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耀小球
![]() |
——羽毛球在飞旋,在这击打快感背后终于开始感到无趣了。
到底是多久前开始打的球?很久很久了,所谓已经忘记的那时。大概从上学前就开始了。只记得那个起源的地方了,白云山麓的一个文化广场。白云区那边的家离文化广场挺近的所以也经常会去玩。那有个舞台,有片草地,有栋篮筐,有张乒乓球桌。舞台很大,当然也不会有人用那表演,那是用来打羽毛球的,草地自然也是不是用来美化的,是给小孩子踢球的。不知道是白云区那边偏僻还是说山里面的文化广场不大有人知道,总之那里是超级的寂寥,大抵只有些长者在树荫里下下棋什么的。所以说超闷超闷的。(PS:小时候孤独惯的话,长大了就珍惜友谊了,并掌握了一个超厉害的技能:自己逗自己开心,左右手打架什么的别说你没做过)那时候什么运动都有玩,所以说各种运动都会一点。但是动作不标准什么的在所难免,但是怎么说也算是会打啦。
小学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打过羽毛球了,学校里什么运动设施都有。唯独羽毛球场没球网,其实没球网也无所谓的,但是缺少玩伴这一点是怎么样也没办法。小学里面的都没几个会打羽毛球的,大多是连击球都做不到。不过当时在小学第一次看见标准的羽毛球场的时候感觉球场好大好大,一个人压根就驾驭不住的感觉。可能那是因为当时体形太小的缘故吧,比例大概和现在一个成年人在一个排球场的感觉差不多的比例感吧。不管是外部的原因还是内在的原因,小学期间确实很少打球啦。球感什么的确实荒废了。老实说,我也不觉得可以荒废多少,毕竟会的本身就不多。
其实在小学期间没有打羽毛球应该是一件值得令人庆幸的事情。因为这样就在小学期间成功地躲过了各种天才的打击。小学的时候花名被调侃道:林白菜。“林”字不多说,“白”则是因为我成天扎在一堆“非洲人”里面有种强大的反差白。(PS:朋友大多是体院那班家伙,从小就在体育训练的氛围下长大,结果晒得比碳还黑,博文那家伙据说是因为在夏天练长跑的时候带太阳镜,结果被晒成斑马的)重点在于“菜”,小学的时候啊感觉一直扎在一堆圣人里面。医院宿舍的那些子弟都是些学习超好的家伙,在升高中的时候到华附的六七个吧。体院宿舍的子弟都逆天的,有个去了恒大青年,有个是国家二级运动员。总之周围各种强大同学导致各种信心打压。国际象棋队的时候在预备队坐了6年也没有正式上场过一次;田径什么的单算100m短跑排班里的第5,第5是什么概念?就是4X100的时候刚好拿来做后备的货(PS:六年级的最后一届,碰巧在50米的短跑里面赢了已经开始发福本来排第四的大滨,终于有机会参加4X100的比赛,托其余三个田径特长生的福夺冠。纪念:首发:孖哥,二棒:中信,三棒:吾人,压轴:孖弟);打乒乓球的时候本来以为可以玩一下的,结果发现同学的水平的普遍高,从一开始就对上会发西旋球的家伙大概就再也打不起信心了吧;在管乐队也是,就算有了4级的考级认定结果还是仅仅排在2声部的4席。反正虽说什么都会一点点,但是相对于小学时候的各种专长天才打击挺大的。总之就是各种“菜”!名副其实的是林白菜。庆幸对于打羽毛球的信心是丝毫没有受到打击咧。当时也没有去想这些,只是事后才发现确实是这样的。
初中终于开始了正式羽毛球起步,有赖于有个专业的羽毛球手做班主任,在大课间什么的也会陪我们班上几个人打球。加之学校里面也有打羽毛球的风气。虽然对于40中是各种讨厌,但是不得不承认,40中的羽毛球场保养得比篮球场好。所幸就是小学一直没怎么打的缘故,那套不标准的动作是全忘记了,也所幸于小时候有打球的经验,上手的特别快。一开始算不上很喜欢打球,因为初中的时候因为锻炼散漫和饮食不节制的缘故开始发胖了,稍微运动就会满身大汗,我是超级超级讨厌流汗的。但是老爸和卓文老是捉我去陪打球的说。打着打着就开始上手了,也得力于有陪练,同时也得力于无心向学所以大把时间,所以球技感觉进步挺大的。真正喜欢上羽毛球是初二的事情了,那会校里面的校运会分两部分进行的,分文体和田径。(PS:鄙视现在高中只有田径运动会)羽毛球项目属于文体比赛,和乒乓球和毽子是一同举行的,同学是允许自由围观的无差别比赛。比赛讲求团队,所以羽毛球项目是以双打的比赛方式进行的。当时果断和卓文组队来了对混双。其实当时的我超级的独食咧,说是说双打其实就是我的个人秀。打了好像是5场,最后连初三的家伙都打赢了。那下子的荣誉感让我彻底喜欢上羽毛球了。
初中赢了的那得瑟样,我现在想起来就觉得恶心啊。但是一直都很骄横的说,初三也一直是这样。直到中考完了,在班主任带领下去了参加市长杯。结果第一轮就输了,输得一塌糊涂,感觉除了对面的失误导致的得分,我是一次主动得分都没有。更为讽刺的是,赢的家伙好像在第二轮就输了。到那是才发现比我厉害的大把大把的,只是之前一直以来接触的领域太过狭隘了。虽然很俗,但是很贴切,就跟个井底之蛙一样。那时的事情正好调整一下心态吧。后来的复读生活很是紧凑,场地方面也十分不方便,虽然一直想玩但是要玩一次确实麻烦。所以复读的一年是间是连球毛都没碰过。其实复读的时候还是漫不经心的,毕竟考个提前批高中这种事也不是太麻烦,所以时间大把大把的。就学了个在课室里面丢东西的本事,所谓百发百中的程度。←坏学生!
升上高中后一入学就有个新生杯了,爱好羽毛球的我是果断参加了,结果止步第三轮。目测冠军的那位我也赢不了,所以也无所谓输赢。后来一直都有疯狂打球咧,体育课的只修项目也一直选羽毛球。中午,傍晚,体育课都常常打的。学校里面也有很好的对手,感觉一直在进步,只是不知道都这么大的运动量为什么体重还没减下来就是了。在高中里面因为场地原因啦,所以很多时候都被逼打双大。打双打的时间多了结果也打出些感觉了,感觉从双打里面体会到了些人生哲学。有时候有些球即便自己能接住,但是打回去的质量未必高,而同伴的站位却能打出更好的球的时候便要相信同伴,主动回避。同样的道理,也应该相信自己是被队友相信着的,时刻在杀球艰险的时候保持一种队友需要你的感觉,不依赖与不勉强的尺度掌握自如。对队友的理解,也成为了赢球的要素。简而言之就是跟生活里面一样,不专横,相信队友能解决,但不依赖队友。虽说有很多的理解,但是说实话在高中里能配合好的其实也就只有宇键,因为就算说要相信某人,至少那人也要有被认同的实力才可以啊。常常在双打,但是其实我还是单打型的玩家啦。可能是因为真正打起球来的时候比较狡诈的缘故,有时候即便是队友也会被骗的。所以单打的时候会体现出比双打时更高级别的技巧。
自从升到高中开始打球以后,慢慢地不在局限于击球这种表明的东西了。或者说其实也不是我刻意去理解其中的内涵,但是在打球中产生的各种想法已经越来越明显了。比如说球品,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得分于失分中表现出来的表情于动作是不一样的。简单地,有时因为撞杆,擦网等的不稳定因素而达成了完美的假动作以后得分,有的人会立马道歉,表示只是运气等谦逊的话语,而有的人则很得瑟,妄称技术什么的打心底里的炫耀。语言或许只是是故弄玄虚,但是作为基本的礼貌,前者的做法不是更为得当吗?后者其实也不为过,有时候同样的情况下调戏地炫耀一下也是蛮欢乐的。球场上不同的玩家,不同的打球风格形成的形态差异很明显的独有的球品。有些玩家喜好以战术取胜通过对位拉球等调动对手移动消耗对手体力的方法而得分的:有些玩家喜欢运用阴险狡诈技巧的比如说追身球啊或者说平推击打等得分的;有些玩家喜欢光明正大通过堂堂正正的扣杀得分的各种不同的球品。球品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也不仅仅在球场上有体现,在球场的看客也是会有球品的差异的。大部分友善的看客会为一个精彩的扣杀而雀跃一下或者调侃一下被扣杀玩家,有的低劣的看客只会对场上的玩家指手画脚,说应该如何击球应该如何走位什么的,这种人最为厌恶了。就算是技术再高的球手也没有权利对场上的人指手画脚,跟何况明明技不如人的家伙就跟不应该在场边罗哩罗嗦的。
除了对球品的理解,重要的是打球太多了,脑子里面形成一种为得分的系统的思维定式。对什么样的人要用什么样的技巧,那种球应该怎么才能接住等等。虽然看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其实只是简单的思维定式罢了。如果是为了赢而去打球的话,有这种思维我还是感觉很不错的。但是关键是,我打球压根就不是为了赢球吧,赢不赢的无所谓啊,关键是打球打得开心啊。以前的话,我打球可能是为了炫耀自己,后来发现其实炫不炫耀的我一点都不在乎啊,我所在乎是只是凭感觉去引导身体挥拍击球然后随清脆的击球声而带来的击球的快感而已。难道不觉得很爽吗?啪的一声,一种迅雷般的瞬间爆发出来的打击感,我就是为此而津津乐道的。可能是出于偶然,每当对手接住你的击球后,给予还击时,为了再次得到更加爽的感觉,我会更加卖力的击球。循环往复地,不断提到自己的击球的速度,结果形成了一种进攻性很强的打球风格。加之本身对直觉的依赖太大,结果锻炼出一种反应力敏捷的防守能力。打得多了以后形成的思维定式导致击球多多少少有些狡诈。综上所述我一直感觉的打球风格很冷血。即便是我能从击球中寻找到快感,对手也仅仅在不断地捡球,这样有意思吗?不觉得很无聊吗?也可能是潜意识有这种想法,形成一种负反馈调节的作用,导致在比赛过程中对手一旦受到我的打击而变颓废的话我也会跟着颓废的,所以我讨厌这种无精打采的比赛。同样的道理对手愈强我也越卖力,不过大多会被欢乐冲昏头脑,失去回防的意识而输掉的。
前段时间天发生了一些事情令我起了写篇东西出来总结一下。那天我下午去学校的球场打球了,放学一下去大场,发现大场已经被人占住了(PS:球场本来有两个大场 两个半场的 结果施工有一个全场和一个半场报废了)。我对于打不打大场是无所谓,但是本来占着场的人见我好像若有所惊的样子,主动地把大场让给我了。我一开始以为他不打的,就坦然接下大场打球了。但是后来才发现原来他们打球的人至少也有7个吧,完全是要认真打球的架势。而且我这边只有两个人在打单打,这样很过意不去的。我有要求跟他们换回来的,但是他们不肯而且还爆出一句:“我们只是玩玩,你们高手打”虽然直面看起来挺高兴的,但是真实情况确完全高兴不起来。我但是心里就是一句“槽!什么时候还分等级的了?”这种完全是被排斥的感觉。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啊,都是在玩球而已,完全没有必要分强不强、高手不高手的东西啊。更加没有必要好像有明显阶级差别的这样,还主动让大场出来。这样我很有负罪感啊,我不要这样啊。我还第一次因为打球感到不安啊,明明是件可以令人欢乐的运动项目。结果变成这样?不久前跟校里面的校队里面的两个实力派的人打单打,一开始也没多留意一直凭感觉打,结果对面连两位数的分数都还没拿到我就赢了,当时是一点都没高兴起来,只是在想一不小心没忍住就赢,是不是太嚣张了,是不是太不礼貌了?我担心那种被厌恶的离群感,所以已经一直克制一直低调了。近期也很刻意的更多地下球场打球了,去了不是为了自己喜欢而去打球什么的,而是为了多陪别人打球,避免离群的那种可恶的感觉。打球的时候也十分克制,假装输球什么的。一直这样两个星期下来,我明显感觉打球好累。根本没有必要,根本放不开去打球。自己压抑自己,很不爽。也不能从打球里面寻找到乐趣了。就萌生了不打球了的思想。真的很没必要的事情,我挥拍的时候都要压抑一下,脑子里面想的不是如何去击球跟爽,而是如何才能让对发接住。刻意把球打回去给对方。很无聊啊。
根本原因是这样的吧。还有很多间接原因。跟死党出去玩的时候也逼着他们陪我打羽毛球,他们明明不会打。他们去打篮球的时候我也只是在碍事,何不先不羽毛球放一放。去打篮球吧。尝试一下新的领域,或许会找到快感也说不定。只是不打羽毛球这多少很遗憾,但是真的打得一点都不开心的话就没必要打了。
纪念——球拍:8副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