把这种差别变化从绘画的各种其他因素中抽象出来,并把它提到了高不可攀的程度。
莫奈把远景、中景和近景浑然一体,几何学的空间透视让位给空气流动的感觉,这种感觉体现为飘忽不定的光色效果表现,景色与色阶同时并举,而轮廓和形体则退居次位。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内容和题材就都不见了。
《1878年圣德尼街的节日》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请仔细瞧!除了画面右边的一面三色旗上依稀可辨的几个字母外,该画中居然找不出任何具象的形体!到处都是飞散的小色块,而大多数是未经调和、鲜艳而浓烈的红、黄、蓝三原色。
这些小色块的色在空气中颤动飞舞,构成了屋顶、窗户、街道、人潮、彩旗和长杆,把节日庆典欢乐喧闹的气氛传达得淋漓尽致。俯瞰这热闹的景象,作者手中的画笔频频蘸上颜料,疾速挥洒在画布上,就好像一阵阵骤雨急落一般。速速画完该画后,作者又尾随人群转战蒙托尔热街,创作出其姐妹作《蒙托尔热街的节日》,后来,这两幅画成了使他名声大噪的印象派宣言。
在该画里,莫奈其实只想藉着斑斓的色彩,营造出举国欢腾的印象而已,至于完整真实地再现真实细节,观众的眼睛通过观画自然会重新组合起来。
![]() |
绘画就是莫奈生活的主题,而到晚年,尤其如此。他直接描绘天空、冰雪、水中云影或各种物体时,都能捕捉到季节更替、晨暮变化的下光、色变化,启发人们睁开双眼去发现和感受着五彩缤纷的世界。
莫奈在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是睡莲组图,它们是莫奈最绚烂的作品,是他晚年在专门的花园中完成的呕心沥血之作。
画中,一股凉爽的水汽从清晨的池塘水面上浮生。画面上飘逸着纯澈的湛蓝、蓬勃的油绿、朦胧的暗灰还有暧昧的紫色。睡莲和水草的笔触已不再是经典的精雕细琢,而是模糊随意的块状,粗略地抹出它们的边界,很有大写意的感觉。光亮从水下反射出来,湖面变得像蓝天一般透明;变幻不定的光线使得水波潋滟、闪烁荡漾,即便是一丝微风吹过,画面上的睡莲仿佛都会轻轻地战栗起来。蓝灰色的冷调中有一种遁世的宁静,万物都已像睡莲般安详沉眠,只有光与影在缓缓地移动,就像水下精灵的舞蹈。
这是莫奈瞬间的印象和感觉,莫奈笔下的睡莲在大自然的光感和即兴写生中重获新生。被称为印象主义领袖的莫奈,一生都为“光和水”所迷恋,他创作的大量睡莲,在表现外光、水波、雾气和大自然上,形成了他个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时的莫奈由于眼疾,眼前所有的物体都呈现出青灰色。青灰维我们留下了莫奈的眼睛。池塘中的青灰或许会稍纵即逝,但莫奈的睡莲却会因为青灰而成为永远。
![]() |
![]() |
![]() |
![]() |
![]() |
![]() |
![]() |
莫奈用毕生经验所获取的艺术技巧使他笔下最单纯的生命基因融合为一体,完成宏伟而纯净如诗如幻的色彩交响。
最后,用雪莱的一句诗作为结尾:他澄清而优雅的眼神,在眺望蔚蓝的天空时,会把他当成是与我们生命同等的色彩去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