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前方去(1)
“宝贝,你应该更勇敢、坚定些,还要坚持,才能看清你的路,走到前方。”Z对L说,Z和L是特殊的关系,他总是叫她“宝贝”。
她对他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她总是无视他叫她“宝贝”,无视这称呼中的亲昵意味,她希望他们是平等的,平等地对话,没有两性的区别。但她却感受到了这目标要达成的艰难。其实,她对Z是五体投地的崇拜,她终于想到那个词语——“征服”,男人对女人的征服,思想上的征服,压倒性的征服,这种征服让她想到张爱玲说过的“低到尘埃里去”。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她鄙视Z,因为Z从来没有认真了解过女人,也没有想过应该去了解。他只是说,尼采都说,女人是最复杂的动物。
这个周末,她在看佛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这是她的代表作。也是L和J定好的任务——她们每个月都会选一个作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了解,月末她们会碰头总结。这是她们文学路上的阶梯,她们必须这样一步步攀登,以一种相对较人性的方式。就在翻开的书页中,她强烈的感觉到,每一本意识流的小说都让她有一种无法抵挡的冲动,要写一本自己的意识流小说。因为书里那些需要高度专注阅读的句子,会时不时反弹到她身上,就像是为她量身定制的一样,就像是在写她以及她的一切一样。没错,生活就是这样,就像海明威说的,“冰山理论”,这老头这句话这时候就像真理一样。虽然,她怀着敬仰的心情阅读他的《老人与海》,就像瞻仰一位已经辞世的伟人一样,可惜她无法看出这里的好处。Z那句话怎么说的?一切理论只是理论,在实践之前。而实践的过程多么漫长,多么不可捉摸,L怎么会想到,在一本伍尔芙写的书里,能突然明白海明威的伟大理论。
于是,她决定全身心地投入到她的生活断面中去,看看这里到底包含了什么,也许深入挖掘下去,会有意外的旷世的收获。谁知道呢,Z还说过,一切我们想说的前人都说过了,只是你没遇到而已,而且因为误解和不解以及重新诠释,带着无法分辨的多样性存在在我们周围。Z,你真是个天才。
1
昨天,星期五,就在亮着日光灯的空旷办公室里,L在百度地图上看到了Z生活的地方,在阳澄湖的一个岛上,远离苏州市区,信号不好,交通不便,人迹罕至。在那样一个地方,Z像一个苦行僧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寻找自己未来的道路。他要写一本学术著作,用来“震撼”世人。他要突破人类的极限,走向神性。有时,L真想大哭一场,因为她再也不觉得孤独了,因为她认为有人比她更孤独,更艰难,但却更坚定地走下去。她似乎能看到Z头顶隐隐散发的光环,就像印度密宗那样,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存在除了空间和时间以外的第三种维度。
关掉百度地图的页面,她打开招聘网站,一个一个浏览投递到公司的简历。她只是一名普通的人事专员,每天的工作乏善可陈,除了筛选简历,接听电话,安排面试,最后写工作总结,根本没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在这个工作环境中,L清晰地感觉到矛盾的不可调和,以及时时存在的荒诞。她的直属领导,她的大领导,都以一种长辈应有的姿态划开一条深深的鸿沟,让她无从翻越。领导的讲话,领导的指示,她都要花很大力气才能化作具体的工作思路,为的是下次更好地聆听领导的指示。
老大Y是个有上课情结的老大,这在她被面试时就感受到了。Y喜欢沉浸在自己的演讲中,他会被自己感动的,L坚信这一点。L会同情他,在他没有扯着嗓子对自己发飙前,她想他多么可怜,领着这样一帮人,可以听他的演讲,却不去做他讲的事。
L坐在面试办公室里,面对着一个40岁的应聘者,无聊地问他:说说你过去的成就。于是对面的中年男人清了清嗓子,开始组织语言,以他认为恰当的方式。这些成就与L有什么相关,这些成就的历史发生时,L还没出生呢,而且这些泛黄的成就根本不符合公司急躁的用人标准,可是没有这些成就的应聘者,根本没机会坐在她面前对她侃侃而谈。
2
书上写着:女人不适合写作。L没有深入地探究过这个问题,但她知道本质的原因是什么——性别。性别不仅仅是性别,性别后有文化、体制、教育、社会舆论、道德标准。这些贯穿了性别始终。于是,结果是,女人不适合写作。因为女人不能把最隐秘的最激动人心也最本质的秘密告诉大家,即使这个秘密大家都知道,也只能由男人说出口。男人就像一朵太阳花,追逐着阳光的脚步,把所有的一切都展示在太阳下,向上,向着光,走得更远。女人要写作,就应该把向阳花一分为二,向阳的部分要努力向阳,而背对着的部分则要尽力藏好,如果一不小心暴露或者有意暴露,是罪无可赦的。
这是L鄙视Z的原因。Z可以去探究人性之上的神性,却没有看到另一半人群的本质。这也让L最终意识到,她的孤独属于她自己。
很多成名的作家都阐释过“为什么写作”,乔治奥威尔、王小波、张爱玲、卡尔维诺、海明威。可是没有一个人的阐释完全适用另一个人,肯定还有更隐秘的属于个人的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却是人类的永恒性中的一个。这些散落在各地的人因为不同的原因开始写作,并且开始关注共同的问题,这只能说明,人类在更深的本质上并无差别。
可是L呢?她觉得她写作的起因有点无法启齿,因为那太个人,也太小气了。她仅仅是因为不肯舍弃过去。虽然她清晰地意识到,昨日之日不可留,时间的洪流会卷走一切,会给她一个全新的自己。但她却执迷不悟,以为她的过去就藏在一本本书里,那些过去的碎片像散落了一地的玻璃渣,即使细微到无法辨别,但只要在书里能看到隐约出现的影子,她就能立刻辨认这是哪块玻璃渣。就在这样不停地寻找中,她依然坚信,她的过去完整的存在某处,即使玻璃渣散落一地,却从来不曾动过,这是她的最伟大的成就。
可是她写出的东西有时就像一片干枯的树叶,一捏就碎了,残骸随风而逝。L收到过编辑无情退回的稿子,其实她在稿子发出去的那一刻就知道结果了。但她仍乐此不疲地继续。因为她想拿稿费。她要拿稿费去旅游,即使她的孤独只能一人承受,她仍愿意留出更多的空间用别处的风景来填满自己。
3
上个月的最后一周,L和J如约在图书馆见面了。自大学毕业后,她们时常在一起逛街聊天吃饭。当然主题是聊天,聊聊各自的近况,聊聊想法上的变化,以及各自心中那个小小的文学梦。要攀登文学这座高峰是不容易的,她们一直都带着仰望的角度来做这件事,进展缓慢,收效甚微。而且时常会模糊了自己的路径。因为她们太清楚,这样一条路,虽然走的人多,但走的都不是同一条,每人的路不仅荆棘丛生,也许还要穿越幽谧的森林,甚至涉过险峻的大海,而且每人的路只有一条。
她们坐在嘈杂的休息区,位置有限,桌子很小,小吃的味道弥漫在杂乱的人声中。就像汇报工作一样,她们各自汇报这一个月的收获,下个月的计划。一本正经的模样就像小孩过家家一样,努力整理好自己的领地,以及必不可少的对未来的憧憬。
J现在很漂亮了,这不仅是因为她坚持去美容院的缘故,也因她的眼神更自信了。J望向窗外的云层,兴奋地像个小孩,又闪烁着爱情滋润下的自信魅力。她读的是安妮宝贝的《春宴》。
J说:“安妮宝贝的书已经不适合我看了,根本没有情节。我经常看着看着就走神了,低头再寻找,就不知道读到哪里了。她小说里的女主人公都是做文字工作的,而且一定有个悲惨的童年,一定要足够边缘化。”
L边听边笑,她看过安妮宝贝的《莲花》,那是好几年前了,总算是有些情节,只是没有觉得特别的好。
“她不过是因为在别人还没有把无病呻吟当文章写的时候,她无病呻吟地华丽一点罢了。”也许那是青春期不安的女人都会经过的阶段,L现在却毫不留情,甚至刻薄地这么评价,她甚至感觉自己背叛了自己。
J不置可否。她拨弄自己精心画上的指甲,在摊开的精致笔记本上动笔写字。这个月的成果乏善可陈,三言两句便说完了。下个月要了解的作家还没方向,于是她们就用限定关键词的方法选定,选定的是英国的女作家,仍然不知道具体该是谁。只好现场百度,在一长串的女作家中,数弗吉尼亚伍尔芙是两人都不大熟悉的,于是选定她。作者不熟悉,可是名字听着特别耳熟,课上一定是讲过的,只是没认真听。
7月的阳光多么灼热,她们在图书馆的休息处,空调也恰到好处。巨大的落地窗外,云层特别低,仿佛触手可及,就在这一瞬间,L感觉到了永恒。瞬间就是永恒。这是L的规矩。
4
下午四点的周六,美好的周末已经逝掉了一半。L想起Z,不知道他此刻在做什么。那时他说:“宝贝,你懒惰,而且放不下。有一天你要是想出家了,我给你找庙子。”
她对他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她总是无视他叫她“宝贝”,无视这称呼中的亲昵意味,她希望他们是平等的,平等地对话,没有两性的区别。但她却感受到了这目标要达成的艰难。其实,她对Z是五体投地的崇拜,她终于想到那个词语——“征服”,男人对女人的征服,思想上的征服,压倒性的征服,这种征服让她想到张爱玲说过的“低到尘埃里去”。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她鄙视Z,因为Z从来没有认真了解过女人,也没有想过应该去了解。他只是说,尼采都说,女人是最复杂的动物。
这个周末,她在看佛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这是她的代表作。也是L和J定好的任务——她们每个月都会选一个作家,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了解,月末她们会碰头总结。这是她们文学路上的阶梯,她们必须这样一步步攀登,以一种相对较人性的方式。就在翻开的书页中,她强烈的感觉到,每一本意识流的小说都让她有一种无法抵挡的冲动,要写一本自己的意识流小说。因为书里那些需要高度专注阅读的句子,会时不时反弹到她身上,就像是为她量身定制的一样,就像是在写她以及她的一切一样。没错,生活就是这样,就像海明威说的,“冰山理论”,这老头这句话这时候就像真理一样。虽然,她怀着敬仰的心情阅读他的《老人与海》,就像瞻仰一位已经辞世的伟人一样,可惜她无法看出这里的好处。Z那句话怎么说的?一切理论只是理论,在实践之前。而实践的过程多么漫长,多么不可捉摸,L怎么会想到,在一本伍尔芙写的书里,能突然明白海明威的伟大理论。
于是,她决定全身心地投入到她的生活断面中去,看看这里到底包含了什么,也许深入挖掘下去,会有意外的旷世的收获。谁知道呢,Z还说过,一切我们想说的前人都说过了,只是你没遇到而已,而且因为误解和不解以及重新诠释,带着无法分辨的多样性存在在我们周围。Z,你真是个天才。
1
昨天,星期五,就在亮着日光灯的空旷办公室里,L在百度地图上看到了Z生活的地方,在阳澄湖的一个岛上,远离苏州市区,信号不好,交通不便,人迹罕至。在那样一个地方,Z像一个苦行僧一样,一步一个脚印寻找自己未来的道路。他要写一本学术著作,用来“震撼”世人。他要突破人类的极限,走向神性。有时,L真想大哭一场,因为她再也不觉得孤独了,因为她认为有人比她更孤独,更艰难,但却更坚定地走下去。她似乎能看到Z头顶隐隐散发的光环,就像印度密宗那样,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存在除了空间和时间以外的第三种维度。
关掉百度地图的页面,她打开招聘网站,一个一个浏览投递到公司的简历。她只是一名普通的人事专员,每天的工作乏善可陈,除了筛选简历,接听电话,安排面试,最后写工作总结,根本没有更多的事情可以做。在这个工作环境中,L清晰地感觉到矛盾的不可调和,以及时时存在的荒诞。她的直属领导,她的大领导,都以一种长辈应有的姿态划开一条深深的鸿沟,让她无从翻越。领导的讲话,领导的指示,她都要花很大力气才能化作具体的工作思路,为的是下次更好地聆听领导的指示。
老大Y是个有上课情结的老大,这在她被面试时就感受到了。Y喜欢沉浸在自己的演讲中,他会被自己感动的,L坚信这一点。L会同情他,在他没有扯着嗓子对自己发飙前,她想他多么可怜,领着这样一帮人,可以听他的演讲,却不去做他讲的事。
L坐在面试办公室里,面对着一个40岁的应聘者,无聊地问他:说说你过去的成就。于是对面的中年男人清了清嗓子,开始组织语言,以他认为恰当的方式。这些成就与L有什么相关,这些成就的历史发生时,L还没出生呢,而且这些泛黄的成就根本不符合公司急躁的用人标准,可是没有这些成就的应聘者,根本没机会坐在她面前对她侃侃而谈。
2
书上写着:女人不适合写作。L没有深入地探究过这个问题,但她知道本质的原因是什么——性别。性别不仅仅是性别,性别后有文化、体制、教育、社会舆论、道德标准。这些贯穿了性别始终。于是,结果是,女人不适合写作。因为女人不能把最隐秘的最激动人心也最本质的秘密告诉大家,即使这个秘密大家都知道,也只能由男人说出口。男人就像一朵太阳花,追逐着阳光的脚步,把所有的一切都展示在太阳下,向上,向着光,走得更远。女人要写作,就应该把向阳花一分为二,向阳的部分要努力向阳,而背对着的部分则要尽力藏好,如果一不小心暴露或者有意暴露,是罪无可赦的。
这是L鄙视Z的原因。Z可以去探究人性之上的神性,却没有看到另一半人群的本质。这也让L最终意识到,她的孤独属于她自己。
很多成名的作家都阐释过“为什么写作”,乔治奥威尔、王小波、张爱玲、卡尔维诺、海明威。可是没有一个人的阐释完全适用另一个人,肯定还有更隐秘的属于个人的原因,虽然各不相同,但却是人类的永恒性中的一个。这些散落在各地的人因为不同的原因开始写作,并且开始关注共同的问题,这只能说明,人类在更深的本质上并无差别。
可是L呢?她觉得她写作的起因有点无法启齿,因为那太个人,也太小气了。她仅仅是因为不肯舍弃过去。虽然她清晰地意识到,昨日之日不可留,时间的洪流会卷走一切,会给她一个全新的自己。但她却执迷不悟,以为她的过去就藏在一本本书里,那些过去的碎片像散落了一地的玻璃渣,即使细微到无法辨别,但只要在书里能看到隐约出现的影子,她就能立刻辨认这是哪块玻璃渣。就在这样不停地寻找中,她依然坚信,她的过去完整的存在某处,即使玻璃渣散落一地,却从来不曾动过,这是她的最伟大的成就。
可是她写出的东西有时就像一片干枯的树叶,一捏就碎了,残骸随风而逝。L收到过编辑无情退回的稿子,其实她在稿子发出去的那一刻就知道结果了。但她仍乐此不疲地继续。因为她想拿稿费。她要拿稿费去旅游,即使她的孤独只能一人承受,她仍愿意留出更多的空间用别处的风景来填满自己。
3
上个月的最后一周,L和J如约在图书馆见面了。自大学毕业后,她们时常在一起逛街聊天吃饭。当然主题是聊天,聊聊各自的近况,聊聊想法上的变化,以及各自心中那个小小的文学梦。要攀登文学这座高峰是不容易的,她们一直都带着仰望的角度来做这件事,进展缓慢,收效甚微。而且时常会模糊了自己的路径。因为她们太清楚,这样一条路,虽然走的人多,但走的都不是同一条,每人的路不仅荆棘丛生,也许还要穿越幽谧的森林,甚至涉过险峻的大海,而且每人的路只有一条。
她们坐在嘈杂的休息区,位置有限,桌子很小,小吃的味道弥漫在杂乱的人声中。就像汇报工作一样,她们各自汇报这一个月的收获,下个月的计划。一本正经的模样就像小孩过家家一样,努力整理好自己的领地,以及必不可少的对未来的憧憬。
J现在很漂亮了,这不仅是因为她坚持去美容院的缘故,也因她的眼神更自信了。J望向窗外的云层,兴奋地像个小孩,又闪烁着爱情滋润下的自信魅力。她读的是安妮宝贝的《春宴》。
J说:“安妮宝贝的书已经不适合我看了,根本没有情节。我经常看着看着就走神了,低头再寻找,就不知道读到哪里了。她小说里的女主人公都是做文字工作的,而且一定有个悲惨的童年,一定要足够边缘化。”
L边听边笑,她看过安妮宝贝的《莲花》,那是好几年前了,总算是有些情节,只是没有觉得特别的好。
“她不过是因为在别人还没有把无病呻吟当文章写的时候,她无病呻吟地华丽一点罢了。”也许那是青春期不安的女人都会经过的阶段,L现在却毫不留情,甚至刻薄地这么评价,她甚至感觉自己背叛了自己。
J不置可否。她拨弄自己精心画上的指甲,在摊开的精致笔记本上动笔写字。这个月的成果乏善可陈,三言两句便说完了。下个月要了解的作家还没方向,于是她们就用限定关键词的方法选定,选定的是英国的女作家,仍然不知道具体该是谁。只好现场百度,在一长串的女作家中,数弗吉尼亚伍尔芙是两人都不大熟悉的,于是选定她。作者不熟悉,可是名字听着特别耳熟,课上一定是讲过的,只是没认真听。
7月的阳光多么灼热,她们在图书馆的休息处,空调也恰到好处。巨大的落地窗外,云层特别低,仿佛触手可及,就在这一瞬间,L感觉到了永恒。瞬间就是永恒。这是L的规矩。
4
下午四点的周六,美好的周末已经逝掉了一半。L想起Z,不知道他此刻在做什么。那时他说:“宝贝,你懒惰,而且放不下。有一天你要是想出家了,我给你找庙子。”
-
还我漂漂拳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8-30 17: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