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懂美
今天没有带着相机,一个人去了上美。我身处三楼半,这里展示时光的色彩,我突然发现,我不懂美了。
我有一点点诧异,盘算着是不是昨晚萨冈奔逸的欲望叫我觉得自己老了,疲得没有了对美的敏感,就像是吃了许久大闸蟹后再去喝饮料一样,奇怪的平淡划过舌尖,烦躁的无味。但我明明辨认出这周遭许许多多的面孔,且它们从我的记忆里跳出来绑抑我,无味分明是五味,杂陈了,清晰的各种,却又是混乱,我不懂了。
我赖在林风眠的画前发呆,反复想,我怎么就不懂了呢。想着想着,突然发笑,我的那些充满各式讨好的小品文似的画闪现,与眼前的画重叠,是我被自以为饱满的情丝裹缚了。突然不想笑了。为什么它们是美,而我的就不配,这才算作是真正的自作多情。我不懂美了。
这些年,每次回到这座浮躁的城市,我总是快速地把自己丢入廉价的探访中,仿佛除了那些带给我安静,又带给我不安的色彩、形塑、记录,我只剩下于世无异的一颗轻浮、狂乱的心。我从它们其中的一些最初的样子看起,冷漠地看着它们开始成长,或者说看着它们老去,我过往的出现不知道是不是像是merry chrisimas Mr. lawrance里加入了人声后那般,使它变得深沉了,添了悲情的色彩。因我是见证者,也许它忘了,但我记得。我看到它鼎盛的美,也看到它卑微的铜臭味。就是因我这样看着,我越发地不懂美了。
我在吴冠中不同时期的画里找到时代的烙印,却在如今感叹这时代的偏见扰了我的审美,因而我不要看全丹青的画册,我要散乱地看他,在南京美术馆,现在又在上美,我清晰地记得古画册的油画翻画这一系列,我看到的每一幅。这种时候,我总是激动,那是他,我没有看铭牌,就知道是他。我喜欢周春芽,那绿,那玫红,是他。爱在看刘海粟的画时想起春芽的狼,他们的油画都钟爱于浓墨重彩,即使是刘海粟的国画,看那深暗的红蓝绿,是他。我记得关良,因他的稚叫我难忘,我记得林风眠,因他的阴柔如古琴丝丝,我记得吴冠中,因他的油与墨总是造就那让我眼晕的城市楼顶,也因这里没有年代。我认识回顾展周遭这些种种的色彩,我叫不出它们当中大多画者的名字,但我的记忆呼唤它们的性格,渴望与它们的重逢,心跳作证,我惊喜而不知所措。但为什么我不懂美了。
是年代吗。我坐在民生现代里,躲避突袭的暴雨,翻看民生现代30年纪念画册,那众多的现代艺术家第一次在我的眼里留下了色彩背后的文字,它似乎解答了我许多的困惑与不解,但记忆这时告诉我,我忘了,我已忘了那些背景,那些时代,那些理解。那些道出了作者片刻灵感的文字,我一个字都没有记住。我只记得粗糙的装置在影像里相联系,无端地让我感到冰冷,既定的规律,这万恶的规律,就如电视机里反复播的电视新闻一样,叫我恶心,叫我麻木,叫我低垂着头,每每在休息区里发长时间呆。年代让我生厌。你看,这描绘船坞的版画74年画的,你想着了什么,是,我想着了,两年后老毛死了,四人帮倒了,重工业的汹涌势头越了界。可是,老天,它的美呢。被年代吞了吗。它细腻的线条,三色的绚丽,油画般分隔又胶着的质感,它是铜板画,它好美。我要哭了。我不懂美了。
是价码吗。我游走在M50防空洞一般阴冷潮湿的旧厂房里,总有种错愕,这里贩卖灵魂。我蹲在仓库里,看着地上随意搁置的张晓刚,他嘲讽的嘴角此刻廉价地散落在这个房间的地上,尽管它们身负重金以赎身,可却可怜的像是没有主人,像是被复制的纸张,被信守拈来的冲突,被抛弃的瞬时的悲愤。美烟消云散了。我也曾在爬满青藤的英雄钢笔厂后方荒凉的新创意园区里,伴着装修的嘈杂声,感受现代装饰艺术的暴虐、做作,最终动笔讨伐现代艺术表达的暴力。那之后,我还是看,可是我不懂美了。
是孤独吗。我常常是孤独的,曾惊恐地从还在装修的创意园区的电梯里冲下楼,孤独来得太可怕了,只有我,与周遭的情感。艺术在那里,冷漠地看着我,可我不敢多看它,我怕我我失去对美的感知,我怕面对着直白的它们,我怕自己再不能对着鲜活的美。我在想,是不是美,还是美好。我的确怕,也许怕的不是艺术本身的丑陋,是它背后的人,是人背后的社会。但我清楚的知道,美,不来源于社会,它甚至不来源于人,符号化的人。它不刻着名字,它不完全属于一个人。当它被制作时,它属于作者,当它被观看、触摸时,它属于观者。它拥有的唯一的是一种性格,那种性格在你眼里唤醒出不同的情感,你震颤于它的存在,你就此不能忘却这种性格。我或深爱的,或害怕的,或动情的,或落泪的,为的都是这性格,为找这性格,受之震颤。
性格被谋杀,性格被贩卖,性格被遗忘。我不懂美了。
我徘徊于靳尚谊的画前,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是我还是你,叫自己不懂美了。
我有一点点诧异,盘算着是不是昨晚萨冈奔逸的欲望叫我觉得自己老了,疲得没有了对美的敏感,就像是吃了许久大闸蟹后再去喝饮料一样,奇怪的平淡划过舌尖,烦躁的无味。但我明明辨认出这周遭许许多多的面孔,且它们从我的记忆里跳出来绑抑我,无味分明是五味,杂陈了,清晰的各种,却又是混乱,我不懂了。
我赖在林风眠的画前发呆,反复想,我怎么就不懂了呢。想着想着,突然发笑,我的那些充满各式讨好的小品文似的画闪现,与眼前的画重叠,是我被自以为饱满的情丝裹缚了。突然不想笑了。为什么它们是美,而我的就不配,这才算作是真正的自作多情。我不懂美了。
这些年,每次回到这座浮躁的城市,我总是快速地把自己丢入廉价的探访中,仿佛除了那些带给我安静,又带给我不安的色彩、形塑、记录,我只剩下于世无异的一颗轻浮、狂乱的心。我从它们其中的一些最初的样子看起,冷漠地看着它们开始成长,或者说看着它们老去,我过往的出现不知道是不是像是merry chrisimas Mr. lawrance里加入了人声后那般,使它变得深沉了,添了悲情的色彩。因我是见证者,也许它忘了,但我记得。我看到它鼎盛的美,也看到它卑微的铜臭味。就是因我这样看着,我越发地不懂美了。
我在吴冠中不同时期的画里找到时代的烙印,却在如今感叹这时代的偏见扰了我的审美,因而我不要看全丹青的画册,我要散乱地看他,在南京美术馆,现在又在上美,我清晰地记得古画册的油画翻画这一系列,我看到的每一幅。这种时候,我总是激动,那是他,我没有看铭牌,就知道是他。我喜欢周春芽,那绿,那玫红,是他。爱在看刘海粟的画时想起春芽的狼,他们的油画都钟爱于浓墨重彩,即使是刘海粟的国画,看那深暗的红蓝绿,是他。我记得关良,因他的稚叫我难忘,我记得林风眠,因他的阴柔如古琴丝丝,我记得吴冠中,因他的油与墨总是造就那让我眼晕的城市楼顶,也因这里没有年代。我认识回顾展周遭这些种种的色彩,我叫不出它们当中大多画者的名字,但我的记忆呼唤它们的性格,渴望与它们的重逢,心跳作证,我惊喜而不知所措。但为什么我不懂美了。
是年代吗。我坐在民生现代里,躲避突袭的暴雨,翻看民生现代30年纪念画册,那众多的现代艺术家第一次在我的眼里留下了色彩背后的文字,它似乎解答了我许多的困惑与不解,但记忆这时告诉我,我忘了,我已忘了那些背景,那些时代,那些理解。那些道出了作者片刻灵感的文字,我一个字都没有记住。我只记得粗糙的装置在影像里相联系,无端地让我感到冰冷,既定的规律,这万恶的规律,就如电视机里反复播的电视新闻一样,叫我恶心,叫我麻木,叫我低垂着头,每每在休息区里发长时间呆。年代让我生厌。你看,这描绘船坞的版画74年画的,你想着了什么,是,我想着了,两年后老毛死了,四人帮倒了,重工业的汹涌势头越了界。可是,老天,它的美呢。被年代吞了吗。它细腻的线条,三色的绚丽,油画般分隔又胶着的质感,它是铜板画,它好美。我要哭了。我不懂美了。
是价码吗。我游走在M50防空洞一般阴冷潮湿的旧厂房里,总有种错愕,这里贩卖灵魂。我蹲在仓库里,看着地上随意搁置的张晓刚,他嘲讽的嘴角此刻廉价地散落在这个房间的地上,尽管它们身负重金以赎身,可却可怜的像是没有主人,像是被复制的纸张,被信守拈来的冲突,被抛弃的瞬时的悲愤。美烟消云散了。我也曾在爬满青藤的英雄钢笔厂后方荒凉的新创意园区里,伴着装修的嘈杂声,感受现代装饰艺术的暴虐、做作,最终动笔讨伐现代艺术表达的暴力。那之后,我还是看,可是我不懂美了。
是孤独吗。我常常是孤独的,曾惊恐地从还在装修的创意园区的电梯里冲下楼,孤独来得太可怕了,只有我,与周遭的情感。艺术在那里,冷漠地看着我,可我不敢多看它,我怕我我失去对美的感知,我怕面对着直白的它们,我怕自己再不能对着鲜活的美。我在想,是不是美,还是美好。我的确怕,也许怕的不是艺术本身的丑陋,是它背后的人,是人背后的社会。但我清楚的知道,美,不来源于社会,它甚至不来源于人,符号化的人。它不刻着名字,它不完全属于一个人。当它被制作时,它属于作者,当它被观看、触摸时,它属于观者。它拥有的唯一的是一种性格,那种性格在你眼里唤醒出不同的情感,你震颤于它的存在,你就此不能忘却这种性格。我或深爱的,或害怕的,或动情的,或落泪的,为的都是这性格,为找这性格,受之震颤。
性格被谋杀,性格被贩卖,性格被遗忘。我不懂美了。
我徘徊于靳尚谊的画前,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是我还是你,叫自己不懂美了。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